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中道

输入关键字:

中道

①梵文Madhyamapratipad 的意译。佛教名词。中者,不二之谓。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具有“二边”(如生与灭、断与常、同与异、来与去等对立双方),对此无所偏倚,无所肯定,取超然态度,即是脱离“二边”行“中道”。但各宗派对中道解释不尽相同。据《大智度论》卷四十三:“断见”(事物灭后不再生起之主张)和“常见”(事物是常住不变之主张)均属“偏见”,只有“不断亦不常”(事物既非断而不续、又非常住不变之主张),才符合中道。《成唯识论》卷七,以事物之“非空非不空”为中道。但各宗派均认为,中道为佛教最高“真理”,故有时与“真如”、“实相”、“佛性”等同义。②儒家伦理思想。指言行以“”为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意与“中庸”相近。《孟子·尽心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赵岐注:“中道,中正之大道也。”《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朱熹注:“行,道也。”中行即中道。


【检索中道 ==>】 古籍全文检索:中道     全站站内检索:中道

尼鲁温蒙古
尼古哷苏克齐汗
民丁
民王
民屯
民公
民户
民心
民田
民生
民仪
民市
民匠
民壮
民运
民报
民社
民国
民虏
民氓
民官
民科
民客
民部
民家
民曹
民窑
民埝
民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