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八识

输入关键字:

八识

佛教名词。唯识宗认为,整个世界均由“识”所变现。“识”分八种,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梵文Manas的音译,意译为“意根”)识、阿赖耶(梵文Alaya的音译,意译为“含藏”)识。前五识相当于感觉,以个别的外境为对象;第六意识,类似知觉(表象),以全部外境为对象,能促使前五识发生,并加深前五识的“了别”(识别)功能。第七末那识,以第八阿赖耶识为对象,不断将第八识转变为自我,并由此引发出第六识。第八阿赖耶识“含藏”一切法的“种子”。“种子”中的某一部分“成熟”,就能变现出外境和“了别”外境的前六识,以及第七识,故为世界之本原。世界依八识的差别性、依转性与因果性而表现其存在和变化。


【检索八识 ==>】 古籍全文检索:八识     全站站内检索:八识

瑞昌
瑞常
瑞联
瑞澂
瑞麟
瑞州府
瑞州路
瑞安县
瑞金县
瑞纶丝厂
瑞轮蓂荚
瑞安方言馆
瑞竹堂经验方
瑰古
瑜伽宗
瑜伽密教
瑗县
瑕丘
瑕阳
瑕丘县
瑕丘江公
魂瓶
剺面
髡残
肆长
肆师
肆州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