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御史台

输入关键字:

御史台

官署名。国家最高监察机构。东汉始置,设于禁中兰台,别称兰台、宪台,与尚书、谒者台并称“三台”,名义上隶少府。职掌保管宫廷所藏图籍秘书、文书律令、档案,监察、弹劾百官,复查疑狱。长官为御史中丞,属官为治书侍御史二员,掌复核疑狱;侍御史十五员,分掌令、印、供、尉马、乘五曹,监察举劾百官;兰台令史,掌管章奏文书印工。三国沿置。西晋以符节台并入,殿中侍御史增为四员,侍御史九员分领吏、课第、直事、印、中都督、外都督、媒、符节、水、中垒、营军、法、算十三曹。东晋减殿中侍御史为二员,省课第曹,置库曹(后分为外左库、内左库曹)。南朝其职虽重,其官为世族所轻。北齐又领符节署,亦称兰台、南台。北魏宣武帝延昌以后,新长官到任,即由其自行更选御史。隋初始由吏部选用,仍入直禁中,以御史大夫一员、治书侍御史二员为长贰,侍御史八员,殿内侍御史、监察御史各十二员,录事二员。大业三年(607),罢御史入宿禁中之制,台中庶务皆由治书侍御史主持。唐沿置,下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六员,掌监察弹劾百官、入阁承诏、管理台务;殿院,置殿中侍御史九员,掌监督殿庭朝会巡幸供奉仪节、宫禁门户库藏及京城内外治安,领京畿诸州兵马;察院,置监察御史十五员,分察尚书省六部,巡按州县,监督地方行政。又有主簿、录事、主事等属官。高宗时因避讳,改次官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主持台务,然具体事务实由侍御史主管。初不受词讼,后多承制受理刑狱。龙朔二年(662)改名宪台,咸亨元年(670)复旧。光宅元年(684)改置左、右肃政台,左台监察在京百官及诸军旅,右台按察州县、省风俗。旋命左、右兼察州县,两台定期遣使八员,巡察地方,春曰风俗使,秋曰廉察使。两台诸御史,又有假、检校、员外、试等名目。神龙元年(705)罢诸假、检校等名目,改名左、右御史台,后或并或分,因两台职权重叠,纠举苛察,百官厌其烦,先天中,并为一台。时又于东都洛阳置留台,称东台,亦设诸官,员额较少,称分司御史。北宋以御史大夫为加官,中丞实为御史台长官。其初诸御史多为宪衔兼官,常以他官兼领,多出外任。咸平四年(1001)以御史二人充左、右巡使,分纠文武官员之违法,祭祀时兼监察使,掌受誓戒致斋,检视纠劾;另有廊下使,掌入阁监食;监香使,掌国忌行香,通称五使。后又置言事御史,兼谏诤之责。元丰改制后,使名悉罢,台院置侍御史一员,为御史台次官;殿院置殿中侍御史二员,掌监督朝会仪制,许谏诤言事,兼掌监察;察院置监察御史六员,分察中央、地方官吏,南宋改置三员,亦许言事;又有检法、主簿等属官。北宋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今河南商丘)、北京(今河北大名)三留守司亦各置御史台,设管勾台事,以朝官充任,为闲散差遣。辽代为南面官署,主要职责为复查刑狱,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等官。西夏亦置,属次等司,设御史大夫为长官,有御史中丞、殿中御史、监察御史等官。金掌纠察朝仪,弹劾官吏,勘鞠官府公事,复查刑狱,以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为长贰,属官有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各二员,监察御史十二员,及典事、架阁库管勾、检法、狱丞等员,辖登闻检院。元代于世祖至元五年(1268)置,掌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得与中书省、枢密院同奏政事。因江南、云南等处设行御史台,中央所设号内台。行台举劾官吏,五品以上须上咨内台奏闻。设御史大夫二员为长官,领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二员,及典事(都事)、检法、狱丞等。辖殿中司(置殿中侍御史二员)、察院(置监察御史三十二员)。江南、陕西(云南)诸道行御史台,设官秩与内台等,员额稍减。元末朱元璋吴元年(1367)亦置,设左右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经历、都事、照磨、管勾等官,与中书省、大都督府并称三大府,职任清要。明洪武十三年(1380)罢,十五年改置都察院。


【检索御史台 ==>】 古籍全文检索:御史台     全站站内检索:御史台

月氏
月令
月市
月伦
月名
月阳
月坛
月孛
月折
月表
月河
月建
月选
月活
月校
月离
月课
月脱
月堤
月税
月港
月粮
月氏道
月旦评
月令师
月头银
月吕鲁
月灯阁
月折包
月作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