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义利之辨

输入关键字:

义利之辨

关于道德行为与功利相互关系之辨析和争论。《左传·昭公十年》:“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指出“”既是“为愈(贤)”之依据,又是“利”之根本,认为义重于利。《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将“”、“利”对立作为区别“君子”、“小人”之道德标准。战国时期,墨子后学则以“”为“利”,提出“义,利也”(《墨子·经上》)之义利统一观。孟子继承孔子之义利对立观,反对言“利”,主张存“”(《孟子·梁惠王上》)。韩非子则提倡重“利”,谓“利所禁,禁所利,虽神不行”,指出“委利而不使进”,犹“为门而不使入”,是“乱之所以生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西汉董仲舒坚持儒家义利对立观,提出“仁人者,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司马迁则认为,凡天下人,上自国君,下至百姓,无不谋利,故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宋代理学家沿袭孔孟义利对立之说,谓“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二程遗书》卷十一),认为义利不可并存;又以“天理”为“”,“人欲”为“利”,把儒家存义去利之说发展为“存天理去人欲”。南宋时陈亮、叶适倡功利之学,反对理学家之义利观,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陈亮集》卷十一),“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习学记言》卷二十三),视“功利”为“道义”之本。明李贽针对董仲舒“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确指出:“夫欲正义,是利之也;若不谋利,不正可矣。吾道苟明,则吾之功毕矣;若不计功,道又何时而可明也?”(《藏书·德业儒臣后论》)以义利统一观反对儒家关于义利对立之正统观点。清颜元更提出“盖正谊(义)便谋利,明道便计功,……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颜习斋先生言行录·教及门》)。


【检索义利之辨 ==>】 古籍全文检索:义利之辨     全站站内检索:义利之辨

相思埭
相部宗
相畜术
相家班
相反相成
相台五经
相地衰征
相州六府
相州司会
相儿加思巴
相马五脏法
相佑助译者
相地探金石法
查边
查顿(William
查浦
查士标
查办处
查郎阿
查剌温
查核房
查继佐
查弼纳
查嗣庭
查慎行
查布河沟古墓葬
枳己
枳县
柞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