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回河之争

输入关键字:

回河之争

宋神宗、哲宗两朝对导河东流抑北流的争议。仁宗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决口,泛滥大名府、恩、冀等州,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东北入海,是为北流(原入海处在今山东利津附近)。嘉祐元年(1056),塞商胡决口,修六塔河,引河回故道。功毕,当夜再决。五年,又在大名(今河北大名东)第六埽决为二股河,经旧马颊河故道,至阳信(今属山东)东北入海,是为东流(下游河道在故道北面)。宋人解决这问题,除嘉祐初对修六塔河即已发争议外,有两次争议:(一)神宗熙宁初,一派主张维持北流,沿岸筑堤以防河水漫流,下游近海部分河床深阔,可作为防御契丹的天然防线;另一派主张塞北流,开二股河以导东流。神宗同意后说,于熙宁二年(1069)封闭北流。同年,黄河又在闭口以南向东溃决。至元丰四年(1081),澶州决口,恢复北流,东流淤塞。(二)哲宗时,回河东流之议又起。论者认为北边以塘泺阻契丹马足,若听任黄河流过,便成平地,无险可倚;又河口若再北移,南岸将属辽界,自河而南,地势平坦,直抵京师,更为危险。反对者则认为塘泺并无军事价值,地形北高,河道不会北移。争论数年,至绍圣元年(1094),封闭北流。但元符二年(1099),河决内黄,依旧北流,东流断绝,回河之争亦息。


【检索回河之争 ==>】 古籍全文检索:回河之争     全站站内检索:回河之争

法琛
法雄
法融
法藏
法火药
法术势
法务司
法式善
法先王
法华宗
法华经
法华器
法后(後)王
法直官
法制院
法物库
法物案
法性论
法性宗
法经录
法相宗
法显传
法界宗
法律馆
法酒库
法曹掾
法眼宗
法象志
法尔思德
法华文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