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礼部

输入关键字:

礼部

①官署名。北魏始置,隋代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北魏始有礼部,王䛯曾任礼部尚书,然其制不详。 西魏置,大统十二年(546)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后建六官府,遂改隶春官府。北周沿置,属春官府。保定四年(564)改礼部为司宗,大司礼为礼部,以礼部下大夫为长官,下设小礼部上士,辖典瑞、典服、司寂、司玄、治礼、司谒等官属。掌内外九族之差、玉器衣服之令、法门道士之法。隋始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其后历代相沿。隋至宋属尚书省,元属中书省,明清为独立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隋置尚书一人。下辖礼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初由侍郎掌管,大业三年(607),改侍郎为尚书之佐,各司侍郎均改为郎。四司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唐因之,置尚书、侍郎各一人,四司设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龙朔二年(662),更名司礼,咸亨元年(670)复旧。光宅元年(684)更名春官,神龙元年(705)复旧。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始兼掌贡举,历代沿之。五代沿唐制。北宋初设判部事一或二员,以两制及带职朝官充任。掌制科举人,奏补太庙及郊社斋郎、室长、掌坐,都省集议,百官谢贺章表,诸州申报祥瑞,出纳内外牌印,兼管贡院。元丰改制,厘定礼部职掌,始掌礼乐、祭祀、朝会、宴飨、学校、贡举之法。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领其事。南宋因之。西夏亦置,其制不详。辽代属南面官,始置于太祖时,初由中书省兼,后属尚书省。金代初与左、右司同署,天眷三年(1140)始分治。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所辖有惠民司。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与吏、户二部为左三部。至元元年(1264),分置吏礼部。十三年定制,礼部自成一部。设尚书三员,下设侍郎、郎中、员外郎等。辖侍仪司、拱卫直都指挥使司、仪凤司、教坊司、会同馆等机构。明初沿元制隶中书省,并辖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四属部。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升部秩。二十九年定部下所属为仪制、祠祭、精膳、主客四清吏司。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以及四司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员。并辖铸印局、教坊司等。清沿明制。天聪五年(1631)始设,初以贝勒领部事,下设承政、参政、启心郎等官。崇德三年(1638),改以承政领部事,下设左、右参政、启心郎、理事官、副理事官、额哲库等官。顺治元年(1644),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理事官为郎中,副理事官为员外郎,额哲库为主事。五年,定尚书满、汉各一人。十五年,定左、右侍郎满、汉均各一人。下属四清吏司如明制。又辖有铸印局、会同四译馆。部内设有司务厅、清档房、汉本房、督催所、当月处等机构,以办理文书等事务。光绪三十二年(1906),光禄、太常、鸿胪三寺并入。宣统三年(1911),改为典礼院。②北周礼部下大夫之省称。③隋、唐、五代礼部头司。详“礼部司”。④南北朝时高昌国八部之一,设长史、司马为正、副长官。⑤渤海国右六司之一,置卿一人。


【检索礼部 ==>】 古籍全文检索:礼部     全站站内检索:礼部

延安屯田打捕总管府
仲丁
仲弓
仲云
仲壬
仲仁
仲由
仲尼
仲伯
仲庐
仲虺
仲衍
仲家
仲容
仲康
仲堪
仲雍
仲熊
仲山父
仲山甫
仲长统
仲石伴
仲永檀
仲庆父
仲叔圉
仲夏堰
仲康日食
仲良氏之儒
仲父族帐常衮司
仲敦巴·杰哇迥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