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文舞

输入关键字:

文舞

古代宴乐时之舞。古代宫廷乐舞分文舞、武舞两大类,用于祭祀天地、宗庙及朝会享宴。一般认为源于西周甚至尧舜时代,属雅乐舞,因舞时左手执籥(乐器),右手执翟(羽毛),历代帝王制定配以歌颂本朝文德致太平之词,故称文舞。但周代尚无此名。约至南北朝时始见于史籍,隋唐雅乐中沿用之。文舞用于歌颂帝王文德,武舞用于歌颂帝王武功。每舞各六十四人,冠服及所执道具不同。唐初,曾改文舞名《治康》,武舞名《凯安》,但文武二舞名仍沿用。在此共名下,具体乐舞仍有专名。如《功成庆善舞》(即“九功舞”)属文舞,《神功破阵乐》(即“七德舞”)属武舞。明代又称文德舞、车书会同之舞。沿用为宴庆舞蹈。象征以文德致太平。宴会及庆典时用以助兴。洪武三年(1370)定,由舞师二人,执引舞,舞士三十二人,皆左手执籥,右手执翟,分为四行,每行八人。舞姿作进退、舒徐、揖让、升降之状。


【检索文舞 ==>】 古籍全文检索:文舞     全站站内检索:文舞

商律馆
商洛县
商税案
商工旬报
商山四皓
商务日报
商务委员
商务官报
商君之法
商卓特巴
商部尚书
商鞅方升
商鞅变法
商务印书馆
商界共和团
商部左侍郎
商部右侍郎
商部左参议
商务右参议
商部会计司
商会简明章程
商船公会章程
商标注册暂拟章程
商部接见商会董事章程
商会与地方官衙门行文章程
旌节
旌擢
族长
族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