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

> 方輿彙編 職方典 邵武府部 藝文一 (第一千九十四卷)
 邵武府部藝文一
  泰寧縣改治記      宋葉祖洽
泰寧縣當五代時隸南唐處深山窮谷之中有林泉
魚稻之樂人自足用無所求故獨處一方若隱居者
當天下並爭於干戈無所與也其民既安閒則力本
自贍及天下定於一戶口日益富饒至今為閩大邑
民戶三萬所出賦萬緡邵武四縣惟泰寧為最僻不
與四方之商旅交故習俗淳厚山川之氣特為奇秀
故為士者質美而明方國初時海內得離戰爭之苦
俗尚淳樸雖有美質無以發明及太平既久朝廷尚
文以詩書禮樂潤飾治具天下之士皆染濯淬厲以
文章自奮若草蟲鳴而阜螽趯神龍興而慶雲翔跨
河南北薄岱東西水經江淮陸窮閩蜀家家自以為
屈宋人人自以為鄒枚身起筆墨致位卿相者時時
有之泰寧以遠方僻邑與之並驅於英俊之域相為
前後曾不少屈一何壯也彼其地接中都文物至盛
薰於耳目而得於心其多文士不足怪也以僻邑而
與之爭雄苟非質美而特立者能若是乎今其縣比
屋連牆絃誦之聲相聞有不談詩書者輿臺笑之況
其父兄乎故以名薦於天子而爵列王庭者相繼不
絕可謂盛矣而其縣尚仍五代之餘名曰歸化尚有
負於茲土元豐八年予適在職方掌天下圖籍惜其
名之不正會朝廷遣右司郎中張汝賢使閩中因以
告之張君上其事朝廷易其名曰泰寧泰寧者闕里
之府號也泰之為言賢者以類進而志通乎上之時
也夫然後寧豈朝廷善其有特立之意遂賜嘉名以
寵獎乎邑之士亦宜勉之思所以稱朝廷命名之意
也紹聖三年六月一日記
  瑞光巖丹霞禪院記      李綱
東南名山如所謂四明天台衡岳廬阜號為偉秀
絕者多為浮屠氏所居名藍巨剎綿亙相望至於下
州小邑一巖一壑搜奇擇勝亦靡遺者推原其端必
有開士法眼清淨道行高潔為一方之所信仰乃能
披荊棘刱道場肇基開蹟以貽後人非偶然也邵武
軍泰寧縣山水之勝冠於諸邑出縣西門二十里曰
瑞溪有山焉三峰秀峙巖洞相連西曰豐巖東曰瑞
光巖中曰羅漢巖岌嶪嵌空鼎足而列皆有蘭若建
於其下不塗墍茨而風雨之患除不鑿戶牖而日月
之光入堂殿樓閣窈窕玲瓏泉石草木幽奇芳潤疊
嶂屏其前層巒擁其後山回路轉巖洞乃出謂造物
者融結無意吾不信也三巖中獨瑞光巖興於近年
蓋宗本禪師之所建立也師邵武農家子初不知書
大觀庚寅年游山間遇異僧示以出家時節因緣且
密有所付心地豁然遂能通儒釋諸書作偈頌道未
然事多驗既落髮受具戒居雙林院遠近嚮風戶外
之屨滿矣政和辛卯春師詣汀州南安巖謁定光古
佛道出泰寧夜夢紫袍神告之曰師此行宜住瑞溪
覺而異之詰旦瑞溪有檀越曰江牧曰鄒捍迎師以
居豐巖禮意勤甚師以符夢所告從其請既而同游
前巖愛其幽勝二檀越相與語曰師倘有意駐瓶錫
於此當為創築新廬以垂無窮師許之鳩工掄材不
三月而告成會有旨天下佛寺有神仙蹟者還為道
觀聽舊額建寺他所而郡之丹霞院應改朝散大夫
權邵事陳侯紹移額於巖中以成師志寺因號丹霞
先是巖有光景之異未幾院額至故集賢殿修撰羅
公畤時帥長樂與師有素聞而喜之為目其巖曰瑞
光且施財率眾力而新之為門為殿為法堂為丈室
於中為鐘樓為庫為廚於左為華巖閣為應真閣為
僧堂於右皆規模叢林具體而微制度精巧金碧炳
煥一旦出豐巖羅漢巖右互相輝映若圖畫然真勝
地也宣和初以左史論事謫官沙陽修撰羅公方里
居相從甚厚稱道師不容口因寓書以偈頌相往來
迨建炎末蒙恩歸自海上來居泰寧始與師相識嘗
訪於巖間為留宿賦詩而後返今年春盜起鄰郡余
徙長樂未閱月邑遭兵火焚爇殆盡獨三巖巋然棟
宇如故豈非神佛護持師之道力有以感格之也耶
其秋以書來求余記之余既雅重師為人又愛巖壑
之美記其敢辭然竊怪近世貴耳而賤目讀前史見
鳩摩羅什佛圖澄萬回普化之流竦然慕之恨不與
同時偶有其人則又不甚信重類多如此何獨浮屠
氏哉書於記末庶幾覽者有感於斯言紹興元年辛
亥八月五日記
  光澤縣新建社倉記      朱熹
光澤縣社倉者縣大夫毗陵張侯訢之所為也光澤
於邵武諸邑最小而僻自張侯之始至則已病夫市
里之間民無蓋藏每及春夏之交則常糴貴而食艱
也又病夫中下之家當產子者力不能舉而至或棄
殺之也又病夫行旅之涉吾境者一有疾病則無所
於歸而或死於道路也方以其事就邑之隱君子李
君昌而謀焉適會連帥趙公亦下崇安建陽社倉之
法於是張侯乃與李君議略倣其意作為此倉而節
縮經營得他用之餘則市米千二百斛以充入之夏
則損價而糶以平市估冬則增價而糴以備來歲又
買民田若干畝籍僧田民田當沒入者若干畝歲收
米合三百斛併入於倉以助民之舉子者如帥司法
既又附倉列屋四楹以待道途之疾病者使皆有以
棲托食飲而無暴露迫逐之苦蓋其創立規模提挈
綱領皆張侯之功而其條畫精明綜理纖密者則李
君之力也邑人既蒙其利而歌舞之部使者亦聞其
事而加勸獎焉於是張侯樂其志之有成而思有以
告來者使勿壞則以書來請記予讀古人之書觀古
人之政所以施於鰥寡孤獨困窮無告之人者至詳
悉矣去古既遠功令徒設而莫舉行之則為吏者賦
斂誅求之外亦飽食而嬉耳何暇此之問哉若張侯
者自其先君子而學於安定先生之門則已悼古道
之不行而抱遺經以痛哭矣及其文孫遂傳素業以
施有政宜其志慮之及此而能委心求助以底於有
成也李君於予蓋有講學之舊予每竊歎其負經事
綜物之才以老而無所遇也今乃特因張侯之舉而
得以粗見其毫末是不亦有感夫故予既書張侯之
事而又附以予之所感於李君者來者尚有考云
  味道堂記          前人
武陽何君鎬叔京一日以書來謂熹曰吾先君子辰
陽府君少事東平馬公先生受中庸之說服習踐行
終身不懈間嘗榜其居之堂曰味道蓋亦取夫中庸
所謂莫不飲食鮮能知味之云也今不肖孤既無以
嗣聞斯道惟是朝夕糞除虔居恪處不敢忘先人之
志子其為我記之以告於後之人而鎬也亦得出入
覽觀焉庶乎其有以自勵也熹惟何公實先君子太
史公同年進士熹不及拜其牀下獨幸得從叔京遊
而兄事之因得其學行之懿故雖不德不文不足以
稱述傳信然仰慕之深願得托名於其屋壁之間以
為幸因不敢以不能對謹按公諱兌字太和始為小
吏南方會馬公以御史宣慰諸道一見賢之奏取為
屬因授以所聞於程夫子之門者且悉以平生出處
大節告之詳焉既馬公以言事謫死公歸守其學終
身不變其端己接物發言造事蓋無食息之頃而不
惟中庸是依也鄉人愛敬至以中庸何公目之公於
他經亦無所不學而尤盡心於易作集傳若干卷其
忠純篤厚之資廉靜直方之操得於天而成於學充
於內而不暴於外世之君子莫能知也晚以馬公移
書偽楚斥使避位之節列上史官宰相惡其分己功
逮繫詔獄削籍投荒而終不自悔以歿其身此其於
道真可謂飲食知味矣惟其知之深是以守之固而
行之樂行之樂是以益味其腴弗能去也然公之所
謂道者又豈若世之俗儒習見老佛虛無寂滅之說
而遂指以為道也哉考諸公之中庸亦曰五品之民
彝而已熹愚不肖誠不足以窺大人君子所存之萬
一然竊意其名堂之意有在於是也是以敢備書之
以承叔京之命後之君子得以考焉抑叔京之清夷
恬曠不累世紛既聞道於家庭又取友於四方以益
求其所未至其銜訓嗣事而居此堂也可無愧矣今
又欲由是益自勵焉是其進之銳而至之遠其可量
哉此於法當得附書因并識於此云乾道癸巳二月
甲申記
  金鐃賦         元黃元實
粵惟元氣盤束而融結兮屹后土之龐鴻判五嶽之
峻極兮領波濤之諸峰睠茲山之巍巍兮據南紀之
遐封視培塿綿亙於炎海兮實閩嶠之一雄道人寶
閣東望欲並驅兮麻姑四顧搖曳乎空濛濉水環繞
乎其下兮靈源仙穴與蓬島而潛通飛泉數道瀉寒
玉平田萬頃飛流有時黃塵赤日吐雲氣洗滌旱
熯回和豐亶樵陽之巨鎮妙宰物之元功重巒疊巘
世傳八十四面兮澒洞變化杳靄誰能窮玉芝瑤草
聚珍產濯以醴露春蒙茸碧樹元猿蒼崖綠熊一聲
秋籟動林薄萬里月色橫長空凌空絕頂罕人跡兮
惟有鞭鸞跨鶴雪眉碧眼於此時相逢拂予袂而遊
觀兮覺層雲之盪=諒夙昔之有契兮撫光景而欣
從想匡廬之逸興兮擬追躡乎前蹤松窻半榻對晴
雪瑤琴五月彈清風與山居兮逍遙肆巖棲兮從容
泰山標日觀仙掌擎芙蓉顧珊珊之霞佩兮逝將服
乎壽宮委芳澤之所美兮懷丘垤之所宗鐃山兮鐃
山萬古兮誰同天長地久垂鴻名於宇宙配喬嶽於
恆嵩
  送陳元平宰邵武序      王幹
陳君以英豪邁往之氣少以功名自許熟於民情軍
政之利病與之語亹亹不倦老吏宿將斂袵畏服而
獨喜與世之守章句語道理繩趨而尺步者遊苟誠
其人不問爵齒必詘首下問此豈非本心也哉世率
以果敢捷給病陳君而戒以靜重詳審予以為人患
無志耳士固有志於聖賢之學而意氣所勝未能遽
易其習尚之偏者然志氣之帥苟有其志氣亦安能
卒勝之耶人之氣稟固有剛柔之異然剛者易立而
柔者難扶安知前日為吾病者不反以贊吾今日自
治之決耶陳君於吾道汲汲向慕而才豪氣剛尚有
持尺箠取中原之意抑豈不能自治其氣稟之偏耶
靜重詳審之言予將有考矣陳君今為邵武令一日
過門而別曰我行矣子亦有以語我乎予於陳君為
後輩且駑劣不足與語而猶若是則其志可知矣予
嘗聞邵武有故尚書黃公者終日正言危坐觀其貌
若無以異於常人聽其言吶焉如不能出諸其口一
旦立便殿上與天子相可否凜凜然不可犯君今訪
諸其鄉人而式於其廬其亦有感也夫春水渺瀰兩
涘之間不辨牛馬而霜降水涸蛟龍儲藏者乃天地
之全功也陳君其尚勉之哉時紹熙辛亥暮春之既
望也
  翠微閣記         黃鎮成
樵城之陽樵水出焉其東南諸山磅礡而深窈者福
山也其山由天帝三峰倚空巉碧聳拔而下至紫雲
為西峰蜿蜒引伏出紗籠山復盤辟而上延袤餘數
百里鍾結靈秀於茲山回望城闉雲樓煙樹晻靄相
映出乎指顧之內俯瞰溪流縈清漱玉徹乎聞聽之
外雖=丹染墨所不能狀其一二騷人逸士多會於
此憑高縱目把酒賦詩皆有蟬蛻埃浮游物外之
意故福山為樵郡勝遊之最山之僧又闢其寺之東
偏為軒閣以延賓客清碧杜徵君為作古篆書其扁
曰翠微深處明幽勝也夫世之人或羈繫於聲利韁
鏁於塵務及其厭患雖欲少休以消一日之煩而不
可得惟夫登高臨遠尋幽擇勝庶乎擺落湔洗脫然
若沉疴之去體豈不快哉而山川清邃非托之方外
之士則又無以發其佳而保其久是以名山絕境林
壑之美雖若天設然亦必待於人為而後能有以濟
其勝也今福山雖人所樂遊而寺僧慵庵性沖尤好
客不倦則是閣之為豈徒設哉至正丁酉九月記
  總管吳公克復城邑碑記    前人
皇元受誕多方率土悉臣列聖相承包戈偃武舟車
四達聲教會同間有一方梗化則必有藎臣虎士仗
義執言亟起而麾之蓋皇朝以寬仁立制好生之德
積累充暢有以壽元氣而基$命是以丕格天心篤
生豪巂應期靖難翊佐宏圖若今邵武太守吳公首
倡大義克復城邑豈非天擬其人以當今日之備乎
按至正十有二年春二月淮汝叛犯湖省連陷江西
諸郡圖龍興進陷建昌所至蠭起應之賊勢張甚閩
中大震夏四月邵武獨守杉關而建寧縣首禍應必
達洎其黨以私憾誘致江西首賊宜黃塗祐新城童
遠襲據建寧縣治遂陷泰寧癸亥遣賊揚旗執偽榜
至邵武界募游民三百餘人持白梃大譟入城先是
城中官民久不知兵聞賊將至皆駭懼挈孥遠遁賊
遂乘虛竊據郡治明日諸賊帥先入繼至揚言摧冨
益貧以誘村氓從逆凡窶者之欲財賤者之欲位與
凡子弟之素無賴者皆群起趨之旬日間聚至數萬
大掠冨民家散入山谷搜劫無獲免者東犯順昌遣
其黨至將樂而南自泰寧侵萬安寨方是時遠邇詗
疑煽亂未有一人能為禦賊之計者獨吳公慨然發
憤曰吾世受國恩忍為賊所亂乎適以省檄募義兵
三千人援江浙未及行因與弟子戇姪完者禿等謀
擊賊議決先殺其賊黨之在邑者即領所部兵水陸
繼進五月癸酉朔晨抵順昌盡殪其首從賊數千收
其所掠印章三十有七遂復縣治移檄諸郡而延平
建安守將得報亦各舉兵敗賊皆由吳公首發之也
賊自順昌大衂之後皆膽落於公惶懼失據雖群醜
嘯呼日以攻順昌將樂為務而出即敗還其黨亦喪
氣矣未幾宣閫移書擢賞命公專意克復邵武六月
進至吉舟石湖連戰屢捷七月進營婪潭州偵知賊
柵水口寨為固而水漲無舟不可渡乃命編木於下
流為浮梁以濟師翌日分兵渡浮梁由大幹趨南崖
公與總兵副帥丑廝帥師由驛道趨冨屯進至水口
與賊戰殺二百餘人獲其舟二十餘艘因乘以渡與
南岸兵合拔其柵俘斬首從數千餘級水口阨邵武
衝素險而兵堅既克則餘可長驅矣戊子進營陳坊
庚寅前軍奄至拿口賊大懼悉眾遁去是日邵武軍
官民之在城者聞報即聚謀曰吳公軍已壓境我輩
不早為計與郡民俱魚肉矣因各出私財賂賊衛卒
叱散其黨曰毋事此速歸保妻子耳夜悉誘其渠帥
縛之械於獄明日遣吏馳報軍前癸巳大軍至城東
適賊帥童遠前陣至自建陽公麾兵渡水殲之午刻
公與副帥丑廝整軍入郡治百姓迎拜如嬰兒之見
慈母方部分間有報賊至城北即勒兵出戰賊大敗
殺童遠并其黨千餘人乃延長老招諭居民凡竄匿
避難者皆襁屬來歸明日檻送賊帥徐祐應必達孔
以立張彥敏侯玉等併童遠徐冨以下首級於帥閫
丑以克復事聞方公未至時議以邵武為賊污三月
當悉焚棄以新觀聽至是公復惻然曰吾守此邦無
民社安所理乎且民愚為賊脅持耳即置不間其後
餘孽之逭誅者素狃惡嗜亂伺知公寬厚各潛回村
落誘逼鄉民根據巢穴行劫以拒官軍自秋徂冬鼪
嘯蟻聚常數萬眾合十餘道以攻城其從義擊賊者
獨城南之芹田城西之樵嵐耳公每從容指揮諸將
四面應敵援枹一鼓隨戰輒捷闔郡生聚共守孤危
倚若泰山者惟公重也十一月壬午賊大合數萬人
薄城抵陔嶺義兵見賊眾稍卻公自下馬持矛以身
先之且懸賞以令諸軍射其前鋒賊見旗仆即敗走
因縱兵追擊之斬獲殆盡由是賊中自相詬怨或殺
其渠首來降或深入負阻以自固無敢復議向城者
明年春正月乙酉將樂大軍來援合崇安建陽諸軍
亦至邇城諸賊一夕遁去東鄉水路既通他所望風
降附疆土日靖以底於寧焉二月公以憲府檄援福
州邵武大夫士民以公有首謀殪賊之義克復城邑
之功保全民生之德不有紀載曷示不忘咸屬文於
僕將礱石以刻之夫以方張之寇群集響應非吾公
首倡大義獨挫其鋒則淪胥之禍將及全閩豈獨邵
武而已哉克城之日苟緩晷刻必為賊帥所先豈室
廬民物之能有乎及其餘逆復興孤城危迫非公持
重制勝亦不能保今日之安矣勒之剛永著勳績
宜也僕雖蕪陋其敢固辭是以紀實書之以備擇於
太史氏云公家三華名按攤不花竹堂其號也由祖
武略公林清父毅愍侯文讓伯氏宣閫元帥克忠季
汀守子戇姪延平同守完者累舉義師宣力王室四
世一門可謂盛矣
  雲巖書院記         況達
天曆二年秋八月雲巖書院成邑士鄧觀我氏過予
曰果齋李氏父子祖孫俱登考亭之門公晦游從最
久故所傳獨探其奧俛仰百餘年拓荒起廢以嘉惠
吾杭之民昉自今日可無言乎予惟書者所以載道
也墳典以前何書之讀聖賢之授受何所本乎唐虞
三代之制作何其盛哉亦曰心與道一而已先聖人
身任道統之寄不得行之當時於是傳諸簡冊非他
唐虞三代制作之本是所謂道也由之則治違之則
亂修之為君子悖之為小人後之立綱陳紀必考證
於此而取則焉世降俗薄家異學人異論奔迸跌蕩
而莫之禁朱夫子生乎千載之下懼斯道之愈晦而
異學之莠吾民也悉取簡冊所傳與曾子子思孟軻
氏之書神交理融研究精極以開悟後學其示之以
成始成終之要譬舟車之有指南焉循而進者無不
至況得其傳如李氏者乎光澤之雲巖去縣三里許
公晦氏方子未第時讀書所也崇岡在望人跡罕至
既魁天下士調溫陵察推入為太學錄論事不苟阿
奉祠而歸起判辰州軍州事而卒子祐乏嗣以他子
繼之弗類由是書院毀焉其徒太常卿葉寀守邵武
日買田築祠祀文公於郡泮復錄恆壤四百三十有
奇奉嘗於邑里皆以公晦侑食示不忘也歲用滋久
朵頤祭田者併祠而遷遷而廢及今兔葵燕麥矣予
製邑之明年校宮告成理祠由始復因閱族孫駿所
藏家乘深悲其學之湮鬱而不施且靳於其後者天
乎曠世相感吾亦不知其何心也
  醒翁亭記         明林俊
邵武群山在囿而登高最高升其巔以瞰城郭則公
宇雲連民居鱗次溪山環合斗折於其下瀑響天墮
林綠中浮舟帆上下於轟雷噴雪削丹叢翠之間轉
息而煙霏萬態海日蒼涼桑影直射郡之勝曰熙春
朝陽者是山也吾友夏公育才先守延劍裒然廉能
幹濟之聲載移是郡則既鼓而桴之矣久之人以安
公公亦樂而安於守也結亭夷處與僚寀陸君懋昭
陽君元用朱君奎文覽民俗而參公政間攜酒約客
公固不廢飲亦不流飲飲無醉醉亦無亂歲且得代
而亭無令名客曰名亭醒翁無可乎則走書請記予
笑曰是醉翁變例耶山水無情而非累於物者也樂
而酣焉無害為醉對而適焉無害為醒男子無害同
柳下元亮無害同孔明公之醒亦奚害同六一之醉
  諸巖記          池顯方
出杉陽城西十里許踰斑竹嶺山皆純骨嶺窮峭壁
夾峙複鄣環屏色丹紫相間頗似幔亭束復開開復
束可十里為山門古藤與修竹交亂列三石室似三
獅初入為丹霞巖宋名瑞光窟左豐巖更深谿李忠
定讀書之所泉飛兩道如細雨豐巖之左對泉者為
絡珠巖每當春夏鳴玉相和左折一洞蔓棘蓬密磴
折梯危為仙枰巖復折為出奇巖色純丹左右兩泉
亦如雨萬仞倚天如赤城可為棲真地寺右行竹陰
中為舍利巖泉不減絡珠惜為寺眾藏蛻處爾乃迴
首四顧有朱欄隱隱出蒼碧外者即曩所云小武夷
也棧絕路斷不得通出山門右十餘里壁復束為峽
峽中聽樵聲如雲表已壁漸開為平原望三山丹色
瀑如雷高十數丈名水簾漈近漈之山皆動度嶺見
數峰秀挺一丹而最聳者疑必有異至麓而峰忽為
屏稍虛其心者即甘露巖也石闕雙開危磴百級層
閣迴旋天如半規遙峰從規中入者如鏡影之山河
也無豐巖之寬而奇與之敵且山各異貌若不肯相
襲泉咽無聲出山度溪回首屏隱而峰露頃峰隱而
水簾漈露頃漈隱而月露挾月行五里猶聞漈聲
出城度黃溪十餘里山漸逼人忽展鐵壁空嵌如甘
露巖見屋而不見徑者寶蓋巖也初特與甘露等眎
耳輿人云此石輞東戶也石輞者石周遭如城而自
闢五門內邨原十里類桃源者也入戶轉攀壁松微
濤泉落小潭如雨徑窮為巖小於甘露而飛泉數道
琤琤相應廚房一瀑尤雄是輞外山唯輞內人有之
也時雨微濛群峰杳藹出巖雨益甚次輞舍綠樹青
畦雞犬桑麻別一天地適有攜樽相訪者如雞酒款
漁人也是夜飲至二鼓次早晴登天乙峰磴仄甚杉
篁交映井泉甘冽陟峰椒山如百雉唯三郎山尤聳
秀村落數處點綴諸丘煙起叢林時隱時現問輞內
人亦不知為幾家也樵夫行壁如猨溪微有聲頫不
見底布席山門翠屋雲幕下峰過獅子巖陟不敢上
拔鄣巉巉曲澗涓涓窮源而入負以揭濕石巷夾天
泉飛上下灑珠曳玉磴仄滑難容趾度水梁望數井
一井澄而淵者為龍井不敢逼視出望一峰倚雲曰
南石砦以為重嶮唯輞之人能登之行數里復見壁
即輞南戶也出戶諸壁爭奇卓筆峰筲箕石如矛如
盾步步顧之輞五門一從寶蓋巖即所入道一從卓
筆峰即所出道一通樵川左崖右溪一通江右壁皆
峭一通和平石巷尤襟束
出城十五里逾嶺山骨漸露望臨溪空嵌者獅巖也
自此山漸窄轉轉相抱杳無人蹤但聞澗響古木蔽
天秋聲滿壑即水簾漈之源也或數樹護一泉或數
橋接一澗或鑿石為磴而澗怒以增其嶮或墜樹為
梁而澗淺以牢其基望壁之峻者疑為鳳棲山而皆
其雛也度巨梁次邨舍望半壁芙蓉高廣萬仞者鳳
棲也抵麓行竹杉陰中漸至危磴僅容半趾匍伏而
登如蛇如猨如蝸如鳥百喘易一轉每轉易一面艱
嶮莫比忽中斷橫木為梁摩崖而度復至頂坦數里
泉與薪隨取不盡可居可種避地莫善於此也下山
沿澗行密葉籠陰夏無伏暑旁復聳一壁欲與鳳棲
敵者兩山夾峙內闢巨沼藻荇交橫泉注其下面面
可菴復行逢石坐石逢瀑坐瀑逢梁坐梁逢樹坐樹
思此靈境奧區他日如何結茅如何種芝如何攜妻
孥如何養僮鶴竟不可必而回
  遊建寧縣漈上記      徐仲恆
去城東七八里有山曰漈上又曰磜上俗呼不同然
從水從石則其勝可意揣也甥倩丁質先避地厥中
招余遊者屢俱不果癸巳夏五乃同諸君由雲谷泝
流踰胡公橋北折百餘武溪旁分而一澗縫山有石
梁橫截立梁迫視銀濤劈山罅而下淜湃喧豗雪濺
雷怒余目搖魂蕩不欲移趾質先曰未也染指一臠
而詑大烹之飫可乎乃盤磴而上上愈峻而壁愈束
崖石之凸凹傾亞力與水鬥水從中高瀉急奔勢不
得不挺豎作態溜或天紳懸或瀑布洄洑為渴渟瀦
為渚風騰響擊徐如琴奏疾如鼓鳴凡數級每級異
態妄意諸暨之五洩棲賢之三峽其伯仲乎余鼓諸
君援磴而升循澗左右五六轉皆以彴渡彴窮則於
亂石交處躍而過之不半里波流紆衍夾岸垂楊翠
光搖曳中漸見平田畝臚四山洞豁村落星羅覺雞
犬人物咸帶古風質先數椽小踞澗滸竹竇花關於
村落間別開生面側一團蕉列席止客余語質先曰
既饕大烹豈殘珍猶貯足令朵頤耶質先曰窮此而
入尚有天竺庵交坑雖非碪巖窮谷亦頗林壑幽攢
請餉客於明日余唯唯晨起亟謀躡屐忽簷溜狂吼
雨威大張雲霧穿籬擁客於冥濛之宇所喜主俠客
豪棋楸消晝罇罍消夜酒酣興劇絲竹迭陳余間以
澀喉強作吳歈相和林鳥啁與雨韻澗聲合成無
律鼓吹真令眾山俱響如是者三晨夕興闌矣不盡
之遊相約再理歸途回顧竊為儀圖漈之內大略似
武夷陷石堂而稍深耳陷石堂屈崖為戶此則倚水
為門欲為門鍵但須數鉅木架之便堪絕漁人之問
余因念近城數里之山擅奇如此而遊蹤鮮至亦無
有識而談者使在吳越之郊文人點繪不知蒙幾許
贊嘆也嗟嗟山川亦有幸不幸哉今質先私得之以
居余私得之以遊居與遊實謝山川之賜故記之以
誘後來之好事者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