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

> 方輿彙編 職方典 邵武府部 彙考四 (第一千九十卷)
 邵武府部彙考四
  邵武府城池考        通志
  本府
邵武
縣附郭
  邵武府城池 本府古有烏坂城在今城東三
  里許越王所築也宋太平興國四年置邵武軍
  治今所築土城週迴一十里有奇元初盡隳至
  正戊戌復行修築纍以陶甓自西之南視舊址
  收入一里許東北沿溪悉因舊址壕東西深一
  丈五尺有奇北臨大溪廣四十二丈深二丈許
  為門四東曰行春西曰鎮安南曰武寧後改通
  泰北曰樵溪基用石上用陶甓明洪武初因元
  之舊而修濬焉週迴一千三百三十八丈八尺
  崇二丈八尺復為四門建門樓四敵樓四十有
  六
皇清順治五年山寇竊發增高環城垛口二尺康熙
  六年又增高三尺造週城炮臺四十二座十五
  年四門城樓燬於寇今重修
  外縣
  光澤縣城池 按縣志舊有戰城建廢無考洪
  武十九年令林孔孫建門二東曰朝宗西曰宣
  德後朝宗門燬宣德四年縣丞張履重建嘉靖
  二十九年緣山寇竊發民苦剽剠守邵惠久申
  請議立城周圍計六百四十一丈一尺二寸東
  西南北闢門四水門亦四後漸傾圮萬曆三十
  五年令羅希尹修葺百有餘丈重建東西二樓
  姑熟李萬化記城西北隅近大溪多圮
皇清順治十二年令邊靖築堤埠增大四門并城樓
  樓樹磚屏屏開小木門可以外視施砲康熙五
  年郡守汪麗日檄士民捐助加修城垛每垛增
  高五尺十年五月內洪水漂蕩水門俱沒自北
  而西傾圮數百丈根底磚石盡付波濤令王吉
  募造十五年十六年城垛多圮是時遺寇盤踞
  各都金鳴鳳恐其窺伺星夜修築復遭水圮二
  十五年令張彭捐俸修築并繕各城樓建新城
  樓一三十二年張令捐俸復修
  泰寧縣城池 按縣志泰寧故無城惟四境有
  隘可防有寨可藏遇警民多避匿其間宋建炎
  初邑令章元振據險立砦率眾堅守闔境獲全
  明嘉靖三十七年詔令州邑無城者營築民狃
  於治安各寢其議未幾流寇煽亂郡守邵惠久
  令熊鶚括郡邑帑併丁糧共得銀一萬一千八
  百有奇命丞劉應詔等分督經始於嘉靖三十
  九年十一月落成於四十五年五月其制三面
  距河西則踐罏峰之陽而互峙焉高丈六尺厚
  八尺周圍七百零九丈為門四東曰左聖西曰
  右義南曰保泰舊名至仁北曰朝京為小門四
  東曰晝錦舊名來鳳西曰靖遠南曰淑仁北曰
  青雲萬曆癸巳六月大水城崩縣令譚佐發帑
  金若干兩修造己酉復大水崩城三百六十餘
  丈北關基址盡傾縣令吳禎請公銀若干兩命
  典史潭汝鴻修復之崇禎十一年汀寇竊發令
  袁世芳加峻城垛一級
皇清順治三年駐防弁曹爾楷等設砲臺守禦城賴
  以完十二年縣令王譽命益加完繕新其樓櫓
  峻其雉堞圮者甃之頹者葺之而形勝益壯然
  費不出於公帑皆紳士里民醵金助成者康熙
  十八年己未五月十六日邑遘陽侯之患三溪
  暴漲城內水深丈許雉堞自北迄西凡五門計
  衝塌三百三十二丈有餘邑令王肅通詳咨部
  題請
俞允各官捐助分別紀錄十九年八月經始至二十
  三年令韋聖翊告成金湯依然永固矣
  建寧縣城池 按縣志自宋咸淳二年邑令宋
  秉孫始築城伐石為基甃以陶甓週五百八十
  丈五尺闢門四朝天迎薰慶豐拱辰小門二東
  南曰小南門東北曰小北門皆建樓其上四年
  圮於水六年秉孫以餘鹽錢重修又以稅務餘
  錢萬緡置田以備繕修之費元至正四年久雨
  盡圮惟迎薰門存明弘治四年馬昇循址拓建
  三面臨溪惟西依高山週七百九十三丈崇二
  丈廣三分崇之一女牆二千五百四十有奇為
  門六皆覆以樓又為小水門四崇禎三年庚午
  燬縣令鄭爾說鼎建
皇清順治六年縣令傅元弼又加崇三尺并女牆五
  百一十垛每垛砌階數尺以便守望又為窩鋪
  與女牆之數同不數年西南一帶窩鋪為鎮兵
  毀廢東城樓十三年復燬署縣事孫志儒重建
  十七年燬於叛兵縣令袁植修建如舊康熙五
  年增建箭樓敵臺縣令袁植暨駐防游府李得
  勝等審度形勢於城之西南界闢築敵臺三面
  高與城齊又添設敵樓四所十年五月霪雨浹
  旬初十日溪水泛溢浸灌城垛東西南三面皆
  圮惟北城獲存縣令陳于逵捐俸尅期修葺城
  復完固
  邵武府關梁考        府志
  本府
邵武
縣附郭
  水口寨 在縣東十六都宋紹興二年設元改
  為水口巡檢司廨宇居水之南隘門在水之北
  今仍其舊碑云水口扼邵武之衝素稱險隘
  拿口寨 在二十三都
  楊坊寨 在縣東六都
  同巡寨 在三十二都已上三寨俱宋紹興二
  年設元改為巡檢司明洪武十年革
  黃土嶺隘 在二十九都
  神宿隘
  大竹藍隘 在五十一都按通志與江西新城
  縣界崇岡峻阨
  武德橋 在西門街跨樵溪二曲宋郡守蔡克
  開架木為之後易以石修三丈廣一丈
  沙堤橋 在清節坊跨樵溪三曲元元統間僧
  無欲伐石捲砌修三丈廣一丈二尺
  化源橋 在府學前跨樵溪四曲舊名化城紫
  衣道士以石建修三丈廣一丈二尺
  泰和橋 在泰和巷跨樵溪五曲俗云顧作橋
  元至元三年郡人張文亨建以石修三丈廣一
  丈二尺圮里人以木為之
  仙源橋 在府治東八十步跨樵溪六曲捲石
  為之而翼以石欄修四丈廣一丈二尺其北闌
  盾刻云宋皇祐五年朱昱捨石橋一座據此則
  橋為朱昱所建無疑而馮志以為熙寧初郡人
  徐熙春刱蓋未睹石闌所刻文也考熙寧後皇
  祐十五年豈至是熙春嘗修之而志者訛為建
  刱歟
  晏公橋 在府治左跨樵溪七曲宋咸淳間道
  人李有存以石為之修三丈廣一丈一尺
  昇平橋 在米行街跨樵溪八曲元泰定間郡
  人黃子文以石為之修三丈廣一丈五尺
  五姊橋 在五姊巷跨樵溪九曲正統間郡人
  李宗顯以石為之修二丈五尺廣一丈
  通津橋 在北門城內馬道下景泰間郡人謝
  永寧建修一丈五尺廣一丈
  城東壕橋 在行春門外俗謂之弔橋架木為
  梁而以陶甓甃其上修七尺廣二丈明弘治間
  本衛指揮高槐李城相繼繕修後建以石屢圮
  屢建萬曆三十七年被大水衝圮郡守并署事
  同知鄔若虛共捐俸刱建而鄉官侯袞實董其
  事鄔自為記
  城西壕橋 在鎮東門外亦弔橋也制如東壕
  萬曆十八年郡守周裔登謂府脈發源金鰲宋
  時城垣熙春西塔在內脈無殘傷人文綦盛後
  來縮城入內掘土為壕斷絕來脈科第寥落居
  民蕭條職此之由
  城南壕橋 在武寧門外舊以木嘉靖四十三
  年郡守吳國倫伐石為之
  城北浮橋 在樵溪門外宋時建於溪之上流
  百餘步後移今所其制以鐵綆聯比二十四舟
  於中流而鋪木板於其上以通行水漲則分繫
  於兩岸別用舟渡有司歲簽民夫四名守護以
  時繕修以上在城外壕
  登雲橋 舊名昇仙跨樵溪支流宋紹興十八
  年鄉人黃子成以木為之名永福明永樂十四
  年水圮洪熙元年重建後圮復不一萬曆二十
  年水圮里人朱楫捐資纍石為墩梁以木甃以
  陶甓架屋其上有司餞諸生赴舉者於斯故更
  今名三十七年大水圮朱楫重修
  三公橋 舊名行春又名繡衣跨鹿口溪口宋
  咸淳三年漕使黃萬石尚書馮夢得郡守廖邦
  傑重建遂以三公名之永樂十四年圮宣德間
  郡守劉復等修覆以屋長二十七丈廣二丈架
  庵於橋左弘治十二年守夏英重修萬曆三十
  七年水圮牙頭推官楊春茂修
  長春橋 在城東五里天妃宮右跨樵溪扺建
  州先時僅設以渡遇濤漲舟師辟易咫尺千里
  萬曆二十二年郡守周裔登創議建橋初建於
  鹿口津纍石為墩釃水十二道尋為水壞遷延
  未舉守李之用同知鍾萬春推官趙賢意相繼
  徙建今所為墩一十有五梁以木甃以陶甓覆
  以亭屋修一百二丈五尺廣二丈三尺有奇不
  但輿徒稱便且塞下流水口誠莫大之功推官
  趙賢意記
  東浮橋 在豐應廟前長春橋成遂廢
  紫雲橋 在東嶽廟之南正統間里人龔祥生
  以石為之修二丈廣二尺
  饒河橋 在東河上壩跨饒家河其下丈餘為
  饒壩豬水入東河以時畜泄路通仁壽寺其先
  止架木屢為水圮萬曆四十四年郡士曾思孔
  謝觀國等募眾捲以石修二丈廣一丈二尺
  中營橋 在上生寺前元至正五年里人黃紹
  建修十丈廣一丈二尺以上俱在二十九都
  銅青橋 在鋪左舊為木橋元元統間易以石
  釃水五道永樂十四年圮重建成化十七年圮
  劉元修復萬曆三十七年圮署府事推官楊春
  茂重建修三十丈自為記
  東保橋 在黃溪又名花橋洪武十四年里人
  陳義甫建後圮成化間里人募眾重建覆以屋
  修二丈六尺廣一丈六尺
  鶴沖上下二橋 永樂間俱圮於水正統年間
  重建尋圮成化十年守馮孜命令王拯並建以
  石各修三丈廣一丈四尺
  新鋪橋 明郡人沙彥清重建天順二年圮成
  化十年守馮孜命令王拯伐石重建修八丈廣
  一丈三尺以上在二十八都
  下坑橋 在新鋪跨山澗而建以石修六丈廣
  一丈五尺
  上坑橋 在下坑橋西亦跨山澗而建以石修
  四丈廣一丈二尺明萬曆三十七年大水圮令
  宋良翰建
  新屯橋 在毛家巷口跨大溪元至正間累石
  為址而梁以木修六十丈二尺廣一丈三尺尋
  毀萬曆二十年邑人黃金生捐資重建捲石釃
  水為十二道復圮於水乃為浮橋以渡三十八
  年推官楊春茂捐俸給修三十九年監生鄧昌
  祚捐資重建捨田五十五石三斗七升令宋良
  翰申蠲渡夫工食充餉以二十石中抽十分之
  八給渡夫留二分以備修橋之費四十年大水
  衝壞僅以舟濟四十二年令吳甡議復浮橋監
  生鄧昌祚重修捐田如舊
  龔墩橋 元大德元年鄉人花文開以木為之
  明成化八年里人募眾重修上覆以屋修三丈
  廣一丈二尺
  延福橋 在庵前里人以木為之修四丈廣一
  丈二尺
  尾橋 在倉頭
  上岡橋 在七畝二橋俱修一丈五尺廣八尺
  朱林橋 在寺前修五丈廣一丈五尺
  白鶴橋 在臺山段修一丈廣六尺上四橋皆
  里人募眾伐石重建以上在八都
  官橋 在龍潭街尾修四丈廣一丈五尺
  裏墩橋 在官墩尾修四丈五尺廣一丈五尺
  以上二橋皆里人募眾伐石重建
  魏公橋 在魏家坊明成化元年里人丘孟璟
  等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二丈廣一丈二尺以
  上在二十六都
  嶺下橋 在二十五都薯嶺下明弘治十七年
  里人官永暹丘孟璟等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
  五丈廣一丈四尺
  梅嶺橋 在二十四都明成化八年里人吳永
  慶等重修上覆以屋修八丈廣一丈二尺
  石橋 在二十三都半山明弘治六年里人嚴
  得仁等募眾伐石重建修三丈廣一丈
  泰定橋 在廖坌溪口宋紹興十四年令張注
  刱建石橋二十六年燬於兵其後架木為梁屢
  建屢壞元泰定三年縣丞趙友石伐石重建修
  一十二丈廣一丈五尺邑人危西仲記
  泰平橋 在拿口街頭跨洋尾溪宋紹興十四
  年建後圮明洪武十四年復建永樂十四年蕩
  於水十九年重建覆以屋尋圮成化十年郡守
  命縣令王拯以石建之修十丈廣一丈八尺
  龍勝橋 在拿口明景泰五年里人廖永通建
  修四丈廣一丈
  茶壺橋 在寺前弘治七年里人募建上覆以
  屋修十丈廣一丈五尺以上在二十二都
  蔣公橋 在許塘里人募建修三丈廣一丈
  樹甃橋 在張源里人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
  一丈五尺廣八尺以上在二十一都
  新橋 在十三都丘源弘治五年里人募眾重
  建上覆以屋修二丈廣一丈
  灑口橋 在盧田口舊為官渡明弘治十二年
  郡守夏英建修八丈廣一丈渡廢
  里仁橋 在十五都下黃溪口跨山澗今圮
  傘歷橋 在官路上都民吳福得建後圮明弘
  治元年令泰淳以石重建修三丈廣一丈
  柳營橋 在十六都前塝上覆以屋修二丈廣
  一丈今圮
  通仙橋 在十七都大歷坑口明弘治二年里
  人馮順等募眾重建
  鳳田橋 明成化二十年里人募眾重建修十
  二丈廣一丈
  鴨母橋 在西山明弘治元年里人募眾重建
  修八尺廣一丈二尺
  東蕩橋 明弘治五年里人募眾重建上覆以
  屋修九丈廣一丈以上在十九都
  豐山橋 又名城隍橋在廖墩小拿洋尾明洪
  武元年邑人趙友慶建後圮弘治六年里人梁
  鳳等重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廣一丈二尺
  拿下橋 明弘治十六年里人吳福生等募建
  上覆以屋修九丈廣一丈五尺以上在九都
  五通橋 在十都又名飛閣橋明成化九年里
  人桂祿等募建上覆以屋修十丈廣一丈五尺
  拱辰橋 在十一都朱坊街尾明洪武十年建
  景泰四年重建修八丈廣一丈五尺
  固住橋 在十二都固住尾元至正間建圮明
  洪武十五年重建木橋又圮弘治十五年里人
  募眾復建修六丈廣一丈二尺
  湖山橋 在十二都固住市明弘治十五年里
  人胡泰等募眾建修十八丈廣一丈五尺
  昇雲橋 在西溪鋪上宋端平中建後圮明洪
  武三十三年令夏祥鳳命僧義峰重建木橋尋
  圮正統五年令顏宗重建又圮成化五年守盛
  顒刱建以石修十四丈廣一丈五尺
  水南橋 在豐應社水南廟右郡人蘇彥銘以
  木為之修三丈廣一丈三尺
  高家橋 在玉堂街尾宣德間以石建之修二
  丈廣一丈
  石橋 在橋坑天順間里人龔善得募眾以石
  建之修二丈廣一丈以上俱在五都
  丁字橋 在灑路彎宋紹興十五年建修六丈
  又橫出一支修三丈廣皆二丈上覆以屋橋通
  三路如丁字因名元泰定二年韓妙圓重建成
  化七年守馮孜復建
  太平橋 在丁字鋪前成化六年守馮孜建上
  覆以屋修三丈廣一丈
  官橋 在上橋段元至正元年里人周源受以
  木為之修三丈廣一丈二尺
  皇華橋 俗訛為黃花在界首元至正十七年
  以木為之修四丈六尺廣一丈六尺
  乘駟橋 在梅里山口元延祐六年架木為梁
  後圮明弘治十八年守夏英命鄉老鍾銑王澧
  督工重建橋中為亭亭兩端各建華表匾以乘
  駟修十一丈廣二丈三尺以上在六都
  黃墩橋 在七都弘治十五年里人募眾重建
  上覆以屋修六丈廣一丈五尺
  泥橋 在西壕上舊梁以木萬曆十年同知萬
  尚烈以石捲之左右扶以石欄
  官橋 在張家墩宋紹興五年里人徐益刱建
  木橋圮復建上覆以屋修二丈五尺廣一丈
  鶴林橋 在甕口弘治十七年守夏英命陳得
  清刱建修六丈廣一丈五尺
  神仙橋 在下广口弘治十七年守夏英命僧
  廣賢刱建上覆以屋修三丈廣一丈二尺以上
  在四十七都
  晝錦橋 在嚴山街頭潭山市下宋皇祐中建
  元至正十二年燬明洪武初重建木橋永樂十
  四年圮成化十四年守劉元重建上覆以屋修
  一十二丈廣一丈五尺
  大寧橋 在古山陂頭弘治十四年守夏英刱
  建上覆以屋修一十五丈廣一丈五尺
  花橋 在大石前白上保宋紹興中建紹定中
  燬於兵元至正中重建後圮明弘治七年里人
  高文忠等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廣一丈
  二尺萬曆四十四年鄉民張成貴捐金重造
  神硤橋 在高家村成化三年里人龔永達等
  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八丈廣一丈二尺
  高爐橋 在西洋坊上成化十七年里人甯永
  瑛等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十五丈廣一丈五
  尺以上諸橋俱在四十五都
  陳江橋 在陳江村弘治十六年里人黃永能
  等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六丈廣一丈五尺
  扛溪橋 在上樵弘治十年里人甯立孫等募
  眾重建上覆以屋修六丈五尺廣一丈五尺以
  上俱在四十四都
  神安橋 在下城宋紹興二十九年上官端義
  建木橋後圮明成化二十年里人黃子堅等募
  眾重建上覆以屋修十丈廣一丈五尺
  交山橋 在篁山明弘治五年里人丁名祐等
  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三丈廣一丈二尺
  水尾橋 在黎川弘治五年里人官福寧等募
  眾重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廣一丈五尺
  南橋 在官坊市弘治十六年里人張榮富等
  募眾纍石為墩二梁以木覆以屋修十五丈廣
  一丈五尺以上俱在四十三都
  清河橋 在墈下弘治十二年里人張伯春等
  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十六丈廣一丈六尺
  常安橋 在大常水尾弘治五年里人張永成
  等募眾重建修十二丈廣二丈
  佳濟橋 在上保水尾弘治十七年里人傅禮
  生等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十四丈廣一丈五
  尺以上俱四十二都
  三溪橋 在三十九都三溪口里人募眾重建
  上覆以屋修六丈廣一丈二尺
  通泰橋 在城南街舊名至善後更今名俗呼
  白渚橋明永樂元年同知侯澄重建天順二年
  水圮重建成化八年又圮十七年纍石為址而
  梁以木構屋四十楹覆之里人僉憲鄒允隆為
  之記弘治十四年郡守夏英重修歲僉夫一名
  守護
  仁遠橋 在通泰橋東下白渚宋紹興五年郡
  人李文璧刱建木橋朱文公書其扁曰仁遠修
  一十六丈廣一丈五尺今廢
  通濟橋 在芹田又名芹田橋元皇慶元年里
  人黃鎮成建明永樂十四年水圮天順五年重
  建為石墩五而梁以木構屋十有五間覆之尋
  圮成化二年傅恭糾眾建之修一十五丈廣一
  丈五尺
  藥師橋 在危坊頭洪武四年重建圮弘治十
  二年夏英復建修一十五丈廣一丈二尺
  南泉橋 在曾坑口弘治二年建上覆以屋凡
  七間修九丈廣一丈五尺歲僉夫一名守視復
  構仁智堂以居之置田十五畝別立一戶載堂
  地并田糧為久遠計
  捲峰橋 在山口舊有石橋久圮里人架木為
  梁恆腐折不支弘治十四年守夏英改石修刱
  修數丈廣一丈五尺橋之北復建一亭以憩行
  者邵武縣學訓導何欽為記
  陳家灣橋 以地名也元大德七年里人馮元
  亮建修三丈廣一丈二尺今圮
  南橋 在大傅岡洪武十八年里人黃子受建
  修二丈八尺廣一丈二尺
  邢家橋 在邢家鋪前弘治元年里人何本深
  等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六丈廣一丈五尺
  夏公橋 在大冨市尾弘治十八年守夏英命
  泰寧縣民童欽刱建上覆以屋修十丈廣一丈
  五尺
  三溪橋 在舊寨尾元至正十九年里人謝均
  善以石建之修五丈廣一丈二尺
  神仙橋 在舊墟街尾久圮弘治十三年里人
  黃叔英等募眾重建修十丈廣二丈
  泰和橋 在三十四都蕭家坊天順二年里人
  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七丈廣一丈二尺
  儒林橋 在三十五都將石墟成化二年重建
  上覆以屋修十四丈廣一丈三尺
  太平橋 在三十七都同冨坊弘治十三年守
  夏英重建修二十三丈廣一丈五尺
  化乾橋 在三十八都爐洋村弘治十五年里
  人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廣一丈二尺
  車闌橋 在溪口永樂十四年水圮正統五年
  郡人李宗亮以石重建之修二丈廣一丈
  七星橋 在浮橋頭車闌橋下以石七條架溪
  阜故名修一丈二尺廣一丈五尺
  萬年橋 舊名非一曰嘉定曰端平曰環碧曰
  至正曰濟川在城西北跨大溪宋嘉泰二年建
  燬端平元年重建淳祐十二年水圮咸淳間重
  建元元統二年燬至正三年重建纍石為址凡
  十有三梁以木而覆以亭二十一年又燬明洪
  武八年重建嘉靖間燬同知唐金重建萬曆三
  十七年大水圮
  賽羊橋 在賽羊巷以木為之而庇以屋修五
  丈廣一丈六尺
  平阜橋 在賽羊橋東正統九年郡人段文昇
  以石重建修三丈廣一丈二尺
  曾屯橋 在平阜橋東以石建之修三丈廣一
  丈二尺
  石鼓橋 在石鼓溪上元天曆間里人傅安建
  明永樂十四年圮宣德中令鄒良以木重建成
  化八年又圮守馮孜復建尋圮弘治十二年守
  夏英以石重建修八丈廣一丈五尺
  何鹿坑橋 以地名而舊為木梁以跨山澗景
  泰二年陳彥禎等易以石修二丈廣一丈
  延陵橋 在越陽亦跨山澗成化二十年郡人
  吳仕禎以石刱建修二丈廣一丈
  仙源橋 在蒼山下跨山澗為橋永樂十三年
  道人李道明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廣一丈二尺
  以上在五十三都
  鎮龍橋 在藥村上天順間守何友重建上覆
  以屋圮弘治十三年守夏英命邑人丘孟良以
  石重建修二丈廣一丈五尺
  鎮西橋 在漠口故又名漠口橋元至正二十
  年里人葉榮建木橋圮明弘治五年間縣丞鄭
  鑾重建以石因改今名修四丈廣一丈五尺橋
  西作亭覆之萬曆年間重修
  旅通橋 在漠口下舊有橋久廢成化間郡人
  周蘊等伐石重建修二丈廣一丈
  清溪橋 在義溪灣成化間里人黃文慶等捐
  貲伐石建修四丈廣一丈五尺
  勛溪橋 在大乾廟上宋開禧中建淳祐十二
  年守葉寀重修圮葉守復建明永樂中又圮
  中和橋 在中和村久圮以上在五十都
  何公橋 在曾屯橋下吳公橋上跨小溪舊架
  以木覆以屋萬曆三十年間圮
  吳公橋 在何公橋下石鼓橋上跨小溪宋紹
  興年間建翼以石欄修四丈廣一丈
  步雲橋 在將溪口故縣東舊有童謠云水遶
  步雲橋黃簡肅公復歸朝蓋下流喜曲折最忌
  迅直簡肅在朝時本郡大溪水遶折從步雲橋
  而下郡中人文正盛元時墮壞天下名城吏茲
  土者多蒙古人其人妄肆殘毀掘竹絲排以斬
  郡之來脈鑿渴猴飲水石以破郡之水口而大
  溪水遂中衝直瀉不復從步雲橋而轉本郡人
  文遂爾寥落科第不復如初故童謠如此云創
  始於宋淳祐十二年元元統間重建以石修數
  丈餘廣一丈五尺明萬曆間水圮己未錢名世
  復建
  登雲橋 在泉山澗口舊為土橋洪武二十四
  年令夏祥鳳易以木圮正統間郡人鄭得清建
  以石修三丈廣一丈二尺
  通濟橋 在漈下元至正十六年鄉人吳源生
  等架木為之圮明弘治六年里人周子名等募
  眾重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廣一丈二尺
  羅公橋 在上高坪上覆以屋修四丈廣一丈
  二尺以上在二都
  將溪橋 在將溪排洪武三年里人吳伯受以
  木為之成化十七年郡人高景初募眾重建圮
  成化二十年郡人張舉生等累石為址架木為
  梁上覆以屋修八丈廣一丈今圮
  林下橋 在源頭洪武八年里人危善以木為
  之修二丈五尺廣一丈
  清安橋 在洪源元至正十八年黃哲以木為
  之修二丈五尺廣一丈
  鳴山橋 在田窠口永樂十五年以石建修三
  丈四尺廣八尺五寸
  西岡橋 在果樹頭舊圮弘治四年令費琮建
  十三年里人重修修二丈五尺廣一丈
  新橋 在學堂源口弘治四年令費琮命里人
  募眾建上覆以屋修六丈廣一丈四尺
  深溪橋 在四都長源里人募眾架木為之修
  五丈廣六尺
  玉堂渡 在五都玉堂鋪上
  危家渡 在八都弘治十六年令姜桂更造船
  歲僉夫一名
  新屯橋 今有浮橋在二十七都
  密溪渡 在二十一都明宣德間邑人元辛保
  捨田七石正德七年鄉人元澄觀捨田十石八
  斗以贍其渡田載二十一都一圖十里戶內
  廣石渡 在四十都
  黃溪渡 明宣德間郡人段文讓置舟仍捨田
  十石以贍又即其地搆屋一所以憩行人
  繡溪渡 在十五都謝坊宋里人尚書謝源明
  作舟以濟廢明洪武十三年郡人饒伯達復置
  舟亦廢今里人募眾造舟置田以贍其費
  義渡 在十六都高坊明洪武間里人朱妙休
  置舟仍傭工以濟
  水口渡 在水口寨上
  中和渡 在縣西大乾鋪適光澤縣驛路也舊
  過勛溪至通津鋪前又過大溪名永崇渡成化
  十六年守劉元以勛溪歲有覆溺之患遂改渡
  於此并改通津鋪於大溪南勛溪永崇二渡皆
  省弘治十六年令姜桂更造船僉夫二名
  光澤縣
  杉關 按通志與江西新成縣界石山嶄絕僅
  容單車為江西大路古稱甌越西戶是也
  鐵牛關 在二十七都太和山二關俱唐廣明
  元年設宋元因之明洪武三年徙大寺寨巡檢
  司於杉關兼守鐵牛關
  大寺寨 在縣西北舊設巡檢司於此後徙於
  杉關
  鐵牛隘 在二十七都界近瀘溪
  孔坑隘 在十三都
  巖嶺隘 在七都
  羊頭隘 在八都
  關隘 在九都八隘並界於新城
  雲際隘 在二十五都界於鉛山
  昂山隘 在二十九都
  火燒隘 在二十四都並界於貴溪
  平濟橋 今改名程公橋在朝宗門跨大溪即
  舊東渡也宋嘉定十四年重建石梁燬於兵明
  弘治二年義民李文通重建纍九墩庇屋十楹
  修三十七丈七尺萬曆二十二年水崩令程寰
  捐俸倡邑義民等重建改今名
  善利橋 在東門外萬曆十年圮邑人吳文茂
  伐石重建庇以屋
  絃歌橋 在鼎魁坊下元泰定元年令況逵建
  後圮至八年主簿胡日新重建以上俱在城
  龍興寺前橋 在一都龍興寺前元時以石為
  之修三丈廣一丈高八尺
  五里橋 在高源成化間邑人高友政捐貲甃
  石為墩而布石版於其上修二丈廣八尺
  路口橋 有二一在一都高源口成化間邑人
  龔惟善捐資以石為之修二丈四尺廣八尺一
  在九都跨小澗洪武九年邑人黃均曙以木重
  建廣八尺高一丈修二丈
  再興寺前橋 在再興寺前天順間邑人危伯
  立建修四丈五尺廣一丈三尺
  飛橋 修一丈八尺廣九尺高一丈
  陳家橋 跨小澗元至正間里人陳千三以木
  為之明永樂八年易以石修四丈廣一丈
  石捲橋 元至正五年里人危文昌募眾捲石
  為橋因名修四丈五尺廣一丈
  永豐橋 跨小澗宋時建元至正十二年燬於
  兵明洪武二年重建以石修三丈廣八尺
  黃溪橋 元至正二十一年以木為之圮明永
  樂十六年里人舉人高用募工重建構亭於其
  上修三丈二尺廣一丈
  官橋 元時建圮明洪武三十年重建萬曆三
  十七年水崩令羅希尹捐俸伐石重建
  石岐橋 弘治十二年郡守夏英命邑人官元
  賦建圮萬曆十六年義民羅景賢以石為之構
  屋於其上修五丈廣一丈六尺又名成德康熙
  十六年羅宇募眾重建
  萬安橋 在十都止馬市舊以木為之屢圮元
  至正六年令朱萬初重建庇以屋十九年兵燬
  明洪武九年林孔孫建圮永樂十六年邵武衛
  總旗李用珍重建又圮宣德四年主簿沈宗重
  建萬曆三十六年水決令羅希尹捐俸重建覆
  以亭修七丈廣一丈五尺
  九里橋 在九都跨小澗洪武十三年僧靜逸
  以木為之圮宣德八年杉關巡檢陳洪捐貲募
  眾甃石為岸架木為梁庇以屋修三丈廣一丈
  圮隆慶四年邑人黃璋重建
  永濟橋 在八都村上
  天妃橋 在象頭山外萬曆四十年僧目廉建
  雷音橋 跨小澗洪武十三年建永樂十四年
  圮十五年重建修三丈廣一丈尋圮萬曆四十
  一年邑人李友輔重建
  長城橋 跨小澗正德十二年令鍾華建改曰
  吳屯橋
  華橋 跨小澗洪武七年建圮永樂十六年里
  人重建修三丈廣一丈弘治十四年李友誠伐
  石重建修四丈廣一丈
  順濟橋 在十七都宋宣和六年里人嚴伯和
  妻陳氏建故名嚴婆橋圮明洪武二十六年里
  人陳建中募眾重建圮正統間義民黃文諒結
  石為墩重建圮成化間邑人高友政募眾重建
  庇以亭邑人南昌經歷危恭記
  感應橋 在十八都大林坊舊以石架板於水
  上屢為水漂失萬曆三十三年里人宗魁伐石
  為之庇以屋修十八丈廣一丈五尺高一丈三
  尺四十一年燬邑令汪正誼重建
  永安橋 在十八都油榨村舊無橋春水輒苦
  萬曆三十二年里人傅玉秀兄弟率族伐石建
  造庇以屋修一十五丈
  徑山橋 在十九都徑嶺下今曰朝京橋跨小
  澗元至順二年建至正十二年燬於兵明永樂
  八年邑人黃孟舟募眾重建搆亭五間於其上
  修五丈廣一丈二尺圮萬曆十九年重建
  崇仁橋 跨小澗以木為之圮明洪武二年里
  人上官受安易以石弘治十五年郡守夏英命
  邑士龔伯實等募眾重建修四丈廣一丈
  獅子橋 在三十都回龍堂下
  望僊橋 在三十都直阜鋪下元至正八年令
  朱萬初甃石重建修三丈廣一丈萬曆元年圮
  邑人吳文茂重建庇以屋
  通濟橋 有二在三十都王家磜萬曆三十七
  年圮里人募眾伐石重建造按縣志一在城內
  杭市尾舊為土橋歲費修築宣德八年主簿曹
  士元捐貲倡義民壘石為岸架木為梁而覆以
  屋復建亭為迎送之所扁曰環翠弘治十六年
  郡守夏英命邑人龔小一以石捲砌為梁修三
  丈廣一丈高一丈
  弘濟橋 俗名杭西橋跨縣西大溪即舊西渡
  也宋元祐四年令魏閎諭邑人募眾以木為之
  嘉定五年漂於水邑令徐杰捐金更建以石因
  名徐公橋元泰定元年令況逵修葺至正十九
  年燬於兵明洪武七年主簿李祥舟建屋三十
  楹於其上永樂十年邑人黃孟舟募眾重修甃
  以磚石天順四年圮於水成化四年郡守盛顒
  命工壘石為墩架木為梁建屋數十楹覆之遂
  更今名修三十五丈廣一丈八尺高三丈六尺
  萬曆二十一年圮邑紳黃文魁義民李友輔等
  捐金倡建萬曆三十九年居民火延燒李友輔
  捐金蓋造
皇清順治五年燬於兵康熙元年邑人重建橋上覆
  以屋旁列店肆商販賃居貿易
  杭西橋 在縣西一都茶市跨小溪宋嘉定五
  年令徐杰建元至正間燬於兵明洪武七年重
  建圮永樂八年邑人黃孟舟募眾構亭五間於
  其上宣德十年邑人龔日文等修弘治十四年
  令李麟捐俸率義民龔佐陳玉高永堅等捐募
  捲石為梁而覆以亭廣一丈六尺修五丈高四
  丈圮萬曆四年重建改名接龍橋
皇清康熙年間水圮重修橋上構三聖小廟
  水口橋 在四都跨溪里人眾建修五丈廣一
  丈三尺構屋於其上客商往來通衢
  明山橋 在十五都新建
  古杭橋 在十六都跨小溪庇以屋修五丈廣
  一丈里人建
  蘭乾橋 在十六都跨小溪庇以屋修三丈二
  尺廣一丈明里人建圮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重建
  張公橋 在二十都跨北大溪舊以竹石壘墩
  屢為水漂康熙年間知縣金鳴鳳捐修旋燬於
  火二十年知縣張彭捐俸倡士民重建舊名天
  平橋士民戴德今名張公橋
  金公橋 在鎮嶺北路通衢舊架浮橋久壞康
  熙年間邑令金鳴鳳捐俸建造人戴其德遂名
  金公橋
  僊花橋 康熙三十二年知縣張彭倡修
  西來橋 按光澤續志在二都離縣七里許康
  熙四十三年僧祥雲募合邑士民重建石墩覆
  屋於上
  覲山橋 舊名朝京在縣北崇仁市離城十五
  里署縣軍廳黃汝銓倡士民重建之
  鎮嶺渡 在縣東北厲壇之左天順間邑人李
  靖捐資作舟以濟萬曆三十七年洪水漂去知
  縣羅希尹捐俸倡率居民造船九隻以濟每歲
  僉夫一名
  交溪渡 在一都鎮嶺中洲前
  大販渡 在縣西二都河深水險歲有墮溺於
  水者萬曆四十二年春知縣汪正誼捐資首倡
  命造船二十隻覆板於上作浮橋以通人行北
  里縣丞危正廉俊髦張五遜危應奎張國維席
  亮書等皆慕義而嚮赴焉無恤繁費竭力贊襄
  歷三月而事竣里人樂其成名曰汪公橋仍建
  祠於左立石以識不忘司訓張公選記
  永崇渡 在三十都獅子橋
  陳家渡 橋圮邑人黃孟舟始作舟以濟在縣
  西二都
  崇仁渡 在十九都宋淳熙十四年里人上官
  劭叟捨田置舟以濟仍於渡頭建亭以憩行者
  至今子孫猶嗣而不隳
  汪公渡 在縣北十五里許崇仁地里人官舍
  江鯉等嘗倡義集金貸人取息以募渡夫後為
  官耀鯨吞汪令清出共金九兩有奇置租以贍
  泰寧縣
  南石寨 在將溪保
  鐘石寨 在福興保
  刀背寨 在仁壽保
  青山寨 在長興保
  羊頭寨 濟龍寨 俱在南會保
  麒麟寨 大寨 俱在開善保
  福緣寨 黃茜寨 登雲寨 俱在瑞溪保
  茶花隘 在安仁保路通江西
  麒麟橋 跨縣前街
  獅子橋 跨東街
  白象橋 跨城隍廟街以上三橋俱城內藏於
  街衢之下泯其跡而不露
  利濟橋 在邑治之南跨大溪自元至正以來
  水火疊更創毀不一二十一年令滕養志命造
  未完水蕩其半三十九年重造崇禎間燬於火
  邑令袁某造石橋樹石欄
皇清順治五年土寇從此負雲梯乘城上發砲燬欄
  康熙八年守備呂文茂修
  晝錦橋 跨小東門舊名東橋以葉祖洽故得
  名後燬僅架小木以行販菜夫李文憲忍饑積
  錢獨建此橋邑令旌其門
  迎恩橋 跨黃溪入大溪舊名安泰又名延橋
  明萬曆四年故義民李喬妻雷氏獨力鼎建後
  蕩於水令吳某重建
皇清康熙十年邑令汪濟撤舊更新
  杉津橋 水鎖三溪為閤邑之關鑰萬曆二十
  六年建尋燬己亥重造
皇清順治五年燬於兵十二年令王譽重刱
  瀛洲橋 在福山保跨大溪明宣德間建成化
  二年里人楊秉忠重修長二十一丈廣一丈
  朝天橋 跨朱口溪明初架以木弘治十七年
  令瞿鵬重建修十三丈廣一丈二尺
  迎爵橋 跨大溪宋淳祐間鄉人蕭試甫累石
  架木元時燬石址存明景泰間仍架木其上修
  二十五丈二尺廣一丈三尺
  黃公橋 跨梅林溪口明洪武二十七年鄉人
  鄭均祿建修七丈廣一丈三尺
  安濟橋 跨交溪口元至正間建圮明洪武三
  十五年令龔才善重建弘治十年主簿梁佐重
  修長一十九丈廣一丈三尺
  龍湖橋 跨龍湖東溪元至正二十四年邑人
  謝申重建上有亭四間修五丈廣一丈二尺
  錦溪橋 亦跨龍湖東溪明正統四年邵武指
  揮胡興建修五丈廣一丈
  昇平橋 在游源明永樂十九年建嘉靖十四
  年黃榮重修修八丈五尺廣一丈
  均福橋 在水南舊建以石明洪武初道士吳
  益祖構亭五間於其上弘治十六年令梁德宏
  重修修五丈二尺廣一丈二尺
  福沖橋 元天曆間圮鄉人李茂卿重建修五
  丈二尺廣一丈
  火夾灣橋 在梅口跨山澗明成化二十一年
  守劉元命里人募眾建修五丈廣八尺
  隆興橋 在永興下保跨大湖溪元時建永樂
  間圮成化五年令徐琛重建修二十丈廣一丈
  二尺
  下衢橋 元延祐間鄉人江大老建圮明洪武
  間邑人徐月山重建修八丈廣一丈二尺
  上衢橋 在永興上保永樂五年邑人楊真以
  木重建修五丈五尺廣一丈二尺
  仁壽橋 在仁壽保元至正間建後圮明成化
  九年鄉人吳志祥等重建弘治十六年廖勝等
  募眾重建修六丈五尺廣一丈三尺
  開善橋 在大阜明洪武九年鄉人江馬三建
  修九丈七尺廣一丈三尺
  神光橋 弘治十四年鄉人江長清重修修一
  丈廣一丈三尺
  朝京橋 在邑治之北明邑人御史葉茂志本
  邑教諭余智邑士江志仁等捐金建正德己卯
  壞邑人江元祐李簡募眾重修嘉靖辛酉燬重
  修萬曆乙亥水邑庠士江謨等重修圮於水戊
  戌邑令滕養志命江阡江留冨等重修
皇清順治五年燬壬寅年邑人江正心募造
  壽星橋 在上第明正德間陳紹祖同姪美奇
  為母壽建在崇化
  香水橋 在上第明嘉靖間陳美甫率眾建
  鎮安橋 在安仁
  上高橋 在上辛元至正七年鄉人曹益甫建
  明正統二年僧惠堅重建成化十七年僧普禪
  重建修十二丈廣一丈三尺
  塚下橋 在上高
  長興橋 在石輞口明洪武十七年里人蕭馬
  等建修一十丈廣一丈三尺
  白鶴橋 在下辛元至正間建圮明正統六年
  重建修五丈三尺廣一丈
  永昌橋 夏志作將溪橋在石輞元至正間建
  明永樂十年里人蕭繼寧構亭於其上修六丈
  二尺廣一丈三尺
  杭橋 元至正間里人丘仲卿建修十一丈廣
  一丈五尺
  瑞溪橋 元至正十二年鄉人楊勝甫建後圮
  永樂七年李月堂重建修十丈廣一丈三尺
  神僊橋 景泰二年里人李景顏建修八丈廣
  一丈二尺
  乘駟橋 弘治十二年義民施祖應等募眾重
  建修一十五丈廣一丈二尺
  烏鵲橋 夏志作七星橋在北斗坊弘治元年
  鄉人廖鼐建修五丈廣一丈
  雙溪渡 在縣西梅口保元至正中里人顏均
  慶置舟仍捨田五十餘畝以贍黃元實記後為
  官渡明弘治十六年縣丞周芹更造船歲僉夫
  一名
  青州渡 在縣西開善下保里人自造舟以渡
  建寧縣
  軍口寨 在赤上保
  西安寨 唐義寧軍故地南唐廢軍為寨名永
  安後改為鎮又為場宋建隆元年陞為縣遷治
  於濉江之北四年復置寨於此紹定五年又分
  總領劉純忠武軍守之駐新城保易今名元為
  西安巡司明因之洪武三年遷置今所
  永平寨 在新城保即羅源筋竹寇區也二寨
  並在縣西
  將屯寨 在將屯保梁鎮將謝望常駐兵於此
  飯羅寨 二寨皆險寇亂鄉人潛避於中
  龔家寨 在大南保先年寇亂鄉人馮真卿駐
  兵於此
  巢隔 亦在將屯保唐陳巖率民兵於此以禦
  巢寇巢為隔絕不能進故名
  羅漢寨 在北門宋乾道四年張魏公浚奏調
  汀州駐劄左翼兵屯戍以禦何白旗之寇即此
  朝天隘 在藍田保
  蟠湖隘 在上黎保
  嶺頭隘 在周平保
  丘家山隘 在周平保
  界頭隘 在都上保
  小拗隘 在新城保
  丘坊隘 茱萸隘 紫雲隘 俱在客坊保明
  正德十五年令周必復即丘坊隘改遷西安巡
  檢司後廢嘉靖二十三年令何孟倫復建
  沙羅隘 在淨安保
  九傀儡隘 在隆安保
  捲嶺隘 在安吉保
  竹溪隘 在永城保
  松根下坊逕隘 在赤下保
  禪尖隘 在桂羊保
  界牌隘 在洛陽保山谿頗險春間雨漲往來
  不便明嘉靖四十五年令皮志文命僧鄧銘修
  闢山路捐俸募眾路始通民甚德之
  鎮安橋 在朝天門外跨於河潭之上宋紹定
  元年建伐石為址庇以屋亭後圮元至正二十
  一年邑人馮真卿重建明洪武三十年燬永樂
  十八年邑人廖彥舉重建增高舊址庇屋如舊
  自後屢圮皆彥舉裔孫相繼修治
  東坡橋 在水東永樂十三年邑人廖彥舉等
  伐石為之圮成化十五年余希溫父子重建修
  二丈二尺廣一丈五尺
  鄭公橋 在館前洲明鄭繼道建圮隆慶六年
  邑人李晏造浮橋於下渡橋之東岸建江月亭
  歲捐粟以贍橋夫
皇清康熙十年大水亭及橋俱漂去十一年庠生廖
  玉藻復募建亭造橋
  胡公橋 俗名蜈蚣橋永樂元年主簿譚克敏
  以木為之圮天順三年易以石圮弘治十八年
  邑令季雍重建修三丈六尺廣八尺
  石椒坑橋 明洪武十三年里人馮文甫伐石
  刱造弘治十七年邑人宋鑑建屋於其上修一
  丈五尺廣八尺
  張公橋 在黃舟保造於宋司理張敦義因以
  名後廢里人余希溫置舟以渡曰三澗渡嘉靖
  二十四年令何孟倫改建浮橋百姓便之
  三溪橋 在洛陽保明永樂五年主簿譚克敏
  建後圮天順五年主簿丁暹重建又圮成化二
  十年邑監生宋鑑重建修六丈廣一丈二尺尚
  書董越記萬曆三十三年燬三十五年邑令華
  士嶟重建東立武安王廟
  太平橋 以木為之
  龍津橋 即名龍星永樂三年令趙伯潤建邑
  人廖顯慶易以石修五丈七尺廣一丈二尺
  袁莊橋 在袁莊鋪前亦趙伯潤建燬重建
  楓坑橋 亦譚主簿建圮明天順五年丁主簿
  重修後圮嘉靖二十四年令何孟倫重造修六
  丈廣一丈二尺
  橫口橋 明弘治十八年里人廖永康募眾伐
  石刱建長四丈廣一丈二尺
  毛坊橋 明弘治十年里人陳伯玉建長五丈
  廣一丈二尺
  永豐橋 明永樂二年邑人陳孟良建修二丈
  廣八尺
  安民橋 在武調保嘉靖十七年建以石修十
  丈有奇廣一丈五尺
  利濟橋 宋紹定二年令趙紡夫架木為梁後
  廢為渡是曰上渡弘治十五年郡守夏英命縣
  丞郎珍造舟二十艘
  通濟橋 在儒學前宋建後為浮橋後圮明嘉
  靖四十五年知縣皮志文建浮橋民甚便之
  容駟橋 在水南宋乾道八年建慶元五年令
  趙師棠重修正統二年重建成化十二年圮十
  四年重建圮弘治十四年伐石為之十八年架
  屋其上嘉靖九年圮伐石架屋重建長十丈廣
  二丈
  渭嶺橋 在長吉保成化三年里人何永通建
  吉溪橋 景泰五年里人連得寅建修三丈廣
  六尺
  洛馬橋
  洛溪橋 皆架木為之
  楓演橋 在楓演鋪前明成化間令謝雍為渡
  嘉靖十六年郡守王鈁建浮橋歲僉夫一名二
  十一年水漂去二十三年重建圮邑人李宴重
  建萬曆己酉又建
  鐃村橋 在鐃村弘治十五年里人連永太募
  眾建
  龍興橋 弘治間里人建
  瀾溪浮橋 明嘉靖間郡守王鈁建一十二艘
  歲僉夫一名圮二十四年重建三十六年邑人
  李祚倡建以石覆以屋
  蕭坊橋 明天順二年里人蕭達建
  新安橋 明景泰五年建
  蕭莊橋 明成化間建
  軍嶺橋 明成化十年里人張永順建
  洪恩橋 明弘治十五年郡守夏英命縣丞郎
  珍伐石建長六丈廣一丈
  李湖橋 里人陳觀保建
  查口橋 明正統十年邑人劉自善鄒永康建
  景泰間里人王文弼李文保重建弘治十八年
  里人王仕英募眾重建修十丈廣一丈二尺
  沙坪橋 明嘉靖五年邑人建以石架屋其上
  九年圮里人復架木為之三十八年僧鄧銘建
  以石圮復建
  錦江橋 在銀坑保天順元年里人饒叔安饒
  彥真建以木修三丈廣五丈
  十石橋 成化間里人募眾建圮嘉靖二十三
  年令何孟倫伐石為之修二十丈有奇廣二丈
  罰李貴良美餘屯田四十二畝賣充橋費巳上
  二橋俱在銀坑保
  上陳橋 里人陳經生等建
  龍湖橋 明成化間義民黃岳生建
  七公橋 在隆安保明天順六年主簿丁暹建
  修四丈廣一丈五尺
  四園橋 在里心保
  東門橋 在西安巡檢司前明洪武十二年建
  修五丈廣六尺
  乘駟橋 邑人致仕知縣陳綬建
  白眉橋 成化九年里人宋良貴建以木修三
  丈廣四尺
  水南橋 在上黎保景泰元年里人黃道堅建
  翁坊橋   獨木橋
  萬達橋 在拱辰門外俗名萬歲宋嘉定中建
  圮明天順八年里人謝永深募眾甃堤以石而
  復橋之舊修三丈廣一丈五尺
  聯登橋 在青雲灘下為一邑水口邑令岳生
  亮建
  拱辰橋 在黃溪口宋淳祐中建名莊武圮明
  洪武十四年重建更今名圮天順五年又建弘
  治九年又圮又建嘉靖十九年再圮二十四年
  重建修六丈廣一丈五尺
  青雲橋 在青雲嶺之北宣德四年邑人陳仲
  榮伐石建嘉靖九年圮二十四年令何孟倫重
  建修五丈廣一丈二尺
  池下橋 在黃溪保舊名黃溪元至正二十三
  年建以木圮天順六年里人劉六三等建修三
  丈六尺廣一丈二尺
  種玉橋 在藍田保弘治十五年建以石墩梁
  以木庇以屋修一十二丈廣一丈五尺
  溪峰橋 宣德八年徐汝受募建圮隆慶元年
  令皮志文教諭僧鄧銘建以石覆以屋邑人李
  宴墾石開路百餘丈
  里仁橋 在永居寺前弘治五年里人吳彥端
  募眾建上覆以屋修六丈廣一丈二尺
  火燒橋 在周平保將軍殿前成化二年里人
  楊杰建修二丈廣一丈
  土磜橋 亦楊杰建
  三溪橋 順治戊子燬於寇乙未年長吉義民
  熊永員重建
  福渠橋 邑人謝表建
  上渡 在縣治南迎薰門外今名石壁渡曾伯
  輿有城東觀渡詩
  中渡 在縣治南儒學前
  下渡 在縣東舊名鄭公渡
  竹洲渡 在縣東在城保地藏寺下
  三澗渡 在縣南鐃村保馮志謂在長吉保劉
  志又謂在都上保成化間令謝雍置船歲僉夫
  一名
  楓演渡 在縣南長吉保
  易家渡 按縣志在灘頭園竹洲渡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