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赣榆县

输入历史地名:

赣榆县

①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 (青口镇) 东北三十二里盐仓城。东汉属东海郡。三国魏废。西晋太康元年 (280) 复置,移治艾不城(今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北齐天保元年 (550)省。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环州。八年 (625)又废。

②金大定七年 (1167) 改怀仁县置,属海州。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十二里城里 (旧赣榆城)。元属海宁州。明属海州。民国初属江苏徐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9年移治青口镇 (今赣榆县)。


在江苏省东北隅、东临黄海海州湾,西北与山东省接壤。属连云港市。面积1402.5平方千米。人口107.9万。辖16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青口镇。县以出土秦瓦有“赣榆”字样而得名;一说以弇(弇,音yǎn)榆山音变而成。清光绪《赣榆县志》:“其得名赣榆也,以山。”《南齐书·明僧绍传》:“僧绍弟庆符,为青州僧绍乏粮食,随庆符之郁洲,住弇榆山。”弇榆山即今连云港市东北栖之山;一说以古氏族名演变而成。西汉置赣榆县,治今县城北16千米盐仓城,属琅邪郡。东汉建安三年(198年)废。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东晋移治郁洲(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废。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怀仁县,治今城里西。隋、唐属海州,南唐(一说宋代)移治今县北城里(属赣马镇)。北宋属淮南东路。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怀仁县为赣榆县,属山东东路。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复归宋,以县寄治东海军,后复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复置赣榆县,属海宁州。明、清属海州。1912年仍称赣榆县。1914年属徐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7年改名竹庭县。1949年迁县治于青口镇,并暂归山东省临沂专区管辖。1950年夏改赣榆县,移治青口镇。1952年划归江苏省,属徐州专区。1970年属徐州地区。1983年划归连云港市。境内西北多低山丘陵,东南为滨海平原。龙王河、青口河、朱嵇河、范河、新沭河流经境内。有石梁河水库、塔山水库。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花生为主,并产蚕茧、茶叶。矿产有铜、铁、锌、萤石、水晶石等。沿海渔、盐、水产资源丰富,有人工养殖对虾、蟹苗、水貂。有盐化工、化肥、建材、造船、纺织、陶瓷、酿造等工业。204、310、327国道、汾灌公路经此。海上航线可达沿海诸港口。名胜古迹有徐福故里、夹谷山遗址、秦始皇碑、文峰塔、盐仓城、土城、古城等。游览地有海头镇海滨浴场水上乐园和度假区。纪念地有抗日山烈士陵园。


【检索赣榆县 ==>】 古籍全文检索:赣榆县     全站站内检索:赣榆县

大溵水
大溵淀
大溪
大溪口
大溪山
大溪河
大溪桥铺
大溪街
大溪渡镇
大溪滩
大滚水山
大溶江
大溶江镇
大滩
大滩营
大福市
大福先寺
大福坪
大福堡
大辟山
大障子镇
大障水
大獒山
大碧箐场
大瑶山
大瑶冲
大墟
大境门
大斡耳朵
大榭山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