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觉民的评价
为了反抗清朝的腐败统治英勇就义,林觉民反抗革命失败,最终没有抵挡过腐败势力的镇压,他在死之前曾经留给妻子一封信,论起这封信来,似乎比英勇就义更加的出名吧!
林觉民电视剧照
史学家对林觉民的评价非常可观:鉴于清朝末年是最腐败腐朽的统治,想要取代旧统治需要时间,林觉民过于年幼,不懂社会的黑暗,更没有料到腐败势力垂死之前的镇压往往更加可怕,革命虽然失败,但是林觉民敢于抵抗旧势力,不怕死的精神依然铭记在人们心中。
林觉民万万不会想到,写给妻子的书信竟然会后人学习,更不会想到革命会如此快速的失败,也许当日林觉民可以理智的对待革命,知道新事物终将战胜旧事物这个道理,也许不会走上牺牲的道路,当然也不会有今日看到的《与妻书》。英勇就义的林觉民年纪才二十岁,花一样的年纪,人生刚刚开始,就这样被残害。很多人对林觉民的评价非常高,但是在评价之余,很多人都给林觉民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林觉民当时的年纪太年轻,做事情血气方刚,深受留学时期自由民主思想的熏陶,没有人生阅历,处事不圆滑的他死在清朝政府的手中是必然的。
如果林觉民不是年轻的林觉民,是处事圆滑老成的林觉民,或许不会这么轻易的死掉,谁说搞革命都得血气方刚,你死我活呢?灵活的运用智慧取胜才是本事!
林觉民进步事迹有哪些
林觉民进步事迹有哪些呢?林觉民是著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最早牺牲的一批人,也正是有向他这样人的牺牲,才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促进了新中国的成立。
林觉民剧照
林觉民是一个进步人士,那么林觉民进步事迹有哪些呢?林觉民天资非常好,读书可以说是过目不忘,很早就进入全闽大学堂读书。他在这里第一次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对于其推崇的民主和自由极为认可。
林觉民进步事迹第一件就是对科举的讽刺,当时科举考试被认为是征途,也是政府搜寻人才的最佳方式。但是林觉民认为这种方式并不利于民主,于是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几个字后离考场。
林觉民对于清朝的腐败教育不认同,但是对于具有革命思想的人的文学极为推崇,比如邹容的“革命军”就是林觉民的最爱之一。因此为了开启民智,林觉民和几个同学一起开班了新式学堂。
同时林觉民认为应该男女平等,于是他在家中办女学,没有生源,他就动员自己的妻子陈意映和自己的堂妹林孟瑜等人,组织了十几个亲友来学习。在这里教授的都是新式思想,这些思想对于这些亲友影响都是很大的。
而林觉民最为进步的事迹就是他参加了广州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他的这一壮举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对于民主革命有极大意义。
林觉民儿子起义后下落如何
林觉民是我国著名的进步人士,他参加了广州起义后被捕就义,那么林觉民儿子起义后下落如何呢?
林觉民画照
林觉民有两个儿子,在他去世的时候只有大儿子出生了,他的小儿子还没有出生。也正是因为他去世的消息刺激了妻子陈意映,导致她早产,剩下了小儿子林仲新。在林觉民牺牲后两年,他的妻子也因郁郁寡欢而去世,林觉民的儿子在他起义出事后就被祖父养育。
林觉民去世以后,邻家的经济情况并不好,所以生活一直在贫困线上,他的大儿子林依新在9岁的时候夭折,并没有成年,只遗留了最小的儿子林仲新。但是林家在袁世凯和段祺瑞时期都没有得到政府的救急。
到了民国时期邻家有所好转,因为林觉民是为同盟会的起义而牺牲的,所以民国政府成立后,对林家进行了支持。林仲新的生活支出和他上学的费用基本都是由民国政府承担的。林仲新最终考上了大学。
林仲新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跟随自己父亲的至交好友林森做事,林森是当时国民政府中的高官,所以林仲新被安排在基层做官员。但是林仲新对于政治一直不热衷,所以官位也没有太大变化。
林仲新结过两次婚,第二次婚姻是和一个富商家的女儿,两个人非常相爱。解放以后林仲新还当过共产党的干部。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最终退休后在家修养,直到去世。
![]() |
司马迁跨时代的史学家,一本《史记》成为史学领域的一大标志!后世人都知道司马迁受过宫刑丧失了成为男人的权利,发愤写了《史记》。有的史学家就提出为何汉武帝一直针对司马迁,而且有几次差点就杀... [详细] |
![]() |
秦二世嬴胡亥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然而,秦始皇到底要传位于谁呢?胡亥的皇位到底是怎么来的?胡亥的即位完全是... [详细] |
![]() |
苏勋丞是河南永城人,于1901年经老乡介绍,到袁世凯所建的武卫右军当兵,编入武卫右军右翼第一营,其统领为辫帅张勋。1902年年初,八国联军事件平息,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命张勋所带的武卫右军右... [详细] |
![]() |
靖难之役 据记载,公元1402年,朱棣夺位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而后登基为帝,改元永乐。据悉,他一生文治武功赫赫。然而他多疑好杀,靖难之役后杀死多位建文帝忠臣。去世后有16名妃子被迫殉葬... [详细] |
![]() |
辛亥革命时,革命党人对旗人进行了迫害和屠杀。就全国而言,驱逐鞑虏口号产生了强大的激发作用,革命军与八旗军之间的仇视对立情绪未能因清帝逊位而及时化解,局部的武装冲突也没能避免,在南京、... [详细] |
![]() |
伍子胥救主 伍子胥救主是一个历史小故事,讲的是伍子胥冒死救幼主的故事,这里的幼主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后世又将他称为白公胜,据传为白姓始祖。白公胜画像楚国太子建被平王下令处死之前,得... [详细] |
![]() |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比较著名的一段时期,自赤壁之战(公元211年)起,至西晋统一中国(公元280年)止。期间,曹氏的魏国,刘氏的蜀国和孙氏的吴国三国鼎立,故而,称为三国时期。 东汉末年,董卓专... [详细] |
![]() |
萨拉米湾海战简介中指出这次战役是波希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波斯率领强大的海军和陆军共30万军队和1200多艘战舰远征希腊,想要一举消灭希腊,占领希腊。 薛西斯画像 当时波斯拥有的军队...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