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去学习确实有点晚,相传苏洵从小不喜读书,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中的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游山玩水,加之他小时显出优于同龄人的聪慧,更是不将读书放在眼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呢?
苏洵雕像
一个原因来自他的夫人。苏洵的妻子程氏是大家闺秀,学过诗书,她终日劝谏苏洵好好读书,但苏洵并不知悔改,于是程氏自己教孩子们认字读书。苏洵看到程氏对孩子们的管教,又想到自己的顽劣,渐渐意识到如果自己还这样不思进取,将来是要被孩子们耻笑的,他这才考虑起自己的学习来。
直接让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事件,发生在他的母亲去世之年。奔丧的二哥让他写一些文章来赞美一下游览过的名川大山,但苏洵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将肚子里那些壮丽景色写到纸上,看着焦急的弟弟,二哥让他编写苏家族谱。在编写的过程中。他看到祖先的事迹,不觉羞愧难当,这才拿起书看了起来。
后来,苏洵多次赶考失败,愤懑的他看了自己以前写的文章,一气之下将它们焚烧殆尽,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这就有了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故事。
苏洵从一个顽劣的少爷变成享誉后世的文坛巨匠,周围的人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他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可见只要想成功,无论什么时候踏出第一步都不会晚。
![]() |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率领大军进驻黎阳。同时,命令陈琳起草了一篇檄文,大骂曹操。 这一篇檄文,与唐朝骆宾王的“讨武?檄”,同为千古名作。陈琳的文章确是不坏。这一篇檄文,从曹操的祖父... [详细] |
![]() |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司空袁逢的嫡子,从兄袁绍为庶子。祖上四世三公,太祖父袁安(爷爷的爷爷),汉章帝时历任司空、司徒,曾祖父袁京为蜀郡太守,袁京之弟袁敞,和帝时为司空。祖父袁汤,恒帝... [详细] |
![]() |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网络配图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 [详细] |
![]() |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每当一个皇朝取代另一个皇朝之时,前任君主总会被黑的体无完肤,甚至可以说一点价值都没有。隋炀帝便是这样的结果。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常被拿来与商纣王和周厉王并列,来凸显... [详细] |
![]() |
中国的皇帝各样各色都有,有的是庶出子弟,有的和尚,还有的是女子,但是,只有石勒一个是从奴隶做到了皇帝!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初名石㔨,小字匐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部落... [详细] |
![]() |
一位23岁的皇帝正当年富力强,却突然撒手人寰―――历史上关于清朝皇帝顺治之死,一直有许多猜测。他因何而死?得天花,还是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请看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对顺治死因之新解。顺治之死是清朝... [详细] |
![]() |
与以往的皇帝相比,崇祯在登基之前只是个住在皇宫外面的信王,没有系统化的学习治国之道,也没有耳濡目染管理方法。他只知道关心百姓疾苦、清廉明政就是一个好皇帝。帝王之术这种治国之道,他压根就没... [详细] |
![]() |
朱儁,是东汉末年名将,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上虞)人。他出身寒门,父亲早亡,母亲靠贩卖缯帛为生,而他从小就孝敬奉养母亲,此外为人仗义疏财,所以远近闻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儁先是...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