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度量衡
度量衡制度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建立在经济制度发展的基础上,明清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劳动力的性质有了相对的变化,封建生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在一定地区、一定生产部门中,资本主义萌芽,但还不能摆脱封建势力。
清代度量衡器具图片
清朝的商品经济与宋元时期相比有了更近一步的发展,南、北方一些大的城市“商贾云集”、“乡市喧嚣”。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扩大,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更为频繁,白银成为了主要流通货币,度量衡器具也成为了商品,并出现了戥秤行业。据记载,乾隆年间,长江戥秤行业颁布了如下限令:“新开店者,要隔十家之外方许开设,违者公罚”。足见当时的戥秤行业极为兴盛,这与当时白银货币流通量增加有密切的关系之外,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另一种表现。
清代的度量衡管理早在顺治帝年间就有着手进行,直到康熙时期才基本实现,据《大清会典》记载:清代的尺共有两种,一种是横黍尺,另一种是纵黍尺,横黍尺是以十个黑黍的横广算作一寸,长短和夏尺相同,所有又叫古尺或律尺;纵黍尺是以十个黑色的纵长算作一寸,工部制造皆以此为标准,所以又叫营造尺。尺的原器存放工部,由工部按此原器再制造出同样的尺来发放给各省布政使,以作使用时度的标准。
度量衡的衡是指什么
度量衡中的衡是指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在中国古代,铢、两、斤、钧、石五者都为用作重量的单位,但中国古代对重量单位的说法仍旧复杂不一。
铜秤图片
《孙子算经》卷上:“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但在《说苑·辨物》一书中又是另一种说法,其中提到“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铢”。另外《说文·金部》:“锱,六铢也。”《淮南子·铨言》高秀注:“六两曰锱。”《玉篇~金部》:“镒,二十两。”《集韵·质韵》:“二十四两为镒。”如此之多的文献对于重量单位的说词各不相同,然而“黍”、“粟”、“累”、“圭”等名词都是借用粟黍和圭璧的名称,实际上早已不加使用。“锱”、“镒”及“锾”、“釿”等则是借用了钱币的名称,也逐渐退出了重量单位领域。
历史上启用重量单位的词汇众多,各家说法不同,直到《汉书·律历志》把铢、两、斤、钧、石这五个单位命名为五权之后,名称就统一起来了,直到唐朝都未曾变动。
衡的进位方法颇有讲究,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两以下的小单位则以南朝梁国陶弘景《名医别传》为准:“分剂之名,古与今异,古无分之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
度量衡换算
中国古代所应用的度量衡单位之间的换算极为复杂,且不说度量衡单位各式各样,种类繁杂,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也并非简洁明了的十进制,而是各有各的的进位方法,在运算的过程中无疑增大了工作量。
度量衡器具
在度量衡的单位中,以度的换算规则最为简便,周代以前的长度单位名称经过《汉书·律历志》的整理,保留了寸、尺、丈三个,并在寸位以下加“分”位,丈位以上加“引”位,都是十进制换算,这就是五度。《孙子算经》卷上有“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的说法,这些小单位一般都是算数学者使用,所谓“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就是表示算数学者在测量时应该精确至微小数的意思。
量器是封建社会计量农产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计量产生最早,它的单位名称也最为复杂。周代以前容量单位同长度一样,以人的身体计量,以一手所能盛的叫作溢,两手合盛的叫作掬,掬是最初的基本容量单位。《小尔雅·广量》记载“掬四谓之豆”,《左传·昭公三年》记载“四升为豆”,这两种说法相通,掬等同于升。升的本义为“登”、“进”的意思,两手所盛是基本的容数量,然后从这个数登进,按四进有豆、区、釜,按十进有斗、斛。后来《汉书·律历志》对容量单位做了系统的整理,命名为龠、合、升、斗、斛五量,一合等于二龠,合以下都是十进。
![]() |
书法家沈尹默书法家沈尹默是出生在1883年的人,他本来的名字叫做君默,祖籍是在浙江省的湖州。沈尹默出生的时候是在陕西兴安府的汉阴厅,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地区的安康市汉阴县城。在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到日... [详细] |
![]() |
武昌起义纪念馆在哪里武昌起义纪念馆是在武昌起义之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大事件而设立的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里面收藏着许多当年珍贵的史料,也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武昌起义纪念馆武... [详细] |
![]() |
1939年10月的黄土岭伏击战,击毙了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这是自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军衔最高的军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也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军哀叹... [详细] |
![]() |
阿莱西亚战役的经过 阿莱西亚战役,是发生在公元前52年的,一场罗马人与高卢人的著名战役。后世普遍认为,阿莱西亚战役是罗马人和高卢人最后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战败的高卢从此成为了罗马共和国的行省之... [详细] |
![]() |
韩当是三国前中期有名的人物,在吴国建立发展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当时有名的大将,他历经三朝,早在孙坚的时候就跟着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后来更是功勋卓著,堪称东吴成立的元老级重臣。 ... [详细] |
![]() |
《三国志》中曾有记载,诸葛亮虽然是受刘备重邀加入的蜀国,但其实开始的时候水平非常一般,甚至到后来也就是个中规中矩的军师,相比于关张两位将军,他的打仗风格更偏向于稳定,即擅长稳中求胜,... [详细] |
![]() |
汉高祖刘邦手下的武将有很多,樊哙就是其中之一。在很多人心中,樊哙就是莽夫一个,可我们细细品来,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樊哙有时莽撞,可他在很多关键时刻的为人处世,往往更胜常人一筹。接下... [详细] |
![]() |
吕雉和戚夫人都是刘邦的老婆,吕雉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后妃掌权)的女性。而戚夫人远远没有吕后那么有作为,她仅仅是...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