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瑀,生于东汉末年,字元瑜,今尉氏人,世代为官,家学深厚,又拜一代经师蔡邕为师,精通儒学、书法与音律。曹操几次欲召他做官,他都拒绝,后躲进山中,曹操放火烧山,他才为官。为谢曹操之恩,他勤奋为政。文学创作成就颇大,其文被赞为“书记翩翩”“自由通脱”。其子阮籍、孙阮咸均为“竹林七贤”中人物。阮氏一族,是东汉末及曹魏、西晋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
1.师从蔡邕
阮瑀比较幸运,在学业上没有走多少弯路,一开始便当了蔡邕的学生,跟着大师,如影随形,如沐春风。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通才。“因经藉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频误后学”,为此,他向皇帝报告,请求将《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鲁诗》《仪礼》《论语》等,书在石碑上,立于太学门前。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蔡邕是隶书大师,于是承担此重任。用时年余,将字写在石碑上,精工雕刻,共立碑四十六通,此为中国之最。碑成,前往观赏学习者络绎不绝,“车马盈门,达数月之久”。阮瑀是其中之一。
阮瑀曾三次求蔡邕为师,蔡邕深为感动,于是认真教阮瑀钻研经典,学习书法及音律,其间,阮瑀也有出色的表现,连蔡邕也称他为“奇人”,因而声名大振。
洒脱的阮瑀(资料图 图源网络)
2.被迫出仕
话说阮瑀跟着蔡邕学习,德智体得到了全面发展,可以出来为国家效力了,但他看到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不想为这个乱世效力,就赶上驴车,载着书,向尘世挥手作别,进山去了。
曹操听说了阮瑀的大名,便想让阮瑀出来做官,但阮瑀不想做官,拒不赴任。曹操三次派人去阮家求阮瑀入朝做官,共创大事业,阮瑀三次拒绝,并出言不逊:“我阮瑀只求一生与诗书为伴,绝不同曹操这样强暴之人为伍。”
曹操求贤若渴,第四次派人请阮瑀,并令“如不来则加以捆绑,绝不允许逃避为国尽力之职”。阮瑀一听,心惊肉跳,趁机逃往深山茂林之中。曹操听到回报,十分生气,便派士兵放火烧山。山火熊熊,阮瑀实在无处可藏,只得下山,随士兵到许昌,听凭曹操处置。
![]() |
记者赶到位于扬州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的考古工地时,考古人员正在用蓝色彩钢将古墓周边围挡起来。考古工地位于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上,由于发现重大,目前考古工作已经暂停,待专家论证后再对另... [详细] |
![]() |
任弼时子女任弼时夫妇一共育有四个子女,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妻子陈琮英在解放前分别生了他们,由于共产党发展的情势不同,任弼时子女的出生地也不同。由于父亲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四个子女的童... [详细] |
![]() |
谢灵运和谢朓山水诗的诞生为中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贡献,提供了一种新的题材,而且带来了一种新的诗歌风采,而在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中,谢灵运和谢眺这两个人是比较重要的,这里小编就简单为大家介... [详细] |
![]() |
晋文公登上国君的宝座后不久,就下令征伐曹国。晋军的铁蹄即将踏上曹国的土地时,晋文公重耳下了一道特别的命令:“任何人不许进入僖负羁的家里,也不许伤害他的族人,违令者斩。” 小小的曹国... [详细] |
![]() |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退位,但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仍居紫禁城做小皇帝。1922年,溥仪按照皇家礼仪大婚,迎娶一后一妃。皇后为婉容,妃子为文绣。起初溥仪对文绣能略尽体贴,两人关系也... [详细] |
![]() |
在卫青最当红的时候,他的稗将苏建曾经劝过大将军卫青:“大将军的地位如此尊崇,而天下的贤人士大夫都没有人称赞你,也不关注你。大将军应当学以前的名将招揽一些士人,多多举荐他们才是啊。”卫... [详细] |
![]() |
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释义 “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常用于谴责不正当的 行为。网络配图故事 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 ... [详细] |
![]() |
马明心殉教 马明心的死是历代哲赫派回族人民起事的重要原因。对于马明心的死在民间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认为马明心殉教,有的人认为马明心受到了天谴。马明心画像直到后世的历代回族人民起事几乎都等...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