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医部 > 四诊类 >

订正太素脉秘诀

订正太素脉秘诀

订正太素脉秘诀

  张太素  

  明代医家。号青城山人。通晓儒学,亦精于医。尝摘录《内经》之微旨,深研王叔和脉理的奥义,并以五行为说理工具,体一元而予以通变,着成《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宗统》及《太素脉》。近代名医裘吉生将其收入《珍本医书集成》,行于世。更名《订正太素脉秘诀》。

  目录

  家传太素脉秘诀序

  卷上

  太素造化脉论

  太素脉论五行数分八卦

  五脏所属图、观色、听音、睡卧、神气、方可诊脉

  论五阳脉

  论五阴脉

  论四营脉

  五脏六腑歌

  寸关尺脉病说

  五行脉诀

  定心脉见官品

  定心部见喜

  定心脉主惊忧

  定肝胆见职任贵贱

  定脾脉见官品

  定肺脉见及第

  定肾脉见官品寿数

  定脉见移官

  定肾脉见喜

  定脉见先进退

  定脉先福德

  定脉见尊重

  定脉见先富后贫

  定脉见智惠

  论五脏重浊轻清

  论心脉

  论肺脉

  论肝脉

  论脾脉

  论两尺部脉

  定甲乙灾福肝脉属木

  论丙丁灾福心脉属火

  论戊己灾福脾脉属土

  论庚辛灾福肺脉属金

  论壬癸灾福肾脉属水

  定五行见喜

  定阴阳灾福

  论四时相反

  杂断

  论岁君肝脉

  论火星心脉

  论月孛命脉

  论太白肺脉

  论西帝脾脉

  论辰星肾脉

  论罗HT肾脉

  定脉见僧道喜

  定妇人有孕

  定产近远

  定产诀

  定室女经脉

  论妇人经后带下

  定阴阳相反

  定少人脉相反

  定四肢病脉

  太素脉诀

  四总脉

  浮沉迟数风气冷热

  河图生成决生死秘诀

  地之六气

  天之六气

  客气来归

  定死生秘诀

  太上玄灵至玄至妙秘要脉诀

  三部看动脉断

  脉相类

  四总脉

  五脏见浮脉者主病

  五脏见沉脉者主病

  五脏见迟脉者主病

  五脏见数脉者主病

  论七表八里总归之脉

  七表八里

  灵枢经中撮要

  寸口上焦脉

  关部中焦

  尺部下焦

  五脏六腑之位

  五脏六腑之官

  五脏之侯

  论评

  太素脉诀总论

  八卦论初主末主

  知男女论

  六气

  五运

  游年脉

  卷下

  十二支为六气

  五运所化

  以年遁月

  以日遁时

  五脏所属行年月气日时

  周天符岁会

  左手脉

  右手脉

  十二经

  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河图生成数

  十干五行总括

  十干五运所化歌

  六气所属地支

  年月日时加临同天符运气断病法

  断年月日时病法

  伤寒六经传变日法

  分男女脉

  医家难经玄妙

  用药式样

  要健歌

  诊十二部脉用药节法

  察诊妇人脉法秘传妙诀

  心要论断生男女脉法

  易见看诊脉法

  学诊脉息法

  尺寸部位法

  下指轻重法

  七表八里

  损至呼

  别贵贱

  肝为脏·胆为腑

  心为脏·肠为腑

  脾为脏·胃为腑

  肺为脏·肠为腑

  肾为脏·膀胱为腑

  多至脉

  定二形

  明七诊法

  诊阴阳虚盛

  听声察脉

  别识妇人脉式

  神镜玉柜金经枢要

  癸丑运气

  灵枢经内分出节要

  家传太素脉秘诀序

  夫宇宙之寥廓。莫能穷其涯际。然阴阳神鬼之运输。雨露风雷之灌溉。花卉之繁荣。日月之明晦。甚之河海渊源。

  蜃楼万变极大内之幻观隐现。细之杜宇悲春。雌鸠唤雨。种种色像。各尽其致。噫。此皆一脉为之橐龠。消息于其中也。

  岂吾人一身。为天地生民立心立命。担千古道脉之继。纲常礼乐之宗。超万物独钟其灵。而秉彝反异耶。故藏教云。父母及子相感。业神入胎。地水火风。众缘和合。渐得长生。从一七至五七日。生五脏上下气。通身前身后。左右二边。

  各生脉五十条。一身之中。共、八百吸气之脉。至是皆具。通诸出入息气。盖此身与造化同流。左肾属水。右为命门属火。

  阳生于子。火实藏之。所以三焦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出夹脊而上。贯于脑。过重楼通之左右手。呼吸之有浮沉迟数。可占其休咎生死疾患。莫得秘藏。是太素之所以有七珍九候。析五行之微。辨八节之候。何其明且备也。虽然。

  呼吸即阴阳运输也。津液即雨露灌溉也。光泽即花木荣繁也。耳目即日月明晦也。及至出圣入贤。驰王骤帝。纬地经天。

  若大功业。莫不从此精神酝酿之也。先儒云。人身一小天地。信哉。余读张山人脉诀。知其得先天之正。抉石室之珍。

  穷及性命微言。终始造化妙绪。其资与生人养命之道。功岂浅鲜。因附剞劂以共海内。特书此以志其大云。

  豫章云林龚廷贤撰

  [卷上] 太素造化脉论

  太极之前。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天地之道。不离乎五太。太者泰也。太易者。清浊未分也。太初者。阴阳之初也。太始者。气形之始也。太素者。天地之本也。本立道生。太极者。万物之极也。否极泰来(董按此处应加“泰极否来”句)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物极则返。极者终也。终而复始。太极者。气形质之本也。无极而有极也。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有无相生。无有尽时。列子曰。圣人自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足生。

  故曰。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董按此处应加“太始者。形之始也”句。)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万物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状。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二。二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列子曰。只言四者究也。究者极也。则吾所谓太极者是也。

  夫太素者。本于五太。五太者即五行。五行即五太也。五行者阴阳也。阴阳则一。极而必返。终而复始。岂非先传所谓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之妙欤。太极者。天地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阴分阳也。阴为阳母。阳为阴父。故阳生于子。极于巳。而一阴来。阴生于午。而极于亥。

  故一阳来复。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故震为长男属火。火生于寅。巳为胞胎。巽为长女属水。水生于申。亥为胞胎。巳亥为天地之门户。阴阳之根本也。夫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盖奇偶之数。而以为类分。其奇数属阳。天之象也。偶数属阴。地之象也。天一者少阳。地六者太阴也。少阳太阴。交而生水。地二者少阴也。天七者少阳也。少阴少阳。交而生火。天三者少阳也。地八者少阴也。少阴少阳交而生木。地四者少阴也。天九者太阳也。少阴太阳交而生金。天五地十交于中而生土也。此阴阳太少判合。万物生成变化之道也。

  夫水火者坎离也。坎在北方阴位。而卦属阳。离在南方阳位。而卦属阴。坎以阳而生在上。离以阴而生在下。则天下地上而交泰。水上火下而既济矣。使阳出于上。阴复于下。则天自天。地自地。水火不交。安有阴阳交济之理哉。

  天地未分。浑沦莫测。天地既判。人位乎中。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禀阴阳以成。故易曰干道成男。坤道成女。

  而成夫妇之道。夫妇之道立。而生意无穷。

  夫人者禀阴阳五形之秀气以生。身居天地之中。心居人身之内。备万物之理。为万物之灵。识天时。知地理。通人事。明物情。善万物声色气味。故灵于万物者人也。主人之一身者心也。夫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营运升降之常道也。

  五运流行。有太过不及之异。天地升降。有逆从胜复之明。天气动而变。地气静而常。乃备五行之化气。然后合其用。凡万物未有不赖天地之气而化生者也。

  善脉者。知阴则知阳。知阳则知阴。然而可以心察。可以指别。可以类求。可以意识。可以全生。至道玄微。变化无穷。熟知其源。形表气里而为相成也。夫寒热欲发之气。如阳未并阴。阴未并阳。因而调之。真气乃安。邪气乃正。经云。

  圣人治未病之前。不治已病之后。

  夫天若失土。则不能荣养万物。盖天地万物。皆以土为本。故万物之旺。由土而生。万物之衰。由土而归也。

  夫荣卫者。阴阳之纲纪。脾胃者。阴阳之男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呼吸。数也。循环不息。应有常变。同天运之无穷。乃一身之主宰。养肌和胃。神悟灵机。心识微妙。心为君主。乃顺中和脾土为邦。主上下五脏六腑之病。阴阳虚实之理。血少血盛。脉少脉盛。此为反也。反之则病。实则气入。虚则气出。气实则热。气虚则寒。

  夫气实者。寒湿之气也。若有若无。病疾不可知也。察后与先者。知病也。知先后与虚实者。工勿失其法。得若生者。不离其法也。补泻之时。各有所宜也。

  夫脉者。阳在阴中。阴在阳中为顺。阴在阳中。阳在阴中。为逆。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也。独阴不生。独阳不成。阴阳乃生成之道。不可缺也。

  夫五行者。阳盛阴盛。阴阳逆也。阳生阴。阴生阳。顺者。金木水火土相生也。逆者。水火金木土相克也。

  夫五行之有干支也。干数十。支数十二。盖天之中数五。故气原乎天者无不五。五气合一。一阴一阳。故倍之成干。

  地之中数六。故气原乎地者无不六。六气合一。一阴一阳。故倍之而成支。以此观之。莫非天理之自然也。

  去五行火生于寅属木。火旺在午。正南而火旺。绝在亥。亥属水克火。水生在申。申属金。金生水。水旺在子。子正北而水旺。水绝在巳。巳属土。土克水。水生在亥。亥属水。水生木。木旺在卯。卯位正东而木旺。木绝在申。申属金。金克木。金生在巳巳属火。火能克金。何以言金生于巳。巳虽属火而真土在焉。盖十干戊己属土戊禄在巳。巳禄在午。巳午土位。巳有真土之性。故火生土。土生金。金旺在酉。正西而金旺。金绝在寅。寅木能生火火故克金也。此则是无极太极之说。阴阳消长之理。如循环之无端也。

  五行相克所不胜者为贼邪。其难治宜矣。至于可胜者。为微邪。虽不治而自愈。叔和云。春得脾而莫疗。冬见心而不治。夏见肺而难瘥。秋见肝以何疑。(董按此句应改“秋见肝而不救”董按。此句下原本仅有男子以东四字。语气未尽。

  兹据珍秘抄本。细加校勘。应补加下列八句始全。)反以为微邪而可畏也。何也。及观灵枢经曰。木明而火明。火炎而土胜。土盈而金生。

  金胜而水盈。男子以东南气运。离巽震坤是也。

  [卷上] 太素脉论五行数分八卦

  干坎艮震巽离坤兑寸关尺三部。有鱼尾骨节次分定也。古法以权骨平为关。横纹第二节为一寸。入为一尺此言寸口尺中者。乃分寸为寸之谓也。故阴得尺内一寸为尺中。阳得寸内九分为寸口。此理寸尺始终一寸九分而已。曰关上者。尺寸界也。既定寸尺之位。则关可知矣。或谓掌后高骨为关。必须得尺寸之法然后可定也。

  \图\01321.\寸心部小肠心府名受盛。

  关肝部胆肝府名清净。

  尺肾部膀胱肾府名津液。

  寸肺部大肠肺府名传送。

  关脾部胃脾府名水谷。

  尺命门三焦命府名元气。

  [卷上] 五脏所属图、观色、听音、睡卧、神气、方可诊脉

  五脏心。肝。肺。肾。脾。识五脏之脉知受命之经络。

  脉候洪。弦。浮。滑。缓。察表里之虚实。辨阴阳逆顺之理。

  五行火。木。金。水。土。察病之源流。生克不治之理。

  四时春。夏。秋。冬。旺。禄。脉看四时阴阳。心肝肺肾脾。

  通穷舌。眼。鼻。耳。唇。五件能观细。荣枯生死分。

  五情喜。乐。怒。悲。恐。病多因事得。虚实要分明。

  五事言。视。貌。听。思。五事烦心主。除之乐有余。

  五用明。恭。从。聪。睿。五用心之本。过之神气衰。

  五德哲。肃。仁。谋。圣。神气守不败。年高理自然。

  五气焦。膻。腥。秽。腐。脾旺皆元间。胃虚呕逆何。

  五味苦。酸。辛。咸。甘。少食皆为善贪之生病疫。

  五色黄。赤。青。白。黑。(瘦弱兼肥盛。阴阳逆顺分。病因气色见。贵贱不须论。)五数火(二七)木(四九)金(三八)水(一六)土(五十)(八卦运造化。万物养虚灵。人身之贵贱。生死定荣枯。)五音(十五十六四七十二四八八一征角商羽宫羽)人识五音。方发五痛。

  十干(火木金水土。五阴五阳。五脏六腑。丙甲庚壬戊。火木金水土。心肝肺肾脾。丁乙辛癸己。相生相克化。

  惟土最为魁。)十二支(巳寅申亥辰戌。阴阳从此并。相并十干生。午卯酉子丑未。掌诀知千载。人身岂不明。)五方南东西北中。(心肝肺肾脾。火水金木土。卦分六十四。化浓未知母。)以上五脏。各有所属。更有未尽之言。如泄漏消息可见矣。学人精明。得其通神也。

  [卷上] 论五阳脉

  浮者轻而在上。隐隐缓散。如水浮物。指重如无。轻有余。愈轻愈盛。泛然满指。若三部常浮者。主心气不足。

  滑者如珠丸之无端。重指即伏。举指浑然。不进不退。稍重于洪。若三部常滑。主肝气不足。

  实者虚之对。其脉源派长久而不绝。指轻则有余。指重隐缓于弦。小于洪。若三部常实。主脾气不足。

  弦者。应指紧迫如巴弦。指重如数。指轻愈急。聚敛而不散。长久而不缩。若三部常弦。主肺气不足。

  洪者大也。其源深。其流长。下指一寻。不弦不浮。轻重皆应。若再寻之。然有余。若三部常洪者。主肾气不足。

  [卷上] 论五阴脉

  微者。最细而弱。重指寻之。宛然如毛发。隐隐涩涩。疑不可状。在于有无间。若三部常微。主血滞而神不足。

  沉者。如石投水。必极其底。重重寻之。仿佛隐应。比之于微。此有缓起于骨上。若三部常沉者。主胃逆而气不足。

  缓者。如丝在机。不卷其轴。应指迟缓。往来其微。尤不若微之应急。不沉不伏。惟缓而已。若三部常缓。主肾怯而精不足。

  涩者滞而不滑。指下如索隐砂。如刀刮竹。沉下而粗。重则应指。轻则如无。后实前虚。往来不断。若三部常涩。

  主魂不足。(董按此句应改“主肝虚而魂不足”始可与上节语气合拍)夫五阳常浮。五阴常沉。沉者脏之脉也。浮者腑之脉也。又有所谓浮中沉者。此为胃也。能知胃脉所在。则脏腑之脉易生矣。

  [卷上] 论四营脉

  四营者。轻重清浊也。轻清者阳也。重浊者阴也。夫欲知人贵贱贫富寿夭。须于四营脉中求之。若前论五阳五阴脉者。只言脏腑之偏。此四营之论。为统贯一体。而精神魂魄气血升降。靡不与焉。

  故脉清则神清。神清则气清。气清则骨肉形禀之亦清矣。此则轻清重浊。故可知也。

  夫欲切此脉。须忆叔和脉中求之有疾。疾则变而难审其证。盖五脏六腑。或为邪气所袭故也。今明轻清重浊四脉于后。

  轻者如指摸玉。纯粹温润。识性明敏。禄位权贵。

  清者平清而浮。状如轻羽。不沉不濡。隐隐常动。

  重者缓而粗。以手按之。其脉浊。脉浊气亦浊也。

  重者中浊而沉如紧。索隐重浊。亦在究其本原。

  肝部轻清。衣禄荣贵。重浊一身不足。

  心部轻清。聪明发达。重浊夭亡身死。

  肾部轻清。智巧谦和。重浊智少多淫。

  肺部轻清。义勇谋略。重浊贪淫死临。

  脾部轻清。富贵声名。重浊很毒无情。

  弦洪长大为岁热。短促微沉气冷疼。实主肝虚并热上。脉浮虚肿冷中生。滑时呕逆腰肢困。缓疾原来气不宁。涩血病时因妇孕。男儿有此漏精神。男子但有疾。伤神劳怯。妇人有疾。劳心受气。温肝血气不调。伤寒伤风积热。头眩发热骨蒸。不可一类察之。惟察手足冷热。观脉听声。专在轻清重浊虚实之理。不可妄议善主。设为详细再三审察明白。脉病相应。方可用药。不致伤经错络。用药如行兵。取胜得功。万全而生。庸医不详其正。药性是非服入重地。不得其命。

  负尔何辜。医学不能明察其精。治其病。全其生。实为难矣。

  太素之脉。七表八里。轻清重浊。四时逆顺。可见官禄生死。祸福疾病缘由。岂不神乎。

  [卷上] 五脏六腑歌

  心脉喜浮洪。安居五脏通。沉滞兼滑石。时逆命须终。弦应心无病。神疑缓脉通。忽浮微细短。邪热满心中。弦数因风热。微沉怯外风。实长胞膈壅。阳极至阴充。微怯心还恐。长弦忽气风。动者分轻浊。表里病来从。肝脉春来旺。

  长长细可怜。短微浮涩见。金克木难全。洪大旬中愈。微沉短滑延。缓时忧胃冷。弦数主筋挛。浮实双肿赤。虚因涩伏摊。滑时连胆渴。头痛有风寒。微缓轻浮散。生花视物难。动看四十二。甲乙就中看。肺脏脉轻浮。平和涩更忧。更加洪紧互。无事一场忧。沉脉虚还变。阴交阳自周。若和迟弄紧。进退亦无由。浮实必相指。洪迟数忧浮。肺金还又涩。

  涎吐不宜秋。肾盖宜清净。微沉主有疑。若加伏绝立。心有事和非。浮肾虚应久。缓疼梦泄多。动时有六八。壬癸应前歌。脾脏脉宜轻。根据根据缓太平。及和弦紧急。长忧命应嗔。浮实中消水。微浮客热并。脉来脾应隐。实火用心情。滑主脾热燥。牙宣口气升动看二十八戊己合中营。

  [卷上] 寸关尺脉病说

  寸脉洪(饱满。肠结。膈热闷。)浮(胸虚弱。肌虚客热。)滑(胃热。胃冷。胆浊饮食化。)实(心气溢痛受邪。腹中疼痛。)弦(脾疼。胃冷。心痛。劳瘦极热。)微(心气受邪。脏闭不通。肾虚。)沉(逆冷四肢。黄瘦疾瘦骨热。)缓(风痹下虚败。项背拘急疼。)涩(气虚血散。胃不和。)伏(胸中积冷。气闭不通。肾虚。)关脉洪(积邪口涎。邪气食。胃停食。)浮(下虚耳声。肾风停闭。肤痒。)滑(积冷气。便涩。腰肚疼。)实(小便不禁。腹胀梦泄。)弦(小腹疼。气涩。香港脚。肾风痒。)微(心腹胀满。气结疼痛。虚怯。)沉(心气疼痛。闭塞不通。脾虚。)缓(胃冷吐逆多。心腹肝疼。)涩(血淋血败。血肤干。发黄。)伏(症癖气冷。血积目昏。)尺脉洪(小脚热涩。脚疼肾虚。)浮(筋骨明热。便血头痛。)滑(风壅舌强。心热。呕吐胃逆。)实(风热面赤。胸膈不利。烦躁。)弦(血脚拥。头痛。目涩。吐。筋急。)微(腹中积冷泄。劳气盗汗。)沉(气滞腰痛。虚热积死。)缓(肾冷虚汗。冷梦泄。)涩(四肢逆冷。脐下浮泄泻痛。)伏(食不下。腹痛手足痛。下泄。)

  [卷上] 五行脉诀

  五行大抵要相生。表里脉刑。须要精。要取秋冬并春夏。自然指下见分明。

  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诊脉下指之法。切要精专。凝心定志少时。然后诊之。辨认四季五行旺相。阴阳逆顺。七表八里。虚实轻重。相克相生。指上便见有灾咎疾病。若得旺相之脉。则有喜庆之事。春肝脉弦而紧。夏心脉洪而大。

  秋肺脉涩而微。冬肾脉沉而滑。此乃四季旺相之脉也。脾脉四季脉见之宽缓而细。取此以为旺相脉也。

  [卷上] 定心脉见官品

  心脉分明紧秀洪。此人必定是三公。专寻三按俱无绝。到老须持国柄雄。

  凡心脉紧秀而洪大者。必为至贵之人。三公之位。又须详审指按。调调不绝。若人有此脉。其人至老须将相。若春夏得紧细洪脉为善。秋冬为灾。

  [卷上] 定心部见喜

  当春心脉要洪弦。看取清明节候边。须见迁除并喜事。脉未宽缓一生贤。

  心脉洪秀弦紧。此得时之脉也。主有喜悦之事。春见之。子母旺而相生。

  至四六月见喜也。若宽而浮者。定主贤哲之人。自然无灾。更主有绍祖宗子孙。

  [卷上] 定心脉主惊忧

  忽然无脉少精神。须有惊惶忧恐心。天性沉吟多毒害。更加心腹似荆林。心者。五脏之主也。其中浮而大。是旺相之脉也。忽然无脉。是心中有惊疑。须见精神恍惚。沉细者。是不顺之脉。主心中有不明之事。兼心腹有毒害。如荆林之棘。主有惊忧之事也。

  [卷上] 定肝胆见职任贵贱

  要知职意胆中看。弦缓分明尽在肝。肝脉弦长终是贵。不为卿相即郎官。肝胆实大少清声。细紧为人定是经。若更浮高多短涩。沉沉必定不分明。肝之脉常是弦长。其胆随肝之衰旺。其脉春。若弦而宽长。并四季中弦而宽长。乃官贵之脉。

  [卷上] 定脾脉见官品

  脾脉宽缓好情怀。撞指心田不可猜。大小浮沉俱似缓。位高官显见宏才。脾中宫土也。每季旺十八日。其脉宽缓。

  乃脾土旺相。主有喜庆之事。若来撞指心中不可猜之事。大小浮缓。此为得时旺相之体。此人必主大才智能。合为极品之官。

  [卷上] 定肺脉见及第

  三台华盖要须浮。指下虚浮事不虚。若更再三无实大。文章高折一枝归。肺部华盖也。入水则浮。故肺脉浮而轻者。

  此人中甲第。如沉大常走。定须有灾。

  [卷上] 定肾脉见官品寿数

  如得此人沉且长。来时沉滑不须昂。非惟有寿兼才智。佐国忠臣不比常。

  凡看肾脉当要沉滑而长。若得此脉。乃旺相之脉也。此人有寿而多才智。须为佐国忠臣。脉高昂乃是等下人也。此季有灾。

  [卷上] 定脉见移官

  元气忽然动滑时。为官必定喜来移。更须心脉宽洪应。用意稍停仔细推。

  元脏之气。谓真元之本。其脉常要沉而滑。加之微涩者有喜。若似江水。须见四季有不测之灾。

  [卷上] 定肾脉见喜

  左右须明两尺当。福神皆喜更无双。细观洪紧心流利。克日须知进六乡。夫肾者。北方水也。澄之则智惠生而喜知。

  在公者。脉见于寸口。在私者。脉见于两尺。寸脉洪而紧者。则须月中贵人见喜。脉虚散者。有不测之灾。

  [卷上] 定脉见先进退

  福位先看禄位来。分明流利弼天才。沉沉寸口知君退。换移入书文正台。凡看官禄之路。先有进退之位。如寸口脉洪而弦。大而散。为不任仕脉。在官退位。在私有灾。若洪而还。寸口亦主退位。如脉分明流利。洪滑而弦。如有一点明珠在盆。往来撞指者。此人定入公台之位。

  [卷上] 定脉先福德

  脉见分明似拾珠。寸关尺部亦常殊。俱今流利知为福。其气清明仔细推。夫福德之人。五脏之脉。俱要流利分明。

  不低不昂。凡得五十至不息。及无改换者。此有福之人。左右关与尺。分明相应。于心部者。为上等福人。若见关中洪润为次等。其外皆为常流乎。

  [卷上] 定脉见尊重

  息数朝来不改常。一生沉重位高强。诊而举动常殊伏。自有洪名满世香。凡尊重之脉。见沉而隐不乱。分明无滞濡。

  即是尊重之脉也。又须审看六部自和相应。其脉安然如珠在水。此人尊重。兼有声名。出人之表也。

  [卷上] 定脉见先富后贫

  洪大宽调是富儿。若求官职慢非宜。忽然灾起于心部。富贵须贫实可期。心脉本要洪大是也。知之脉若先实缓。必定加官有材。心脉灾起。主先富后贫也。

  [卷上] 定脉见智惠

  主智看来是乡水。宏寸大略有文章。二仪尺寸来相应。迟缓图低一例详。

  [卷上] 论五脏重浊轻清

  肝部轻清贵禄荣。堂堂之貌足人情。数逢大应享通泰。恭谨尤如自自明。心部轻清应在神。聪明须作庙堂人。旺看甲乙无留滞。二十年来贵显身。肺部轻清显义才。皮肤润滑善诙谐。看看无阻名初显。仕路功名蹈玉阶。肾部轻清知巧多。聪明接物与人和。声清调畅无凝滞。一六相逢贵奈何。脾部轻清长远虑。信诚无谄貌堂堂。只看五数相成就。富贵声名定远扬。肝家性浊重何如。野狼狈无情主下愚。不是其中无贵相。奈缘精滑甚粗儿。肾家重浊再无情主之多愚反灾轻。

  此部又无清一点。平生那得见身荣。脾家重浊主风狂。无信欺人命不长。纵使在心清应指。也应中富不能良。

  [卷上] 论心脉

  南方钩脉要推详。倘若浮洪是本乡。洪大迢迢钩且润。此人必是五星郎。心部脉来洪大长。一生劳役费心肠。若是勾洪并秀润。容仪礼貌与文章。指下浮洪及小迟。一生迟蹇不须疑。更审浮。高与沉细。要求官职定相迟。

  [卷上] 论肺脉

  论肺常须仔细推。若逢洪大定灾危。更看本部俱浮缓。定是豪家富贵儿。此脉来时要涩濡。若当春到福来归。忽然自在秋冬得。百福来临庆有余。肺家星位主西方。指下浮洪定俸长。为事平生多猛躁。心情足定是财郎。

  [卷上] 论肝脉

  东方肝脉偶沉洪。须在虚惊非是凶。若无微小沉兼细。虑世敦知最富丰。要知本位在关看。弦缓分明是脏肝。诊得弦长终必看。细沉定是主孤寒。岁星木位厥阴经。弦而勾大是住名。若是沉洪勾短意。一生勇躁老无成。

  [卷上] 论脾脉

  中央之脉号为脾。辨取轻浮及缓迟。若不弦长浮更大。本人食禄大魁肥。指下伏微事可嗟。一生贫病若无涯。勾来指下轻清见。为官极品佐皇家。指下轻浮伏短沉。生来悭蓄多金。忽然小涩迟沉细。定是邪佞与贪淫。

  [卷上] 论两尺部脉

  两脉本部寄尺中。诊时须要定灾凶。忽然浮者阴来客。春夏见之须命终。

  左右尺脉来沉滑。指下来兼润带深。此是世间长寿脉。人足多受足资金。

  来时沉涩去时微。此主平生疾病拘。更若沉中加动促。其人难受四旬余。

  尺脉须当仔细寻。尺中三动忽然沉。此名妻孕何当问。妙诀须知不换金。

  尺中隐隐脉兼长。福寿荣华安可当。莫教寸口关相并。不为将相定侯王。

  [卷上] 定甲乙灾福肝脉属木

  甲乙来游动更弦。为人尊重有威权。若还三按俱无断。三品高官一世贤。

  甲乙太过细寻之。先抛头子与前妻。却有文章多学艺。中年破败走东西。

  甲乙如毛命不长。动滑来时事可伤。破财争讼多忧险。及到中年在外乡。

  甲乙分明指下迟。少年多病最难医。如逢举按初无力。破散分离定可知。

  甲乙全然指下沉。心中忒忒见灾临。若还火气来相应。婢走奴逃不可寻。

  [卷上] 论丙丁灾福心脉属火

  丙丁洪弦定是宽。定知武职作文官。若是庶人来相应。必然灾咎在牢间。

  丙丁沉滑最知忧。官事常常不解休。父母须防残病死。他年必定走他州。

  丙丁沉来动细微。此人应是少亲儿。惟度沉吟多毒害。求财常见鬼神随。

  丙丁濡滑更微迟。得病经年莫怨唯。若也是毛终是死。神仙千万莫能医。

  丙丁弦长指下来。平生富贵有文才。若还撞指来相应。长子应知是栋材。

  [卷上] 论戊己灾福脾脉属土

  戊己才过细寻之。少年远路走东西。九流之内非豪富。定是常人有两妻。

  戊己不及动来徐。定是离家到处居。若见弦而心有病。平生无业在诗书。

  戊己芤时更是浮。语言无味更粗疏。切骨动来时应指。从生至死作奴夫。

  戊己缓涩指下宽。大小非同仔细看。为人心下多术艺。文章须有不为官。

  戊己来实更浮高。天然凶恶是强豪。若见伏时须赴法。忽然争竞自身招。

  戊己之来一向沉。若还迟缓是灾临。不论老少皆忧命。按之无力死逡巡。

  [卷上] 论庚辛灾福肺脉属金

  庚辛动滑两头虚。来不轻浮尺缓徐。再三举按都无虑。定是牢年已破徒。

  庚辛之部见弦长。少子将身在外乡。纵然不出他州去。也用离家背父娘。

  庚辛常怕缓更弦。非论多病及多诞。洪紧来时须病少。定期火日到黄泉。

  庚辛忽然滑实来。一生刚烈有文才。如逢撞指来相应。须折月边丹桂回。

  庚辛忽见得微沉。为人失信只贪淫。莫怪人前多语笑。能将善口取人心。

  [卷上] 论壬癸灾福肾脉属水

  壬癸迢迢指下宽。眼前见任是郎官。只愁短数来无位。定知须是百年欢。

  壬癸弦长动更柔。为人秀气足风流。却有文章多道术。奈何修学不成休。

  壬癸如迟太过时。才到终年病莫疑。若见细沉多巧性。常流何是有三妻。

  壬癸之脉怕伏沉。动涩来时病已深。若见缓时公事发。浮来次第六相临。

  壬癸沉来又似水。举手按之多不足。何须买卦问良医。须臾怕见全家哭。

  [卷上] 定五行见喜

  木中若见火来时。为事欢欣必可知。居官转职仍加禄。求望亨通不用疑。火脉之中见土来。其人喜庆足文才。更加洪滑时时应。出外求财。必定回。土运逢金气是宽。乐然无诏也加官。脉中若见逢浮滑。才帛徐徐尽自宽。金脉当秋动清时。官贤必定喜迁移。细看若见弦长者。家道兴隆喜可知。肾脉于中弦且长。一身荣贵寿高强。忽然缓缓来相应。求财何用作经商。

  [卷上] 定阴阳灾福

  久时玄妙自然通。心脉纯阳主有名。纯阴一世不聪明。阳中见阴官多失。阴内阳生是贵人。

  肺脉纯阳入宅旺。纯阴必定是贫人。阴中见阳贫亦富。阳中见阴伤儿女。阴内生阳旺外人。

  脾脉纯阳求事快。纯阴为事亦难通。阴中见阳无心得。阳内生阴得亦空。

  肾脉纯阳妻位正。纯阴不用任媒人。阴中见阳因妻富。阳内生阴有外情。

  命脉纯阳奴仆好。纯阴一个也难留。阴中见阳因他富。阴内生阳见物偷。

  心脉纯阳富贵全。纯阴贫贱不堪言。阴中见阳终身富。阳内生阴祸晚年。

  阳在肝脾乐一生。纯阴无事也相争。阴中见阳仍寿命。阳内生阴寿不亨。

  两肾纯阴是小人。纯阳必定是官身。阴中见阳为人善。阳内生阴定是军。

  六脉纯阴无造化。寻常求事最难通。君子得之犹自可。小人得之定遭凶。

  六脉纯阳定静时。一生富足少人知。若还阴脉微微动。不是生灾必死期。

  前论阴阳定灾福十首。以纯阴为凶。纯阳为吉。后二首又说纯阳凶。纯阴吉。前后虽不相合。然验人吉凶亦应。盖先贤之意。恐人以偏。故作二诗。反复互说。正要人看得活法耳。

  [卷上] 论四时相反

  春来土旺脉其肝。最要弦长指下宽。若逢微涩来相克。为灾春后却难安。

  初见用指不须深。脉见浮洪是本心。肾见若要来相克。因瘵无门仔细寻。

  秋来微细肺家强。脉见浮芤入死乡。关内得之须缓缓。更愁弦紧失家乡。

  三冬肾脉要潜藏。指下深深滑不忙。若彼脾家侵夺位。更宜仔细定灾殃。

  春脉微涩夏微沉。此脉还当不称心。灾至为缘因此疾。亦知体里痛呻吟。

  秋得浮洪冬缓微。还同前事得无疑。大抵灾时来短促。福来三部润勿齐。

  [卷上] 杂断

  三部匀匀总一同。此名豪富势如雄。两关涩大上朝寸。应是高官。金紫封。大体三关短复长。来时或紧去时强。平生语急并身弱。贫困何多遂显光。

  [卷上] 论岁君肝脉

  甲乙东方号岁君。脉来长缓任弦匀。心神仪貌多才艺。三品官员已上人。

  [卷上] 论火星心脉

  火星位主在南方。扪按浮沉细润长。多是阳防人躁急。官高二品教根据光。

  [卷上] 论月孛命脉

  月孛要在命门乡。肤下如珠动不忙。为性多奸人子恶。平生日日恋花娘。

  [卷上] 论太白肺脉

  太白金星位正西。其来浮涩不须疑。中间秀润相和顺。利狱兵权尽有归。

  [卷上] 论西帝脾脉

  西宫帝脉要推详。指下多端紧又长。寒外不为将军主。中年必定佐君王。

  [卷上] 论辰星肾脉

  北方坎属辰星位。脉体迢迢似筋头。十万兵权为上将。名标青史定封侯。

  [卷上] 论罗HT肾脉

  罗HT妻儿肾中寻。着骨方来肾大沉。眼大赤黄欢妇顶。多谋足智带腰金。

  [卷上] 定脉见僧道喜

  脉见分明水入珠。自然清净气生苏。更看六部匀和动。福荫乡闾与众殊。看僧道脉。分明如珠入水自然清净。

  若得此脉是平和之脉。更看六部平和。得所相应。皆及时。此人有紫衣师号之分。撞指来涩滞者。此寻常僧道也。

  [卷上] 定妇人有孕

  妇孕沉浮滑更洪。须知左右定雌雄。忽然安净天生贵。未到中年入帝宫。孕妇之脉得沉而洪。沉而滑者。是平和之气。阴阳左右寸口者。左男右女。若未安静者。乃浑然不动中和之脉。其人生而主贵。

  [卷上] 定产近远

  二部浮洪夏月生。若逢弦大在清明。脉来沉滑冬间见。浮滑须知旺主庚。要知产后不难知。四季脾中仔细推。浮而滑者知产近。迟而滑者产应迟。

  [卷上] 定产诀

  要知胎动脾脉关。脉紧如弦仔细看。胎内婴儿。应转动。却令孕母不能安。

  要知孕妇细推看。洪大通弦有有亡。右手脉弦知断女。左边洪大是知男。

  虽然三部见鱼翔。子在胎中未肯忙。更有阴阳须定取。当知子母不安康。

  [卷上] 定室女经脉

  室女如何脉不调。只因思想自然招。至今体瘦痿黄色。浮洪脉瘦尺微调。

  气刺元来血积缠。通宵叫唤不曾眠。三关脉紧无洪大。荣卫从来补未宣。

  若明肝脾侯关中。卫气因风头上攻。女子只因思想患。妇人多是积其风。

  [卷上] 论妇人经后带下

  妇人血气不调和。争奈阴中阴更多。日渐脏虚人又瘦。脉来阳火冷偏磨。

  带下之时偏补微。沉沉细细要君知。论云血海多虚冷。变作丹田结子迟。

  [卷上] 定阴阳相反

  八八男儿却反阴。尺中浮大寸中沉。女年七七阴宫盛。此法推之不换金。

  [卷上] 定少人脉相反

  少人之脉刚见刚。洪大连年死未亡。只愁怯弱频频立。必定魂灵入鬼乡。

  凡少人之脉。其六部要洪大见刚。乃有力之脉顺也。有病易治。洪大者为反脉。病难治。

  [卷上] 定四肢病脉

  四肢俱冷脉洪时。病死须知不用疑。忽见遍身如火热。脉沉强冷得生稀。见伤寒四肢俱冷。其脉沉细顺也。阴病之脉洪大者。即是阴阳相反。而有此候。难治。其身如火。头痛燥渴。脉洪大者顺也。其老者伏沉。小者阳中见阴者难治。

  此乃反脉也。

  [卷上] 太素脉诀

  左手前按心少阴。应头身中目稍经。后按小肠太阳病。两耳后应是其上。

  至数主脉四至平。六七热气上焦攻。二一死在壬癸中。

  关左按肝厥阴病。应在两眼传受证。后胆少阳两肾中。九者肝气虚而应。

  欲于乳浑十不足。二三肝气呕而结。死在本月庚辛日。

  尺先按肾少阴诀。华池舌底之津液。后按太阳膀胱病。病在两胁通身中。

  脉九至十肾弱之。六七至死戊己日。右手前脾太阳经。应在身中而拳骨。

  后按太阳阳明证。在人头上应其身。二至脉一虚欲弱。九十二者咳嗽数。

  若主死应丙丁缺。

  脾前太阴应胸膈。后之胃脉阳明经。应内胸中左边病。数数而崩死应之。

  甲乙相克为相倒。九至十至倒脾气。四五平脉二三弱。至数表里同断彻。

  尺先按命属阳明。应在肛门左肾同。后之三焦厥阴病。应在两胯脊身中。

  一息三年八九疼。九至十至脱了形。缓缓结细死丙丁。

  [卷上] 四总脉

  浮主中风无力虚。皮上为阳外得之。沉为积聚无力气。三固方温下至骨。

  迟而主痛无力冷。一息三至寒为阳。数热无疮热为燥。一息六至皮为阳。

  [卷上] 浮沉迟数风气冷热

  寸浮头面眼目风。休虚齿痛口斜。沉胸气满嗽疾喘。翻胃吐食息气胸。

  迟冷呕吐疼满膈。虚汗拘急痛不已。数热上壅燥口干。头痛烦渴疼口疮。

  关浮两胁拘急运。背脊筋痛不能伸。沉气腹胀鸣心痛。上下关格不思食。

  迟冷癖腹游走。上下不定刺番胃。数热大小便不通。肾痈烦渴或不已。

  尺浮腰痛连小胁。疝气腿疮虚阳淋。沉小便淋闭阴。腹胀豚满不食。

  迟便滑数泄精禁。膝胫疼软温盗汗。数渴不止便淋血。HT脚疮温阴囊痒。

  [卷上] 河图生成决生死秘诀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假如心脉诊得一动一止。六动一止。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十一。三十六。四十一。四十六动而止者。

  是水克火也。又遇丙辛辰戌年月日时死也。

  假如肺脉诊得二动一至。七动一止。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三十二。三十七。四十二。四十七动而止者。

  是火来克金也。又遇戊癸子午年月日时必死也。(董按。此条原本缺。且与肝脉条误杂。兹据珍秘抄本补入)假如肝脉诊得四动一止。九动一止。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三十四。三十九。四十四。四十九动而止者。

  是金克木也。又遇乙庚卯酉年月日时死也。

  假如脾脉诊得三动一止。八动一止。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三十三。三十八。四十三。四十八动而止者。

  是木克土也。又遇丁壬巳亥年月日时死也。

  假如肾脉诊得五动一止。十动一止。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三十五。四十。四十五动而止者。是土克水也。

  又遇甲己丑未年月日时死也。

  脉运化气岁干先。前进四位是在泉。后位同上根据般用。此法诊之作地仙。

  [卷上] 地之六气

  大寒厥阴水主初。春分居火二之居。小满少阴分三气。大暑太阴四之乎。秋分阳明五气燥。小雪太阳寒水虚。医师不能明此理。光阴空读五车书。

  [卷上] 天之六气

  初气岁前木主先。二君三相大排连。四来是土常为湿。五气燥金六水寒。

  [卷上] 客气来归

  每年进四是客乡。上临十数下临方。寒气热暑出排取。主客胜负定弱强。

  初气厥阴风木二气少阴君火三气少阳相火四气太阴湿土五气阳明燥金六气太阳寒水

  [卷上] 定死生秘诀

  子午少阴君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巳亥厥阴风木。

  假如甲辰年。甲化土气。如肾经受病。九月甲戌月为土气。又犯甲己丑未日时死也。余皆仿此。

  [卷上] 太上玄灵至玄至妙秘要脉诀

  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恩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放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争差。或短或长。上下争错。或存或亡。病辄改容。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惟愿具呈。今得分明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寸尺及关。荣卫流行。不夫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自此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

  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虚浮。寒则劳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

  病各异端。大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中。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合。消息诊看。料度脏腑。独君神焉。为子孙计。非人莫传。

  左寸(心小肠)关(肝胆)尺(肾膀胱)右寸(肺大肠)关(脾胃)尺(命三焦)

  [卷上] 三部看动脉断

  左手寸口二脉。沉见者。心脉也。浮见者。小肠脉也。

  故手少阴与手太阳为表里。心以小肠为腑。合于上焦。

  左手关上二脉。沉者肝脉。浮者胆脉也。

  故手厥阴与手少阳为表里。肝以胆为腑。合于中焦。

  左手尺上二脉。沉者肾脉也。浮者膀胱脉也。

  故少阴与手太阳为表里。肾以膀胱为腑。合于下焦。

  右手寸口二脉沉者肺脉。浮者大肠脉也。

  故手太阴与手阳明脉为表里。肺以大肠为腑。合于上焦。

  右手关上二脉沉者脾脉。浮者胃脉也。

  故足太阴与足阳明为表里。脾以胃为腑。合于中焦。

  右手尺上二脉。沉者命门脉。浮者三焦脉也。

  故手厥阴与手少阳为表里。命门以三焦为腑。合于下焦。

  [卷上] 脉相类

  弦与紧相类。浮与芤相类。浮与洪相类。濡与弱相类。沉与伏相类。缓与迟相类。软与弱相类。革与实相类。滑与数相类。微与涩相类。

  夫脉者。天真委和之气。晋王叔和以浮。芤。滑。实。弦。紧。洪为七表。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为八里。以定人之阴阳。决人之生死。然文理甚繁。后学卒未能解。大抵持脉之道。非言可传。非图可受。其枢要但以浮。

  沉迟数为宗。风。气。冷。热为主病。且如浮而有力者为风。浮而无力者为虚。沉而有力者为积。沉而无力者为气。迟而有力者为痛。迟而无力者为冷。数而有力者为热。数而无力者为疮。更看三部在何所得之。且寸部属上焦头面胸膈之疾。

  关部属之中焦腹肚肠胃之疾。尺部属下焦小腹腰腿之病。更看五脏之中。何脏见之。六腑亦然。学人会意而精通之。

  庶得按寸握尺之诮。

  [卷上] 四总脉

  浮而有力主风。无力主虚。浮举指在皮上见之。为人之表为阳。乃外得之证。

  浮而有力主积。无力主气。三因方为湿为实。沉脉下指至骨得之。乃为里为阴。是内受之病。

  迟而有力主。痛。无力主冷。又为寒。迟脉重按之在内。转按之方见。一息三至。是为阴主寒。乃内受之病。数而有力为热无力为虚。

  [卷上] 五脏见浮脉者主病

  心部浮主心虚。触事易惊。神不守舍。舌强不能。言语错谬。

  肝部浮。主肝虚。中风瘫痪。筋脉拘挛。面痛牙痛。肠风下血。脾部虚浮。主腹胀呕逆。饮食少进。气喘气急。泄泻无度。

  肺部浮。主肺虚。大便闭。面浮多疮。吐血吐脓嗽喘。

  肾部浮。主肾虚。腿足生疮。虚阳淋沥。腰痛牙痛。小肠疝气。

  [卷上] 五脏见沉脉者主病

  心部沉。主小肠淋沥。喀血溺血。小便不通。睡而不寐。

  肝部沉。主怒气伤肝。胁痛肥气。眼目赤涩肚疼腹满。

  脾部沉。主虚伤脾。肌寒客热。食不作。肌肤气痞。身黄瘦。

  肺部沉。主咳嗽多呕。上气喘急。呕血失血息贲肠痈。

  肾部沉。主胀满不食。小便淋漓。阴痈作胀。贲豚肠满。

  [卷上] 五脏见迟脉者主病

  心部迟。主小便频数。心痛呕水。怔忡多状。伏梁肠痛。

  肝部迟。主筋挛骨疼。眼昏多泪。觞事易惊。转筋麻木。

  脾部迟。主泄泻咳嗽。蛔虫出痰。涎壅多。饮食不化。

  肺部迟。主嗽喘满。大便溏泄。皮肤燥涩。梦涉大水。

  肾部迟。主小便滑数。泄精不禁。膝胫痛软。阴湿盗汗香港脚。

  [卷上] 五脏见数脉者主病

  心部数。主应在渴。舌上生疮。小便赤涩。眼目昏疼。

  肝部数。主眼疼翳膜。泪多目昏。头眩运。头疼。头风。

  脾部数。主口臭翻胃。齿痛牙宣。多食不饱。四肢不举。

  肺部数。主咳嗽唾血。喉腥目赤。大便闭结。面生斑痱。

  肾部数。主消渴不止。小便血淋。下疰脚疮。阳痈湿痒。

  [卷上] 论七表八里总归之脉

  浮(按之不足。举之有余。转手乃得。)芤(浮之无力。傍实中虚。)洪(浮之有力。)实(浮而长大。)弦(数而弓弦。)紧(数而又弦。)滑(数而微利。如珠略浮。)沉(按之有余。举之不足。重手乃得。)微(沉自有自无。)伏(沉而至骨。)弱(沉而无力。)迟(一呼一吸。三至去来甚迟。)缓(迟似有似无。)涩(迟而极细。如雨沾沙。)数(一呼一吸。六至去来甚速。)上七表八里。共一十五脉。只于四道观之。

  [卷上] 七表八里

  浮金芤火滑水实火弦木紧木洪火(观此之样切要记心)微土沉水缓土涩金迟土伏木濡水弱金上根据部位诊之。六部脉不根据本位者。病脉也。却说七表八里。逐位诊之。病在何脏何腑。主何病。根据经无不痊也。

  [卷上] 灵枢经中撮要

  南北二政之岁。各分天令而迁。北政之道。天令右迁。(乙庚丁壬丙辛戊癸为北政。)经曰。北政之岁。天令右迁。君面在北。君令左迁。臣面在南。臣化右伏。

  则应在前也。三阳在上。则右尺脉不应。三阳在下。手寸脉不应。乃阴阳上下相交而无返变也。

  南政之岁。天令左迁。

  注曰。南政之岁。天令左迁。君面在南。君令右迁。臣面在北。臣化左复。则应在后也。三阴在上。右寸脉不应。三阳在下。左尺脉不应是乃阴阳上下不交。而应变相返也。

  天地者。变化之父母。阴阳者。升降之道路。

  注曰。天元列象。运气分司。阴阳显升降之由。天地产变化之本。六气分盈亏之步。五运合太少之宫。是以动静相生。逆顺交应。初终胜复之本。太过不及之标。假令子午之岁。少阴司天。其化标。则热居其位也。是故少阴之证。其脉洪大而散。乃君火之政令也。

  阴阳变化。胜复异同。推六部之源。列三元之根。因其气变。可候吉凶。

  注曰。阴阳变化者。谓阴阳之数极。即变化生矣。何也。冬至之后。从太阴而生少阳。少阳变而生阳明。阳明变而生太阳。太阳变而生厥阴。

  厥阴变而生少阴。少阴变而生复生。太阴以合六部三元之本源。运应岁中六气胜复。以彰吉凶之兆也。

  天地升降。阴阳营运。五行相生。万物应时。

  注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二气交感。而生成万物也。因阳气而发生。复受。阴气而收成。岂非阴阳运度之所政也。各禀五行造化。从其四时政令。皆得应呼生长变化收藏之道也。

  六气应变。脏腑应传。病从十二支。应于十干也。故子午之日。少阴司天。

  注曰。子为本。属肾。其化寒。其病腰脚疼。午为标。属心。其化热。其病怯悸。胞应痛也。

  丑未之日。太阴司天。

  注曰。丑为本。属肺。其化燥。其病咳嗽。气急肌热也。未为标。属脾。其化湿。其病喘逆呕噎。体重。大便脓血也。

  寅申之日。相火司天。

  注曰。寅为本。属三焦。其化炎。其病伏聚结气妄也。申为标。属胆。其化风。其病伸。久困惫倦怠也。

  巳亥之日。厥阴司天。

  注曰。巳为本。属心包络。其化热。其病心膈胸膺痞痛也。亥为标。属肝。其化风。其病目赤眩掉头痛也。

  辰戌之日。太阳阴司天。

  注曰。辰为本。属小肠。其化热。其病心痛。舌强脐腹痛也。戌为标。属膀胱。其化寒。其病腰痛。阴囊肿坠。小便不利也。

  卯酉之日。阳明司天。

  注曰。卯为本。属大肠。其化燥。其病大便秘涩。后重。脐腹痛也。酉为标。属胃。其化湿。其病之节烦热。吐不食。

  五运六气相乘。命由天符之岁。

  注曰。运化与同应者。谓之相乘也。故命曰天符之岁。假令丁。亥年。木运。丁少角。此厥阴司天。气与司运各会木象。故谓之天符岁会也。若与临位之位之辰同应者。命曰太乙天符之岁也。假令戊午年。午为少阴。君火司天之气。

  戊为火也。与运气并临。位同化也。故谓之太乙。天符之岁也。以应岁之五运六气。符合之期而为会也。然五运六气之变应者。从子至巳。乃手三阴三阳用事也。自午至亥。乃足三阴三阳用事也。故六气随五运以合太少之宫之变动。而其天信以证吉凶之兆矣。

  木火金水。运化北政之岁。

  注曰。北政之岁。木火金水四运。皆属北政。君面在北。臣面在南。司天之气。以为手经。自立春前大寒之日。以在泉左间之气。为初气之应。子午之岁。少阴司天。

  注曰。少阴君火在上。司天之气也。其化热。应于标。寒应其本也。其虫羽。生数二。成数七也。左间天气。太阴湿土应间。右间天气。厥阴风木应间也。

  阳明燥金在泉。司地之气也。其化燥。应于标也。湿应其本也。其虫介。生数四。成数九。左间地气。太阳寒水应间。右间地气。少阳相火应间之。

  丑未之岁。太阴司天。

  注曰。太阴湿土在上。司天之气也。其化湿应于标。燥应其本。其虫裸。生数五成数十也。左间天气。少阳相火应间。右间天气。少阴君火应间也。太阳寒水在泉。司地之气。其化寒应于标。热应其本也。其虫鳞。生数一。成数六也。

  左间地气。厥阴风木应间。右间地气阳明燥金应间。

  寅申之岁。少阳司天。

  注曰。少阳相火在上。司天之气也。其化炎应于标。风应其本也。其虫羽。生数二。成数七也。左间天气。太阴湿土应间也。厥阴风木在泉。司地之气。其化风应于标。热应其本。其虫毛。生数三。成数八。左间地气太阴寒水应间。

  卯酉之岁。阳明司天。

  注曰。阳明燥金在上。司天之气。其化燥应于标。湿应其本。其虫介。生数四。成数九。左间天气。太阳寒水应间。

  右间少阳相火应闻也。少阴君火在泉。司地之气。其化热应于标。寒应于本。其虫羽。生数二。成数七。左间地气。太阴湿土应间。右间地气。

  厥阴木应间也。

  辰戌之岁。太阳司天。

  注曰。太阳寒水在上。司天之气也。其化寒应于标。热应其本也。其虫鳞。生数一。成数六也。左间天气。厥阴风木应间。右间天气。阳明燥金应间也。太阴湿土在泉。司地之气。其化湿应于标。燥应于本也。其虫裸。生数五。成数十也。左间地气。少阳相火应间。右间地气。少阴君火应间也。

  巳亥之岁。厥阴司天。

  注曰。厥阴风木在上。司天之气。其化风应于标。炎应其本也。其虫毛生数三。成数八也。左间天气。少阴君火应间。右间天气。太阳寒水应间也。少阳相火在泉。司地之气。其化炎应于标。风应于本。其虫羽。生数二。成数七。左间地气。阳明燥金应间。右间地气。太阴湿土应间也。

  假如春三月。诊得毛而浮。夏三月死。

  诀曰。按之三小三大。或三大三小。

  假如夏三月。诊得毛浮而弱。秋三月死。

  诀曰。按之无力。紧按无了。

  假如秋三月。诊得毛浮而散。冬三月死。

  诀曰。按之寸。寸下无。在关下。关下无。在寸尺。

  假如冬三月。诊得毛浮而滑。春三月死。

  诀曰。按寸过关过尺。

  [卷上] 寸口上焦脉

  寸部脉浮。主头风而眼目虚浮。体重。风寒齿痛。口眼斜。

  寸部脉沉。主气胸满。咳嗽痰。气喘急。番胃隔气。胸满不食。

  寸部脉迟。主冷呕吐。痞满腹胀。水谷不化。虚汗拘急。疼痛不已。

  寸部脉数。主热上壅。烦躁咽干。客热烦渴。头疼口疮。

  [卷上] 关部中焦

  关部脉浮。主风。两胁疼痛。不能举运。身体四肢疼痛。

  关部脉沉。主气。腹满虚鸣。心腹疼痛。上下关格。不思饮食。

  关部脉迟。主腹冷。癖胀疼。游走不定。刺痛番胃。吐食。

  关部脉数。主热。小便不通。大便闭结。烦渴不已。

  [卷上] 尺部下焦

  尺部脉浮。主腰痛踝痛。腿膝麻木。足胫肿痛。大便不利。

  尺部脉沉。主脚肿痛疼。下重麻木。小便不利。

  尺部脉迟。主小便急痛。外肾偏痛。大便泄泻。小便频数。

  尺部脉数。主小便不通。大便秘结。或作肾痈。烦渴不止。

  此源经略内出此一段。黄帝问岐伯上古后一编。

  [卷上] 五脏六腑之位

  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也。六腑者。小肠。大肠。胃。胆。三焦。膀胱也。肺最上。为诸脏之华盖。六叶两耳。主藏魄。心在肺下。其体半垂。如未放莲花。上有七孔三毛。主藏神。心下为膈。膈下为胃。主藏水谷。左有肝。

  左三叶。右四叶。主藏魂。胆在肝之短叶间。有精汁三合。右有脾。主藏意。胃下有余肢。大肠当脐右四十六曲。主传清便。二肠之下。为脐。脐下有膀胱。主藏溺。背脊骨节第七椎下。有肾。左而为肾。主藏志。右者为命门。主藏精。

  故曰藏者。脏腑是也。

  [卷上] 五脏六腑之官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脾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胃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水化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化物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一官。不得相失。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以为天下者大昌矣。主不明。则十一官危。使道闭塞不通。以此养生。以为天下者也。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故曰。心者一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

  [卷上] 五脏之侯

  目者。肝之外侯。气通于目。目和则辨黑白矣。

  鼻者。肺之外侯。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

  舌者。心之外侯。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

  口者。脾之外侯。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

  耳者。肾之外侯。气通于耳。耳和则知音矣。

  [卷上] 论评

  阴阳变化百千般。酒病花愁最好看。指下推寻须仔细。乍看通晓作神仙。如神造化见千年。不用前言及后言。两字之中分祸福。若人详细古今传。

  [卷上] 太素脉诀总论

  太素脉者。以轻清重浊为的论。轻清为阳。为富贵。重浊为阴。为贫贱。男子以肝木部为主。以决功名之高下。女子以肺金兑位为主。以决福德。且如轻清者。如指摸玉。纯粹温润。应指分明。六脉不克。如源之流长。不敢断续。纵有小疾。直清不浊。主为人受性冲和。智识明敏。禄位高擢。此为轻清之脉。重浊者。应指不明。如撒干砂。满指皆论。

  前大后小。息数混杂。克归本身。为重浊之脉。下指详审。万无一失。

  [卷上] 八卦论初主末主

  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大抵男子以肝木上沉取真卦。以看其初年。中取以看其中主。右关脾脉以断末主。沉取方是。女子以肺部沉取。以决初年。中取以断中主。脾部沉取以断末主。且如肝脉上逢一数而止。即是乾卦之事。二十五岁以前气数。二数而止。

  即是兑卦行运。余仿此。

  大抵男子宜行东南气运。离。巽。震。坤是也。取其气运相生。不克不悔滞。女子宜行西北。干。兑。坎。艮是也。

  取其气揪敛为合其宜。倘若男子得西北之运。为悔滞。为事多有成败。女子效此。出身之脉。以断脉德性。心脉上沉取。

  若应指得一数而止。即是乾卦。为出身。盖干兑之卦。为性温和宽大。胸襟平坦。震卦则心直口快。不受激触。离卦巽卦。为性胸襟光霁。坎艮二卦。为性沉执。狠毒不常。每有利己损人之心。坤卦为性迟缓。有载物细汗之心。以此参断。

  决无参差。肥壮人宜沉细脉。按之至骨。瘦人脉浮大应指。至筋骨为合度。富贵人脉宜沉静。不宜躁急。下指至骨方应。

  沉静之中。色藏如珠分明。为入格之脉。女人出身。肝部沉静。取卦数以断性行。兼心性推论。诀曰。效脉之法要心贤。

  若还按本则徒然。大凡数脉平至数。表里详观断近源。如神变化百千年。不论前篇及后篇。两手之中分造化。若人悟得应如传。

  [卷上] 知男女论

  七七四十九。加胎减母年。更添一七数。男一女双全。

  上半年产隔年数。下半年产。以今岁数论。

  [卷上] 六气

  立春至春分初气。清明至小满二气。芒种至大暑三气。

  立秋至秋分四气。寒露至小雪五气。大雪至大寒六气。

  [卷上] 五运

  (甲己土运乙庚金运丙辛水运丁壬木运戊癸火运)(三阴三阳金土火是谓五根火木水)\太极图\01322.\天地。一太极也。人身。一天地也。夫五行之在天地间。自天一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复生水。

  五行顺布。三阴三阳。所谓五根也。至于太玄。所谓木火土金水。以木上水在下。所谓相生之无穷。表河图之数也。尧典所谓水火金木土。各五行相克者。洛书以相克而成也。人身亦然。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五行之气。隐于五脏。见于六腑。自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君火。心君火生三焦相火。相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复生肾水。以相生而成也。

  且如水生木。是水为母。而木为子也。木复生火。是木受窃气。故水怒而克火。所谓子逢窃气。母乃力争。火又生土。

  是火为母。土为子。土见火被水克。故怒而克水。所谓母被鬼伤。子来力救。相生相克。展转无穷。此人身之太极也。故善观脉者。切造化之功。巧体阴阳之正。穷一动之微。究万物之失。虽脉分六部。变应万殊。医家分为七表八里九道等脉。

  详考参论。深切甚明。其书数千百家。不啻数千万言。纤悉备具。图有或遗。然究取用。互有得失。率未尽其机要。而得太始太素之外者。而不知在天地间者。众人之五行。其气散在人身者。一人之五行。其气专。气散者难以明。气专者易以见。故君子以脉而有得焉。阳气未尽。阴未散之时。一举指之间。而知其平生当为若何人。当受若何用。富贵贫贱。

  寿夭正邪。若辨黑白。若数一二。有父母妻子之所不能知。身心之所不能悟。无不了明。此无他。至于理而止耳。夫太素脉。以心为主命。心君也。一人之主也。以小肠为迁移。盖志也。心之所知。禀令而行。吉凶悔吝所生也。以胆为福德。胆者。德肝之气。受心之用。心以肝为官禄。肝者得水之生。为心之母。得天者浓也。以肺为父母。盖肺为月孛。

  父母之象。初气之所主也。大肠为妻子。盖大肠为计都。得肺之气。配于初气也。胃为财帛。盖胃得脾之余气也。脾为田宅。而脾气所以滋养万物者也。三焦为禄马。相火受命于心也。以此求之。无不洞彻。且夫心脉属火性矣。而促之不满于九。而用止于八。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则又为干矣。人遇之则为亢阳之数。孤贫无比。尚何言其数之多也。心主吉凶。主十五岁以前气数。其体浮洪。若一数而止。大人得之。主为性高明刚健。纯一不已。小人遇之。则主性轻躁。常有明察之疾而已。不失为耿直之士。二数而止。则主为性和悦。心事平坦。敬之敬之。心恒敬人。

  人常敬之。达则伊芳传。穷而曾颜。纯乎君子之心。无一毫人欲之私者也。三数而止。则主决为聪明机敏。爽丽光霁。待人接物。曲尽其情。端为文章之士。忠浓之人。四数而止。则主为性躁暴。不能容物。置家严肃。与人诚信。心性处事得宜。无利己损人之心。亦主聪明文章。终未免喜怒不常。五数而止。主为性聪明机变。多学多能。游说辨给。撒合纵横。但处性不定。介乎君子小人之间。长于奔竞。易而动摇。非九流之士。则游侠之辈。六数而止。为性恶奸曲。谄诈邪佞。造恶兴谤。反道悖德。小则贼人。大则逆天最为凶恶也。七数而止。主为性愚顽无智。不辨麦菽。为耕田荷担之人。或勇而无谋。或猥而好闲。所谓愚妇是也。八数而止。主为性迟缓温和。容物纳污。怜孤念寡。轻财好施。乐道安贫。不与人较。人亦不欺。非君子长者之士。则山林隐逸之人。若更如珠明净。则福德深浓。逍遥人极之表。出乎尘俗之人也。

  胆脉主十五。二十五岁以前气数。其体浮弦。若下指时。便如筝弦之秀丽。大小弦勾。浮而应指。分明不杂。得五十至以上者。禄三公。祖父之遗泽。四十至而止者。位至守令。二十至而止者。参佐之任。或其数不及。但得大体明净。亦主一任一职之流。若至数混杂。大小不匀。则十年之中。无功名之分。其或奔涌不定。有官者失职。常人主官讼也。

  肝脉至十五岁以前气数。此人身最为关系之处。其体沉弦。得四十五以上而止者。位至三公。若带微涩。虽宰相亦必艰难。三十至以上而止者。位至守令。二十至以上而止者。则杂职。散涩亦如之。大小明净。来往如珠流利者。主风宪之权。兼以肺脉滑者。主生杀之权。若三部俱弦。而至及数者。力主九鼎。威镇一方。位至将帅。掌生死建节开关。

  割土封侯。至数不及者。亦有千夫长万夫长之应。其或奔涌。六部俱弦。心应坎至。则为军贼。徒形刺配。加之六脉俱克者。则主斩首分尸。若撒砂应指不明者。则主贫贱下贱之人也。

  脾胃脉至二十五岁以后晚年气数。其体微缓。得五十至以上者为上富。三十至以上者。为中富。二十五至以下者。为下富。其至数不及。但应指分明。晚年亦主康裕。若浮而应指。

  有财无田。沉而应指。有田无财。浮沉俱应者。田财优裕。若见洪缓者。主受祖业。浮而涩者。主得妻财。或妻子得力成家。但见鄙猥。权自内出。若见微滑。则有不肖破家之子。淫欲之妻。自身猥僻好淫。不能自振者也。若应指乍数乍迟。乍大乍小者。终身贫困。若见奔泻者。则破荡祖业。潦倒无成。乃奔波乞丐无耻之人也。

  大肠之脉。其体微而短。应指明净。则主妻贤子肖。终身无克。三五数者。男多女少。三四至者。女多男少。若见奔涌。主克其妻子。加以六脉俱克。则终身无子。孤独之命。或师尼僧道之流。若见滑脉。则主养子成家。馆甥待老者也。

  肺脉之体。短而涩。若应指分明。至数长远。又带微缓。非四亲具庆。则父母双全。尽菽水之欢。乐彩衣之娱。人生最难。造化所甚靳者。三五数而止者。先克母。奔涌无定。少年失怙恃之亲。缓滑相仍。终身无异姓之托也。

  左尺之脉沉而滑。右尺之脉洪而滑。此初得天地父母之气。所得者浓。福而寿。所得者薄。促而夭。此一定不移之数也。知者于此详观审察。以左右定其寿夭之大体。然后以左右定其岁数多少。则万无一失。若两尺俱失。外肾不足。右尺奔涌。主仆曹有灾。或盗窃财物。左尺奔涌。乍疏乍急者。淫欲轻狂。此六脉专主五行之定数。合而言之。心脉洪弦。

  三焦洪缓。为君臣庆会。有官者升阶进职。无官者主奇运。若心脉洪滑。三焦洪弦。为君臣失所。主异是矣。六脉俱受父母气者。主得父母之爱。异于他子。六脉子归母腹者。主得子如曾闵。干蛊兴家。六脉之中。最怕代脉。一脉受代。

  一脏受绝。如脾部本无缓体。而反得弦长浮大。以一时加之受克。可卜其死之日矣。若四季游年。各以本部推断。得母气者。可求功名。得子气者。可求财帛。此宜知之。善推者则万无一失。

  [卷上] 游年脉

  心少阴君火。其体洪若浮。则正发财。若洪缓则是脾脉。君心部为受母气。主少年聪明。或受父母荫为官职。或为神童。十五岁以前聪明得誉。若见滑疾。主少年心虚之疾。或下元不固。若于肾脉见促。诊之转旋。则知在何年得之。

  何年愈。若见涩脉必死。为贼人心腹。若滑疾无常。则心经得病。若终身滑涩。则是金入火宫。人主绝。为孤独。为贫贱。若浮涌。主狂妄。奔下主失心。散乱主忧疑。乍有乍无主神鬼。肉颤主心风。肉顽主殷勤愚卤。涩主为干枯肉燥。

  滑主为滋润。若潮水初至为受病。冲决主亡阳。微细主作事不成。言语謇涩。先小后大。则主不言其事成。先大后小。则作事有始无终。疾则性急。缓则性宽。微则性和。乱则性乖。大则无常。小则无气。大要以洪缓为主。脉分两路。则走迁移宫。常主在外。若浮而分。则主逐后。若无脉而应于后。为神仙佛祖矣。

  [卷下] 十二支为六气

  (或称六气所属地支)子午少阴君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

  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巳亥厥阴风木。

  [卷下] 五运所化

  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

  [卷下] 以年遁月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岁寻庚上。

  丁壬壬寅顺行流。惟有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推求。

  [卷下] 以日遁时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寻戊子。

  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卷下] 五脏所属行年月气日时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行。庚属大肠辛属肺。壬乃膀胱癸肾堂。

  [卷下] 周天符岁会

  乙酉金。丙戌水。丁亥木。戊子火。乙卯金。丙辰水。丁巳木。戊午火。己未土。己丑土。

  [卷下] 左手脉

  火。左寸脉微洪。(心小肠)火如有沉脉。是右尺脉。属水。是水克火。曰病。木。左关脉微弦(肝胆)木如有涩脉。是右寸脉属金。是金克木。曰病。水。左尺脉微沉。(肾膀胱)水如有缓脉。是右关脉。属土。是土克水。曰病。

  [卷下] 右手脉

  金。右寸脉微涩。(肺大肠)金如有微脉。是左寸脉。火克金。曰病。

  土。右关脉微缓。(脾胃)土如有弦脉。是左关脉。木克土。曰病。

  火。右尺脉微数。(命门三焦)火如有沉迟。是左尺脉。水克火。曰病。

  左寸脉浮。心有余。沉迟。不足。

  左关脉浮。肝有余。沉迟。不足。

  左尺脉浮。肾有余。沉迟。不足。

  右寸脉浮。肺有余。沉迟。不足。

  右关脉浮。脾有余。沉迟不足。

  右尺脉浮弦者。命门三焦有余。沉迟。不足。

  [卷下] 十二经

  左手脉(心小肠)火。关脉(肝胆)木。尺脉(肾膀胱)水。

  右手脉(肺大肠)金。关脉(脾胃)土。尺脉(命门三焦)水。

  左心脉微洪曰平。洪多胃气少。曰病。如脉沉。是肾肝心也。夫克妻。洪甚。用黄连解毒汤主之。沉迟清心莲子饮主之。

  左关浮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如有涩脉。是金克木。有余弦紧。用桃仁承气汤主之。不足。木香化滞汤主之。

  左尺脉沉曰平。沉多胃气少曰病。如有缓脉。是土克水。有余。滋肾丸加黄柏知母泻之。不足。附子四逆汤温之。

  肾无有余。多不足。

  右寸脉微涩曰平。涩多胃气少曰病。如有数脉在内。是心火邪伤。有余。用知母茯苓汤泻之。不足。用麦门冬饮子补之。

  右关脉微缓曰平。缓多胃气少曰病。如有弦脉。是肝木克土。有余。用调胃承气汤下之。不足。用治中汤补之。

  右尺脉微数曰平。数多胃气少曰病。有余。用凉膈散主之。不足。用四逆汤补之。

  [卷下] 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卷下]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卷下] 河图生成数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水一六。火二七。木三八。金四九。土五十。

  假如诊心脉。得一数六数而止者。是水克火。若遇丙辛及辰戌日时死也。余皆仿此。

  肝脉诊得四数九数而止。是金克木。遇乙庚卯酉日时死。

  脾脉诊得三数八数而止。是木克土。遇丁壬己亥日时死。

  肺脉诊得二数七数而止。是火克金。遇戊癸子午日时死。

  肾脉诊得五数十数而止。是土克水。遇甲己丑未日时死。

  [卷下] 十干五行总括

  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中央戊己土。

  [卷下] 十干五运所化歌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尽成林。丙辛化水滔滔去。戊癸南方火焰侵。

  [卷下] 六气所属地支

  子午少阴君火天。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

  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巳亥厥阴风木。

  [卷下] 年月日时加临同天符运气断病法

  乙酉金。(乙庚化金。卯酉阳明燥金。)丙戌水。(丙辛化水。辰戌太阳寒水。)丁亥木。(丁壬化木。巳亥厥阴风木。)戊子火。(戊癸化火。子午少阴君火。)己丑土。(甲己化土。丑未太阴湿土。)乙卯金。(乙庚化金。卯酉阳明燥金。)丙辰水。(丙辛化水。辰戌太阳寒水。)丁巳木。(丁壬化水。巳亥厥阴风木。)戊午火。(戊癸化火。子午少阴君火。)己未土。(甲己化土。丑未太阴湿土。)

  [卷下] 断年月日时病法

  \六脉掌图\01323.\假如丙戌年。又遇丙戌丙辰日时。但患心经受病。值此同运日时死。若过得此日可治。

  假如乙酉年。又遇乙酉乙卯日时。但患肝经受病。值此同运日时死。若过得此日可治。

  假如丁亥年。又遇丁亥丁巳日时。但患脾经受病。值此同运日时死。若过得此日可治。假如戊午年。又遇戊午戊子日时。但患肺经受病。值此同运日时死。若过得此日可治。假如己丑年。又遇己丑己未日时。但患肾经受病。值此同运日时死。若过得此日可治。

  [卷下] 伤寒六经传变日法

  一日太阳经。头痛身热。法当以汗。先年有余。双解散。先年不足。人参败毒饮。假如今年乙未。湿土司天。辰戌太阴寒水在泉。明年双解散。更有脉虚实浮散。数而大。谓之有余。曰实。短数而微。谓之不足。曰虚。

  二日阳明经。当和调中汤。加四苓散。

  三日少阳经。小柴胡汤。

  四日太阴经身痛。

  五日少阴经。口干舌燥。

  六日厥阴经当下。

  七日六经传遍。又复太阳。又以汗下。

  如脉浮紧。大烦者又汗。如脉沉而迟。按下紧实。又下。

  如右关脉。是阳明胃土脉。浮紧而洪。头面微红。断日发斑。

  [卷下] 分男女脉

  男子尺脉常弱。(气有余为无事)女子尺脉常盛。(血有余为无事)经曰。女人反此背看之。(女要尺盛而寸弱。男要寸盛而尺弱。)谓之反此。断病亦然。

  童女脉。尺弱而寸盛。童子脉。尺盛而寸弱。

  男子若尺脉大而浮。名曰虚。必走精。

  女子若尺脉浮而大。或沉而微。必经脉不调。半虚漏血之脉。加有孕脉。尺脉紧实而大。至匀调。必是孕妇。更加吐逆。三个月也。左手尺脉浮大。断曰男。右手尺脉浮大。断曰女。

  [卷下] 医家难经玄妙

  经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今(补注脱一今字)肝得水而沉。夫木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今乃木沉金浮。其意何也。然肝者非纯木。乙酉也。庚之柔宗。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阳。而吸其微之气。其意乐金。又行--多。故今肝得水而沉。肺者。非为纯金。辛巳也。丙之柔宗。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阴。婚而就火。其意乐火。返行阳道多。故今肺得水而浮。肺热而沉者。何故。知辛当归庚。乙当纳甲。

  [卷下] 用药式样

  心经有余。

  黄连解毒散心中。连柏黄芩栀子同。独活引经宜仔细。其中妙法少人通。

  心经不足。

  清心莲子补心中。甘草黄芩并麦门。莲肉车前最补。茯苓八味共人参。

  小肠经有余。

  八正散能散小肠。木通瞿麦大黄良。车前滑石兼甘草。蓄山栀引姜。

  小肠经不足。

  吴茱萸补小肠经。甘草干姜及好参。吴茱萸多如法制。引经黄柏并麦门。

  肝经有余。

  桃仁承气散肝经。浓朴芒硝枳实真。生熟大黄随证用。青皮为引及桃仁。

  肝经不足。

  木香化滞补肝枯。芍药当归枳实扶。半夏青陈皮草豆。红花九味引柴胡。

  胆经有余。

  小柴汤散胆经余。半夏人参甘草随。多用柴胡尤是引。黄芩五味莫踌蹰。

  胆经不足。

  温胆汤能补太阳。人参半夏竹茹良。苓芩甘草陈皮合。芍药黄芩九味长。

  肾经有余。

  大承汤散肾经余。浓朴将军枳实除。更用芒硝须仔细。引经知母一同医。

  肾经不足。

  四逆汤能补肾虚。引经知母本相宜。干姜附子须炮制。甘草人参芍药医。

  膀胱有余。

  人参败毒散膀胱。甘草前胡柴独羌。茯苓枳壳芎桔梗。引经本正相当。

  膀胱不足。

  桂枝人参补膀胱。四君子对炙干姜。白术芍药茯苓草。七味能除便得康。

  肺经有余。

  知母茯苓散肺余。四君五味款药皮。苓翘荷梗麦门半。阿及柴防十八枝。

  肺经不足。

  麦门引子肺虚空。君子陈皮五味冬。半夏桔同成九味。引经升芷又兼葱。

  脾经有余。

  桂枝大黄汤散脾。大黄甘草桂枝宜。引经芍药同兼治。赤破其经白补之。

  脾经不足。

  治中汤补太阴脾。甘草陈皮白术宜。芍药引经参主宰。干姜六味及青皮。

  胃经有余。

  调胃汤能散有余。大黄浓朴最为奇。更兼枳实共甘草。引子升麻芷葛宜。

  胃经不足。

  调中益气胃中虚。白术人参甘草归。苍芍柴五味子。升麻十一共陈皮。

  大肠有余。

  导滞汤能散大肠。当归黄柏共槟榔。木香引正青皮是。更入黄连与大黄。

  大肠不足。

  补中汤补大肠经。苍术黄及四君。泽泻猪苓能正泄。陈皮引正定扬名。

  心包络有余。

  抵当汤散心包余。水蛭虻虫治血宜。多用大黄须辨正。桃仁四味引青皮。

  心包络不足。

  当归四逆补心色。甘草当归芍药交。通草细辛芍桂枝。引经黄柏及阿胶。

  三焦有余。

  凉膈散能散三焦。连翘栀子大黄硝。薄荷甘草黄芩等。七味同和治热烧。

  [卷下] 要健歌

  张仲景之论伤寒。截要诸书指下看。脉辨阳阴分表里。一身证候百余般。第一先论太阳经。发热恶寒须要明。尺寸但浮头体痛。解肌发热。要参详。有汗恶寒宜桂枝。恶寒无汗用麻黄。身热目黄鼻又干。脉长不得片时安。

  三个阳明俱目下。脉寒恶汗两中寒。传到少阳胃胁痛。传来寒热耳聋看。

  口苦舌干脉浮呕。柴胡解表莫盘桓。腹痛咽喉手足温。自利不渴肠胃痛。

  沉细理中并四逆。太阳浮大表尤存。少阴脉沉仔细认。口燥舌干是其证。

  中和恶寒四逆汤。口燥咽干胆风盛。热气流传脏腑间。承气急攻如指圣。

  厥阴囊缩满烦时。微汗属肝真个是。若还恶寒入腹中。急治勿令损伤命。

  脉察阴阳分表里。表证恶寒但急痛。脉浮发汗急令迟。各半麻黄枝与齐。

  夏加升麻并黄芩。知母石膏同为治。莫教助热发黄斑。医人见此难疗治。

  若还秋冬春气盛。热盛须用柴胡医。表不恶寒而恶热。掌心津液下汗时。

  胃干咽燥大便难。肠满谵语小便赤。腹痛坐卧不安宁。气血不通多喘息。

  沉细滑数而宜通。便进元阳亦无失。亦闻三因可汗下。太阳少阴俱可讶。

  少阴发热太阳浮。微微芍后不须快。附子甘草并莪术。服之微汗真无价。

  衄血下血坏病患。经后风温湿温者。虚烦腹中急痛时。医者汗兮真可骂。

  三因积病要参详。切莫庸医乱处方。太阳腹满时痛作。桂枝芍药大黄汤。

  少阴咽痛口中燥。腹满不食大便燥。忽然自利清水来。心下痛时精正挠。

  劝君急用承气汤。何用神空祷告。脉还虚细脉并浮。恶寒呕吐便轻少。

  古人戒用承气汤。君若要投真可叹。或有表里两证见。或六七日不大便。

  有汗头痛如破面。若还使用承气汤。便是医人有灵验。心满不食大便硬。

  脉浮头面出绵绵。微是恶寒手足冷。小柴胡汤能治全。随证治之不宜恋。

  若有身热反欲根据。或有身热不盖被。此用表热里内寒。表热宜用桂枝汤。

  更用柴胡加减治。寒在皮肤热在骨。白虎加苓不可忽。桂枝麻黄并半两。

  次第用之至紫菀。或有手足厥冷时。脐腹疼痛冷汗出。呕出不利渴亦烦。

  咽痛身如被杖击。若还六脉沉绝时。此名阴毒不须疑。白术附子正阳汤。

  回阳还阴真最奇。气海关元多着灸。直向脐中急熨之。熨之手足稍温阳。

  气冷自然有汗出。又有一证名阳毒。谵语妄言君休笑。面赤咽干利亦黄。

  脉须浮滑并洪促。葶苈苦酒黑如瓦。栀子仁汤宜早服。数药尤宜选用之。

  大汗散解宜阳服。但问病患宜潮热。谵语如对鬼神说。循衣摸床甚惊人。

  此多因吐不能得。数日不便面揣来。下后脉浮人便生。若还芤沉脉还涩。

  脉实下之真妙诀。阴似阳兮阳似阴。身烦热燥不饮水。此名阴盛隔阳热。

  霹雳丹砂君自截。手足逆冷只名厥。冷热君须次第排。冷厥迟热不饮水。

  四逆理中汤妙绝。冷厥日中烦燥热。重手按之脉还涩。扬手掷之不得眠。

  白虎大承君子辨。更有辨证十余般。蛔厥之病虹长虫。乌梅理中丸可攻。

  更有一证阴阳易。身体重而气自衰。阴毒腹中多搅痛。眼内生花内破裂。

  妇人腰膝连腹痛。毒瓦斯相交香港脚重。烧鼠粪竹茹汤。干姜竹茹皆可治。

  阳虚阴盛下则死。阳盛阴虚汗之祖。一日头疼身体痛。口干烦满少阴攻。

  二日腹满身重热。谵语不食可忧凶。三日耳聋常厥厥。水浆不入魂魄空。

  此名两感伤寒疾。仲景不治载方中。但便根据经分表里。阴阳分别有神功。

  脉浮而紧更头痛。四肢拘急恶寒存。无汗寒多热少时。面色惨而不名誉。

  腰腹疼而手足厥。此是伤寒之大概。各根据将病处方医。莫学庸医难晓会。

  寸大尺弱后有浮。自汗体热并头痛。寒多热少不须瞒。更识身体恶风甚。

  手足厥冷面光浮。便识伤寒随证治。活人汤剂不须忧。发热恶寒燥大盛。

  手足温潮脉浮急。先是伤寒伤风脉。奉劝医人当仔细。寒多热少不须瞒。

  大青麻黄桂枝证。发热恶寒口洌脉。浑身体痛百骨节。忧热病因是寒伤。

  麻黄大青加减别。中暑病证热中同。虽是脉浮病加渴。痰逆恶寒橘皮汤。

  白虎五苓加妙绝。恶寒发热夏至前。头痛心疼却似煎。温病脉须浮紧盛。

  此名寒疟古人传。加减柴胡五苓散。温暖四肢不能收。喘息不眠心自梦。

  姜苓防己葛根汤。渴甚瓜姜汤可用。长幼之中病是同。此名温疫不须穷。

  先将此散轻轻服。次第根据他证候攻。此是医家真妙理。后之学人要精通。

  [卷下] 诊十二部脉用药节法

  左寸脉。(小肠阳心阴)关脉。(胆阳肝阴)尺脉。(膀胱阳肾阴)右寸脉。(大肠阳肺阴)关脉。(胃阳脾阴)尺脉。(命门阳三焦阴)右心脉微洪。曰平。洪多胃气少。曰病。如洪大。黄连解毒汤主之。

  黄连黄芩黄柏山栀子仁上咀。水一钟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如本经脉沉弱。谓之不足。用清心莲子饮主之。

  黄芩甘草莲肉黄麦门冬车前子人参赤茯苓上咀。水一钟半。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温服。

  小肠经脉浮。曰平。浮多胃气少。曰病。如脉浮。用八正散主之。

  木通瞿麦大黄滑石车前子蓄山栀甘草上咀。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

  如本经濡弱。谓之不足。用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人参干姜甘草上咀。每服用水一钟半。煎七分。空心温服。

  在肝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脉弦紧。桃仁承气汤主之。

  桃仁浓朴枳实芒硝大黄上咀。用白水煎服。

  如本经脉短。谓之不足。用木香化滞汤主之。

  木香芍药当归枳实半夏青皮陈皮红花草豆蔻柴胡上咀。水二钟。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

  胆经脉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弦大。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人参甘草黄芩半夏上咀。水二钟。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温服。

  如本经脉微沉。谓之不足。用温胆汤主之。

  人参半夏竹茹茯苓柴胡上咀。水二钟。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

  肾经脉沉实。曰平。沉多胃气少。曰病。如脉沉寒。口燥咽干。用大承气汤主之。

  浓朴芒硝枳实大黄上咀。白水煎服。

  如本经脉虚濡。谓之不足。用四逆汤主之。

  干姜甘草附子人参上咀。水二钟。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

  膀胱脉微沉。曰平。沉多胃气少。曰病。如脉浮滑有余。人参败毒散主之。

  人参甘草前胡柴胡羌活独活川芎枳实茯苓桔梗上咀。水煎服。如发汗加麻黄。葱姜汁煎。

  如本经脉沉涩。谓之不足。用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芍药干姜上咀。水一钟。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肺经脉短涩。多胃气少。曰病。如脉浮数有余。茯苓汤主之。

  知母人参白术白茯苓款冬花阿胶甘草连翘薄荷桑白皮黄芩防风桔梗半夏麦门冬柴胡五味子上咀。生姜三片。煎服。

  如本经脉沉细。谓之不足。用麦门冬饮子主之。

  麦门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芩桔梗半夏五味子上咀。水二钟。生姜三片。煎服。

  大肠脉短浮。曰平。浮多胃气少。曰病。浮大而数。为有余。导气散主之。

  当归黄柏槟榔木香黄连大黄青皮上咀。白水煎服。

  脾经脉微缓。曰平。缓多胃气少。曰病。脉滑实有余。用桂枝大黄汤主之。

  桂枝大黄芍药甘草上咀。白水煎服。

  脾经脉微缓。曰平。缓多胃气少。曰病。脉滑实有余。用桂枝大黄汤主之。

  桂枝大黄芍药甘草上咀。白水煎服。

  如本经脉微弱。谓之不足。用治中汤主之。

  白术人参甘草陈皮干姜上咀。生姜枣子煎服。

  胃经脉缓。曰平。缓多胃气少。曰病。脉浮大有余。调胃汤主之。

  浓朴枳实甘草大黄上咀。白水煎服。

  如本经脉微弱。谓之不足。用调中益气汤主之。

  白术人参甘草当归芍药五味子陈皮升麻黄柴胡上咀。生姜枣子煎服。

  心包络脉微数。曰平。数多胃气少。曰病。脉数大而实有余。更带沉涩。用抵当汤主之。

  水蛭虻虫大黄桃仁(各等分)上咀。白水煎服。

  如本经脉微沉。谓之不足。用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甘草芍药通草细辛川芎肉桂(各等分)上咀。用白水煎服。

  三焦经脉浮数。曰平。浮多胃气少。曰病。脉浮大有余。用凉膈散主之。

  连翘栀子大黄芒硝薄荷甘草黄芩(各等分)上咀。白水煎服。

  如本经脉沉濡而微。谓之不足。用四逆汤主之。

  附子甘草肉桂干姜白术上咀。每水二钟。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

  此经内寒外热。煎药待冷服。此乃是热因寒用。如内热而外寒。以凉膈散温服。此乃是寒因热用。

  [卷下] 察诊妇人脉法秘传妙诀

  左心脉微洪。谓之气血有余。无事。如本经脉。短细微弦。谓之气血俱虚之证。其妇两胁胀满。心中常疼。力弱脚软。宜用茯苓补心汤主之。

  甘草川芎当归赤茯苓乳香没药赤芍药五灵脂上咀。每服水一钟。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入醋少许。空心温服。

  右肝脉微弦。谓之有余。如本经脉。微细短涩沉缓。谓之不足之证四肢经络。百节疼痛。心胸间有气血块。

  青皮苏木红花枳实木香赤芍药半夏桃仁柴胡当归熟地黄如痛甚如大黄上咀。每服水一钟半。煎七分。去滓。食远温服。

  右尺脉大紧谓之有余。气血俱平。常生孕育。腹中俱安。四大亦安。常常无事。谓之有余。如本经脉沉细不见。谓之气有余。血不足之证。用调经汤主之。

  蒲黄赤芍药刘寄奴赤茯苓川芎陈皮当归熟地黄桑寄生玄胡索肉桂甘草桔梗香白芷香附子上咀。每服水一钟半。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七分。空心温服。

  如肝肾脉俱沉而细不见。其妇经血淋沥不止。白带常下小腹急痛。常常无孕。或时经闭。亦宜用调经汤。

  右肺脉微涩。谓之有余。如本经脉沉涩。或浮短。谓之不足。无气不和。呕逆咳嗽。气闭喘满。宜用麦门冬汤主之。

  加杏仁知母贝母上咀。姜枣煎服。

  右脾脉大缓。谓之有余。如本经脉缓细短小。谓之不足。其妇主翻胃。呕吐清水。四肢浮肿。经行胀痛。宜用沉香散主之。

  沉香木香甘草羌活木瓜紫苏白术上咀。水一钟半。姜三片。葱白三根煎服。

  右尺脉浮大。谓之有余。如本经脉。沉细短促。谓之经血不调。乍寒乍热。心胸烦闷。百节疼痛。谓之不足。用知母黄芩汤主之。

  知母黄芩猪苓泽泻甘草肉桂羌活防风地黄上咀。水一钟半。姜三片。葱白三根煎服。

  如右尺二脉。俱沉细不见。谓之血气而增损。腹中鸣。虚疼。前后心俱疼痛不已。常要人背上捶打。方得宁静。亦宜用木香化滞汤主之。

  [卷下] 心要论断生男女脉法

  假如二尺脉但浮大。更加呕逆。便断其妇三个月身孕。左尺脉浮大。断曰男。右尺脉浮大断曰女。

  如尺脉及肝脉。实大有力。至数调匀。定是双男。

  如左尺脉。一般浮实大。至数调定。断一男一女。

  凡看脉时。务在澄心定虑。坐久详细诊之。万无一失。

  如肝脉浮大而有力者。一个月孕也。

  如右关二部脉实大而有力者。八九十月也。

  如左关脉浮大而紧者。是足月也。看内。经脉诀内记断之。

  如妇人身重。二关尺脉俱沉细者。知是过月之孕也。定断其妇满十二个月方生。

  又有妇人身重。兼两尺脉俱沉伏者。其妇乃是血有余而气不足。其孕定至十五个月方生。定男女尺生篇。

  [卷下] 易见看诊脉法

  左三部手经为标法天。心属手少阴经。小肠属手太阳经。肝属足厥阴经。胆属足少阳经。肾属足少阴经。膀胱属足太阳经。

  [卷下] 学诊脉息法

  脉。属阴。脉者。血之道途也。息属阳。息者。气之呼吸也。脉不自动。气之使然。血气胜则胜。血气衰则衰。欲诊脉息。先调自己之气。然后取病患脉息。以候太过不及。知病浅深。或有作焉。停宁少顷方可与人诊之有病无病。早晚当与诊视。不专拘平旦也。

  [卷下] 尺寸部位法

  \图\01324.\寸关尺三部。从鱼次节际分定。以中指第二节。横纹为一寸。入为一尺。分寸为尺。分尺为寸。阴得寸内九分。阴奇数。阳得尺内一寸。阳耦数。寸口其尺。共一尺九分。像三才。阳出阴入。以关为界。人之短长疏密。下指但以高骨下节。关位前寸。关后尺。三阳从地长。故男关前为阳。关后为阴。男子阳多阴少。其脉在关下。故寸盛而尺弱。男不可以久泻。所以男得女脉为不足。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是经为本法。

  右三部肺属手太阴经。大肠属手阳明经。脾属足太阴经。胃属足阳明经。命门属手厥阴经。三焦属手少阳经。

  [卷下] 下指轻重法

  凡诊脉须自寸口逐一部以中指头按之为法。初指下轻按得脉之者。乃胃脉也。更倍深下。按将至骨。方可缓缓放起指头。脏脉也。若浮中沉。三候六部皆然。故谓之三部九候也。或以数多为轻重。次第按者非也。脉有阴阳之法者。由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故五脏之脉。皆为气府为尺上关部见之而已。六部轻按得者。腑脉也。

  属阳。次深按至中得之。乃胃脉。亦属阳。阳重按之深。属脏阴脉也。脾属土名中州。故其脉在中。此名阴阳之法。三阴从天生。故以女关前为阴。关后为阳。女子阴盛而阳微。其脉在关下。

  故寸沉而尺盛女子不可久吐。所以女得男脉为有余。在左则左病。在右则右病。

  \图\01325.\迟(一息三至。应指轻缓。)气血俱寒。瘕沉积。

  浮(按之不足。举之有余。)阳实阴虚。

  数(一息七至。去来促急。)阳盛阴虚。燥热烦满。浮短。喘满不利。

  虚(迟大而软。按之而绵。)气血耗亡。夏伤暑。浮长。风眩癫疾。

  实(举按有力。不迟不疾。)血气壅实。痛热带下。浮弦。痰饮发热。

  缓(一息四至。去而带软。)湿流气壅。或痹或痛。浮滑。停饮宿食。

  紧(软如细线。转动紧搏。)正气特弱。邪气作痛。浮紧。寒邪淋闭。

  洪(来之至大。去之且长。)荣卫壅塞。热盛躁狂。浮数。大腑秘涩。

  细(按举往来。其重如丝。)着湿凝涎。胫痰髓冷。浮缓。风湿不仁。

  滑(起而有力。见源如珠。)痰敛呕吐。气逆不和。浮洪。阳经发热。

  涩(三五不调。涩如削竹。)荣卫俱虚。或为湿痒。浮涩。积滞不消。

  弦(如按琴弦。直气由绕。)或寒或热。拘急饮冷。浮弦。伤饮气促。

  弱(轻软沉细。按之欲绝。)宿食不消。恶寒气满。代动而不来。复来更动。

  结(来往急缓。时止更来。)痰饮积遏。迷闷病痛。代不损部位。随应即死。

  促(去来急缓。时止即来。)脏热壅滞。痰饮不行。沉弱。虚劳客热。

  芤(中软傍实。按无举有。)阳实阴虚。气奔失血。沉缓。重着不仁。

  微(轻虚细软。若有若无。)荣卫不足。气痞虚寒。沉紧。不冷作痛。

  动(胎肉如豆。动而不行。)虚荣惊悸。股痛肉挛。沉滑。涎饮秽逆。

  伏(举之虽无。而骨乃得。)积聚痰癖。痞结不磨。沉细。体软无力。

  长(过于本位。通流而长。)浑身壮热。坐卧不安。沉涩。积冷不禁。

  短(举时有数。不及本位。)宿食不消。恶寒气满。沉濡。气怯自汗。

  濡(轻轻而软。按之若无。)虚惫寒热。痹弱羸怯。沉迟。虚寒痛冷。

  牢(浮按有力。按之即无。)着湿作肿。筋骨疼痛。沉实。瘀血癖积。

  散(举按下时。散而无力。)淫邪脱泄。精血耗亡。沉微。荣卫耗亡。

  革(沉伏实大。如按鼓皮。)邪气固结。真脱病危。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阴虚气滞血凝。

  [卷下] 七表八里

  〔心左寸部脉〕浮。则风湿热多疾。芤。吐血衄血。滑。气满吐逆。紧。头痛脑疼。实。脑热下痢。

  弦。胸满气痛。洪。数。热闷。微。心腹寒痞。沉。气滞多痰。缓。皮肤不仁。涩。荣卫不足。迟。上焦寒。

  伏。上焦有积。濡。虚怯少力多汗阳弱。众困力少。

  〔肝左关部脉〕浮。则腹胀胃虚。芤。则四肢缓。滑。气目痛。实。则下痢。弦。目痛。紧。肠疼筋痛。

  洪。胃中有积。微。胃寒气痞。沉。则内病气滞。缓。结腹内风。涩。血少目昏。迟。中焦寒痞。伏。中腕有积。

  濡。气虚少力。弱。倦怠无力。

  〔脾右关部脉〕浮。胃虚食不化。芤。肠中有瘀血。滑。胃逆不食。实。大小肠痢。弦。四肢拘急。

  紧。心脾疼。洪。气滞难便。微。气痞疾。沉。气攻腰痛。缓。火脾毒风。涩。腹中逆冷肠鸣。迟。脾寒胃冷。伏。脾积气痛。濡。脾虚。弱。为脾劳。

  〔肺右寸部脉〕浮大。感风受寒。芤。胸中有血。滑。气逆吐痰。实。则肠结。弦。身背拘急。紧。背膊痛。

  洪。气满大热。微。气少力困倦。沉。为不治。缓。肺风不足。涩。则肺风。迟。则肺寒。伏。肺冷痰积。

  濡。则肺气滞下痢。弱。则虚劳。

  〔肾右尺部脉〕浮。耳鸣便秘。芤。积血小便赤。滑。下痢涩小便赤。实。小便难。弦。腹急。紧。腹下痛。洪。

  小便难热。微。小腹积气。沉细。腹肺弱。缓。下焦风湿阴痒。涩。亦冷腹鸣。迟。下焦寒。伏。水谷不化。濡。发虚热恶寒。弱。骨节痿靡。

  [卷下] 损至呼

  脉。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名困。四呼一至曰命绝。

  [卷下] 别贵贱

  六脉轻清和滑者。姓名富贵寿康强。按之重浊兼粗涩。下贱愚蒙定不扬。

  [卷下] 肝为脏·胆为腑

  魂(象木。色青。春服。养筋。王候。绝秋。液泣。声呼。音角。味酸。性喧。气呼。不足悲。有余怒。平脉弦。贼脉浮。臭膻。死于庚辛。)

  [卷下] 心为脏·肠为腑

  神(象火。色赤。王夏绝冬。候舌养血。液汗。声唉。音征。味苦。性暑。气呵。不足忧。有余唉。平脉洪。贼脉沉。臭焦。死于壬癸。)

  [卷下] 脾为脏·胃为腑

  意(象土。色黄。王季。绝春。候唇。养肉。液声。涎歌。音宫。味甘。性静。气呼。不足利而少气。有余胀满。

  平脉缓。贼脉弦。臭香。死于甲乙。)

  [卷下] 肺为脏·肠为腑

  魄(象金。色白。王秋。绝夏。液涕。声皮毛。候鼻。声哭。音商。味辛。性凉。气呻。不足则悲。有余喘嗽。平脉浮短。贼脉洪大。臭腥。死于丙丁。)

  [卷下] 肾为脏·膀胱为腑

  志(象水。色黑。王冬。绝季。候耳。养骨。液吐。声呻。音羽。味盐。性凛。气吸。不足厥。有余肠泄。)命门与三焦同肾(王脉沉。贼脉缓。臭腐。死于戊己。)

  [卷下] 多至脉

  脉一呼再至曰平和。三至一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困。六至曰绝命。

  [卷下] 定二形

  寸口多弦尺小弦。如此方知一丈夫。尺中涌涌寸家怯。借问还如是一姑。

  [卷下] 明七诊法

  一静其心。二忌外虑。三均呼吸。四轻清于皮肤间。按其腑脉。五微重指于肌肉间。求其胃脉。六沉指于骨上。取其脏脉也。七察病患息数之来。或以独迟独疾等。为七诊者非也。谓如以独热独疾。为二脉者。疾乃六至脉。其疾其数。

  本自主热。岂得独疾独热为二候。迟脉本主寒。却言独寒独迟为异体。全非义理。今以灵枢经中七诊脉法。特为解注。

  所谓释缚脱艰于后学人矣。忽左右手脉。大小有偏。男子左脉大。右脉小。则顺。左脉小。右脉大。为逆。

  春肝琴弦似动条。夏脉枝蔓逐风摇。春弦。夏长。

  秋细风高黄叶落。冬紧只缘阳气消。秋细。冬紧。

  春心浮浮似羽毛。夏大看看日渐高。春浮。夏大。

  秋洪遍野如流水。冬散还摧大墓牢。秋洪。冬散。

  春脾初暖软绵绵。夏迟樱桃步向前。春缓。夏迟。

  秋虚尺应泉下水。冬撒长流出九泉。秋虚。冬长。

  春肺之脉正微微。夏短秋光火气低。春微。夏短。

  秋浮金色然舒艳。冬涩入墓也无疑。秋浮。冬涩。

  春肾濡弱水性旋。夏滑波涛浪近川。春弱。夏滑。

  九秋沉伏洞迟歇。十月黄河彻底坚。

  忽左右手脉。大小有偏者。女子右脉大。左脉小。为顺。右脉小。左脉大。为逆。脉如雀啄者(忽滴滴而不相连。)如屋漏者。(忽起时如数多也。)如虾游者。(时复起寻如不没。反又起也。)如鱼翔者。(如鱼不行而掉尾。又身动而尾动。反又动入。)如弹石者。(来去时压压而急也。)如解索者。(动而数而随散。次须却结也。)上见此六脉至十日死。

  脉十动一止。一年。草枯时死。二十动一止。二年。桑椹赤时死。三十动一止。三年。谷雨时死。四十动一止。四年。春草盛时死。五十动一止。五年内死。若动数遇此脉者。安而寿长。无恙也。五十动不止者。为呼吸。为一息。肉得五至。闰以大息。生寿。

  脉有气血之光。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散。则脉弱。气血平。

  则脉缓。脉涩者。少血多气。脉滑者。少气多血。脉微细者。血气俱少。脉盛大者。血盛气反。但凡脉微不可吐。脉虚细者不可下人形盛脉细气。少不足以息者。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三五不调者死。男子脉以弦长。

  和滑为本。由胃脉壮实。资生脏腑之脉气。故寿无恙。如脉之来软弱无力者。为虚脉。紧牢有力者。为实。出此为虚。

  入此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者为内实外虚邪气盛则实。精气脱则虚。凡人之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痢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也。其五实五虚者。皆死候也。五实者。乃五脏之实也。五虚者。乃五脏之虚也。五实之所属者。脉盛心也。皮热。肺也。腹胀。脾也。前后不通。肾也。心闷瞀。肝也。五虚之所属者。脉细。心也。皮寒。肺也。

  气少。肝也。泄泻前后。肾也。饮食不入。脾也。此五实五虚之证也。既恶时。有生者何。虚者浆粥入胃。泄住而痢止。

  则虚者活。实者身得汗。而胃膈宽。则实者生。平调病法也。

  [卷下] 诊阴阳虚盛

  凡脉数脉迟者。数为热。迟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浮之损小。沉之实大。名曰阳虚阴盛。阳虚者。轻手按之浮而损小。阴盛者。重手按之。沉而实大。名曰阳虚阴盛也。沉之损小。浮之实大。名曰阳盛阴虚也。阳盛者。轻手按之实大。阴虚者。重手按之而反损小。故曰阳盛阴虚也。

  [卷下] 听声察脉

  闻而知之者。谓之圣。盖五脏各有正声。声者。脏之音。中之守也。中盛则气腾。中虚则气弱。故脾应宫。其声慢而缓大。肺应商。其声促而清冷。肝应角。其声悲而和杂。心应征。其声雄而清明。肾应羽。其声长而细。此五脏之正声。得守者生也。其声促。是肺病。声雄。是心病。声慢。是脾病。声悲。是肝病。声沉。是肾病。声长。是大肠病。

  声短。是小肠病。声迟。是胃病。声清。是胆病。声微。是膀胱病。声悲。是肝脾二脏相克声速微细。是胃膀胱相克声轻。是虚声细。是痢。声粗。是风。声短。是气战声实。是秘泻。涩声灼。是内病。声短迟是泄脱。声如从实。中言者。

  气之涩也。宫乃复言者。气之夺。谵妄不避善恶。神之乱也。欲声言意相续者。阴阳失守也。故失守者死。

  望而知之谓之神。盖五脏之色。视之则知其病之有无。五色者。气之先也。其色赤。如绵裹朱砂者生。如者死。

  其色白。如白璧之泽者生。如垩者死。其色青。如苍泽者生。如蓝者死。其色黄。如绵裹雄黄者生。色如土者死。其色黑。如鸦羽者生。色如炭者死。五色昏欲先光彩荣润者寿。皆不欲枯燥也其面色青者。冷气作痛。青黑皆痛也。面色黄。

  是劳。赤是热。白是脱血。黑是风。青白皆为寒。目若赤为热。眼眯红湿者。下虚上热。睛黄是劳。目白是冷。病患心绝者。则面赤者。死在一日。肝绝则面如蓝青色。眼眶陷入。死在三日。脾绝者。面黄如土。四肢肿起。九日死肺绝者。则面如白垩土。鼻入输。三日死。肾绝者。则面色黧黑。痿黄兼卒。呻吟四日死。筋绝者。爪甲黑。八日死。脉绝四体张。唇青毛发干。五日死。骨绝者。齿如热豆。一日死。凡脚跗肿。身体沉重。卒失尿溺。妄言错乱。怒问屎臭。

  阴囊肿。口反张。爪甲黑。目直视。如此者皆死也。形之盛衰。得强者生失强者死。头乃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夺矣。背者。脑之府。背肿肩垂。形将坏矣。腰乃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仓廪不藏者。胃气不固也。水泉不禁者。

  膀胱不闭也。无非失强之不可疗者。以表其形之衰惫矣。审形盛衰。诊妇人杂病。与男子同。

  [卷下] 别识妇人脉式

  凡室女。六脉实健者。乃未事人也。脉如绵软者。非室女也。妇人三十岁以前。尺脉微细者。血气败也。主血崩带下。忽然尺脉洪大而数者。败血或风劳。或关脉弦急者。主热。当用凉药和解安。凡寸脉洪大。尺脉微迟。是阴阳相反。

  四肢沉重。百节酸痛。背腰拘急。亦主血脉不调。宜补血则安。寸部脉洪浮满指而数者。上热唇肿。宣博血海安。心部血海脉反大。两尺脉沉细而微。似有如无也。重大下脉。阳捣阴虚者。崩滑。轻肌大脉搏触于人。而重按虚软微弱者血崩。两尺脉三两息一至而微者。主堕胎也。忽然脉沉细者。乃漏胎也。血尽也。而胎损。左寸关两脉大。而尺脉浮涩者。

  主血崩。脉沉而涩者。胎亦死也。如三部按之一息不至者。皆堕胎也。凡脉大而浮。洪者。有孕。脉见阴搏阳别者孕。

  谓轻按脉至深则别。近于下按之。搏触人指逼逼近手。起指亦有力者。孕也。乃知阳施阴化。故法当有孕。大率少阴脉动甚者。孕也。谓少阴肾脉盛大。阳转阴搏。别无而动甚者。名曰动。非九道脉云动也。盖手少阴属心主血。足少阴属肾主精。曰精反会于其间乃主孕。若三部沉浮正等无病者亦孕。经云。脉动于产门者亦孕。谓法出尺脉外而动甚者。名曰动入产的也。谓诸阳为男。又左脉浮大是男。右尺脉疾数为女。左尺沉实为女。两尺俱疾数者。双胎也。两尺俱浮大生两男。两尺俱沉实生两女。又法令孕妇向前行。即于后呼。左回来者主男。右回来者主女也。妊孕脉法。并知日数。

  诊关脉一动一止一月。二动一止两月。滑疾者三月。疾而不散五月。四动一止。八个月也。诊妇人孕脉紧弦者。易诞。

  [卷下] 神镜玉柜金经枢要

  诊脉常以平旦阳脉未动。阴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未调。血气未绝。端坐正平。乃可诊看有过之脉。

  若怆悴之病者。即不拘平旦也。故切脉动静。而观精神。察五色。视五脏有余不足。六脉强弱。形之盛衰。以三五决死生之分。切谓诊切以搏按切其脉也。动谓脉有燥。有动而不调者。或太过或不及也。动则为脉急也。静谓根据顺本位。

  以应四时之和气。无太过不及。静守常脉而不病者也。精明者。诊视病患左右目内皆明。明堂两清。面部内或见五色。

  观形切脉。皆谓之也。诊视色脉者。五脏六腑血脉相应也。见青色肝脉应。见赤色心脉应。见黄色脾脉应。见黑色肾脉应。此色脉相应。然又察其病脉以相生者轻。而相克者甚。脉乱气见交泰者。死候也。是谓三五不调。色脉相交泰。推其病势急者可知矣。盖取五行之气色相生也。木火土金水也。木生火。火生土也。相克者金木土水火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也。盖脉者血之府也。血实则脉实。血虚则脉虚。长则气治。短则气痛。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血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所谓长脉者。脉气和滑而长。非谓太过而长。气和滑而长者。乃和畅之气也。根据顺四时旺气而不病者也。长则气治。而气理气治矣。短脉者气痛也。脉短促于指下。正气不长。故气病也。数则烦心者。脉数疾而又多至也。烦热者。火气动应于心。故烦痛也。大则心脉洪数。乃脉散大。是心火燥动之气。又加之脉大盛者。邪亦大盛故病进也。上盛则气高者。人脉上盛邪气益盛。故人气喘病也。下盛则气胀者。

  人脉下盛。邪气亦下盛。故人腹胀气满也。代则气衰者。代谓脉停待而脉方来也。脉强盛满。大来气甚。脉迟故曰气衰。

  脉甚迟也。故气衰胀满。亦病进也。进则危甚矣。脉细则血少。脉来细小。气亦细小也。故气羸乏而亦细小也。涩则心痛者。脉涩而真气不滑则于常经也。缓诸脉尽会于心。血气涩滞。故心气不足。则心痛矣脉之浮。芤。滑。实。弦。紧。

  洪者。皆病在表。属阳也。主热重。热重者。盛为烦躁狂也。凉药冷服则瘥。重手按切见阴脉。名阴中阳病。必先寒后热。凉药温服则愈。更虚实补泄为准。脉之微。沉。缓。涩。迟。伏。濡。弱者。皆病在里。属阴脉也。重手按之阴脉也。名阴痛病。乃是中于阴寒多。则以温药热服而瘥。若手切得阴脉者。名曰阳中阴病。必先热而后寒。温凉药冷服而效。脉之洪。大。浮。数。紧。动。滑。实者。皆为阳脉。来之有力。则为阳实。无力则为阳虚。其沉细微涩迟伏。皆阴脉。来之有力则阴实。无力则阴虚。随病候诊之。实则泻。虚则补。阴阳证候损益治之。寒热治疗。脉证表里在阴阳。

  兼于两寸口。左名人迎右名气口。兼以候之。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举此人迎气口。一经二部并过。但兼于此二处定之。稍浮沉迟数三部为则者。便定表里冷热也。左寸人迎。并至血脉之会荣血也右寸气口。卫气也。

  冷。热。虚。实。沉。浮。根据至数定之。治疗万全。凡人身血脉。循环昼夜不息。有如流水。流水得风寒。则水结而不流。人中风寒。则血脉结涩而不行。水中风热。淖溢而受恶。血脉得风寒热。亦过溢而不调。和风寒冷热治疗不同。切须详审无失。绳墨无差者。治热当以寒。治寒当以热。乃正治之法。不失绳墨也。更新之意。更在详思精察矣。诊之理当端坐。听候其气正均平。乃可诊之。凡人一呼。脉再至。一吸脉再至。谓将不病患之气。应调此病患也。呼吸为一息。

  共得四至。是脏腑气足。故合五九之数。四十五动。故一息之动间四至。乃平和之脉也。又须呼吸之间复一至者。名曰闰大之息。若合得五十度。阴阳方足。命曰呼吸五至。方得平和。又须不大不小。谓以应四时五气。命曰脉气俱无病也。

  今人受远天真。可终百年。或有太小不均之息。是脉不和。是五脏亦不调矣。然署脉息浮沉定病。诊之若及之者。又多于五至平和之脉。是难经之脉。谓难平和。本经脉气之数。此即病脉。若诊前大后小。则病患头痛目痛眩。前小后大。

  则背短气满。中热。迟则为寒。涩则中寒露冷气。紧则风寒伤骨。滑则为痰。迎为消。沉为温冷洞泄。缓为冷风之候迟为气塞胀满。浮为中风在表。伏则有水蓄聚。弦急为风热所盛。则气结于肠中。芤则失血下痢。洪大则阳热伏留。令人躁闷。动亦气血不利。微为气血虚乏。实则气满心腹胀。以前脉证。若在寸口脉见。其病在上主胸膺心肠。若在尺中脉见。

  其病在下。主脐腹腰脚。但根据寒。热。虚。实。补。泻。无不中效也。若脉未及七至。又多于少至。其病则甚。须用意治疗。病防迁次。别有变动。缘五数既多。邪亦添深。故浮大昼加病。沉细夜加病甚。其候也若更及八至者。乃精气消。神气乱。必有散脱精神之候须切急治疗。又加至九至十至者。虽返魂灵丹。

  亦难疗矣。人生于地。悬命于天。人之性命。莫非天赋天数也。病候虽疾。脉至过多。且须度命。用心治之。恐是邪气过盛。以滞天真。气乱不调。未可轻生至死。不与之疗。是为误矣。如脉有九至以上。更加之悬绝者。如物之悬断无根本。

  将何以生。脉溢如涌者。如泉涌出之状。脉无入气亦无来往之状。亦乃天真尽而元气绝也。故人气亦绝矣。死矣。凡诊脉先观夫长短肥瘦。形气相得者病。形气损者危。而气尽死矣。形气既返。而脉又加之悬绝。形气俱病。见者立死。故人长脉亦长。人短脉亦短。人肥脉亦浓。人瘦脉亦急。此形气之相得也。脉之状者。犹人之有眉眼耳口鼻也。但肥瘦长短妍丑之不同也。令脉息亦然。浮沉迟数亦值人之长短肥瘦。性之缓急。而合于人形。见于指下者顺。反此者逆然人赖五行以生。而常为邪气所攻。若非须有误中他邪得病。易为治疗。谓形气相得。形气不相得而反者。谓人长脉短之类。

  若得病必难拯治。此是人之气候先病也。未病者。不久当病。必为近于死者。切须畏怠蹲节。和气调神。匆更恣意不慎。

  转耗天真。至于弗救。乃自取困顺耳。凡脉顺四时者。谓春弦夏洪。秋毛冬实。中有和气。软滑而长。乃是不病之人。

  纵病易为治疗也。盖从和气而生也。用法方全。如气反脉运。形气相失者。乃不可治也。由形盛气虚。形虚气盛。故不可治也。凡人形气俱病。安妥者。不过期而死。安妥谓饮食且进期。是八节之气候诊脉治病。必先看其人之肥瘦。以调气之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故人形盛脉细。少气不足者危者。近于死也。犹有可治之理也。气不足而形盛故也。

  言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必死。是形气俱不足。而脉反有余。故死矣。其形气相得者生。乃人形气肥瘦长短。气候相得故生也。三五不调者。病谓色脉交乱。而不调故也。上下寸关尺三部如参杂者。病甚也。三部脉左右手失。至不可数者死。是一呼一吸。脉来往十至以上。血生气故死也。大凡诊脉先断四时之脉。辨取太过不及。虚实冷热寒温。至数损益。

  阴阳盛衰。五行相克。脏腑所属看之。以为大法。然后取其人之形神长短。气候虚实盛衰。性气高下。衣食老幼强弱。

  但顺形神。四时五气。气候无过者生之本。及其形气。与五行克者危。病若过盛。而形气反逆克鬼贼脉。有悬绝者死不治矣。谓五虚五实。虽皆死证亦有生者何。盖浆粥入胃。泄注止而虚者乱。身得汗出。大小便利则实者乱。此有生也。不可见虚实病重。不急救治致其死。有生气者救之。三乱矣。大凡治病先看其病患之形肥瘦。候其气之盛衰。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急泻未利。急补缓补。皆疾病之紧慢。用法治之乃全矣。又经言先去血。然后调之去血者。缘人血脉为宗。

  主血既瘀滞气。则不能流行。故必先去瘀血滞血。然后调和卫气。若瘀血在经脉之中。必终脉有肿毒。独异于常经也。

  盒饭先决去恶血。然后调逆滞之气。无间大小新旧之病。以此为准。治之万全矣。若血在经络分内运动枢机斡旋之药去之。如血在脏腑。须于大小便泻泄去之。但血在上则忘者。病患言诈而多忘也。血在下则狂言。多急速者。便须调之。

  虚则郑声。实则诚言。郑声者。郑重声散。不知高下也。诚语者。以其言语诚而多往。言必诚之事也。上皆病之虚实。若发言而有热。去血则用大黄地黄之类。若病既有寒。破去涩血。则用当归水蛭之类治疗速效矣且稳也。诸病之起。未有不因六气也。七情所感寒。暑。温。燥。热。怒。悲。思。忧。恐。惊。内外邪正。致生百病。风寒暑湿炎凉。证候各异于常脉。邪血未入。血脉脏腑。皆可汗可泻。可平可治。可吐可泄。可和可渗。可决可祛。若邪气深。故腠理传入六经。又加之用汤丸。其纯墨治疗无准。使大病又加传注者。则病传克则死。谓金木水火土相克也。仍别将证候脉息看详。

  切从深浅缓急标本轻重治之。若见急病邪气。但从害命重处。先治之。更不问阴阳标本也。若体中有寒。则筋挛骨痛也。

  治之以温。体中有热。则痿缓不收。瘫痪少力。治之以凉。更在仔细详之。凡人之国中病。便不如常者。则诊视脉证形体。恶风者伤风。怯寒者病寒。脉之浮紧皆中风。寒在表则可汗之。宜用温药。五积散散之。小寒之邪乃可温之。大寒之邪。可以热之。理中丸之类主之小逆者。可以和之。但身恶热者有热。脉洪数浮大皆中热也。从中风邪。更有轻重。

  如大小续命汤之类加减主之。热在于表。热之解之。宜用凉药。小柴胡之类主之。小热之邪可以凉之。大热之邪。可以冷之。则用大柴胡之类。虚热虚烦。竹茹汤温胆汤之类补解之。或有逆者。可以橘皮人参生姜汤。凉温药。和之正之。

  如病证有寒热。有伤于中。寒热也。先寒者为先中寒伤于阳经。此乃阴邪在阳经之理也。寒气盛。故先寒动也。先热者。

  先中于热。阳邪在表。故热先发也。但从热从寒。辨证诊脉。表里先后治之。若病患脉浮而紧盛。恶寒身体头面痹。项强。四肢疼痛。腰脚皆疼。是太阳中邪。并可汗之。但脉紧实沉盛。或滞涩而头甚疼。体不恶寒。皆可治里。仍虚实且泄调顺。不拘于日数。当从急重而治也。宜详之若表和里病。下之温之便愈。里和表病。散之汗之立愈。但四肢温和。

  只是头疼心腹胀满。脉又沉实或伏缓者。此是表和里满。病不可下。须守待五日方泻。缘其病在里急。宜逐去邪气。虑有变动。若出邪气。病不实时而愈。如脉浮或壮热。四肢烦痛。恶寒项强腰膝。此是表未和。里却无滞。不可下。下之必危。急宜解表发汗。更根据日数次第。看证候调治。必愈。脉或微不可吐脉虚细不可下。阴虚者其脉沉微。气弱者不可发汗。倘不根据证而妄行汗下者。医杀之也。当和之平之自然得效。令中病者。初得可吐可汗。可攻可泻。可平便愈。其有邪盛。或治疗无准。渐传固疾。则别证候。理之万全。令再引五脏病症。记候调治之法也。不治损误矣。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肝气实则怒病。重则目茫然无所见。耳无所闻。如人将捕而惊怖也。亦至喉咙气噎不利。前所论血。如血脉中。血满独异如常脉。诊左右有血可先去恶瘀之血。(在上则忘。在下强也。)然后调气脉矣。谓四时之脉。春肝合弦。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不长。胃气绝曰死。盖春弦脉。如平规之象也。(此语浮中沉三部也。使而体脉多者。盖中按不足。骨气少也。余脏仿此而推之。)脉见病证应太过之脉。令人善怒。忽忽眩冒。癫疾也。乃头也。

  怒则肝气实也。不足者。谓不及中象也。又少如微弦之脉。却减下也。故来气不及于常也。令人胸痛引胁下。两胁弦满痛也。胁谓腋下连胁出。故肝病委胁也。夏心脉合洪。洪多胃气少。曰病。洪无胃气。曰死。心南方火也。王气如钧。

  按之钩者。来疾而去。迟如中短之象。火气王主心。夏应中矩和气。洪大兼之滑利。其气正中如矩之象也。太过者。不和气也。过于本位洪大益盛。病在外。令人身热而虑痼。为浸淫热气也不及者。脉不根据中矩之象也。又却减下其数。亦不洪数。其和气不平正而少也。是来气不及。令人短心也。上见嗽唾。不为气泄。癖也。秋肺脉合毛。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肺者。西方金也。其脉浮。胃轻毛软虚。名曰浮而短。和平之气也。其气正中高下。如中衡之象也。正平象涩也。太过者。不和之气也。益盛于浮。浮盛而强虚轻。里坚者。是浮过也。令人逆气而背愠痛也。自背痛而愠愠气温也。不及者。应脉见轻虚而毛。又不减于常脉也。按之不应中衡之象。而轻虚也。气虚故为气弱也。人病喘而呼吸。少气而嗽上气。肺中声鸣也。冬脉者。肾也冬肾。合沉沉多胃气少。曰病。但沉无胃气。曰死。盖肾乃北方水也。冬之王气也。其脉应中权之象。权者。秤锤也。远于衡近于下也。沉者如石沉下。是和平而调气也。大过者。阳来以紧而不沉。又不象中权而沉营也。故此是不和之气。过甚也。令人解(音亦。素问尺脉缓涩谓之解。又病名。

  善食而瘦谓之食。)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也。解者。四肢骨节疼痛。酸楚而难忍也不及者。其脉更沉下。不如中权。

  是不和之气也。令人病心悬。肋中清。骨中痛小腹满。小便恋悬病者心愁。如饥饥。如拘悬。(如心肋中清者。季肋近外空软而动之处。当眇少。故肋中脊合。两肋虚。即中痛。)四时之王位。太过不及。病证脉候。在脾则为中央土也。寄王于四季王灌四傍。常于四季旺气同行。于旺和之和气。则不见太过不及也。脾为孤脏。独主四旁。如是病气。乃是脾盛。无病则脉不见形也。其脉来如水之流者。谓太过也。四季偏见。此气迟不如常经也。其病四肢不举。谓脾旺四肢也。不及者。如鸣之此为脾气不及。令人病九窍不通。名曰重强。病见五脏不和。故九窍不利也。其里强者。气重迭也。此立四时五气。并脾土。共五脉。外应旺气。太过不及。其五色精明。见轻病少。见重者病。大故也。脉交色乱。大小不定。至数跃者危。至数乱交者上如涌泉。下悬绝者。脉渐浮削。浮沉皆微者。无胃气亦死。皆病候之由。诊疗之法。当明此机枢之大要。至哉勿误。神镜玉柜经终。

  [卷下] 癸丑运气

  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中见少微。大运岁火不及气化运化。后天。太阴在上左少阳。右少阴。故地气上腾。

  阴专其政。其政肃太阳在下。左厥阴。石阳明。故天气下降。阳气退辟。其令寂。大风时起。原野昏露。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其谷玄。用谷命大角之。寒化雨化胜复同。是谓和气化度也。阴凝于上寒积于下。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裸虫静。鳞虫育。是为岁物所宜羽虫耗。热毒不生。是谓地气所制。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有余吐之。利气之化也。民病亦从之。

  其病寒温腹满。身慎愤肘肿。病逆寒厥拘急。是岁湿土在上寒水在下。土能制水。天气盈。地气虚。宜取化源。以平土气。益气岁气。无使邪食黄之谷。以令其食间气之谷。以保其精。岁宜以苦燥之湿之。甚者严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内渍。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其寒运异寒湿燥湿热宜少。故药食之。宜其化上。若湿中寒温。下热。

  〔初之气〕自壬子年大寒日巳初。至是岁春分日卯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火。角水火营运风不得位。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血溢。经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宜调厥阴之客。以辛补之理中汤四逆汤。以酸泻之。(大柴胡汤之类)以甘缓之。(桂。苓。甘露。竹叶。石膏汤之类是也。)岁谷宜。间谷宜稻。〔二之气〕自春分日卯正。至小满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微。火客气。少阳火中居其位。下司气化是谓灼化火。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湿属盛行。以咸补之。(五苓散也。)以甘泻之。(白虎汤。益元散之类。)以酸收之。

  (建中汤之类。)岁谷宜。间谷宜豆。则热气不能为害。〔三之气〕自小满日寅初。至大暑日子初。凡六十日有奇。主少微火客。气火绝中。土见火运。岁火当位。湿化郁之。天政而湿降。地气腾满雨。其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肘胸腹满。宜治太阴之客。以甘补之。(四君子。桂枝甘露之类。)以苦泻之。(大柴胡。大小承气之类)以甘缓之。(平胃散之类。)岁谷宜。间谷宜麻。则湿气不能为害。〔四之气〕自大暑子正。至秋分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大宫土。客气少阳火。中见火运。气与运同位。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痞膈客气。晚暮蒸热。相搏。草木凝烟。湿化下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虚胀。甚则肘肿。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

  (五苓散之类。)岁谷宜。间谷宜宣。则火气不能为害。是气也无犯司气之热。〔五之气〕自秋分亥初。至小雪日酉初。

  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气阳明。金中见火。运气与位同。燥令已随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风及体。

  君子周密。民病皮腠。以调阳明之客。以酸补之。(平胃建中汤之类。)以辛泻之。(麻黄汤。川芎石膏汤之类。)以苦泻之。(神芎丸。桔梗枳实汤之类。)岁谷宜。间谷宜禾黍。则燥气不能为害。〔终之气〕自小雪日酉正至大寒日未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大羽水。客气太阳。水中见火运。永当其位。而能胜火。寒火举。湿火化霜乃积。阴乃凝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患关节同。腰脚痛。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宜调太阳之客。以苦补之。(黄连解毒汤之类。)以苦坚之。(大小柴胡汤。大小承气汤之类。)以咸泻之。(凉隔散。通圣散之类。)以辛润之。(小青龙汤。五积散之类。)岁谷宜。间谷宜稷。则寒气不能为害。

  此六节之气。其气交之化。天气盛者。则为厥阴之复。地气盛者。则为太阴之复。各以其法治之。

  逐年病日是司天。前进三辰为在泉。阳前阴后加人命。顺到司天起病源。

  子午少阴君火心。丑未脾土太阴存。寅申相火少阳位。卯酉阳明只是金。

  辰戌太阳居水位。巳亥肝木足厥阴。医师若会如此例。便是神仙生世尘。

  日月治钤上太阳。日七月六各分张。便有日千看日月。以此相随作雁行。

  甲日为头乙为二。丙三丁四请参详。以上规模皆效此。便知几证可寻方。

  贪巨禄文廉武破。六十七证属中央。震离兑坎五十九。次第分为下太阳。

  阳明卯酉属金水。四十四法五行藏。若属少阳只一证。太阴三证母身傍。

  天地人分少阴证。□□□□□□□乾坤厥阴十九证。霍乱大证守心王。

  日辰月巳太阳光。贪巳巨午禄至未。文申康酉武为戌。破军亥上正相当。

  亥巽胸兑坎寅地。东方卯上居乡。阳明卯酉木先数。火龙土巳金马乡。

  水位法方四十四。若至申中霍乱方。寅为劳复阳明证。少阴四号没底傍。

  丑寅卯辰第一证。巳午未申第二章。酉戌亥子第一证。太阴为母合三堂。

  子丑寅卯天字号。辰巳午未是人良。申酉戌亥传于地。少阴病证话行藏。

  亥上起干厥阴证。至辰六位可推详。巳上起坤至于戌。干十坤九不须张。

  仲景却来多少证。二百二十零三章。法分三百九十七。药有一百十二方。

  内有五丸并八散。除却十一俱是阳。阳证一百一十六。阴病五十七篇章。

  晓得阴阳活法例。为医天下自名扬。

  [卷下] 灵枢经内分出节要

  枢机运转。可兆生死。

  注曰。脾胃者。是关格。亦号枢机也。故脾者。运水谷。滋荣四肢。胃者受纳水谷。营运百脉。流注于人迎气口。

  三脉周流。十二经而复大会于胃也。乃脾胃之脉绝与不绝。则可以明其吉凶死生之兆矣。

  春土气之绝者。三年仲秋之日死。

  注曰。春脉不见长。只见弦紧者。土气衰。而胃脉将绝也。应肝属木。生数三。故得三年。至仲秋金旺应时。其人必死。何也。其病肝之疾形见左胁下。自仲秋间。金气旺动。至秋加呕逆。至秋变喘息气厥。至仲秋金气旺。木气绝。

  故知死。

  夏土气之绝者。二年仲冬之日死。

  注曰夏脉不见大。只见浮洪者。土气衰。而胃将绝也。应在心属火。生数二。故得二年。仲冬水旺应时。其人必死。

  何也。其病心之积形。见心胁间。自仲夏间动。至秋加喘息气急。至仲冬水气旺。火气灭。又土气绝。故知死。

  秋土气之绝者。四年仲夏之日死。

  注曰。秋脉不见细。只见毛涩者。土气变而胃脉将绝也。应肺属金。生数四。故得四年。至仲夏火旺应时。其人必死。何也。其病肺之积形。见右胁下。自仲秋间动。至仲夏间变。腹虚鸣喘逆呕吐。至仲夏火气旺。金气消。又土气绝。

  故主死也。

  冬土气之绝者。一年仲夏之日死。

  注曰。冬脉不见弱。只见沉滑者。土气衰。而胃脉将绝也。应在肾为水。生数一。故得一年。至仲夏土旺应时。其人必死。何也。其肾积形。见在右胁后脊膂之间。动无定位自仲夏间动。至春和喘呼气逆。小腹胀满。夜梦鬼交。至仲夏土气旺。水气涸。又土气先绝。是故死也。

  土寄旺于四季。至四仲而气先胜。

  注曰。土气正位。寄旺四季。故每至四季之月。土气先胜胃。金木水火不可无土也。土寄中央。以湿土之气。滋荣万物。故有四时之旺。九天呈上。帝所居之位也。凡胃脉绝。而返应于仲夏死。何也。谓胃之胜土。居高位而克水也。

  土主胃脉。当绝于冬。若仲冬之时。弱脉不见。至仲夏之时。火土相应子母同居。故至仲夏之时。土胜水绝。故知必死也。

  春脉弦紧而毛。返见八缓而止者。九日死。

  注曰。春脉应弦紧而长。不见长而见毛者。胃气将绝也。返见八缓而止者。至九日当死。何也。八者木数。九者金数。肝气自胜。胃气将绝。金又胜木。故九日死。

  夏脉浮洪而滑。返见七涩而止者。六日死。

  注曰。夏脉浮洪而大。不见大而见滑者。胃气将绝也。返见七涩而止者。至六日当死。何也七者火数。六者水数也。

  心气自盛。胃气将绝也。水又胜火。故至六日死。

  秋脉毛涩而钩。返见九细而止者。七日死。

  注曰。秋脉应毛涩而细。不见细而见钩者。胃气将绝也。返见九细而止者。七日当死。何也。九者。金数也。七者。

  火数也肺气自盛胃气将绝。火又胜金故七日死。

  冬脉浮滑而缓。返见六洪而止者。五日死。

  注曰。冬脉应沉滑而弱。不见弱不见缓者。胃气将绝也。返见六洪而止者。五日当死。何也。六者永数也。五者土数也。肾气自盛。胃气将绝也。土又胜水。故五日死。

  病应四时。不见胃脉者不治。

  注曰。凡十二经。十五络。八脉受客邪而生诸病。若应四时不见胃脉。土气绝。则无生气。当死。春弦紧而不长。

  夏浮洪而不大。秋毛涩而不细。冬沉滑而不弱。此四时不见胃气之脉也。病者必死。故人以胃气为百脉之主也。

  

《订正太素脉秘诀》 相关内容:

查看目录 >> 《订正太素脉秘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