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2

说碑
庙有碑,系牲牷也,刻文字非古也。墓有碑,穿厥中而以为窆也,刻文字非古也。刻文字矣,必著族位;著族位矣,必述功德。夫以文字著族位,述功德,此亦史之别子也。仁人孝子,于幽宫则刻石而埋之,是又碑之别也。自汉氏始,讫宋之南,录此三类,义虽弗古,抑其事与其言富观览矣,岂可以不论哉?乃疏原流,审学者,以竟刻石之说。

说卫公虎大敦
道光辛巳,龚子在京师,过初彭龄尚书之故居,始得读大敦之打本。道光丁亥,初尚书之孙抱初氏之重器,入于城北阎氏。龚子过阎氏,始见大敦,魂魄震惧,既九拜。言三月恭,步三月缩缩,息三月不能属。乃退而治其文。阮尚书箸录此器云召虎。今谛氏文从韦,是卫虎,非召虎也。王在祊,今谛氏文从[A10H],是王在丰,非王在祊也。云卫有臣名爱。今谛氏文从鹿,是卫有臣名庆。非名爱也。龚子之藏器,无及百名者,卫公虎大敦,百有三名,龚子是以求得卫公之大敦。龚子不忘南,不敢尽取京师之重器以南,龚子是以不得卫公之大敦。龚子望南中幽幽,有小羽岑之山,他日欲以华其山,龚子是以求得卫公之大敦。卧而思之,急起箸录之,奚翅其有之?龚子是以不得卫公之大敦。龚子有方鼎,有龙勺,有鱼惸。有父丁惸,有立戈惸,有癸饮觚;欲以俪方鼎,龙勺,癸觚,而镇抚三惸,龚子是以求得卫公之大敦。南中土浅水深,不如北方之陵原,惧其啮,龚子是以不得卫公之大敦。龚子不知天命,不知其身之东西北南,龚子是以不得卫公之大敦。龚子德薄,不知寿命之短长,惧弗敢有,龚子是以不得卫公之大敦。龚子之语言肖姬周,愿得成周之重器,以自荣其言,龚子是以求得卫公之大敦。龚子不自知其子孙之贤否?亡之,是我亡古文百又三名矣,龚子是以不得卫公之大敦。龚子说敦。

说印
瘁哉!自着录家储吉金文字,以古印为专门,攻之者有二。或曰:是小物也,不胜录;或曰:即录,录附钟彝之末简。昔者刘向、班固皆曰:缪篆,所以摹印章也。汉书有八,而摹印特居一。古官私印之零落人手也,小学之士,以古自华之徒,别为一门,固有说乎?夫苕、泖之士爱古甓,关陇之士爱古瓦,善者十四,至于鱼形兽面之制,吉阳富贵之文,或出于古陶师,多致之,不足乐也;且别为一门,储印岂不愈于是?若夫第其钮,别其金三品,则亦考制度之一隅也。官名不见于史,是亦补古史也。人名大暴白乎史,是则思古人之深情也。夫官印欲其不史,私印欲其史,此羽岑之山求古印之大旨也,体或缪篆,或省不为缪篆。

跋唐人临晋本黄庭经
此卷之为唐临晋迹,不在缺笔一证,审其气韵,殆仙品也。嘉庆庚辰冬得之,欢喜无量。越八年,道光丁亥,重展看,涿州老奴之言,竟无以易之。与赵緁伃玉玺,同弆之。世人获一宋刻本,宝如球璧,造物之待我,何其厚哉?

重摹宋刻洛神赋九行跋尾
龚自珍云:王子敬《洛神赋》九行,百七十六字,用麻笺写,宋徽宗刻石秘府,拓赐近臣者也。靖康乱,并石北去,贾似道得四行,欲以续旃刻一石,自称十三行,与此盖不相涉,且似道疑四行非真,第十行用胡卢印界之,再刻一于阗玉,不复钤别,尤鑯晙瘦媚,而玉版十三行,特噪人世,非子敬大厄耶?初,柳公权实见十三行,响拓行世,犹《定武兰亭》之出欧拓也,柳家气体,尚远欧、虞,何论晋贤?宋人谓是真子敬书,贾之续,徒欲附会唐本,媲美柳所见云尔。天下知有《洛神赋》,言《洛神》称十三行,言十三行称两派:一柳派,一玉版派。柳派以唐荆川藏玄晏斋刻者第一,文氏本次之,玉版则雍正中浚西湖得之,入内府,拓本遍杭州,杭人言有篙痕者善,鉴赏家言尽于此矣。靖康后不百载,金亡,元室不崇图书,无秘府。赵子昂仕元,知九行在北方,辗转迹北人获之,阅丧乱,卒藏宗匠之庭,岂非神物能自嗬护,大照耀一世欤?文征仲、董玄宰、孙退谷皆见宋拓本,源也委也,语焉而弗详。此本即孙氏藏,箸录《庚子销夏记》者也。入歙吴苏谷家,又入扬州秦编修恩复家,秦丈以贶余。二百年凡四易主。抱孤本,担愿力,乞于铿,伐乐石,祈此石,寿千亿;见予石,勿妨毁,隔麻笺,一重尔。佛言当生历劫难遭遇想,予言亦如是。同者吴县顾莼、昌平王萱龄、大兴徐松、侯官林则徐、泰兴陈潮、阳城张葆采、邵阳魏源、道州何绍基、长乐梁逢辰、金坛于铿。道光九年,岁在己丑。

书文衡山小真书诸葛亮出师表后
小楷书自《黄庭》、《洛神》九行后,惟虞永兴《破邪论》得其神髓,其他写经人虽工极,但成唐人写经字,未必嗣晋贤也。独钟绍京为逸品,又当别论。唐后惟赵吴兴直接虞公,观《赤壁赋》,一种沉郁萧疏,不敢疑赵为宋、元人物。予弆臧拓本一纸,宝之直欲入枕函中,裱装于《洛神》册尾,自信标举源流无漏。兹又于吴兴后见文徽仲书《出师表》,则请以续吴兴作永兴之嫡孙可乎?见此种,始知世传四山绝句,固依托征仲盛名也。字既轻剽,蔡诗又恶,何肯替人书恶诗乎?此表沉郁熨贴,何尝类轻俊供事书?世人欲辨衡山真伪,以此为的。褚河南《阴符经》刻于丛帖中者,未必褚面目如此;以褚临《黄庭》思古斋刻较之,唐见故不数之云。愿为不侵不叛之臣,稽首皈依竟。日课四百字可矣。唐高达夫五十学诗,我今四十学书,亦未晚也。征仲晚年书最恭雅,《真赏斋铭》,则八十八矣。

跋某贴后
嘉庆甲子,余年十三,严江宋先生璠于塾中日展此帖临之。余不好学书,不得志于今之宦海,蹉跎一生。回忆幼时晴窗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一生无困厄下僚之叹矣,可胜负负!壬辰八月望,贾人持此帖来,以制钱一千七百买之,大醉后题。翌日见之大哭。

上清真人碑书后
余平生不喜道书,亦不愿见道士,以其剿用佛书门面语,而归墟只在长生,其术至浅易,宜其无瑰文渊义也。独于六朝诸道家,若郭景纯、葛稚川、陶隐居一流,及北朝之郑道昭,则又心喜之,以其有飘摇放旷之乐,远师庄周、列御寇,近亦不失王辅嗣一辈遗意也,岂得与五斗米弟子并论而并轻之耶?至唐而又一变,唐之道家,最近刘向所录房中家,唐世武曌、杨玉环皆为女道士,而至真公主奉张真人为尊师。一代妃主,凡为女道士,可考于传记者四十余人,其无考者,杂见于诗人风刺之作;鱼玄机、李冶辈应之于下,韩愈所谓“云窗雾阁事窈窕”,李商隐又有“绛节飘摇空国来”一首,尤为妖冶,皆有唐一代道家支流之不可问者也。因跋《上清真人碑》,忽然感此,牵连记。姑苏女士阿箾侍,附记。

书苏轼题临皋亭子帖后
“东坡居士睡足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齐入,当此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元丰四年五月,苏轼临皋亭之上。”

龚巩祚曰:夫睡足饭饱者,二十五种前方便之二。倚于几上者,智者曰:合眼不受外光,合口不受外风,是其义。夫左绕,表假;右回,表空;重门言出二边也,重门洞开,表中道;林峦齐入,表三千具也。复次,无思,表寂;有思,表照;有思无思同时,表寂照双现前。万物备,表三千具也。何谓受?受亦不受,不受亦不受,非受非不受亦不受,亦受亦不受亦不受,如是之人,则能受万物之备矣。当此时也者,以无去来今之一时,以具去来今之一时,悉檀而说,说有此时,是故阿难结集五时教例系一时。道光十七年三月,书《苏轼题临皋亭子帖》后。

两齐侯壶释文
“齐侯中襜为器其旅齐侯命:大子乘成周叩宗伯,听命于天子。曰:諆则尔諆,余不其吏汝受册归曌受御,尔其齐受御。齐侯拜嘉命。于上天子,用璧玉备一绍,乃大舞绍,誓于大司命,用璧两壶八鼎于南宫,子用璧二备玉二绍,鼓钟一銉。齐侯既齐洹子孟姜器,具入乘都邑廑厦舞。同御赉大乐,用铸尔羞絜。用御天子之事。洹子孟姜用乞嘉命,用跂眉寿,万年无疆,用御尔事。”

前器为阮仪征藏,此器在苏州某氏,齐侯取汤相中襜之名以为名,前器无中字耳。齐侯中襜不见《年表》、《世家》,古器物之人名,不必尽在经史,况《年表》书十二诸侯侯名阙弗具,此器不得定为某公。其文则东周后之籀文也。《公羊传》曰:“成周者,东周也。”大略齐之君臣,受嘉命于周室,因备乐、用玉、大舞以祭;南宫又铸器铭之所,铭皆旅嘉命之事,文不可尽属读。南宫如周有西宫,卫有北宫,亦不能定为谁氏之庙,所可言者,如是而已。旧释器为丧,古无因讣丧而受嘉命者,乐舞是吉祭,亦无以丧入时而跂眉寿者,今諟正。堇同觏,厦同夏,洹同桓,为晏桓子为陈桓子皆未可知,不必求其人以实之;既齐之齐读为斋(前器无既字),銉为肆之异文,绍为韶之或字,絜与鼎字相似,皆彝之异文。彝者百器之总名,旧以此二器为罍,乃因齐侯之名而致误。今定为壶,彝可以赅之,铭又有两壶八鼎,今两器俱存人间,俱在江左,意者即是此两壶耶?仁和龚巩祚考释。时道光己亥八月。

附:齐侯罍释文
“齐侯襜为器,其旅齐侯命大子乘□周黍叩宗伯。听命于天子。曰:籞则尔籞,余不其使女贝册。归传惠受御尔其齐邦,受奉齐侯拜嘉命。于上天子,用璧玉备于大舞绍,誓于大绍命,用璧两壶八鼎于南宫,子用璧玉二绍,鼓钟,齐A2洹子孟姜器,其入民都,A2宴舞,用从尔大乐,用铸尔羞釿,用御天子之吏。洹子孟姜用其入民都,A2宴舞,用从尔大乐,用铸尔姜A2,用御天子之吏。洹子孟姜用气A2,用介眉寿,万年无疆,用御尔事。”襜,齐侯名。A2为邑董。A2为釿。气A2为乞嘉命。

跋浯溪题名残刻
每欲剔浯溪、君山诸石刻,以斠《唐文粹》之误,而无好拓本。安得精好悉如此拓本耶?又平生未见《浯軿铭》,不知与《吾台》篆书结体同异何似也。牵连记。庚子小除夕,龚自珍记。

次山文格,在初唐为别调,平生游迹在君山、浯水间,如郑道昭父子之于云峰山,石刻中可补集库者也。自珍再记。

书张子絜大令(荐粢)所藏玲珑山馆本华山碑跋后
整纸本,初在天一阁范氏,后在嘉定钱氏,今归阮氏;笥河先生本,以丙申岁归于长乐梁芷林侍郎;成邸本,在诸城刘氏;此本由玲珑山馆马氏洞庭钮非石介绍,归我同年阳城张子絜大令,此子絜戊子岁在京师胭脂胡同寓斋手跋也。海内纸墨云烟事,予上下三十余年,幸皆在见闻中。道光庚子秋,游秣陵,子絜嗣君拜蒪重出此本属题记,如见故人摩娑法物逌然燕笑时。仁和龚自珍时年四十九。

秦泰山刻石残字跋尾
自珍曰:阮公言是也,《史记》实有阙文,又有倒文,与石刻不符。前年于王侍郎(绍兰)斋中,获见北宋拓碣石秦刻文,与《史记》绝异。可是文宝只解抄《史记》,非解造秦刻,作伪亦须学问耳。

洪稚存诗曰:“若将一字比一星,二十八宿中添伐。”岂料未及五十年,人间又少十九字耶?可为浩叹!自珍赘记。

跋明拓石鼓残本
问渠出《石鼓》打本两事,属为评审,皆明楮也。惟余于石墨之事,不为不涉其藩,独未致《石鼓》多字本。自所见天一阁本外,竟未见“辛”《鼓》有字之本,不免抱生晚之悲耳!聊识数言于“辛”《鼓》尾。龚自珍记之。

跋张司直从申元靖先生碑
此碑名甚重!自明时赏鉴诸公而已然。今日石亡,更为拓本增价矣。其实司直书品,仅在李北海、张增之间,唐人可与伯仲者尚多,特胜苏灵芝一筹耳。定庵乙品厨。

跋十三行白玉本
雍正庚戌,渔人得此于西湖葛林园,所谓白玉本有篙痕者也,不及碧玉本之肥古,而白以神采胜。渔人以归童氏,童氏以归制府李公,李公进之于朝,版在童氏才十日,在制府五日,人间拓本,皆此十五日幸而留者也。其石历三朝,至嘉庆三年,乾清宫灾,石毁。此前水后火之中,吾浙一小小掌故也。故记之。予蓄此本凡二,皆当什袭矣。

跋赵文敏小真书赤壁赋
此帖直接《洛神赋》及《破邪论》,祖子敬而祢永兴,更无他家能辈行高出之者,谓不及唐人,真皮毛之论也。唐人《灵飞经》则逸品,又当别论。

跋傅征君书册
傅青主逸事甚多。有内阁老茶房,山西人。予癸未夏,夜直内阁,此茶房为予煮粥,说傅青主至今不曾死也。为言其婶母入山为尼,师傅青主云。俄王供事呼茶甚急,未竟其说。越十九岁,记于扬州絜园。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养生之诀也;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处世之方也。忽见傅青主字,忽思此数言。羽岑山民赘字于絜园。人活百六七十岁不奇,嵇康说之。又赘。

说文段注札记丨部
丨,有引而上者,有引而下者,皆不可溷。惟中字A3枿字,可上可下,故入丨部。[A061]部龠龠苜,一曰龠英。段注未详。

苡英一声之转。莙,君声,读若威。君姑之为威姑是其证。膋,从[A061],祼声,祼,籀文囿。

《石鼓文》第十有此字。[A061],从[A061],并声。凡并声之字,皆有使义。典引之絣万嗣,亦使也。

幰苕之黄华也,从[A061],幰声,一曰末也。段注:“金部之镖,木部之标,皆训末。蔈,当训[A061]末。”以声为义,发凡此字。

蒂,瓜当也。瓦之圆柄为当,当字同训。茇,段注引氾胜之书曰:“春土长冒橛。”韦昭引,无长字,此衍。

薙,段注:“《周礼》雉氏掌杀草,雉或作夷。”新雉即新夷。艽,远荒也。今以为秦艽字。

?,凫葵也。段注:“《鲁颂毛传》同。《周礼》醢人茆菹,郑大夫读为茅。或曰:茆,水[A061]。杜子春读为?。后郑曰:?,凫葵也。今《周礼》转写多讹误,为正之如此。汉时有茆、?二字,经文作茆,两郑皆易字为?也。”

韦昭音萌藻反,则系《诗颂》有从茆者,三家异文也。先郑所据《周礼》作茆,杜及后郑所见作?,亦本不同故也。先郑不以凫葵训矣。又按:郑大夫读为茆,当是读如茅。杜子春乃是读为,杜乃改易,先郑不改易,非读为也。今本《周礼》注,则云杜子春读为卯。夫茆之与卯,何必读为?故先生纠讹如此。又按:后郑所以不出当为明文者,以杜子春已改易于前,但申杜说曰凫葵足矣。其实即当为例。今《周礼》共讹两字,如字讹为字;字讹卯字。先生但纠其一处,甚矣,校书如扫叶也。

读如是比拟之词,读为是变化之词,当为是更正之词。八部介,段注:“两则云闲介。”闲介,出《孟子》,后人以介属下读。

公,韩非曰:背厶为公。段注:“《五蠹篇》:‘自环者谓之私。’”自环即自营,《诗》“子之还兮”。三家作“子之营兮”。

牛部

犥,牛黄白色,从牛,麃声。段注:“黄马发白色曰骠,票麃同声。然则麃者,黄牛发白色也。《内则》:‘鸟麃色,亦谓发白色。’”以声为义。

口部,古文象君坐形。

《礼》引《书》:“自君有终,相亦惟终。”是君字,以形误而为周。盖礼家所见《书》,是壁中古文故也。梅氏未曾亲见古文,故误写周。后人又据梅以改《礼》文。丱部丱,趋也。从夭止,夭者,屈也。

发大心文
震旦苦恼众生某,稽首尽十方三世诸佛前:伏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今得少善力,得生人中,正像云遐,末法现在,欲报大恩,须发大愿,依经论说,行是车船,愿是马楫,有船无楫,难可到也。我自诸劫以来,佛加被我,佛教诲我,佛忆念我;我有眼根不见,耳根不闻,意根不觉,流转生死,旋出旋没,至于今生,今生更迟,何生可待?父母生我,善友教我,一世有情,咸加被我,况自诸劫来,若父若母若眷属,或生天中,或生人中,或生畜生中、地狱中;我若不以今生坐大愿船,自鼓愿楫,尽诸后身,终成蹉忽,负恩无极,是谓枉得人身,虚闻佛法。是故欲修檀者,发心为先;欲修羼提,发心为先;欲修尸罗,发心为先;欲修毗黎耶,发心为先;欲修禅那,发心为先;欲修般若,发心为先。我今先愿断种种心。何谓种种心?瞋心差别有三:曰嫉恶心,曰怨懑心,曰难忍辱心。贪心差别有三:曰乐世法心,曰羡慕心,曰忆世法心。痴心差别有五:曰善感心,曰缠绵心,曰疑法心,曰疑因果心,曰惛沈心。有境相应行心,有非境不相应行心;若广分别言,则有八万四千尘劳,皆起一心。我今誓发大心,凡生人伦,受种种恼,大心菩萨深知因果,各各有故,略可设说。脱令我今世适发善念,欲入正受,即有魔事,不得成就,便当知前生善根微浅,娆善友故。脱令我今世出诚实言,而以诉人,人反讥笑,便当知我前世信根微浅,不听它言故。脱令我今生多受浮言,无情浅夫,或用见成言说而成谤论,便须知我前世处境亨泰,但能坐议,不察人世一切真实烦恼故。脱令我今世于人有礼,人见凌侮,便须知我前生忍辱根浅,或加报复,或喜我慢,今回报故。脱令我今生如孩如提,纯取真初而以待人,人相机诈,受种种恼,便须知我前生阅历太深,厚貌深中,今受报故。脱令我今世既招谤议,复值嫌疑,难可解说,便须知我前生坐于堂上,身为理官,但据形迹故。脱令我今世自细及巨,万事万状,不得择术直行,如头欲前而足欲后,便当知我前生直截如意,平生处置,数言可了,不知它苦故。脱令我今世进身坎轲,横见贬抑,便须知我前生侥取荣利,贪赂罔法,不畏人王,不耻姗笑故。脱令我今世种种处置,虽竭仁智,终无善局,便须知我前生害他眷属,累其一生故。脱令我今生于世间爱乐,百求无遂,凡所施作,垂成忽败,便须知我前生于它若有仇若无仇,一切破坏故。脱令我今生遇有恶缘,未可明言,便须知我前生误作媒翳害它人故。脱令我今世受无量冤谗,无量忧泣,不可明言,便须知我前生顺遂享福过故。脱令今生遇凶人暴辱,如豺虎行,便须知我前生无礼以凌人故。复次诸佛,我若后身仍生人伦,或生此世界,或生余世界,依杂华普贤说,东南西北世界,东西南北四角世界,上方下方世界,乃至尽毗卢遮那海世界,皆当发心而正思惟。如遇它横逆,应正思惟,生安受心;遇它机械,应正思惟,生怜他心;遇他作恶,应正思惟,生度他心;遇他冥顽,不忠不孝,不存血性,于家于国,漠然无情,应正思惟,生感动他心;遇他遏抑我,噬负我,皆正思惟,而生怜他心;遇他顽痴,应正思惟,生敬他心;遇它妒忌,生让它心;遇它丑恶,应正思惟,生爱它心;乃至见他十恶五逆,亦将我心置他胸臆,而替他想,生种种怜他心,宥他心,度他心,乃至一切施不如愿于我,我皆如是思惟,此我夙业,今生幸已受报,已偿已讫,生自庆幸心。

复次:诸佛,我若后身仍生天伦,若日天子,若月天子,若星辰天子,或生忉利天,或生须焰摩天,或生四天王天,或生它化自在天,乃至生诸梵天,乃至生五不还天,生色究竟天,皆当发心,忆见众生,照见众生。我生天上,入于内院,值补处佛,佛已降时,最先请佛说法,佛涅槃时,受我最后法供,如纯陀事,佛佑第一,当念世人不值佛世,或又遭遇灭法人王,我皆衍佛法绪而以度之。我生天上,身有千头,头有千舌,舌有千义,气足音宏,辩才第一,当念众生冤枉蹇涩,若忠臣,若孝子,若贤妇、孝女、奴仆,种种屈曲缭戾,千幽万隐,我皆化身替他分说而以度之。我生天上,威德自在,尊严第一,当念众生贱苦而以度之。我生天上,寂然安隐,得诸三昧,陀罗尼门定慧第一,当念众生或困色阴,或困想阴,种种颠倒,我施安隐而以度之。我生天上,寿命第一,当念众生朝有夕无,哭泣相续,我施寿命而以度之。我生天上,安居第一,当念众生或涉大水而困涛波,或从高山跌落,不得至地,心怖神飞,我当化身空中,为其接住而以度之。我生天上,调适第一,当念众生生恶毒疮,种种苦病,或遇刀刃,或落半头时,或断手脚时,或刳肠胃及两眼时,求死未死时,我皆分身而以度之。我生天上,洁净第一,当念众生在于地狱,既受无量痛苦,仍在沸屎,受无量秽,我皆不惮亲往而以度之。我生天上,慧照天人,多闻第一,当念众生少见寡闻,于一切处自疑自骇,我当令其到心皆平,而以度之。我生天上,久远超出因明、内外五明,神明第一,当念众生小聪小辨,世法多闻,或困名身,或困句身,或困文身,颠倒日夜,我先化身令其成就,然后解脱而以度之。我生天上,春吐栴檀气,夏吐芬陀利气,秋吐兰气,冬吐须曼那气,身长由延,端正第一,当念众生现富单那形,鸠盘茶形,夜迦形,或人生中粗弊如畜,福力轻微,或生疣赘,五官不全,同伦讥厌,己亦厌苦,我当巧术而以度之。我生天上,八万四千微妙侍女,来相亲娱,著微妙衣,出微妙声,或以携手为极乐,或以相笑为极乐,当念众生困于粗重?欲,不知厌苦,复有慧根男女,想阴炽盛,生诸疾病,种种粗细境界,我皆化作色身,为其成就如愿,然后解脱而以度之。我生天上,供养第一,当念贫穷众生,我以法力取龙宫宝贝,或美衣食,而以度之。

复次:诸佛,我若度人,当发大愿心,先度此生父身、母身、眷属身,再度旷劫以来,不可说、不可说、父身、母身、眷属身;又当度此世一世知识我之身,又当度旷劫以来,不可说、不可说、识知我之身,又当度旷劫以来至于此世,与我有仇、有怨之身,乃至遍度旷劫以来,至于今世,若因缘,若增上缘,若等无间缘,若所缘缘,若有情而作缘,若无情而作缘,人所不见天眼乃见之身,依《首楞》说,十二类生,各各入其类中,而说法要而化导之。虽有化导化身劳苦,我实寂然,不出于定,安坐本所,不离三昧,身心如故。凡此所愿,我实誓发,无虚诳心,所愿佛加被我,佛证知我,佛提撕我,佛成就我,使我尽此一形,乃至千形万形无量形,尽诸后有。无凡夫障,无小乘障,无中乘障,无外道障,无魔民障,无魔王障。正念相续,正愿相续,正知相续,正见相续,正行相续,我尽诸身,若毛发,若肝脑,若头目,而以作供,不作为报。我虽化身,横尽虚空,竖尽来劫,作其尘沙,一一沙中,有一一舌,一一舌中,出一一音,而以赞佛,不能尽也。又以化身,竖尽来劫,横尽虚空,作其尘沙,沙中一一舌,舌中一一音,而以劝人赞佛,不能尽也。世界无尽,佛力无尽,众生无尽,一世法无尽,我愿亦无尽。

(癸未夏,余编初集二百二十篇竟,其正集九十又八篇,以此文竟。过是以往语言文字为《定庵二集》。自记。)

重刊圆觉经略疏后序
《唐书艺文志》曰:“《圆觉经》大小疏各一卷,释宗密撰。”裴休《圆觉疏序》曰:“凡《大疏》三卷,《大抄》十三卷,《略疏》二卷,《小抄》六卷。”今藏本疏与抄皆合,不各自为本,《大疏抄》合十二卷;《略疏》二卷,各分上下;《略抄》或十二卷,或二十五卷;多寡之数,析省之年,皆不可考矣。《圆觉》之为圆觉,我佛自言之;《疏抄》之为疏抄,圭峰师自言之。夫赋天地者迂,赞日月者妄,名字功德,吾无赘言。若其祖荷泽,祢遂洲,则传法之绪可言也;胎慈恩,息贤首,其讲经之宗可言也。大疏虽繁,不可谓多,略疏虽简,不可谓少。其二而一者,同是经之津筏;其一而二者,各具疏之体裁。兹取《略疏》契之,使学者先读是,次第寻求也。《唐志》又曰:“《禅源诸诠集》一百一卷,《起信论疏抄》三卷,《原人论》一卷,皆宗密撰。”裴休撰乐石之文,举师所箸,有《华严》、《圆觉》、《涅槃》、《金刚》、《起信》、《唯识》、《孟兰》、《法界观》、《行愿》等经论疏抄,及法义类例,及禅藏总九十余卷。以今藏,佚者半,存者尚半。今先取《圆觉》契之,亦使学者先读是,次第寻求也。契之者谁?吴县贝居士墉也。助之喜与与其役者谁?吴县江居士沅及仁和龚自珍也。道光四年八月朔龚自珍合十,说由绪竟。

助刊圆觉经略疏愿文
大清道光四年,佛弟子仁和龚自珍同妻山阴何氏敬拾净财,助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成,并刷印一百二十部,流传施送。伏因先慈金坛段氏烦恼深重,中年永逝,愿以此功德,回向逝者,夙业顿消,神之净土。存者四大安和,尽此报身,不逢不若。命终之后,三人相见于莲邦,乃至一生补处。

为龙泉寺募造藏经楼启
大法之东也,寄嘱人王,寄嘱宰官、长者、居士。予读全藏,有官译,有官写,有官判,其目录尽在官。宋藏、元藏,今颇有存者,皆官纸,纸尾有官牒。其世近尤易征者,永乐中诏刊全藏一万一千余卷,依周兴嗣千字胪而次之,颁天下诸寺。今在大江以南者为南藏,在京师者为北藏,香木铜镮,象玉锦绣,以为装函;高楼飞宇,以为庋阁;名称歌曲、香火之田,以为赞叹、护持、供养。明祚久长,十五陵岿然。明之士大夫,席承平之清暇,往往探秘典,问玄文,支那盛有述作。万历中,浙之径山,始易梵夹为册书,别刊经论五千卷,剞劂浩穰,亦问之一时士大夫。予读径山藏,识其卷尾,考其出赀之家,尽科目之选,而志乘之杰也。垂三百载,其云礽遗裔,多丰饶贵显未艾者,功德吉祥,岂其诬乎?微独往古,我世宗宪皇帝,神圣天纵,留意内学,谓是与周孔之言,异名同实,不可执一废一者也。爰颁大帑,契众经二十八种,合二百余卷;又刊《古德祖师语录》三十八种,百余卷;又刊《宗镜录》百卷,颁诸寺。又诏以潜邸之雍和宫为奉佛处,以大臣专领之。高宗朝,益置内府匠人其中,月塐象三百尊,离世勿减,其象岁颁京师诸寺。自法流此土,功德无如圣清者;国祚世运,自有书契,则亦无如我圣清者。通儒大方,可以笃信,可以力行也矣。”夫有倡于上,则必有贵种福德之臣助于下,相与报佛恩,祈福德,以合成一世界之福德,岂可阙也?永乐北藏全千函而不缺者,今兹仅矣。京师九门,不满三十分。宣武门西南龙泉寺,古刹也,实有一分,完不蚀,望之栉然,触之馤然。寺卑湿,虑其久而蠹也,无楼居,虑不足以极崇弆之美也。且龙泉地势清远,水木之表,宜有郁然叆然者峙焉,使民望焉为祈向之宗,百福之汇,而以庇国庇民,不亦美乎?王公贝勒,贵官大夫,无使径山专美明代!

诵得生净土陀罗尼记数簿书后
龚自珍以辛卯岁发愿:愿诵大藏“贞”字函《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五十九言四十九万卷,愿秘密加被,灭我定业,疾证法华三昧。上品上生,生阿弥陀佛常寂光土,限戊戌岁毕之。又为之记数簿,书其尾曰:威仪不二门,若行则诵,若立则诵,若坐若卧则诵。声音不二门,古译音不准,既辩之矣,予能肖弹舌,依今译大摄小,亦能以大摄小书,然而不废古译。夫不知今译而至心持古译者,如麻似菽,责译主可矣,岂虞持者之不灵,与我佛之不委曲聪听哉?愿不二门,予有本愿十焉,一愿中具有九愿,九愿中一一有彼九愿,如环无端,如黄钟旋相为宫,如牵一发,全身知觉,杜顺师《漩复颂》曰:“时处帝网见重重”者也。自它不二门,予诵咒时,观恒河沙众生,无一众生不同时诵此咒者;恒河沙世界,无一色一香非此咒相貌者。挹注不二门,予所有持咒功德,往往观想用施一众生,亦用施恒河沙众生,于我功德,不增不减。老子曰:“既以与人己愈有,既以为人己愈多。”《天台四念处》第四卷曰:“不积藏。”予禀此旨时,不二门初发心时,未诵时,已满四十九万卷。数不二门,一一卷中具有四十九万卷。心法卷不二门,或心系佛,或心系愿,或无心,或用一切处心。一切处心可用乎?应之曰:飞锡师曰:“尽大地以为的,乌有箭发而不中者哉?”显密不二门,此陀罗尼即一切陀罗尼,诵之即是诵大小《弥陀》诸经,即是诵《法华经》,亦即是诵一切经,十方三世佛经。教相不二门,佛言法华三昧,即是言上品上生也。华果不二门,此方为华,西方为果;此生为华,生彼为果。十方不二门,如天台智者大师说不可具说。三世不二门,如天台说。心佛不二门,如大势至菩萨说。

双非双亦门颂
昔龙树菩萨作《四不偈》,六祖大鉴大师作《识智颂》,杜顺和尚作《漩复颂》,宋莹中大师作《三千有门颂》。予读天台师《觉意三昧》竟,发明之,乃制《双非双亦门颂》,颂曰:既双遮,那双照?先遮后照,拖泥带淖。既双照,那双遮?先照后遮,忙如乱麻。遮堕三句,照堕四句,堕三四句,那有是处?离三四句,别无言句,佛依二边,我依四句,谤佛谤我,莫谤龙树。破者立之,立者破之,即立即破,我无两时。你谤你捉,是思议境,不思议境,岂复立境?我不立境,我无凡圣,你今说空,所空何物?囫囵现成,双非双亦。天台龙树,龙树天台,大事出现,佛知见开。

附:重定双非双亦门颂一首
丁酉九月二十五日,天将曙,梦梵僧告予:龙树因缘偈,须以一口气急读之,不得拟议。既寤,取笔改定旧所制颂。是为《重定双非双亦门颂》。捉双遮,放双照,先遮后照,拖泥带淖。捉双照,放双遮,先照后遮,忙如乱蟆。立者破之,破者立之,即破即立,无呼吸时。遮堕三句,照堕四句,我堕四句,我无是处。你离此句,别无言句,滑达失步。佛依二边,我依两句,谤我谤佛,莫谤龙树。你谤龙树,谤一切处,我礼龙树,礼一切处。你捉一境,道有凡圣,我捉一境,是不立境。我不立境,圣凡凡圣,道我捉空,空何等耶?空受我捉,何所本耶?现成现成,囫囵囫囵。天台龙树,龙树天台,大事出现,知见华开。

正译
第一(正《法华经》秦译)
《妙法莲花经》入震旦之一千四百四十四年,为大清道光之丁酉岁,龚巩祚始正之曰:译者误也。误奈何?曰:此书实二部,各有序、正、流通,合并之,误者一。前经十品,后经十一品,无二十八品,今二十八品,其七伪也,其一别行也,误者二。二经各有蔓衍,后经尤杂糅,译者不察,误者三。颠倒失其次,移《安乐行品》于后经之中间,误者四。移《嘱累品》于《药王普门》诸品之上,使已没之宝塔复有言辞,使未离佛侧之文殊来自大海,疑惑众生极矣,误者五。又告之曰:第五事,晋译、隋译不误。

正译第二(正《大品弥陀经》魏译)
或问龚巩祚曰:《阿弥陀》四十八愿有之乎?龚巩祚曰:蛆虫师之言也,若非蛆虫师之言,则译者为之。昔者法藏比丘之发愿也,有本有迹,有理有事。本也者,泯一切数,立一切数,一数摄无量数,无量数入一数。若十方,若过去世,若见在世,若未来世,无一色非我愿者,无一香非我愿者,乃至若地,若水,若火,若风,若耳,若眼,若鼻、舌、身,若意,若我愿,若它愿,无非我愿者。是故我愿实不可得;是故我愿实无有数。尽十方众生皆成阿罗汉,测量卜度,欲照明其数,终不可得,如其迹则必有定矣。我在西方,非东,非北,非南,亦非四维,亦非上下。成佛以来,十劫而已。非一劫、二劫,乃至九劫,亦非多劫。娑婆众生,不感我说,释迦代说。自说其迹不定,法藏诳众生矣,代说之不定,释迦诳众生矣,结集之者书其数不定,阿难诳众生矣。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大藏》所见,或以四十八愿,或以三十六愿,或以二十八愿,或以二十四愿。四十八愿,独见流通,乍聋乍眩,讵可信受者乎?

正译第三(正《大本弥陀经》)
问:依魏康僧铠译四十八愿,何不可也,讵知非众生因缘,当信受是四十八愿也哉?答:不可也。我为一一正之如左,盍平心察文义矣!

第十七愿,衍文也。十方诸佛说经行道之迹,各各不同。众生因缘不同故,非佛有优劣故;乃言十倍于诸佛,为是十倍谁耶?第二十五、第二十六,只是一愿,非二也。

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愿三段,可并入第二十七愿中。第三十一愿,可并入第二十三愿中。

第三十四愿,衍文也。我刹中人欲生他方,前文明其本愿矣,乃虑堕三恶道,此义不必宣矣。第三十五、三十六愿,皆可并入第二十二愿中。第三十七愿、三十八愿,只是一,非二也。

第四十一愿,衍文。为道场树耶?道树不必当一愿;为菩萨知见耶?菩萨知见,具如上文矣。第四十四愿,衍文。具见上文,且叠见矣。

第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愿凡四段,只是一,非四也。然则法藏本愿如何?曰:佛有愿而已,不胪愿之数也。

正译第四(正《弥陀经》)
凡净土众经各各异,发愿多少异,予揭之矣。有明袁居士为《西方释异篇》,有身城大小异释,有寿量多少异释,有花轮大小异释,网其众说,弥缝同异,可谓勤矣。予乃正告震旦曰:不足辩!凡言大小、高卑、延促、多寡之数,十九是西竺注疏小师依托为之。一切经预设架构,言一、言二、言三、言四、言五,乃至言八万四千,此方师笔之书,为《大明三藏法数》篇,以非佛口亲说,是以处处异。又凡言若干那由他,若干恒河沙,若由旬,若劫,若国土,十九以意增益,气喘词窘,无益至教,亦处处异。佛言岂若此其絮絮猥鄙如儿女子语哉?五痛五烧,最不词,《宝积经》中无量寿如来会,无是文也。若金口亲宣,曷为有译有不译?于正是译也,发其凡焉。

正译第五(正《大般若经》)
龚巩祚曰:唐玉华寺译《大般若经》六百卷十六分,是西土伪经也。第二分,用秦译《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又模拟此经造四百卷,立初分,又模拟此经造百余卷,立第三分、四分、五分、六分;又取此经余滓,造数十卷,立第七分,至第十六分。独第二分是真经也。何以明此真?曰:龙树大士依此造论也。真经不恃唐译,鸠摩罗什、僧睿两大师,先勒成三十卷九十品,流通震旦矣。西土如别有六百卷者,龙树不应不言,罗什不应不见。且夫《摩诃》者,大也,三十卷九十品,已得一称,无容更有繁于此,更得大称者。盖判教诸师,判立三宗,中西并然。相宗、性宗,卷氎繁重,此师习此破相宗,欲敌余宗,恨文不富,门户小见,渐至僭伪。岂知教纵分三,佛止一佛,矧教纵分三,岂必卷氎相敌,始成三峙耶?龙树大士依三十卷九十品文,作《释论》一千卷,又名《大智度论》,罗什存一删九。龙树之言,圆赅三藏十二部教,不专诂破相。又龙树借此经,广明三藏十二部教,不专执破相。又龙树《释论》论也,十倍原文,体裁可尔,秦二师尚以为广而删之。唐师乃以经为略,又取西土伪经而译之,唐师所见,逊秦师远矣哉!唐圭峰大师曰:“《般若》诸经,一气数百非字,一气数百不字,一气数百无字。”夫佛一代时教,立此一门,显此一境,标此一谛。判三宗者,是破相摄。判三乘者,是大乘摄。判四教者,是别教摄。审三谛者,是真谛依止。修三止者,是体真止依止。修三观者,是空观依止。发此音声,有此卷氎,有此言句矣。此言句者,不同相宗之艰言,不同性宗之辩言,不同小乘经之确言,不同陀罗尼之密言,不同伽陀之文言,最易剽窃,最易模拟,敷衍万倍,登龙宫之华严。求其后义,仍是前义,造作何难?然且校量功德,倍其文焉,然且广明罪报,恫喝挟制,又倍其文焉,使人敢怒而不敢议,我佛岂有是哉?使圭峰知予说,早唾置之矣。乃辟喻说之曰:佛说般若,醍醐也,模彷附益者,水也;醍醐一滴入一钵盂水,水多醍醐少矣,乃至入七钵盂水,水益多醍醐益少;《大般若》六百卷,是取醍醐一滴,入四大海水。

正译第六(正密部、正偈颂)
龚巩祚曰:夫称理以况,简及苕帚;就事以诠,则有密部。密部所贵者,声而已矣,声所贵,轻重分寸间而已矣,轻重分寸间,在乎正音与带音之间。正音宜大书,带音宜旁书,二合以济声之穷,三合以济二合之穷,四合以济三合之穷。今回部语用弹舌音,乃至五合,其宜以大字摄细字书。译师无知,用一律书,间用二合矣,而无三合四合,无三合四合,故密部不符佛口,密部不符佛口,故理一事二,疑惑众生。圣清控驭天竺额纳特珂克之地,达赖、班禅额尔德尼、章佳胡士克图,先后来朝,世宗、高宗命译诸陀罗尼以进,爰肖其音,用大摄小,书之镂之,藏板雍和宫,印行以赐天下诸寺。伟矣,迈矣!天龙鬼神八部嗬护,在此不在彼矣。且夫西竺之国,威仪文词之美,古德慕之。凡见佛者,则有呗偈、乐器赞颂;问佛咨义,往往用偈颂。佛说法毕,则有重宣之颂,如东土之有歌诗谐声者也。中西声不同,不可以谐,不如勿译;译焉而拙直,无唱叹之旨,徒复正文而已,不如勿译。震旦人造偈,沿彼译师,承厥讹谬,截割字数,俾就整壹,若四字,若五字,若七字,不叶韵,中西皆无此律令,不知何名,鬛耶角耶?文笔之鬛耶?

正译第七(总正历代所译一切经)
释迦牟尼之兴也,有语言,无文字,有付嘱法,无付嘱经。释迦既没,阿难结集释迦一代五时之教,五味以判,三藏以位,十二部以分,经之名以起。如是者何也?谓自法也。我,阿难自我也;闻,阿难自闻也。某品某品,皆阿难所定也,阿难不得以记事记言之我,而僭曰佛也;亦犹佛不得预攘记事记言之阿难,而诬曰我也。今之经凡云佛说,是经时追称之词,谓之小不辞;凡云佛说是其品时,谓之大不辞;亦有问答未竟,佛遽唱言持此经功德、谤此经罪报者。日中相不应见日入相。湣哉!西竺既尊佛,国王贵官长者皆事佛,其以名闻相高,必在佛经焉;利禄之门,必在佛经焉;由是门户之争,朋党之立,亦必在乎佛经焉。由是人尊一经,经立一师,家抱一册,户名一偈,各立原委,各造文字,或损改,或颠倒,或附益,犹不售,则又加之以恐喝挟制,校量罪福。罪福之文,十倍其原文矣。由是各经流通分,各各自名经中之王,序分各各造法会,各各名无量会;此文又三十倍其正文。佛清净诲,汩没其中,若存若亡,其言有曰:如遇持是经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实,此人现世得白癞病。此其言为是佛言,为是持经者言,尚待问耶?佛言:“我如师子王,一切无畏,畏师子身自生蛆虫,食师子肉。”(吾本是训,名之蛆虫僧。)译主不察,尽译之以贻震旦,震旦之谤佛,译主之咎。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
第一问:三藏十二部,《妙法莲华经》为经之王,何也?答:隋以来判教诸师,皆曰《华严》日出时,《法华》日中时,《涅槃》日入时。明藕益大师曰:“诸经有《法华》,王者之有九鼎,家业之有总帐簿也。”与一切经各各自言经中之王不同,欲备知之,则在《天台玄义》矣。

第二问:是经纪事多于记言,何也?答:明幽溪大师曰:“是经说纲不说目,说意不说义,一切经所说,统于是经说。”是经所说,则有三焉。何谓三?一、不说之说,二、正说之说,三、辟喻说之说。放光示瑞,天雨四华,地六种动,此不说之说。方便品说一大事因缘出见于世,说我但一乘,尚无有二,何况有三?此正说之说。以下乃辟喻说:一、《火宅喻》,二、《药草喻》,三、《化城喻》。且说法,且授记,《法华》第一会毕矣。

第三问:此经应作何科判?答:吾初读《法华》白文,审是二分;及见智者《文句》,果判二分,大喜曰:凡夫知见,乃与大师暗合。又读七周,乃言曰:智者《文句》,大纲举矣,条别未尽也。吾大意符智者,别出科判,自《序品》至《学无学品》讫为一会;以《安乐行品》为流通,自《见宝塔品》以至《妙庄严王品》为一会;以《法师功德品》及《嘱累品》为流通。

第四问:如子之言,两部各别行可矣。答:如是。

第五问:问其目。答曰:《序品》第一,《方便品》第二,《授舍利弗记并说火宅喻品》第三,《须菩提迦叶等说穷子喻品》第四,《药草喻品》第五,《授迦叶等记品》第六,《说大通智胜如来并说化城喻品》第七,《授五百弟子记弟子说衣珠喻品》第八,《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安乐行品》第十,以上《法华经》第一会竟。见《宝塔品》第一,《授提婆达多记龙女献珠品》第二,《从地涌出品》第三,《如来寿量品》第四,《常不轻本事品》第五,《药王本事品》第六,《妙音菩萨来往品》第七,《普门品》第八,《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九,《法师功德品》第十,《嘱累品》第十一,以上《法华》又一会竟。

第六问:何以删《法师品》?答:辨士之虚锋,墨士之旁沈。第七问:何以删《持品》?答:无意义,非佛语。第八问:何以删《分别功德品》?答:凡校量罪福,最繁重。闲文之谆,三十倍于正文,非佛语也。第九问:何以删《随喜功德品》?答:同上。第十问:何以删《如来神力品》?答:无实义。

第十一问:陀罗尼可删乎?答:一切经陀罗尼,皆宜别行在密部,于此经发其凡。

第十二问:何以删《普贤劝法品》?答:伪经之最可笑者。凡恫喝挟制之言,皆西竺蛆虫师所为也。(详《正译第七》。)又此经自有《嘱累品》,不容益此品。

第十三问:何以移《安乐行品》于前经之末?答:以文殊始,以文殊终,说《髻珠喻》以申前三喻,经之首尾如是矣。陈南岳大师以此品别行,有《玄义》一卷。

第十四问:何以移《法师功德品》于后?答:依智者师,此品谭神通名发得通,是说果,非说因也,宜入之流通。问:何以知是后会之流通,不是前会之流通?答:前会不以神通为流通,此多宝佛所被讥耳。

第十五问:何以移《嘱累品》于最后?答:晋译如此,隋译亦如此,独秦译不然。依晋隋两译以正秦译,不亦可乎?此一端可正全经之颠倒窜乱,非阿难原文矣。又此品佛明言多宝佛塔,迁可如故,法会遂散,而下品《药王品》中多宝佛赞宿王华何哉?《普门品》中观世音以一分璎珞供多宝佛塔又何哉?其倒置不屑辩矣。

第十六问:今本大错乱安在?答:文殊师利在八万菩萨上首,弥勒问焉,未离佛侧。《提婆达多品》佛留智积云:“且待须臾与文殊相见。”文殊乃与无数菩萨自龙宫涌出。不识文殊以何时入海耶?后经更端与前经不相承,别为首尾,不待深明文义者察之矣。

第十七问:愿闻第二会何为而作?何人所作?何时所作?十一品之中,大纲细目,脉络所在,首尾之指,可得而??陈乎?答:阿难作。其时在授《三根记》讫以后,久远矣!其文以多宝佛为主,以塔见塔没为首尾;又以下方海众为由绪,以如来寿量为正宗,如智者大师说。又十一品中龙女也,药王也,常不轻也,妙音也,观世音也,妙庄严王也,此六人者,皆证明如来寿量者也。以六重证明之,以六番指点之,以六事敷演之,以前经例之,此皆不说之说。如来寿量,是正说之说。又第十一品亦名《多宝塔灭品》,多宝佛为证明之始,为证明之终。

第十八问:何以言《药王品》有蔓益?答:较量罪福入此品,不伦最甚也。

第十九问:仁言有非阿难原文者何也?答:某品某品名目,阿难所定。凡阿难记事之言,不得僭称佛言。如云:佛说是《妙音菩萨来往品》时,阿难原文当作是妙音菩萨来往时;佛说是《普门品》时,阿难原文当云是无尽意菩萨供养观世音时;持地白佛言有人闻是《普门品》者,原文当作有人闻佛说观世音功德者;以此例推,可一一臆改也。

第二十问:后经前经,意指分别。答:前经说迹,迹中有本;后经说本,本中有迹;无以易天台矣!迹犹他也,本犹自也。

第二十一问:使与前经衔尾相承,由迹生本可乎?答:不可。各自为经,多宝佛为证明寿量,出见于世可矣;如其衔尾,则是前说已说,后说未说,多宝只证明前说,不证明后说,一不安也。则是下方海众,只拥护前说,不拥护后说,不安二。则是三周说法、三根授记,但为《如来寿量品》之序分,如此科判,不安三。设非因前言生后言,因前事生后事,则如来寿量,其终闷而不宣乎?正宗分是佛大事,不得因前事始生后事,不得因前言始生后言,如此科判,不安四。一经之中,乃各自为序、正、流通,断无此例,不安五。不但文殊入海,脱文窒碍而已。

第二十二问:天台判本门迹门,截然两大支,兀然相对峙,吾子之先声也,以《下方涌出品》,为如来寿量之由序,以《见宝塔品》、《龙女献珠品》还于前半,目为前半之流通,何害于义而不可哉?子殆欲与天台立异?答:《多宝佛品》是更端之相,非流通之相,不可还前半。何也?多宝佛是十一品主,是十一品脉,是十一品线,是十一品筋,是十一品眼,是十一品钥匙,是十一品归墟,我故与天台小异,《龙女品》文殊出海与前不属,我故与天台小异。

第二十三问:后十一品之名《妙法莲华经》,多宝佛所名,不可易矣。许有异名乎?答:亦得名为《平等大慧经》,亦得名为《释迦寿量经》,亦得名为《多宝佛出见经》,亦得名为《多宝佛证明释迦寿量经》。

第二十四问:佛于授舍利弗记之时,金口亲宣,自名所说为妙法莲华法,何也?答:妙法莲华法,三世佛所说,旷劫预定,故释迦三周说法之中,一字一句,皆自名为妙法莲华法,此无可疑者。

第二十五问:十方三世所说《妙法莲华经》可知者凡几?答:见于《妙法莲华经》称引者凡五,与今经而七:一、日月灯明佛说,一、日月净明德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一、提婆达多夙世所说,一、大通智胜如来说,一、威音王说,是为五,与今经而七也。

第二十六问:文殊入海所以教龙女者,当是何等《妙法莲华经》?答:是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所说,即此前十品三周说法、三根授记、以《四安乐行》为流通者也。何用知之?曰:释迦见主,文殊见辅。

第二十七问:如仁所说,震旦通行之经,讹阙、颠倒、蔓衍、复重如乱丝,已举数事。更有明征乎?答:《天台玄义》有之曰:他经皆说经题,此独不说,非不说,其文未度也。(此一征也。又此经为北朝宫女所乱,后来南岳大师复理之,见《文句》此又一征也。)

第二十八问:更有否?答:《普门品》偈:“偈答无尽意”五字,应入阿难语;应是尔时佛以偈答:“无尽意曰……”十字,不应误入祗夜。译者愦愦,一至于此,余可例矣。

第二十九问:前经别行不连后,干震旦有征乎?答:有之。六祖大鉴大师《坛经》第七则曰:有人咨问《法华经》大义,祖命诵其文,诵至《化城喻品》,祖遽曰:止,即口授大义云云。六祖所言与天台智者大师之言,无二无别,谓之六祖所撰《法华玄义》可矣,谓之六祖所授《摩诃止观》、六祖《法华三昧》无不可矣。夫六祖者,文殊化身也。

第三十问:以何因缘,二经俱至震旦?答:众生因缘、根性、福力,各各不同,合而读之,用证三昧,分而读之,用证三昧,无不可者。他方世界种种国土所感,种种言词,种种音声,种种文字,或一句、或半偈,乃至一会,乃至如此间闻二会,乃至闻恒河沙数会,种种别异,必可知矣。

第三十一问:《见宝塔品》以尔时二字发端耶?答:必有如是我闻,必有序法会云云,必有当说《妙法莲华经》云云,译主欲衍尾,因删之矣。余可例知。

第三十二问:后经有多宝佛,犹前经之有文殊耶?答:如是。

第三十三问:文句间尚有纤疑存者乎?答:《提婆达多品》,前半记授记事,后半记龙女事,不相属,疑二品误合也,姑仍厥旧。

第三十四问:前三周简矣,何以言初善、中善、后善?答:就三周而论,为上根说法,授上根记,初善也。为中根说法,授中根记,中善也。为下根说法,授下根记,后善也。就每周之中而论,初中后具在经文;就全经而论,《方便品》说一大事因缘,初善也。三周辟喻,中善也。文殊问四《安乐行》,说《髻珠喻》以终之,后善也。

第三十五问:流通属累繁何伤乎?答:向不云乎?有不说之说,有说之说,佛之本怀,视说之说不如不说之说之妙,说已赘矣,而说此至无意味之说岂妙耶?天台九旬谭妙,亦曾谭嘱累妙、流通妙、自赞妙、校量罪福妙耶?

第三十六问:全经颠倒、重复、蔓衍之故。答:易知也!西土有诸讲师,家置一编,户抱一偈,名闻利养之故。造作文字,有经之臣仆,有经之舆佁,舆佁又有舆佁焉。假如西土人来谭《春秋》、《论语》,我土儒者,取《春秋》、《论语》付之,又误取二书之注疏付之,又误取二书之近世制举文付之,又误取制举文之坊刻评论付之,西土人不别也,尽译之以归。《法华》二十八品之东,亦若是乎。

第三十七问:阿难记事倍于记言。佛言本简,今又颇乙去佛赞,此经之文,佛言益简。答:榛楛翦而栴檀出矣,砾石去而甄叔迦见矣。前经三周说法,后经说寿量,一切经所说统于是说,而重之以说妙音菩萨事,说常不轻事,说药王事,说观世音事,说妙庄严王事,以证明之。上根之者,但闻一事,疾得三昧,何苦简乎?

第三十八问:尝读吾子《正译》七篇矣,抑十不二门,大开圆解心,具三世法,固无所谓先后、延促、始终、来去者也。五十小劫礼佛,佛神力故,才如半日。据此,则凡形迹之不符,文气之不承,教相之不同世相,文法之不同世传记,愿皆勿疑。答:凡此圆解,我皆具知,有理有事。称理而论,无延促、先后、去来、终始,就事而论,则不然,佛不坏假名而说实相。种种示见,《如来寿量品》后半既自明之矣;当其示见佛,亦人也,亦一立言之大师也。阿难一载笔之史也,一代时教无此立言之相矣。释迦谥为文,无此文章之体裁矣。非立言之相,非文章之体裁,非示见矣。

第三十九问:何以须论文义?答:报文佛恩故。

第四十问:日月灯明佛之经,提婆夙世说之经,药王夙世闻之经,大通智胜如来之经,威音王之经,与今之二经,七者同乎不乎?答:非同非不同,亦同亦不同。劫不同,世界不同,佛身大小不同,佛寿延促不同;众生有福无福根利钝不同,经之字句多寡不同,说之之延促不同,此吾迹门也。心具十方、三世,法无多寡、延促,同且为赘词,何况不同!以要言之,十方三世,我不见有一色一香非是《法华经》者,此吾本门也。今方与汝重定《法华》文句,科判其品,考核其文,甄中西之末流,补古师之千虑,就示见相而论其示见之始终本末,我宁论迹,我不暇与汝论本也。

第四十一问:愿闻《法华玄义》。答:义学之渊海,三藏之总龟,法王之首辅,大士之化身,愿尽劫皈依,为不侵不叛之臣。

第四十二问:子重定《法华》之文,悍如此,不问罪福乎?答:凡我所说,不合佛心,凡我所判,不合阿难原文,我为无知,我为妄作,违心所安,诳彼来学,我判此竟,七日命终,坠无间狱,我不悔也。如我所言,上合佛心,我所科判,上合阿难原文,佛加被我,智者大师加被我,我疾得《法华》三昧,亦得普见一切色身三昧,见生蒙佛梦中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道光丁酉春正月,实《法华经》入震旦之一千四百四十四年。计定庵所删七品,定为两部,存者二十一品,又删《药王》半品。

重辑六妙门序
昔者大师判八教曰: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前四教之仪,后四教之相。自初禅、四禅、四无量心,展转至于师子奋迅三昧,渐也;《摩诃止观》、《觉意三昧》两部,顿也。秘密,未说。《六妙门》、《十六特胜门》、《通明观》三部,不定也。《六妙门》何以不定?曰:门门不定,因不定,果不定。一曰数,数者,三藏教五停心之一停心。但契经不云乎?阿那波那,三世一切佛入道初门,此门彻下彻上,不局藏教。不定者一也。二曰随,随者,《十六特胜门》中之先锋,因随以知息出入相,冷暖涩滑,促长相,除身相,恃随阶神通特胜摄,不专取通妙门摄,随之本旨异矣,随以后次第又异。不定者二也。问:数随二门,凡观不净,大不净者,必先由之;故合不净观,谓之二甘露门,要是凡夫禅,小乘法。若夫圆人、四念处总十法界以为处,观非净非不净;又观息法,观无常也;圆人则观非常非无常;此为浅狭,彼为高远。应之曰:汝论理,非论事,理则诚然。六祖门徒元策,游河朔,遇禅人智隍,见其入定而笑之曰:定有入出耶?理亦诚然。我以事论,则大不然,不跏趺坐,则四威仪中,取何者为相?不停心,则虽有无上知见,为烦恼风,动摇慧灯,若存若灭,不知风相,那知地水火相?不知内四大相,那获天眼通,见千世界相?常行常坐,半行半坐,古人克期为之,克期则有出入明矣。故有慧行,有行行,圆悟者侧修,下学者上达。且夫妄心不异于真心者,岂指下手处言?妄之不拣,难用功故。闻诃栴檀,不得反取粪故。十五门禅,古德目初禅为根本禅,以用阿那波那故。《摩诃止观》有二十五科,为前方便,方便中亦有调息一门,息如不调,心如猿猴,难可制故。三曰止,用制心止也。虽云用制心止,不及三大止,但视乎其人尔。未开圆解,且用制心止,制心一处,何事不办?如开佛知见矣,于跏趺时,用三种大止,用体真止,即空而假而中焉可矣;用随缘方便止,即假而空而中焉可矣;用息二边分别止,即中而空而假焉无不可矣;神明规矩,弘道者人。不定者三也。四曰观,此部之观,先观息,乃观身受心法四倒,成四念处,其观息也略;但四念处之喤引而已。特胜通明,由观息克取神通,故详;此门或取通,或不取通,故略。及其成四念处也,是四枯四念处,非四荣四念处,为未圆人聊说如此。圆人三种大观,不纵不横,全体大用,正在此时,借在此时,无不可矣。不定者四也。五曰还,此门还是裂小网,开佛知见曰裂大网,还者非他,《觉意三昧》之观,观心是也,夫亦各还其所还而已矣。不定者五也。六曰净,准上此净,但是声闻净,声闻析假入空得称净,缘觉体假入空亦称净;乃知如来四德,亦受净名。不定者六也。有至定者存乎?曰:名目定,网格定,次第不可紊则定,首尾相注则定。元藏目录《六妙门》三卷,在“谨”字函,为大师全书二十七种之一。明藏南北皆阙,惜哉,痛哉!读《释禅波罗密次第门》十卷,其第七卷曰:《六妙门》才二千言,非元藏单行本。元藏既不可见,此亦足以窥全指于十四乎?未可知也。刻木行,以少慰天台裔人求古笈之志,微此,不定一门熄矣。大清道光十八年仲冬朔日观实相之者涤笔叙。

支那古德遗书序
观实相之者忾然曰:学术有升降,人心有诚伪,水有淄、渑,乐有《雅》、《郑》,岂独九流之通蔽,儒门之口实而已乎?原夫禅者,佛说六波罗密门之一门,古所谓禅,尽事禅也。千佛所胎息,三乘所劬劳,八教所管钥,尽事禅也。入之也有门,践之也有途,譬彼登山,足无藉则何以为之阶?手无扪则何以为之援?而且导之也有师,扶持之也有相,尚犹虑夫涉之也有浅深,阅之也有久暂,则有诸境以为之策,有化城以为之止息,乃有大事因缘以为之归墟。其言明且清也,故被乎三根,其术至朴实平正也,故其书三根学焉而各无弊,庄论法语,尚惧不聪,乌有所谓机锋者乎?名身句身,尚惧不明,乌有所谓参悟者乎?是非有检束,乌有所谓一千七百则公案乎?通塞视前途,乌有所谓看话头者乎?慈和暖爱,乌有所谓棒喝者乎?有闻、有思、有修,以言说说其无言说,以思议思议其不思议,必有悉檀焉,乌有一切镵者乎?倾肝吐鬲而予之,乌有设伏以俟敌者乎?盖惟恐人之不好问也,乌有来即拦,到即斫者乎?无量人问,当用无量法门悉檀答之,譬如医门四百四病,四百四药,诊脉处方,临时区配,乌有以现成语句,囫囵笼罩人者乎?或宗《华严经》,或宗《法华经》,或宗《涅槃经》,荆溪赞天台云:“依经帖释,理富义顺。”乌有所谓教外别传者乎?或难之曰:天台所云云,都在《法华》七卷内耶?应之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作者无之,述者有之,九流之通例如此矣。智者大师即补结集者之略,又正翻译者之拙,又或囊括大意,或融合众文,或发挥孤文,或不忽旁沈,或搜剔隙罅,或举一例诸,微独禅人而已。支那贤者读周公、孔父之书,皆如此矣,乌有所谓教外之别传者乎?如青天白日,欲人之无不见也,乌有所谓祖师向上事,密密不通风者乎?幽探冥讨,旁引殽证,尚惧灵文之不富也,乌有拨去语言文字者乎?其书不幸而埋藏,千载无者宜也,其书幸而流布,得道者如麻、如菽、如竹苇又宜也,乌有所谓孤提祖印,密付衣钵者乎?以佛为师,以佛知见为归,以经论为导,以禅为行,乌有所谓不向如来行处行者乎?悲夫!晚唐以还,像法渐谢,则有斥经论用曹溪者,则有祖曹溪并失夫曹溪之解行者,愈降愈滥,愈诞愈易,昧禅之行,冒禅之名,儒流文士,乐其简便,不识字髡徒,习其狂猾,语录繁兴,伙于小说,工者用廋,拙者用谣,下者杂俳优成之,异乎闻于文佛之所闻,狂师召伶俐市儿,用现成言句授之,勿失腔节,三日,禅师其遍市矣。佛言:吾如师子王,不畏百兽,畏师子身自生蛆虫,啖师子肉。佛法之衰,为支那所诋,不绝如线,则岂非蛆虫僧之召之也哉?予疚焉!又焉!亟思所以报佛恩者,乃写《法华》宗魏南岳思大师书一种四卷,隋天台智者大师书若干种若干卷,唐荆溪湛然大师书若干种若干卷,《涅槃》宗唐永嘉无相大师书一种一卷,《华严》宗唐帝心大师书一种一卷,圭峰密大师书一种二卷,书其地曰支那,尊其人曰古德,目其教,信其必不离语言文字也,故谓之遗书。既写定,藏之乎羽岑之山,支那缁白,容有续九流諟古今审正变者焉。以二百本施诸寺。

最录三千有门颂
《三千有门颂》,三十六句,二百五十六字,宋陈瓘莹中撰。明僧百松解;附莹中与南湖讲师书一篇,合一卷。其曰《有门颂》,书中目详之矣,不赘论。自珍始读天台性具宗,骇而仇之,何也?佛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九界性,我知之,佛具九界性,独未之闻。尝欲改百界为九十一界,改千如为九百十如,改三千门为二千七百三十门。壬辰岁,得此书于龙泉寺,思之七昼夜,乃砉然破!骇者成粥饭,仇者成骨肉,移之念佛三昧立证。三昧云何?曰:以弥陀性具法界中之我,念我性具法界中之弥陀,非三昧乎?乃庄写最录之如此。最录竟,诵《法华偈》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最录禅波罗蜜门
禅有三翻:定也,思惟修也,功德林也,此六波罗蜜之第五门。经言非禅不智;又言无定之慧,如风中灯,照物不了故,此波罗蜜犹密室灯也。书分四分,未说一分,说三分,三分共十五门。十五门之修行下手处,分三门,曰观息,曰观身,曰观心。观必以止为门,故此书亦得称止观,乃南岳所授三种《止观》之一也。止为前方便,观是正宗分,观息谓之阿那波那门也。观身即不净观、大不净观也,此二者,谓之二种无上甘露门。全书十卷,菁华不外此二义,有所观浅深不同,层累盘旋,如鸟道而渐上,以为诠次耳。观息与身详,观心略,惟通明观中,近似观心论耳。著书各体裁,不以观心为主,欲知观心三千具,观心即假即空即中,有《摩诃止观》百轨则在,至此书归墟,在乎神通,观息亦得通,观身亦得通,实乃修通之大宗也。无记化化禅,则有妙玄在。原录云:“大师于瓦棺寺说《大庄严寺法慎私记》,凡三十卷,章安顶禅师治定为十卷,八九十略,无七修证中四别,惟至第三出世,但至对诒云,大师尝在高坐曰:‘若说次第禅门,年可一遍,若著章疏,可五十卷。’今刊顶示大科云云。”序判并精细明白,不知何人所为?在北藏“烦”字函。丁酉九月记。

最录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唐玄奘师撰。自天亲造三十颂,《护法》等十菩萨各敷演之,各为十卷。师受窥基之请,合百卷之书,删其义之不可立者,与义之不并立者为十卷。则今藏本《成唯识论》是,学者睹慈恩宗如日在天矣。师复念言法相宗大纲在八识,大纬在四分,乃制此颂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颂眼等识,次三颂意识,次三末那,次三赖耶。每支各摄证自证分、自证分、相分、见分等。又每支前三章颂凡也,后一章颂圣也,昔世尊说经,必重宣厥义而说偈言,此亦大师说唯识竟,重宣说偈者也。又其名身句身,与天亲之颂相似,将毋天亲示见者哉?

最录七佛偈
《七佛偈》总一百八十八言,元虎溪师疑其伪。龚自珍曰:《七佛偈》无可疑也。凡虎溪所疑,及踵虎溪而疑者,总有四义,作九重破之:第一疑,谓大藏中无单行,故疑。破曰:教外别传,不在阿难结集中,破之一。复次,三藏十二部,各有体裁,伽陀只夜皆不单行,此伽陀也,前后无附丽牵连之文,不得单行,破之二。复次,达摩西来;口述梵语,未入大藏,破之三。第二疑,谓无译主之名,故疑。破曰:西土无赍来之贝氎,此土无诏译之帝王,译主辈冯何见之,而冯何译之?破之四。复次,达摩口传,即是达摩所译,译主许译经,达摩何以不许译偈?破之五。第三疑,谓天台慈恩贤首三家。皆不引其文,故疑。破曰:达摩口传至于六祖,六祖《坛经》数佛,必数释迦以前之六佛,《坛经》岂亦不可信乎?破之六。支那撰述引之者,有永明寿师《宗镜录》、《景德传灯录》、契嵩大师《镡津集》,皆北宋以前矣,何必天台贤首?至慈恩宗,本不谭此义,宜其不引也。破之七。复次,六祖《坛经》不引之引,何子明引其文首尾具,始为引乎?破之八。第四疑,谓《付法藏因缘传》无之,故疑。破曰:著书者各有托始,此传托始释迦,有何可疑?破之九。以上九重义破四重疑竟。问:有舛文乎?答:《拘留孙偈》,第二句第七字是了字,非幻字,作幻字则蔓矣。《宗镜录》不误。近世独鼓山刻《禅海十珍集》不误,天下丛林处处误。

最录达摩大师说四行
达摩《说四行》一卷,僧璨之所传也。一、报冤门,无怨忿行;二、随缘门,无忻喜行;三、无求门,无所求行;四、波罗蜜门,不取相行。自珍曰:自祖之东,指人心,遮语言文字,此虽语言哉,恳乎悫,齐乎朴,冲乎寥乎其易知。自珍又曰:似四十二章经。

最录坛经
记者冗不杀,故精英奄然,示宋景德以来所录,此最朴直,最雅驯矣。祖所获于《法华》、《涅槃》也,与吾智者大师同,谓之六祖撰《法华玄义》可,谓之《涅槃玄义》可,谓之六祖《摩诃止观》,无不可矣。其斥净土也,开唯心之宗,最上法门,我实不见其谤净土。五灯以还,险语过此者多有,何独议六祖?呜呼!如六祖,我敢谓禅不可捕捉也哉!

最录大乘止观
魏南岳慧思大师《大乘止观》四卷。龚自珍曰:此龙树涅槃后,第一出世法王子也,故天台标三止,此先标止;天台标三观,此先标观;天台以止为观,以观为止,此先标止观双行。天台说性具,一念十法界,此性具宗之始。天台云:八识中第六功能大,此用意识之始。天台十重轨则,此六重括十重也。此书唐时亡,慈云大师知白购之海舶中,仍魏世本,明藕益大师智旭注之,国朝单居士照刻之,支那撰述无更古于是者,称说赞叹,如赘疣然。所能言者,尽于此矣。

最录觉意三昧
或问之曰:天台智者大师舍八而用六何也?答曰:舍六无可用也,天台之功,斯为最大。今夫八识众生,不自知其有;不知其有,而欲用力以厄之也末由。六识众生,自知其有,自知其有,则可以厄其四运,用其双照,以入乎中道。语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台之功,斯为最大。先说《四念处》,后说《觉意三昧》,皆说三十七道品也。径山刻本有《四念处》,无《觉意三昧》,予故表微。梵本六卷,假之龙泉寺。

最录四念处
《四念处》四卷,隋天台山智者大师之所说,门人灌顶大师之所笔受;明吴江吴士龙从藏本刻者。《四念处》者,三十七助道品之四也。天台判四教,第一卷说藏教五停心四念处,第二卷说通教五停心四念处,第三卷说别教五停心四念处,第四卷说圆教五停心四念处。五停,纬也;四念,经也。藏、通、别,客义也,圆,主人义也。提纲用四义摄,曰:生生四念处,生不生四念处,不生生四念处,不生不生四念处。何所祖?祖龙树中论也。天台如日出,龙树其启明也。推之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亦必各具四教仪,惜不可闻矣。

○己卯(1819)(吴山人文征、沈书记锡东饯之虎邱)一天幽怨欲谁谙?词客如云气正酣。我有箫心吹不得,落花风里别江南。

──《定庵集外未刻诗》

△题吴南芗东方三大图。图为登州蓬莱阁,为泰州山,为曲阜圣陵禽父始宅奄,犹未荒大东;周王有名祀,名山止龟蒙;尚父赐履海,泱泱表大风;

时无神仙言,不睹金银宫。春秋贬宋父,坐失玉与弓;祊田富汤沐,季旅何鞬?秦穆作西畤,帝醉终可逢;

恒无三脊茅,遂辍登山踪。顽哉鲁与齐,灵气不牖衷,孤负介海岱,海深岱徒崇。素王张三世,元始而麟终;

文成号数万,太平告成功;其文富沧海,其旨高苍穹。于是海岱英,尽入孔牢笼。熙朝翠华至,九跪迎上公;

厥典盛谒林,汉后无兹隆。惜哉有阙遗,未举金泥封;小臣若上议,廷臣三日聋。首谒孔林毕,继请行升中;

继请射沧海,三事碑三通。古体日霾晦,但嗤秦汉雄;周情与孔思,执笔思忡忡。

──《定庵集外未刻诗》

△行路易

东山猛虎不吃人,西山猛虎吃人,南山猛虎吃人,北山猛虎不食人。漫漫趋避何所已?玉帝不遣牖下死,一双瞳神射秋水。袖中芳草岂不香?手中玉麈岂不长?中妇岂不姝?座客岂不都?江大水深多江鱼,江边何哓呶?人不足,盱有余,夏父以来目矍矍。我欲食江鱼,江水涩咙喉,鱼骨亦不可以餐;冤屈复冤屈,果然龙蛇蟠我喉舌间,使我说天九难、说地九难、踉跄入中门。中门一步一荆棘,大药不疗膏肓顽,鼻涕一尺何其孱?臣请逝矣逝勿还。嘈嘈舟师,三五詈汝:汝以白昼放歌为可惜,而乃脂汝辖;汝以黄金散尽为复来,而乃鞭其脢。红玫瑰,青镜台,美人别汝光徘徊。腷腷膊膊,鸡鸣狗鸣;淅淅索索,风声雨声;浩浩荡荡,仙都玉京。蟠桃之花万丈明,淮南之犬彳亍行;臣岂不如武皇阶下东方生?乱曰:三寸舌,一枝笔,万言书,万人敌,九天九渊少颜色;朝衣东市甘如饴,玉体须为美人惜。

──《定庵集外未刻诗》

△梦得“东海潮来月怒明”之句,醒,足成一诗昙誓天人度有情,上元旌节过双成。西池酒罢龙娇语,东海潮来月怒明。

梵史竣编增楮寿,花神宣敕赦词精。不知半夜归环佩,问是空峒第几声。

──《定庵集外未刻诗》

△又成一诗东海潮来月上弦,空峒抚罢静诸天。西池一宴无消息,替管桃花五百年。

──《定庵集外未刻诗》

△邻儿半夜哭邻儿半夜哭,或言忆前生;前生何所忆?或者变文名。

我有一箧书,属草殊未成,涂乙迨一纪,甘苦万千并!百忧消中夜,何如坐经营?翦烛蹶然起,婢笑妻复嗔;

万一明朝死,堕地泪纵横。

──《定庵集外未刻诗》

△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少小无端爱令名,也无学术误苍生。白云一笑懒如此,忽遇天风吹便行○

文格渐卑庸福近,不知庸福究何如?常州庄四能怜我,劝我狂删乙丙书○情多处处有悲欢,何必沧桑始浩叹!昨过城西晒书地,蠹鱼无数讯平安○

手种江山千树花,今年负杀武陵霞。梦中自怯才情减,醒又缠绵感岁华○庞眉名与段公齐,一脉东原高第题。回首外家书帙散,大儒门祚古难跻○

昨日相逢刘礼部,高言大句快无加;从君烧尽虫鱼学,甘作东京卖饼家○十年提倡受恩身,惨绿年华记忆真。江左名场前辈在,敢将名氏厕陈人○

偶赋山川行路难,浮名十载避诗坛。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万柳堂前一柳无,词流散尽散樵苏。山东不少升平相,为溯前茅冯益都○

荷叶粘天玉蝀桥,万重金碧影如潮;功成倘赐移家住,何必湖山理故箫○交臂神峰未一登,梦吞丹篆亦何曾?丈夫三十愧前辈,识字游山两不能○

楼阁参差未上灯,菰芦深处有人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东抹西涂迫半生,中年何故避声名?才流百辈无餐饭,忽动慈悲不与争○

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持。洗尽狂名消尽想,本无一字是吾师。

──《定庵集外未刻诗》

△题红蕙花诗册尾(并序)

苏州袁廷梼,字又凯,有王晋卿、顾仲瑛之遗风,文酒声伎,江南北罕俪者。当时座客,极东南选,而家大人未第时,亦曾过其宅。君死后,家资泯然。今年冬,有??而秀者,来谒于苏松太道官署,寒甚,出晋砚求易钱,则又凯嗣君也,大人赠以资,不受其砚。噫!西华葛帔,刘竣著书,所从来久矣。钮非石亦其座上客,非石尝为君致洞庭山红蕙花一本,君大喜,贮以汝州瓷,绘以宣州纸,颜其室曰:红蕙花斋;名其诗文曰:《红蕙斋集》;刻其管曰:红蕙斋笔;又自制《红蕙花乐府》,付梨园部;又征人赋红蕙诗,海内词流,吟咏殆遍。今嗣君抱来乌丝阑素册高尺许,皆将来蕙故也。君之风致可想见矣。余悲盛事不传,感而题于册尾。

香满吟笺酒满卮,枫桥宾客夜灯时。故家池馆今何许?红蕙花开空染枝○读罢一时才子句,《骚》香汉艳各精神。十年我恨生差晚,不见风流种蕙人○

歌板无聊舞袖凉,江南词话断人肠。人生合种闲花草,莫遣黄金怨国香○眼前谁是此花身?寂寞猩红万古春。花有家乡侬替管,五湖添个泛舟人。

──《定庵集外未刻诗》

△张诗舲前辈游西山归索赠鸾吟凤叫下人寰,绝顶题名振笔还。樵客忽传仙墨满,禁中才子昨游山○

去年扈从东巡守,玉佩琼琚大放辞。等是才华不巉削,愿携康乐诵君诗○畿辅千山互长雄,太行一臂怒趋东。祝君腰脚长如意,吟遍蜿蜒北干龙。

──《定庵集外未刻诗》

○庚辰(1820)

△驿鼓三首河灯驿鼓满天霜,小梦温乱客肠。夜久罗帱梅弄影,春寒银铫药生香。

慈闱病减书频寄,稚子功闲日渐长。欲取离愁暂抛却,奈君针线在衣裳○钗满高楼灯满城,风花未免态纵横。长途借此销英气,侧调安能犯正声?

绿鬓人嗤愁太早,黄金客怒散无名。吾生万事劳心意,嫁得狂奴孽已成○书来恳款见君贤,我欲收狂渐向禅。早被家常磨慧骨,莫因心病损华年。

花看天上祈庸福,月堕怀中听幻缘。一卷金经香一炷,忏君自忏法无边。

──《定庵集外未刻诗》

△发洞庭,舟中怀钮非石树玉、叶青原昶西山春昼别,两袖落梅风。不见小龙渚,尚闻隔渚钟。

樽前荇叶白,舵尾茶华红。仙境杳然杳,酸吟雨一篷。

──《定庵集外未刻诗》

△此游此游好补前游罅,挥手云声浩不闻。两度山灵濡笔记,钱塘君访洞庭君○

舟到西山岸,寻幽迤逦斜。居然六七里,无境不烟霞。遂发石公寺,定过神女家;云和风静里,已度万梅花○

风意中流引,香烟在屿迟。悠扬闻杜若,仿佛邀蛾眉。白日憺明镜,春空飘彩旗。

湖东一回首,万古长相思。

△过扬州春灯如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过扬州。

──《定庵集外未刻诗》

△观心结习真难尽,观心屏见闻。烧香僧出定,哗梦鬼论文。

幽绪不可食,新诗如乱云。鲁阳戈纵挽,万虑亦纷纷。

──《定庵集外未刻诗》

△又忏心一首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心药心灵总心病,寓言决欲就灯烧。

──《定庵集外未刻诗》

△庚辰春日重过门楼胡同故宅城西郎官屯,多官阅一宅。家公昔为郎,有此湫隘室。

朝阳与夕阳,屋角红不积;春雨复秋雨,双扉故钉齿。无形不知老,有质乃易蚀;往事思之悔,至理悟独立。

中有故我魂,三呼如欲出。

──《定庵集外未刻诗》

△因忆两首因忆横街宅,槐花五丈青。文章酸辣早,《知觉》鬼神灵。

大挠支干始,中年记忆荧。东墙凉月下,何客又横经○因忆斜街宅,情苗茁一丝。银缸吟小别,书本画相思。

亦具看花眼,难忘授《选》时。泥牛入沧海,执笔向空追。

──《定庵集外未刻诗》

△客春,住京师之丞相胡同,有丞相胡同春梦诗二十绝句。春又深矣,因烧此作,而奠以一绝句春梦撩天笔一枝,梦中伤骨醒难支。今年烧梦先烧笔,检点青天白昼诗。

──《定庵集外未刻诗》

△春晚送客潞水滔滔南向流,家书重叠附征邮。行人临发长亭晚,更折梨花寄暮愁。

──《定庵集外未刻诗》

△琴歌之美一人,乐亦过人,哀亦过人。月生于堂,匪月之精光,睇视之光。

美人沈沈,山川满心。落月逝矣,如之何勿思矣?美人沈沈,山川满心。吁嗟幽离,无人可思。

──《定庵集外未刻诗》

△偶感昆山寂寂弇山寒,玉佩琼琚过眼看。一事飞腾羡前辈,升平时世读书官。

──《定庵集外未刻诗》

△赵晋斋魏、顾千里广圻、钮非石树玉、吴南芗文征、江铁君沅,同集虎邱秋宴作尽道相逢日苦短,山南山北秋方腴。儿童敢笑诗名贱,元气终须老辈扶。

四海典彝既旁达,两山金石谁先储。影形各各照秋水,渣滓全空一世无。

──《定庵集外未刻诗》

△题虎跑寺南山跸路丙申开,庚子诗碑锁绿苔。曾是纯皇亲幸地,野僧还盼大行来。

──《定庵集外未刻诗》

△杭州龙井寺红泥亭倒客来稀,钟磬沉沉出翠微。无分安禅翻破戒,盗他常住一花归。

──《定庵集外未刻诗》怀沈五锡东、庄四绶甲白日西倾共九州,东南词客愀然愁。沈生飘荡庄生废,笑比陈王丧应、刘。

──《定庵集外未刻诗》

△呜呜?坚々黄犊怒求乳,朴诚心无猜;犊也尔何知,既壮恃其孩。

古之子弄父兵者,喋血市上宁非哀?亦有小心人,天命终难夺;授命何其恭?履霜何其洁?孝子忠臣一传成,千秋君父名先裂。

不然冥冥鸿,无家在中路;恝哉心无瑕,千古孤飞去。呜呜复呜呜,古人谁智谁当愚?雰复雰,智亦未足重,

愚亦未可轻。鄙夫较量愚智间,何如一意求精诚?仁者不訹愚痴之万死,勇者不贪智慧之一生。寄言后世艰难子,白日青天奋壁行。

──《定庵集外未刻诗》

△幽人幽人媚清晓,落月澹林光。欲采蘅兰去,春空风露香。

阿谁叫横玉?惊起绿烟床。亦有梅花梦,颓鬟待太阳。

──《定庵集外未刻诗》

△寒夜读归佩珊夫人赠诗,有“删除荩箧闲诗料,湔洗春衫旧泪痕”之语,怃然和之风情减后闭闲门,襟尚余香袖尚温。魔女不知侵戒体,天花容易陨灵根。

蘼芜径老春无缝,薏苡谗成泪有痕。多谢诗仙频问讯,中年百事畏重论。

──《定庵集外未刻诗》

△昨夜昨夜江潮平未平,篷窗有客感三生。药炉卧听浑如沸,不似墙东钗钏声○

种花都是种愁根,没个花枝又断魂。新学甚深微妙法,看花看影不留痕。

──《定庵集外未刻诗》

△紫云回三叠(有序)

宋于庭妹之夫曰缪中翰,分校礼部试,于庭以回避不预试。予按乐府有《紫云回》之曲,其词不传,戏补之,送于庭出都。安香舞罢杜兰催,水瑟冰敖各费才。

别有伤心听不得,珠帘一曲《紫云回》○神仙眷属几生修,小妹承恩阿姊愁。宫扇已遮帘已下,痴心还伫殿东头○上清丹箓姓名讹,好梦留仙夜夜多。

争似芳魂惊觉早,天鸡不曙渡银河。

──《定庵集外未刻诗》

△咏史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金銮午夜闻干惕,银汉千寻泻豫州。

猿鹤惊心悲皓月,鱼龙得意舞高秋。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一样苍生系庙廊,南风愁绝北风狂。羽书颠倒司农印,幕府纵横急就章。

奇计定无宾客献,冤氛可顾子孙殃?何年秘客搜诗史,输与山东客话长。

──《定庵集外未刻诗》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定庵集外未刻诗》

△赠伯恬毗陵十客献清文,五百狻猊屡送君。从此周郎闭门卧,落花三月断知闻。

──《定庵集外未刻诗》

△广陵舟中为伯恬书扇红豆生苗春水波,齐梁人老奈愁何!逢君只合千场醉,莫恨今生去日多。

──《定庵集外未刻诗》

△读公孙弘传三策天人礼数殊,公孙相业果何如?可怜秋雨文园客,身是赀郎有谏书。

──《定庵集外未刻诗》

△马八极曾陪穆满游,白云往事使人愁。最怜汗血名成后,老踞残刍立仗头。

──《定庵集外未刻诗》吴市得题名录一册,乃明崇祯戊辰科物也,题其尾一律天心将改礼闱征,养士犹传十四陵。板荡人材科目重,蓁芜文体史家凭。

朱衣点过无光气,淡墨堆中有废兴。资格未高沧海换,半为义士半为僧。

──《定庵集外未刻诗》

△以汉瓦琢为砚赐橙儿,因集斋中汉瓦拓本字成一诗,并付之平生自,传世千秋,高官上第,甘与阿侯。

──《定庵集外未刻诗》

△才尽才尽不吟诗,非关象喙危。青山有隐处,白日无还期。

病骨时流恕,春愁古佛知。观河吾见在,莫畏镜中丝。

──《定庵集外未刻诗》

△铁君惠书,有“玉想琼思”之语,衍成一诗答之我昨青鸾背上行,美人规劝听分明;不须文字传言语,玉想琼思过一生。

──《定庵集外未刻诗》

△戒诗五首蚤年撄心疾,诗境无人知。幽想杂奇悟,灵香何郁伊?

忽然适康庄,吟此天日光。五岳走骄鬼,万马朝龙王。不遇善知识,安知因地孽?戒诗当有诗,如偈亦如喝○

百脏发酸泪,夜涌如原泉。此泪何所从?万一诗祟焉。今誓空尔心,心灭泪亦灭○。有未灭者存,何用更留迹

行年二十九,电光岂遽收?观河生百喟,何如泛虚舟?当喜我必喜,当忧我辄忧。尽此一报形,世法随沈浮。

天龙为我喜,波旬为我愁。波旬尔勿愁,咒汝械汝头○律居三藏一,天龙所护持。我今戒为诗,戒律亦如之。

堕落有时有,三涂报则否。舌广而音宏,天女侍前后。遍召忠孝魂,座下赐卮酒。屈曲缭戾情,千义听吾剖。

○庚午(1810)

△桂殿秋

六月九日,夜梦至一区,云廊木秀,水殿荷香,风烟郁深,金碧嵯丽。时也方夜,月光吞吐,在百步外,荡瀣气之空蒙,都为一碧,散清景而离合,不知几重?一人告予:此光明殿也。醒而忆之,为赋两解。

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窅四无邻。九霄一派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

惊觉后,月华浓,天风已度五更钟。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扃几万重?

──《无著词》

○辛未(1811)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

去日一以驶,来日故应难。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结客五陵英少,脱手黄金一笑,霹雳应弓弦。意气渺非昔,行役亦云艰。

湖海事,感尘梦,变朱颜。空留一剑知己,夜夜铁花寒。更说风流小宋,凄绝白杨荒草,谁哭墓门田?游侣半生死,想见涕潺湲。

△又

辛未六月二日,风雨竟昼,检视败簏中严江宋先生遗墨,满眼凄然,赋此解。

风雨飒然至,竟日作清寒。我思芳草不见,忽忽感华年。忆昔追随日久,镇把心魂相守,灯火四更天。高唱夜乌起,当作古人看。

一枝榻,一炉茗,宛当前。几声草草休送,万古遂茫然。仙字饥不食,故纸蝇钻不出,陈迹太辛酸。一掬大招泪,洒向暮云间。──《怀人馆词》

(1)原注:谓严江宋先生。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

──《怀人馆词》

△瑶台第一层

某侍卫出所撰《王孙传》见示,爱其颇有汉晋人小说风味,属予为之引,因填一词括之,戏侑稗家之言。

无分同生偏共死,天长恨较长。风灾不到,月明难晓,昙誓天旁。偶然沦谪处,感俊语小玉聪狂。人间世,便居然愿作,长命鸳鸯。

幽香,兰言半枕,欢期抵过八千场。今生已矣,玉钗鬟卸,翠钏肌凉。赖红巾入梦,梦里说别有仙乡。渺何方?向琼楼翠宇,万古携将。

──《怀人馆词》

△鹊桥仙

同袁兰村、汪宜伯小憩僧寺,宜伯制《金缕曲》见示,有“望南天、倚门人老,敢云披”之句。余惊其心之多感,而又喜其词之正也,倚此慰之。

飘零也定,清狂也定,莫是前生计左。才人老去例逃禅,问割到慈恩真个?

吟诗也要,从军也要,何处宗风香火?少年三五等闲看,算谁更惊心似我?

──《怀人馆词》

△浪淘沙(有寄)

别梦醒天涯,怊怅年华。怀人无奈碧云遮。我自低迷思锦瑟,谁怨琵琶?

小字记休差,年纪些些。苏州花月是儿家。紫杜红兰闲掐遍,何处苹花?

──《怀人馆词》

○壬申(1812)

△唐多令(道中书怀)

二十五长亭,垂杨照眼青。付春风短梦零星。斜倚雕鞍无气力,浑不似,俊游人。

春意太憨生,春愁唤不醒。负华年谁更怜卿?惟有填词情思好,无恙也,此花身。

──《怀人馆词》

△浪淘沙(舟中夜起)

幽梦四更醒,欸乃声停。吴天月落半江阴。蓦地横吹三孔笛,聘取湘灵。

螺髻锁娉婷,烟雾青青。看他潮长又潮平。香草美人吟未了,防有蛟听。

──《怀人馆词》

△高阳台

南国伤谗,西洲怨别,泪痕淹透重衾。一笛飞来,关山何处秋声?秋花绕账瞢腾卧,醒来时芳讯微闻。费猜寻,乍道兰奴,气息氛氲。

多愁公子新来瘦,也何曾狂醉,绝不闲吟。璧月三圆,江南消息沈沈。魂消心死都无法,有何人来慰登临?劝西风,将就些些,莫便秋深。

──《怀人馆词》

△行香子(道中书怀。与汪宜伯)

跨上征鞍,红豆抛残,有何人来问春寒?昨宵梦里,犹在长安。在凤城西,垂杨畔,落花间。

红楼隔雾,珠帘卷月,负欢场词笔阑珊。别来几日,且劝加餐。恐万言书,千金剑,一身难。

△附:送龚瑟人出都调水龙吟(汪琨宜伯)

长安旧雨都非,新欢奈又摇鞭去。城隅一角,明笺一束,几番小聚。说剑情豪,评花思倦,前尘梦絮。纵闲愁斗蚁,羁魂幻蝶,寻不到,江南路。

从此斋钟衙鼓,料难忘,分襟情绪。瓜期渐近,萍踪渐远,合并何处?易水盟兰,丰台赠芍,离怀触忤。任红蕉题就,翠筠书遍,饯词人句。──《怀人馆词》

(1)原注:初相见,蒙填词见诒,有“万言奏赋,千金结客”二语。

△醉太平(道中作)鞍停辔停,云行树行。东风昨夜吹魂,过青山万痕。春浓梦沈,愁多酒醒。一天飞絮愔愔,搅离怀碎生。

──《怀人馆词》

(1)此阕写作时间不可考,据题记及其在《怀人馆词》中的前后词,疑作于1812年举家出都赴安徽途中。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漠漠春芜芜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怀人馆词》

△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怀人馆词》

○癸酉(1813)

△惜秋华

癸酉初秋,汪小竹水部斋中,见秋花有感,一一赋之,凡七阕,弃稿败箧中,已十一年矣。兹补存其三阕,以不没当年幽绪云。

瑟瑟轻寒,正珠帘晓卷,秋心凄紧。瘦蝶不来,飘零一天宫粉。莫令真个敲残,留傍取玉妆台近。窥镜乍无人,一笑平添幽韵。

芳讯寄应准。待穿来弱线,似玲珑情分。移凤褥,欹宝枕,露干香润。秋人梦里相逢,记欲堕又还黏鬓。醒醒,海棠边慰他凉靓。〔上咏玉簪〕

──《小奢摩词》

△减兰阑干斜倚,碧琉璃样轻花缀。惨绿模糊,瑟瑟凉痕欲晕初。

秋期此度,秋星淡到无寻处。宿露休搓,恐是天孙别泪多。〔上咏牵牛〕

──《小奢摩词》

△露华

一痕轻软,爱尽日沈沈,禅榻香满。别样珑松,小擘露华犹泫。斜排玉柱停匀,握处兜罗难辨。幽佳地,龙涎罢烧,银叶微暖。

空空妙手亲按。是金粟如来,好相曾现。祗树天花,一种庄严谁见?想因特地拈花,悟出真如不染。维摩室,茶瓯经卷且伴。〔上咏佛手〕

──《小奢摩词》

△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木叶怨,罢论起。

──《怀人馆词》

(1)原注:店壁上有“一骑南飞”四字,为《满江红》起句。成如干首,名之曰《木叶词》,一时和者甚众,故及之。

○甲戌(1814)

△湘月(甲戌春,泛舟西湖赋此)

湖云如梦,记前年此地,垂杨系马。一抹春山螺子黛,对我轻颦姚冶。苏小魂香,钱王气短,俊笔连朝写。乡邦如此,几人名姓传者?

平生沈俊如侬,前贤倘作,有臂和谁把?问取山灵浑不语,且自徘徊其下。幽草黏天,绿阴送客,冉冉将初夏。流光容易,暂时着意潇洒。──《怀人馆词》

(1)《四部丛刊》吴刻本为“灵山”,此据《龚定庵全集类编》和上海人民版《全集》改为“山灵”。

(2)原注:右《怀人馆词》一卷,原集凡九十阕,辛巳春日选录三十二首,癸未六月付刊。

○乙亥(1815)

△摸鱼儿(乙亥六月留别新安作)

者溟蒙江云岳雨,是谁招我来住?空桑三宿犹生恋,何况三年吟绪?来又去,可题遍莲花六六峰头路?幽怀更苦。问官阁梅花,谁家公子,来咏断魂句?

眠餐好,多谢濒行嘱咐。吾家有妹工赋。相思咫尺江关耳,切莫悲欢自诉。君信否?只我已年来习气消花絮。词章不作。倘绝业成时,年华尚早,听我壮哉语。

──《怀人馆词》(1)原注:郡斋梅花三十树,皆余手植。

(2)原注:予有妹嫁新安。

△卖花声(舟过白门有纪)

帆饱秣陵烟,回首依然,红墙西去小长干。好个当垆人十五,春满垆边。

如此六朝山,消此鸦鬟,雨花云叶太阑珊。百里江声流梦去,重到何年?

──《怀人馆词》

○丙子(1816)

△百字令(苏州晤归夫人佩珊,索题其集)

扬帆十日,正天风吹绿江南万树。遥望灵岩山下气,识有仙才人住。一代词清,十年心折,闺阁无前古。兰霏玉映,风神消我尘土。

人生才命相妨,男儿女士,历历俱堪数。眼底云萍才合处,又道伤心羁旅。南国评花,西州吊旧,东海趋庭去。红妆白也,逢人夸说亲睹

△附:答龚瑟人公子,即和原韵(归懋仪归佩珊)

萍踪巧合,感知音得见风前琼树。为语青青江上柳,好把兰桡留住。奇气拿云,清谈滚雪,怀抱空今古。缘深文字,青霞不隔泥土。

更羡国士无双,名姝绝世,仙侣刘樊数。一面三生真有幸,不枉频年羁旅。绣幕论心。玉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色争睹。──《怀人馆词》

(1)原注:夫人频年客苏州,颇抱身世之感。

(2)原注:予小子住段氏(按指段玉裁)枝园,将之海上省侍,故及之。(3)原注:夫人适李,有李青莲之目。(4)原注:谓吉云夫人。

(5)原注:时尊甫备兵海上,公子以省觐过吴中。

△摸鱼儿(钮布衣话东西两湖洞庭之胜,并出示《山中探梅卷子》,因题)

数东南千岩万壑,君家第一奇秀。雪消缥缈峰峦下,闲锁春寒十亩。春乍漏,有樵笛来时,报道燕支透。花肥雪瘦。向寂寂空青,潺潺古碧,铁干夜龙吼。

幽人喜,扶杖欣然而走。酒神今日完否?山妻妆罢浑无事,供佛瓶中空久。枝在手,好赠□芦帘纸阁归来守。寒图写就。看画稿奴偷,词腔婢倚,清梦不僝。

──《怀人馆词》

△百字令(投袁大琴南)

深情似海,问相逢初度,是何年纪?依约而今还记取,不是前生夙世。放学花前,题诗石上,春水园亭里。逢君一笑,人间无此欢喜。

无奈苍狗看云,红羊数劫,惘惘休提起!客气渐多真气少,汩没心灵何已?千古声名,百年担负,事事违初意。心头阁住,儿时那种情味。──《怀人馆词》

(1)原注:乃十二岁时情事。

(2)《四部丛刊》载此句为“汩投心灵何已”,此据《龚定庵全集类编》和上海人民版《全集》改。

○丁丑(1817)

△金缕曲(赠李生)

海上云萍遇。笑频年开樽说剑,登楼选赋。十万狂花如梦寐,梦里花还如雾。问醒眼看时何许?侬已独醒醒不惯,悔黄金何不教歌舞?明月外,思清苦。

奇才未必天俱妒?只君家通眉长爪,偶然仙去。花月湖山骄冶甚,一种三生谁付?只片语告君休怒。收拾狂名须趁早,鬓星星渐近中年路。容傍我,佛灯住。

──《怀人馆词》

△虞美人

陆丈秀农杜绝人事,移居城东之一粟庵,暇日以绿绡梅花帐额索书,因题词其上。

江湖听雨归来客,手剪吴淞碧。笛声叫起倦魂时,飞过蒙蒙香雪一千枝。

少年多少熏兰麝,金凤钗梁挂。年来我但写《莲经》,要伴荒庵一粟夜灯青。

──《怀人馆词》

△减兰

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龚自珍集》 相关内容:

前一:1

查看目录 >> 《龚自珍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