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医部 > 本草类 > 本草纲目 >

本草纲目·菜部

本草纲目·菜部


释名 草钟乳、起阳草。
气味 韭:辛、微酸、温、涩、无毒。
韭子:辛、甘、温、无毒。
主治
1、胸痹急痛(痛如锥刺,不能俯仰,自汗)。用生韭或根五斤,洗净捣汁服。
2、阴阳易病(男子因房事不慎,引起阴部肿大,小腹绞痛,头重眼花)。用鼠尿十四粒、韭根一大把,同煮开,去渣,再煮开二次,温服,得汗即愈,无汗可再服一剂。
3、伤寒劳复(按:指伤寒病后,身体未复原而--,引起旧病复发)。治方同上。
4、喘息欲绝。取韭汁一升饮下。
5、盗汗。用韭根四十九根。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6、消渴。有徘苗或炒或作汤。日食三、五两,可加酱,但不可加盐。吃至十斤即见效。过了清明节,不宜此方。
7、痢疾。多吃韭菜,作汤,煮粥,炒吃都行。
8、赤白带下。用韭根捣汁,加童便露一夜,空心温服。
9、疮癣。用大韭根炒存性。捣为末。调猪油涂搽。
10、刀伤出血。用韭汁拌风化石灰,晒干,研为末,敷疮上。
11、漆疮作痒。用韭叶捣烂敷上。
12、耳出汁。用韭汁滴耳中,一天三次。
13、食物中毒。用生韭汁数升可解。


释名 芤、菜伯、和事草、鹿胎。
气味 (葱茎白)辛、平;叶温;根、须、汁并无毒。
主治
1、感冒同寒。用葱白一把、淡豆豉半合,泡汤服,取汗。
2、伤寒头痛。用连须葱白半斤、生姜二两,水煮,温服。
3、风湿身痛。用生葱捣烂,加香油几点,水煎,调川芎、郁金末各一钱服。引吐为好。
4、动胎。有葱白煮浓汁饮下,胎未死即安稳,胎已死即产出。无效再服。药中加川芎亦可。
5、脱阳危症(大吐大泄之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在--后小腹肾痛,外阴退缩,冷汗厥逆)。先以葱白炒热熨脐,后以葱白三、七根捣烂,酒煮灌服,阳气即回。
6、突然心痛,牙关紧闭。用老葱白五根,去皮须,捣成膏,以匙送入喉中,再灌入麻油四两,但得下咽即可渐愈。
7、霍乱烦躁。用葱白二十根、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煎成二升,分次服。
8、蛔虫引起心痛。用葱茎白二寸、铅粉二钱,捣成丸服下即愈。葱能通气粉能杀虫。
9、小便闭胀。用葱白三斤,锉细,炒过,分包两个布袋中,交替熨小腹,气透即通。
10、大小便闭。用葱白捣烂,调醋封小腹上,同时在封药处灸七壮。
11、肿毒尿闭,小便不通。用葱切入麻油,煎至黑色,去葱取油,随时涂肿处。
12、阴囊肿痛。用葱白、乳香捣涂,即时痛止肿消。又方:煨葱,加一点盐,捣成泥,涂肿处。
13、小便溺血。用葱白一把、郁金一两,加水一升煎至二合,温服。一天服三次。
14、肠痔有血。用葱白三斤煮汤熏洗,立效。
15、痈疽肿硬。用米粉四两、葱白一两,同炒黑,研为末,调醋敷贴,药干即换,以肿消为度。
16、刀伤瘀血。用大葱白二十枚、麻子三升,捣碎,加水九升煮取一升半,一次服,吐出脓血即愈。如未全愈,可再次服药。
17、跌打损伤。用葱白连叶煨热,捣烂敷伤处。药冷即换。
18、火焰丹毒。用生葱汁敷涂。
19、喉中肿疼。气不通畅,用葱须阴干,研为末。每用二钱,加胆矾末一钱,和匀。取二、三分海外侨胞入喉中。


释名 名叫,钓子、火葱、菜芝、鸿荟。
气味 (薤白)辛、苦、温、滑、无毒。
主治
1、胸痹(胸痛彻心,喘咳气短,喉中燥痒,寸脉沉迟,关脉弦数)。用栝楼实一枚、薤白半斤,加白酒七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此方名“栝楼薤白汤”。又方:薤白四两,半夏一合,枳实半两,生姜一两,栝楼实半枚,切细,加醋煎服。
2、奔豚气痛。用薤白捣汁饮服。
3、赤白痢。用薤白一把,同米煮粥吃。
4、产后痢。我吃薤白,与羊肾同炒吃更好。
5、胎动。用薤白一升、当归四两,加水五程式煮取二升,分二次服。
6、间疮痛痒。煮薤叶,捣烂后涂患处。
7、咽喉肿痛。用薤根加醋,捣烂敷肿处。


释名 小蒜、茆蒜、荤菜。
气味 (根)辛、温、有小毒。
主治
1、时气温病(初起头痛壮热,脉大)。用小蒜一升捣汁三合,一次服下。不愈,可再服一次。
2、干霍乱(不得吐泻)。用小蒜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次服下。
3、长年心痛,用小蒜煮成浓汁,勿沾盐,饱食,有效。
4、疟疾。用小蒜不定量,研为泥,加黄丹少许,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送下。
5、恶核肿结。用小蒜、吴茱萸等分,捣烂敷患处。
6、小儿白秃(头上团团白色)。有蒜切细每日擦患处。
7、蛇蝎螫人。有小蒜捣汁内服,外以蒜渣敷伤处。


释名 大蒜、荤菜。
气味 味辛、温、有毒。久食损人目。
主治
1、背疮。用大蒜十个、淡豉半合、乳香一钱,研细。疮上先铺湿纸,纸上铺药一层,厚约二分。艾灸百壮左右,痛灸至痒,痒灸至痛。
2、大小便不通。用独蒜烧熟。去皮,棉裹,乘热放在下部,自通。
3、水肿。用大蒜、田螺、车前子等分,熬膏,摊贴脐中,水从小便排出。数日即愈。
4、突然袭击然泄痢。有舌蒜捣贴两足心,也可贴脐中。
5、禁口痢。治方同上。
6、肠毒下血。用独蒜煨过。捣烂和黄连末做成丸子。每日用米汤送服。
7、喘息气塞。用独蒜头二枚,削去两头,塞鼻中。左患塞右,右患塞左。待口中有脓血出,立效。
8、喉痹。用大蒜塞耳鼻中。一天换两次。
9、牙痛。用独蒜煨熟,切小,熨痛处。
10、产后中风,角弓反张,不语。用大蒜三十瓣,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灌下即苏。
11、鼻渊。用大蒜切片贴足心。
12、妇发阴肿作痒。作蒜汤洗,见效为止。
13、蜈蝎螫伤。用独蒜摩涂即愈。
14、脚肚转筋。用在蒜擦足心,令热即安。同时以冷水送食瓣。
15、食蟹中毒。用干蒜煮汁饮下。

芸薹
释名 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1、赤火丹毒。用芸薹叶捣烂敷涂。
2、天火热疮(初起如痱,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用芸薹叶捣滠汁。调大黄、硭硝、生铁衣等分,涂沧上。
3、风热肿毒。用芸薹苗叶根、蔓菁根各三两,研为末。以鸡蛋清调和贴上,即可消肿。无蔓莆,用商陆代,甚有效。
4、瘭疽(生在手足户背等处,累累如赤豆,剥之则汁出)。用芸薹叶煮汁服一升,并吃干熟油菜数顿,少加盐醋。病在冬日,则用芸薹子研水服。
5、血痢腹痛。用芸薹叶捣汁二合,加蜜一合,温服。
6、肠风下血。治方同上。另方:用芸薹子(生)、甘草(炙)菜研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7、产后血晕。用芸薹子、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加姜七片,酒、水各半碗,童便钭碗,一起煎至七成,温服邓苏。
8、热疖肿毒。用芸薹子、狗头骨,等分为末,调醋敷涂。
9、伤损接骨。用芸薹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共研为末,加醋调成膏,摊纸上贴患处。
10、汤火伤。用菜子油调蚯蚓屎涂搽。
11、产后流血过少。用芸薹子( 炒)、当归、桂心、赤芍药等分。每以酒送服二钱,赶下恶物。
12、风热牙痛。用芸薹子、白芥子、茴香,等分为末,吹鼻中。右侧痛,吹左;左侧痛,吹右。


释名 (茎、叶)辛、温、无毒。
气味
主治
1、牙龈肿烂。用芥菜秆烧存性,研为末,频敷患处即愈。
2、漆疮。

白芥
释名 胡芥、蜀芥。
气味 (子)辛、温、无毒。
主治
1、反胃上气。用白芥子末一、二钱,酒冲服。
2、热痰烦晕。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朱砂,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芥丸”。
3、腹冷气起。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为末,加开水沁过的蒸饼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姜汤送下十丸,甚效。
4、肿毒初起。用白芥子还想,加醋调涂。

芜菁
释名 蔓菁、九英菘、诸葛菜。
气味 (根、叶)苦、温、无毒。
(子)苦、辛、平、无毒。
主治
1、肿毒。用生蔓菁一把,加盐少许,一起捣烂敷患处,一天换三次。又方:用未沾水的蔓菁叶烧成灰,调猪油敷涂。
2、乳痈寒热。取蔓菁根、叶,去土,不用水洗,和盐捣烂涂患处,药热即换。冬月只须用根即可。病人应避风。
3、阴肿如斗。用生蔓菁根捣烂敷涂。
4、明目益气。用芜菁子一升,水九升,煮汁尽,晒干,如此反复三次,研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亦可用末煮粥吃。
5、补肝明目。用芜菁子(淘过)一斤、黄精二斤,和匀,九蒸九晒,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芜菁子二升、决肯子一升,和匀,以酒五升煮干,晒为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 一天服二次。
6、黄疸如金,眼睛发黄,小便赤。用生芜菁子研为末,熟水冲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急性黄疸,腹结不通。用芜菁捣为末,水绞汁服。服后打嚏,鼻中出黄水及泻下则愈。以芜菁子榨油,每服一杯更好。
8、二便不通,胀闷欲死,用蔓菁子油一合,空腹服下即通。有汗出,勿惊怪。
9、妊娠尿涩。用芜菁子末,水冲服一匙。一天服二次。
10、背疸不愈。愈而复发。用芜菁子捣烂敷涂。一天换一次。
11、眉毛脱落。用芜菁子四两,炒过,研为末,调醋敷涂。

莱菔
释名 芦、萝卜、紫花菘、温菘、土酥。
气味 温、无毒。(根)辛、甘,(叶)辛、苦。
主治
1、反胃。用蜂蜜煎萝卜细细嚼咽。
2、肺痿咳血。用萝卜和羊肉或鲫鱼煮熟,频食,有效。
3、鼻血不止。用萝卜捣汁半碗,加酒少许,热服,并以汁注入鼻中。或先将酒煎开,加萝卜再煎,饮服。
4、禁口蜊。用萝卜捣汁一小碗,加蜜一碗、水一碗同煎。早服一次,午服一次,俯视晚用米汤送服阿胶丸百粒。如无萝卜,以子加水捣汁亦可。又方:加枯矾七分同煎。又方:只用萝卜菜煎汤,每且饮服。又方:用萝卜片不拘新旧,染蜜噙口中,咽汁,味淡再换。如想进食,可喝一点肉粥。
5、大肠便血。用大萝卜皮烧存性,荷叶烧存性,蒲黄生用,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6、沙石诸淋,疼不可忍。用萝卜切片,泡蜜中,稍待即取出,炙干数次,不可过焦,细嚼后,盐汤送下。日服三次,此方名“瞑眩膏”。
7、遍体浮肿。用萝卜、浮麦等分,泡汤饮服。
8、偏正头痛。用生萝卜汁一小杯,令病人仰卧,随头痛的左右侧注入鼻中,有特效。
9、满口烂疮。用萝卜自然汁频频漱口,吐去涎汁。甚效。
10、汤火伤。用生萝卜捣汁敷涂。
11、久嗽痰喘。用萝卜子( 炒)、杏仁( 去皮尖,炒), 等分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时时噙咽。
12、便秘。用萝卜炒一合,加水捣烂,和皂荚末二钱服,即通。
13、牙齿疼痛。有萝卜子十四粒,生研,以入乳调匀,左侧痛点右鼻,右侧痛点左鼻。
14、疮疹不出。用萝卜子生研为末,米汤送服二钱。

生姜
释名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1、疟疾寒热(脾胃聚痰,发为寒热)。和生姜四两,捣取自然汁一酒杯,璐一夜。发病日五更饮服即可止疟,未止再服。
2、寒热痰嗽。初起时烧姜一块含咽。
3、霍乱转筋,入腹欲死。用生姜三两,捣烂,加酒一升煮取三两,沸后服,同时以姜捣烂贴痛处。
4、胸胁满痛(心胸、胁下,硬痛胀满)。用闰姜一斤,捣渣留汁,把渣炒热,包布中熨痛处。渣冷则加汁再次炒热,继续推熨。
5、大便不通。把生姜削成二寸左右的小条,涂盐插入肛门内即可通便。
6、湿热发黄。肜生姜随时擦身,加茵陈蒿擦,更好。
7、满口烂疮。用生姜自然汁频频漱吐。或用生姜研末搽疮亦可。
8、牙齿疼痛。用老生姜瓦焙,加枯矾末擦痛处。
9、中药毒。用生姜汁可解。
10、刀斧伤。用生姜嚼烂敷伤处。
11、闪扭手足。用生姜、葱白捣烂后和面炒热敷患处。
12、跌打损伤。用姜汁和酒调生面敷贴。
13、腋下狐臭。用姜汁涂搽,可断根。
14、赤白癜风。用生姜频擦。
15、两耳冻疮。用生姜自然汁熬膏涂搽。
16、诸毒痔漏,久不结痂。用生姜连皮切成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敷患处。
干姜
释名 白姜。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1、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和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取出焙干,捣为末,加陈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开水送下。其效极验。
2、头晕吐逆。用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服下。有效。
3、水泻。用干姜(炮)研为末,稀饭送服二钱即愈。
4、血痢。用士姜烧存性,放冷,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极效。
5、脾寒疟疾。用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又方:干姜炒黑为末临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三钱。
6、咳嗽上气。用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 一起捣烂,筛过,取等分,加炼蜜同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水送下。咳嗽发时即服,一天服三至五次。禁食葱
面油腥。有特效。
7、吐血不止。用干姜为末,童便调服。
8、赤眼涩痛。用白姜末,水调贴足心。
9、牙痛。用川姜(炮)、川椒,等分为末,敷搽患处。
10、痈疽初起。用干姜一两炒紫,研为末,醋调敷痈四周,留头。
11、瘰疬不收。用干姜为末,加姜汁调成糊,以黄丹为衣,每日随疮大小放药。追脓尽生肉合口,即可停药。如仍不俣,加葱白汁调大黄涂搽好愈。

胡荽
释名 香荽、胡菜、荽。
气味 (根、叶)辛、温、微毒。
(子)辛、酸、平、无毒。
主治
1、痘疹不快。和胡荽二两,切碎,放入两碗酒中煎沸,盖严勿令漏气。待冷定后,去渣,含酒轻喷病孩颈背直至两足,勿喷头面。用命名痘疹发出。
2、孩子丹。用胡荽捣汁涂搽。
3、产后无乳。用干胡荽煎汤饮服。
4、小便不通。用胡荽二两、葵根一把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再加滑石末一两,分三、四次服下。
5、肛门脱出。用胡荽一升切碎,烧烟熏患处即入。
6、蛇虫螫伤。用胡荽苗、合口椒等分,捣烂涂搽。
7、痢及泻血。用胡荽子一合,炒过,捣为末。每服二钱。赤痢以砂糖水送下,白痢以姜汤送下,泻血以开水送下。一天服药二次。
8、痔痛。以胡荽了炒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送下。数服见效。
9、牙齿疼痛。用胡荽子五升,加水五升煮取一升,含漱。

水芹
释名 芹菜、水英、楚葵。
气味 (茎)甘、平、无毒。
主治
1、小儿吐泻有芹菜切细,煮汁饮服。
2、小便淋痛。用水芹菜(有白根者)去叶,捣取汁,水冲服。
3、小便出血。有水芹捣汁,一天服六、七合。

茴香
释名 茴香、八角珠。
气味 (子)辛、平、无毒。
主治
1、大小便闭,鼓胀气促。用八角茴香七个、大麻半两,共研为末,加生葱白三至七根,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末服下。一天服一次。
2、小便频数。把茴香(不定量)掏净,加少量盐,炒研为末,炙糯米糕蘸食。
3、肾虚腰痛。用茴香炒过,研细,切开猪肾,掺末入内,裹湿纸中煨熟,空心服,盐酒送下。
4、疝气。用茴香炒过,分作二包,交替熨患处。
5、胁下刺痛。用茴香一两(炒)。枳壳五钱(麸炒),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盐酒调服。
6、蛇咬久溃。有茴香捣成末敷涂。
菠菜
释名 菠菜、波斯草、赤根菜。
气味 (菜、根)甘、冷、滑、无毒。
主治
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荠菜
释名 护生草。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利肝和中,明目益胃。根叶烧灰,治赤白痢,极效。

释名 大荠、大蕺、马辛。
气味 (苗)甘、平、无毒。
(子)辛、微温、无毒。
主治
和中益气,利肝明目。

鸡肠草
释名
气味 味微辛、苦、平、无毒。
主治
1、小便频数。用鸡肠草一斤,在豆豉嗔中煮过,和米煮粥。常吃。
2、小儿下痢。用鸡肠草捣汁一合,调蜜服,有效。
3、风热牙痛。用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分为末。每天擦三次。此方名“祛痛散”。
4、头疮。用鸡肠草烧灰,和盐涂搽。
5、漆疮发痒。用鸡肠草捣烂涂搽。
苜蓿
释名 木粟、光风草。
气味 苦、平、涩、无毒。
主治
脾胃间邪热气、小肠各种热毒。用根捣汁煎饮,可治沙石淋痛。

释名
气味 (菜)甘、冷利、无毒。
(苋实)甘、寒、无毒。
主治
产后下痢,蛇虫螫伤,漆疮搔痒等。苋实治翳、明目、利大小便。根晒干,烧存性,研末治牙痛。

马齿苋
释名 马苋、五行草、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1、脚气浮肿,心腹胀满,小便涩少。用马齿苋和少量粳米、酱汁煮食。
2、产后虚汗。用马齿苋研汁三全服。如无新鲜者,以干者煮汁亦可。
3、产后血痢,小便不爱,脐腹疼痛。用生马齿苋菜捣汁三合,煎开,加蜜一合调服。
4、肛门肿痛。用马齿苋叶、三叶酸草等分,煎汤熏洗。一天二次,有效。
5、赤白逅眄。用马齿苋捣汁三合,倒入温热一两枚鸡蛋白中,乘微温一次服下。一般服两次见效。
6、腹中白虫。用马齿苋煮水一碗,和盐醋空腹吃下。不久有白虫排出。
7、风齿肿痛。用马齿苋一把,嚼汁浸患处,肿即消退。
8、耳内外恶疮。用黄蘖半两、干马齿苋一两,共研为末敷涂。
9、小儿脐疮。用马齿苋烧过,研末敷涂。
10、疔疮肿毒。有马齿苋二分、石灰三分,共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敷涂。
11、积年恶疮。用马齿苋捣烂封住,或取汗煎浓敷涂。

苦菜
释名 名荼、苦苣、苦荬、游冬、褊巨、老鹳菜、天香菜。
气味
主治
1、血淋、尿血。用苦荬一把,加酒、水各半煎服。
2、喉痹。用若荬捣汁半碗,加开水泡灯心取汁半碗,调匀服。
3、对口恶疮。用苦荬捣汁一碗,加姜汁一匙,酒送服。同时以药渣敷沧一、二次,即愈。
4、赤白痢。用苦荬根煮服。

莴苣
释名 名莴菜、千金菜。
气味 (菜)苦、冷、微毒。
主治
1、乳汁不有。用莴苣菜煎酒服。又方:莴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钱,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频食。
2、小便不通。用莴苣菜捣烂,或用莴苣子捣成饼,贴脐中即通。
3、百虫入耳。用莴苣捣汁滴入,虫自出。
4、腰部闪伤。用白莴苣子(炒)三两、白粟米(炒)一撮、乳香、没药、乌梅肉各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一丸, 热酒送下。
5、阴囊肿。用莴苣子一合,捣成末,加水一碗煮开五次。

翻白草
释名 鸡腿根、天藕。
气味 (根)甘、微苦、平、无毒。
主治
1、崩中下血。用鸡腿根一两,捣碎,加酒二碗煎成一碗服。2、吐血。用翻白草五、七根,切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空心服。
3、疟疾寒热。用翻白草根五、七个,煎酒服。
4、无名肿毒。治方同上。
5、疔疮初起(不拘已成未成)。用翻白草十根,酒煎服,出汗即愈。
6、浑身疥癞。夏季采翻白草,每服一把煎水洗浴。

蒲公英
释名 名耨草、金簪草、黄花地丁。
气味 (苗)甘、平、无毒。
主治
1、乳痈红肿。用蒲公英一两,一起捣烂,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饭前服。
2、疳疮疔毒。用蒲公项捣烂敷涂,同时又捣汁和酒煎服。


释名 菜、鱼腥草。
气味 (叶)辛、微温、有小毒。
主治
1、背疮热肿。用蕺菜捣汁涂,留孔以泄热毒。
2、痔疮肿痛。用鱼腥草一把,煎汤熏洗。洗后,以鱼腥草包敷患处。
3、疔疮作痛。用鱼腥草捣烂敷上。初敷一段时间,会感觉疼痛,须忍住,不可去药。痛后一、二日即愈。
4、小儿脱肛。先以朴硝水洗过患处,然后把鱼腥草捣如泥,放芭蕉叶上,令病孩坐药,脱肛自入。
5、虫牙痛。用鱼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捣匀,加泥少许,和成小丸,如豆大。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左右牙都痛时,不能同时塞两耳,须轮流换塞,否则有损听觉。
6、蛇虫咬伤。用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起捣烂敷涂。


释名
气味 (萁、根)甘、寒、滑、无毒。
主治
去暴热,利水道。用根烧灰油调,可治蛇虫伤。


释名 垂水、野豌豆、大巢菜。
气味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
1、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

翘摇
释名 摇车、野蚕豆、小巢菜。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利五脏、明耳目、去热风、止热疟、活血平胃。

鹿藿
释名 鹿豆、劳豆、野绿豆。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肠痈、瘰疬。


释名 莱、红心灰蓼、鹤顶草、胭指菜。
气味 (叶)甘、平、微毒。
主治
叶捣烂涂诸虫伤,治白癜风;茎烧灰,加水煎膏,点赘疣黑子,蚀恶肉。

释名 土芝、蹲。
气味 (芋子)辛、平、滑、有小毒。
(叶、茎)辛、冷、滑、无毒。
主治
芋子宽肠胃、疗烦热、破宿血、去死肌。茎、叶敷疮肿、治蛇虫咬伤。

薯蓣
释名 薯,土薯、山薯、山芋、山药、玉延。
气味 (根)甘、温、平、无毒。
主治
1、心腹虚胀,手足厥逆,不思饮食。用薯蓣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关定。一天服二次。
2、禁口痢。治方同上。
3、小便数多。用薯蓣(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送下。
4、痰风喘急。用生薯蓣(捣烂)半碗,加甘蔗汁半碗,和匀,一次饮服。
5、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用薯蓣、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共研为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汤送下。
6、湿热虚泄。用薯蓣、苍术等分,加饭做成丸子米汤送服。
7、肿毒初起。用带泥的薯蓣、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泡过,研细敷涂即散。
8、手足冻疮。有薯蓣一截,磨泥敷上。

甘薯
释名
气味 味甘、平、无毒。
主治
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

百合
释名 藩、强瞿、蒜脑薯。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1、面合病(伤寒病之后坐卧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如已发汗用百合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煮取一升;另用知母三两,加水二程式煮取一升。百合汁、知母汁合在一起煮成一升半,分次服。此方名“ 百合知母汤”。如已吐过,则用百全七枚, 水泡一夜, 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加鸡蛋白一个,分两次服。此方名“ 百合鸡子汤”。如已泻过,则用百合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另用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加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是百合汁一起再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此方名“百合代赭汤”。如未经汗、吞、下,则用百合枚,水泡一领先,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另以生地黄汁一升,令两汁合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此方名“百合地黄汤”。如病已变成消渴,则用百合一升在水一半中泡一夜,取汗温洗病人,洗毕,令病人吃白汤饼。如病已变成热症,则用百合一两、滑石三两,共研为末,水冲一匙,微泻即见药效。如病已变成腹满作痛,则用百合炒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2、肺脏热。烦闷咳嗽。用新百合四两,加蜜蒸软,时时含一片吞津。
3、肺病吐血。用新百合捣汁,水送服。煮百合吃亦可。
4、风疹流走。用盐泥二两、百合半两、黄丹二钱、醋一分、唾液四分,捣和敷贴。
5、疮肿不穿。用野百合同盐捣泥敷涂。
6、天泡疮。用生百合捣涂,二日即安。或用百合花晒干为末,调菜油涂搽亦有效。
7、肠风下血。有百合子,酒炒微赤,研为末,开水冲服。

竹笋
释名 竹萌、竹芽、竹胎、竹子。
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治消渴,利膈下气,化热消痰爽胃。

释名 落苏、昆化瓜、草鳖甲。
气味 (茄子)甘、微寒、无毒。
主治
1、妇女月经血黄。用黄茄子切开,阴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2、肠风下血。用经霜茄连蒂烧盛存性,研为末。每天服二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取大茄种三枚,每用一枚包湿纸中煨熟。泡酒一升半。蜡封三天,去茄饮酒(暖饮)。
3、腰脚拘挛(腰脚风血积冷,筋急拘挛疼痛)。取茄子五十斤(按:这是古秤,所得重量约合今秤的十分之一), 切细,以水五斗煮取浓汁,滤去渣,再煮至一升左右,即加入生木木栗粉,令稀稠适当,更配以麝
香、朱砂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秫米酒送下。一月后可望病愈。
4、跌打损伤。用大黄茄一个,切片如一指厚,在新瓦上焙、研为末。临卧时服两小匙,温酒调服。一夜伤消无痕。
5、热毒疮肿。用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如罐子形,合在疮上即消。
6、癜风。用茄蒂蘸硫磺附子共研成的药末掺敷。白癜用白茄蒂,紫癜用紫茄蒂。
7、牙痛。和秋茄花(干品)烧存性,研末涂痛处。
8、血淋。用茄叶熏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盐汤送下。隔年的茄叶更好。
9、久痢。用茄根浇灰、石榴皮,等分为末,沙糖水送服。
10、取去痛牙。用茄茎浸马尿中三日,取出晒、炒为末,点在痛牙上,牙自脱落。

壶卢
释名 瓠瓜、匏瓜。
气味 (壶瓠)甘、平、滑、无毒。
主治
除烦,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疗心淋,消黄肿。

苦瓠
释名 苦瓠、匏瓜。
气味 (瓤、子)苦、寒、有毒。
主治
1、黄疸肿满。有苦瓠瓤如在枣大小,泡童便中一时,取出两小团塞鼻孔中,深吸气。有黄水排出,几次后即愈。又方:用瓠瓤熬黄为末,每服半钱,一天服一次,十天病愈。
2、水肿,头面肿大。有好苦瓠白瓤,分捻如豆粒,以面裹住煮开。空心服七枚,当有水排出,人转瘦好愈。二年内忌咸物。又方:用苦瓠瓤一两,微炒,研末。每天服一钱,稀饭送下。
3、通身水肿。用苦瓠末(炒)二两、苦苈五分,捣烂合成丸子,发啵豆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有水排出为止。又方:用苦瓠末五分、大枣七枚,合捣成丸。先服三丸,隔一小时左右,再服三丸,有水排出后更服一丸。
4、小便不通。有革瓠子三十枚(炒)、蝼蛄三个(焙),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冷水送下。
5、风痰头痛。取苦瓠膜汁,以苇管灌入鼻中,有气上冲脑门,不久恶涎流下,病即愈。如在治疔过程中出现头晕现象,不用疑忌。有干苦瓠膜浸汁,或用苦瓠子研末,入鼻中亦有效。
6、牙痛。用壶卢子半升,加水五升煎成三升,含漱。和茎叶煎汁含漱亦可。
7、恶疮癣癞。用苦瓠一枚煮汁涂搽。
8、痔疮肿痛。用苦壶卢、苦荬煎汤,先薰后洗。洗后以熊胆、密陀僧、胆矾、片脑合研为末,敷患处。
9、耳出脓。有干瓠子一分、黄连半钱,共研为末。先耳揩净,末少许入耳。一天二次
10、一切瘘疮。用霜后收采和晒干的苦瓠花研为末,敷患处。

石花菜
释名 枝。
气味 甘、咸、大寒、滑、无毒。
主治
去上焦浮热,发下部虚寒。
冬瓜
释名 名白瓜、水芝、地芝。
气味 白冬瓜:甘、微寒、无毒。
瓜练:甘、平、无毒。
白瓜子:甘、平、无毒。
主治
白冬瓜:
1、消渴不止。冬瓜一枚,削皮,埋湿地中一日,取出破开,饮其汁水。或将瓜烧熟,绞汁饮服亦可。
2、浮肿喘满。用大冬瓜一枚,切盖去瓤,填入赤小豆,加盖封固,晒干、埋糯糠中火煨,火尽后,取瓜切片,同豆焙干为末,加水、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冬瓜子汤送下。一天服三次,以小便畅通为度
3、痔疮肿痛。用冬瓜煎汤洗。
4、热毒、痱子。用冬瓜切片摩涂。 瓜练(瓜瓤):
1、消渴烦乱。用干冬瓜瓤一两煎水服。
2、水肿,小便少。用冬瓜瓤煎水服。
白瓜子(冬瓜仁):
1、补肝明目。用冬瓜仁七程式,包布袋内,投主沸汤中几次,取出晒干,再在清酒中泡两晚。晒干研为末。每天服一匙。又方:取瓜子三、五升,去皮为丸,每日空心服十丸。
2、男子白浊。用陈冬瓜仁(炒)研为末。每服五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3、女子白带。治方同上。
瓜皮:
1、跌打损伤。用干冬瓜皮一两、真牛皮胶一两,锉入锅内,炒存性,研为末。每服五钱,好酒热后送下。服药后厚盖静卧,有微汗,痛即减。
2、腰闪痛。用冬瓜皮烧研,酒送服一钱。

南瓜
释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补中益气。

胡瓜
释名 黄瓜
气味 甘、寒、有小毒。
主治
1、水病肚胀,四肢浮肿。用胡瓜一个,破开,连了以醋煮一半至烂,空心服,一次吃完。不久即可把水排出。
2、咽喉肿痛。用老黄瓜一个,去子,填满硭硝,阴干为末。每取少许
吹喉内。
3、火眼赤痛。用老黄瓜一条,上开小孔,去瓤,填满硭硝,悬挂阴凉处,等硝透出来后,刮下收存。点眼,甚效。
丝瓜
释名 天丝瓜、天罗、布瓜、蛮撤、鱼。
气味 (瓜)甘、平、无毒。
主治
1、痘疮不快。用老丝瓜近蒂三寸,连皮烧存性,研为末,砂糖水送服。
2、痈疽不敛,疮口很深。有丝瓜捣汁频频涂搽。
3、风热肋肿。用丝瓜烧存性,研为末,水调涂搽。
4、坐板疮。用线瓜皮焙干,研为末,烧酒调匀涂搽。
5、手足冻疮。用老丝瓜烧存性,调腊猪油涂搽。
6、痔漏脱肛。用丝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共研为末,以猪胆、鸡蛋清及香油调药敷贴,直至脱肠收上。
7、肠风下血。用霜后干丝瓜烧存性,研为末,空心服二钱,酒送下。
8、血崩。用老丝瓜烧灰、棕榈烧灰等分,盐酒或盐汤送服。
9、乳汁不通。用丝瓜连子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一、二钱,厚盖发汗即通。
10、小肠气痛,绕脐冲心。用老丝瓜连蒂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病重者服两、三次即消。
11、卵肿偏坠。用老丝瓜烧存性,研为末,炼蜜调成膏。每晚以好酒关服一匙。
12、腰痛。用丝瓜子炒焦,捣烂,酒送服。以渣敷痛处。
13、喉闭肿痛。用丝瓜研汁灌下。
14、化痰止咳。用丝瓜烧存性,研为末,加枣内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
15、风气了牙痛。用生丝瓜一个,擦盐火烧存性,研为末频频擦牙,涎尽即愈。如肋肿,可用末调水敷贴。此方治蛀牙无效。
16、刀疮。用古石灰、新石灰、丝瓜根叶、韭菜根各等分,捣至极烂,作成饼,阴干,研末涂搽。止血、定痛,生肌,有特效。
17、诸疮久溃。用丝瓜老根熬水洗搽。
苦瓜
释名 锦荔枝、癞葡萄。
气味 (瓜)苦、寒、无毒。
(子)苦、甘、无毒。
主治
(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
(子)益气壮阳。

紫菜
释名 紫软。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烦热、病瘿瘤脚气者,宜食本品


释名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利小便,治风秘不通。

鹿角菜
释名 猴葵。
气味 甘、大寒、滑、无毒。
主治
下热风气,疗小儿骨蒸热劳。

龙须菜
释名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瘿结热气,利小便。

睡菜
释名 暝菜、绰菜、醉草、懒妇。
气味 甘、微苦、寒、无毒。
主治
心膈邪热,不得眠。


释名 囚。
气味 青芝:一名龙芝,酸、平、无毒。
赤芝:一名丹芝,苦、平、无毒。
黄芝:一名金芝,甘、平、无毒。
主治
主治:青芝:明目,补肝,安神,增强记忆力。
赤芝:解胸胃郁结,补中益气,使人神志清明。
黄芝:益脾胃,安神。
白芝:止咳益肺,安神,亦增强体力。
黑芝:利水道,益肾气。
紫芝:益精气,坚筋骨,利关节,疗虚劳。

木耳
释名 木软、木菌、树鸡、木蛾。
气味 甘、平、有小毒。
主治
1、眼流冷泪。用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以清淘米水煎服。
2、崩中漏下。用木耳半斤,炒见烟,研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加头发灰三分,好酒调服。
3、经久泄痢。用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 炒), 菜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一天服二次。
4、牙痛。用木耳、荆芥等分,煎汤频漱。
5、脱肛泻血。用桑耳一两、熟附子一两,菜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激发送下。
6、月经不断(肉色黄瘦,稍有劳累,病情好加剧)。用桑耳焙干、研细,每服二钱,饭前服,热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7、赤白带下。用桑耳切碎,酒煎服。
8、瘰疬溃粒。用桑耳五钱、水红豆一两、百草霜三钱、青苔二钱片脑一分,共研为末,以鸡蛋调匀敷涂。敷前,以车前、艾叶、桑皮煎汤洗患处。
9、蛔虫寄生。用槐木耳烧存性,研为末,水服枣样大一块。若不止痛,饮热水一程式,蛔虫即可打下。
10、肺痈咳血。用柘耳一两,研为末,同百齿霜二钱,加糊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皂荚蕈
释名 辛、有毒。
气味
主治
1、肠风泻血。用皂荚蕈瓦上焙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2、肿毒初起。用皂荚蕈磨醋涂搽。

香蕈
释名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治风破血。亦治小便失禁。
蘑菰蕈
释名 肉蕈。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

鸡菌
释名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益胃清神,治痔。

土菌
释名 杜蕈、地蕈、菇子、地鸡、獐头。
气味 甘、寒、有毒。
主治
烧灰,敷疮疥。

地耳
释名 地踏菇。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明目益气,补肾。

石耳
释名 灵芝。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泻血脱肛。有石耳五两(炒)、白枯矾一两、密陀僧半两,共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在。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2、明目益精。久服益色。

查看目录 >> 《本草纲目》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