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2

张信 【从事郎泰定元年十月之任】
赵宜浩 【同进士出身将仕郎泰定四年六月之任】
高世贤 【进义校尉至顺元年四月之任】
郭恕 【承事郎元统元年十月之任】
许广大 【同进士出身将仕郎至元三年六月之任】
陈楫 【忠翊校尉至元五年四月之任】
  慈溪县
   达鲁花赤
亦思马因 【承务郎】
也先脱因 【承务郎】
也真不花 【承德郎清廉有守沙门昙噩为去思碑】
迭里迷失 【忠显校尉】
察兀儿赤 【忠显校尉】
普化 【承务郎】
也里不花 【承务郎】
   县尹
石撝 【承事郎】
霍元 【承务郎】
李椿 【承务郎】
延璋 【承务郎】
华居敬 【承事郎】
赵从谅 【承务郎】
李仲祥 【承务郎】
石麟 【承务郎】
程郇 【承事郎】
   主簿
高毅 【进义校尉延佑七年之任】
蔡元镇 【登仕郎至治二年之任】
刘楫 【将仕郎泰定□年之任】
散化的 【保义校尉泰定四年之任】
叶维岳 【将仕佐郎至顺元年之任】
张思义 【将仕佐郎元统元年之任】
脱溥化 【将仕郎】
李汝干 【将仕佐郎至元五年七月十一日之任】
   县尉
郭仪 【延佑□年之任】
孙恕 【延佑□年之任】
白珪 【天历二年之任】
哈海 【至顺二年之任】
忽鲁台 【元统二年之任】
马伯颜不花 【至元三年四月之任】
  定海县
   达鲁花赤
亦速失 【承事郎延佑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之任】
忻都 【承事郎至治二年三月初九日之任】
阿察赤 【承务郎泰定二年四月二十七日之任】
帖马 【进义校尉天历元年五月初四日之任】
帖木儿不花 【进义校尉元统元年十二月初十日之任】
僧吉观 【至元四年二月十九日之任】
马哥 【进义校尉至正元年四月三十日之任】
   县尹
赵孝祖 【承直郎延佑六年八月十一日之任】
曹敏中 【进士出身承事郎至治二年九月初十日之任】
陈天锡 【承务郎天历二年十一月初二日之任】
韩继温 【承务郎至顺二年六月十二日之任】
王煦 【承务郎元统二年六月初八日之任】
张辅 【承德郎至元三年六月十五日之任】
李师德 【承务郎至元五年四月十八日之任】
李思敬 【承务郎至正二年七月二十日之任】
   主簿
薛炳 【进义校尉至治二年二月初四日之任】
庞思恭 【保义校尉泰定二年三月初二日之任】
蔡拱 【将仕郎天历元年四月十一日之任】
别不花 【进义校尉至顺元年七月二十七日之任】
陈八剌歹 【将仕郎元统元年八月初一日之任】
完者都 【将仕郎至元二年五月初二日之任】
怯烈 【保义校尉至元五年五月二十六日之任】
袁宗富 【将仕郎至正二年四月初六日之任】
   县尉
马有 【至治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之任】
吴汉卿 【泰定三年十二月十五日之任】
田按摊不花 【将仕佐郎天历二年五月二十八日之任】
张可宗 【至顺三年四月十七日之任】
勉古不花 【至元元年九月二十七日之任】
陈公迪 【至元四年八月十二日之任】
魏聪 【至正元年五月初十日之任】
  象山县
   达鲁花赤
撒的迷失 【忠显校尉延佑二年正月十八日之任】
钦察 【承务郎至治元年正月十七日之任】
哈荅不花 【忠显校尉至治二年六月二十六日之任】
铁闾 【承务郎泰定二年六月十二日之任】
暗都剌阿昔思 【忠显校尉天历元年六月初九日之任】
哈散 【昭信校尉至顺二年五月二十六日之任】
蛮子 【昭信校尉元统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之任】
萨的弥实 【忠显校尉至元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之任】
倒剌的牙儿 【承务郎至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之任】
   县尹
张珪 【承务郎延佑五年四月十六日之任】
焦泽 【承务郎至治元年五月十六日之任】
白有邻 【承事郎泰定三年六月初四日之任】
贾邦杰 【承事郎天历元年八月初十日之任】
信思敬 【承事郎元统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之任】
庞思忠 【承事郎至元二年二月初一日之任】
穆卜颜帖木儿 【承务郎至元六年九月二十五日之任】
   主簿
丁垕 【进义校尉至治二年四月二十八日之任】
邬述翁 【进义校尉泰定三年三月十二日之任】
刘宽 【进义校尉天历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之任】
朵儿只班 【保义校尉至顺三年四月十七日之任】
杨克仁 【将仕郎元统三年四月十八日之任】
顽驴 【进义校尉至元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之任】
伯都剌 【进义校尉至元五年三月初十日之任】
   县尉
罗衍 【延佑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之任】
戚侃 【至治元年十二月初二日之任】
刘清 【泰定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之任】
免古不花 【至顺元年九月初六日之任】
王栋 【至元元年十二月初六日之任】
忽都 【至元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之任】
冯元吉 【至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之任】
 人物
列传之作太史氏职也凡天下郡国之有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因郡志而书其梗概者所以备太史氏之采摭抑亦有警励末俗兴起廉隅之道焉然其事迹非有关于国体则不书非有功于乡社则不书非有纯德懿行足以垂世立教则不书非有抗义高节足以劝善惩恶则不书其有寸长只善人道之常亦奚以为竹帛之重哉
  袁桷
袁桷字伯长同知枢密韶之曾孙生于钱唐寓舍七日而母病暍卒鞠于外祖妣张氏幼颖悟绝弃弱弄始从剡源戴表元学绩文脱去凡近长师深宁王先生授以文献渊懿深有警发尤长于论史悉究前朝典故人扣之亹亹谈不倦尝谓宋末程文几辱滥糜烂而不可救益自奋励屏奢崇俭善别臧否然耻以门荫补官初主丽泽祠塾大德闲用翰林承旨程巨夫荐入为翰林检阅擢应奉寻除待制词艺冠绝职内外制纂修累朝实录多裨国论累迁至侍讲学士恬退归里家旧有南园去城仅二里而近乃祖静寄先生所筑久芜秽不治于是复构蓺结亭其中扁曰芳思日延亲朋娱乐自号清容居士年六十有二以疾终既葬赠江浙行中书参知政事护军陈郡公谥文清有文集五十卷刊于家易春秋二解未脱稿桷年三十五时其妻郑夫人卒遂终身绝便嬖介洁自持云
  补遗
   郑覃
字季厚鄞人幼嗜学攻苦食淡刻志自修宋靖康二年与乡书建炎三年贡于礼闱未及上金人陷明州纵兵大掠覃挈族避难山谷闲为贼追及兄章亦被执胁以刃曰予吾金即贳死覃号泣指所瘗黄金钗遗之遂见释而贼党相属覃拏小舟与其妻董氏同载去顾谓章曰万一不得脱覃岂北面虏酋者兄勉主祭祀复为贼所劫去将臣妾之覃厉辞骂不屈曰吾志得矣乃跃入水中董氏哭曰夫天也天可违乎且受辱以生不如死亦自沈史删定涓铭其墓有曰夫死于义妇死于节越王浩亦曰季厚忠愤骂贼并其室遇害忠义之门其后必大事闻于朝命有司定谥立传绍定闲孙清之为相赠覃太师秦国公董氏秦国夫人覃死后孙曾举进士登朝者十余人而清之最显
   史弥巩
字南叔鄞人八行先生曾孙性颖悟好学强记绍熙四年入太学不以举子业自售言必以修齐治平为本升上舍待对大廷时从兄弥远柄国寄理不获试淹抑十载始登进士第调峡州教授时悦斋李公直土开鄂阃知弥巩持论不阿多谘幕府事寿昌戍卒失律欲尽诛其乱者乃请诛倡者一人军心感服知建康府溧水县首严庠序之教手类濂洛诸贤训语锓梓以惠邑人学者化之端平初元郑清之当轴振拔淹滞一时名流应诏起称小元佑弥巩得监行在都进奏院陛对有君子小人才不才之奏护蜀保江之奏上悉嘉纳嘉熙改元都城灾上书剀切时政又谓霅川之变非济邸本心济邸之死非陛下本心矧以先帝之子陛下之兄乃使不能安其体魄于地下宁不能干和气召灾异乎蒙蔽把握良有以也除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是岁大旱饶信南康三郡大侵谓赈荒在得人俾里户为五甲乙以等第赈粜丙为自给丁籴而戊济全活为口一百一十四万有奇徽之休宁有淮民三十余辈操戈劫人财逮捕法曹以不伤人论罪弥巩曰持兵为盗贷之是滋盗也推情重者尸数人一道以宁番昜兵籍溢数供亿不继议汰冗兵令下营门大噪乃呼诸校谓曰汰不当许自陈敢哗者斩咸叩头请罪诸营帖然廪给亦大省除司封郎中以兄子嵩之入相引嫌丐祠除直华文阁知婺州时已年七十丐祠提举建康府崇禧观而里居绝口不道时事自号独善年八十终有独善先生文集二十卷藏于家西山真文忠公尝曰史南叔三十年不登宗衮之门未仕则为其寄理已仕则为其排摈皭然不污有如此五子长肯之终刑部郎官能之有之冑之俱登进士第肯之第三子蒙卿咸淳乙丑进士调江阴军教授早受业于阳先生恪为学淹博读书立言一以子朱子为法乡人称为果斋先生云
   孙梦观
字守叔慈溪县人登宝庆丙戌进士第调桂阳教授专以朱子学淑诸生通判严州王遂以侍从为守因荐其学行超卓除太常簿陛对首论人主听言不容有所惮尤不容有所玩引归踰年复召授经朱邸皇弟嗣王爱敬弥笃知嘉兴府升国子司业极言风宪之地未闻有十八疏攻一竦者封驳之司未闻有三舍人不肯草制者且谓道揆不明法守滋乱天下之权将有倒持之患当路者浸不悦出守宣州悉蠲逋赋版曹专官急督梦观欲投绂去专官夜遁宣人言之感泣董丞相槐以廉吏闻除司农少卿奏论内外之人各遂其私谓王安石欲去熙宁之君子则名以流俗京卞欲去元佑之君子则名以邪党秦桧欲去绍兴之君子则名以异议李沐陈贾欲去庆元之君子则名以伪学当今复倡虚议欲尽去更化以来所收召之君子非所以为世道计不报遂与祠复以起居郎召面对以宠赂彰仁贤逝货财偏聚为言进吏部侍郎出知建宁年五十有八卒梦观重名节轻人爵特立不阿始终一致为淳佑全人吴丞相潜铭其墓王尚书应麟识其遗事曰近世名卿于慈溪得三贤文元杨公文靖张公则闻而知之侍郎孙公则见而知之允矣君子爱直之遗德言不朽千载之思位虽诎其道则信矣兄因孝友一门文行竞爽亦以科第显仕至朝请大夫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孙枝
字吉甫鄞县人父允早从乡先生沈铢学学以真实为本教授乡校者十年枝与铢之子端宪公焕亦相友善又登朱文公之门学问益精粹著书解十三篇袁正献公燮见而叹曰初谓子善为文不意造理乃尔宁宗即位诣公交车上书极言天下大计不见省嘉定七年登进士第其子起予同榜允时尚无恙郡守程覃扁其里曰重桂乡人荣之枝卓迈有智略自秦陇荆襄达于淮海凡险要阨塞若指诸掌于边事军谋尤谙习江淮帅延致幕府枝以禄不及亲辞弗就起予为昭武参军群卒啸呼于巿起予往谕之众拜曰孙司户清廉官不得犯入朝为监察御史至太常少卿次子愿质登绍定五年进士第后中教官科终工部侍郎愿质子(王寿)知临海县奉母在官既而大兵至母子俱蹈难死叶丞相梦鼎汤文清汉王尚书应麟尝以文章政事荐之
   王文贯
字贯道鄞县人早嗜学与乡先生余端良游魁太学公试登宝庆二年进士第教授真州除宗学谕弟宗道与兄同领乡荐亦进士第文贯精毛氏诗说以辅氏为宗从游常数十人同郡之知名者奉化汪元春慈溪黄震俱以论议政事称于时文贯由是名益着四明诗学为最盛在奉化尤得渊懿舒文靖璘杨献予琛为倡首而曹粹中王宗道皆有论说三江李氏自元白受业文靖归教其家词伯诲伯森以称以制以益俱踵世科门人以次相授黄应春杜梦冠安刘王良学其杰然者在鄞者称文贯然源委实由于舒李云
   赵逢龙
字应甫鄞县人刻苦自修为学淹博纯实年四十二始登进士第除国子正太学博士历知兴国信衢衡袁五州提举广东湖南福建茶盐常平每至官有司例设迎接供帐悉命撤去日具蔬饭坐公署事至即面问决遣为政务宽恕抚谕恻怛一以天理民彝为言民以是不忍欺居官自常廪外一介不取民赋有逋负悉为代输尤究心荒政斥羡余为平籴本除将作监擢宗正少卿兼侍讲凡道德性命之蕴礼乐刑政之事缕缕为上开陈疏奏甚众稿悉焚弃其不好名若此年八十有八终于家逢龙家居讲道四方从游者皆为巨公名士叶梦鼎自相府出判庆元时节修弟子礼常谓师门庳陋欲巿其邻居充拓之逢龙曰邻里粗安一旦惊扰彼虽勉从我宁不媿于心逢龙寡嗜欲扬历日久泊然不知富贵之味或问何以裕后逢龙笑曰吾忧子孙学行不进不患其饥寒也乡人称厚德粹学必曰赵应甫先生
  进士
延佑五年忽都达儿榜
搭海 【合鲁氏本贯南阳路汝州郏县】
至治元年
铁闾 【哈鲁氏】
泰定元年
捌剌榜
捏古伯 【哈鲁氏】
张益榜
史駉孙 【字东父鄞县人弥巩曾孙授承事郎国子助教】
程端学 【字时叔鄞县人会试第二名授将仕郎国子助教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明春秋着春秋本义或问三传辨疑凡六十卷】
  中乡举
延佑七年
捏古伯
翁传心 【慈溪县人】
至治三年
薛观 【鄞县人覃恩授平江路常熟州教授仕至镇江路丹阳县尹致仕】
泰定三年
翁传心
至顺三年
莫伦赤 【哈鲁氏】
刘希贤 【鄞县人】
至元元年
莫伦赤
陈敬文 【慈溪县人】
四明续志卷第三
宋元四明六志弟七十五
元 王元恭 撰
 城邑
城邑之建尚矣有土地则有人民有人民则有社稷以至城郭所以备御防禁考之古制历历可稽国朝混一区宇无恃偏壕支垒之险固郡城之废垂六十有余载民居侵蚀夷为坦途至元五年省命取勘起科官租旧子城直南中阙今建明远楼于其上余并废虽有州东西二门之名实为通衢矣若夫宫室坊巷巿镇桥道旧志虽详既有因革前志粗述又复疏略故因其已载则不录其有未备则具列之固不嫌于重复也
  在城
   公宇
淛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大德六年因郡治建置至大二年正月倭火毁之四年宣慰使都元帅廉希哲鼎建厅事曰帅正前有轩挟厅有堂西曰思无邪东曰公生明就为经历司厅之后堂曰敬简外植大门次仪门接以东西两庑列为吏舍西北陬则架阁库有署事所吏舍库屋淛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分司旧在州西门今因鄞县治为之在东北隅开明坊北外为大门次台门中为厅事曰澄清东西两庑为吏舍后有堂房庖湢咸具
庆元路总管府延佑五年同知张伯延重建在帅府东其制与帅府同厅事曰明德推官厅在府厅西经历司在府厅东至正二年总管王元恭于府厅后盖轩屋一所扁曰至善经历司后亦刱屋一所曰三友堂
司狱司在府桥之南元系宋司理院归附后改司狱司内设清平和简四闲牢散监房五闲安乐堂一闲
录事司在西南隅迎凤坊元系宋府院基归附后设置衙宇至大二年毁延佑元年重建
万户府在西南隅永济坊明远楼公元系宋府仓并节推厅基至元十三年置立沿海招讨司后为沿海左副都元帅府寻改沿海上万户府皇庆二年那移军马镇婺延佑元年为蕲县翼上万户府其大门厅事吏舍咸备至大四年民居遗漏延毁重建沿海上万户府达鲁花赤哈剌(角□)德政记 【大元受天明命抚有华夏威德光被自朔而南历数攸归率土咸服则有忠致宣力之臣钦承德意牧驭有方用能丕海隅懋着嘉绩乃岁乙亥皇帝命伯颜丞相统率六师逾长江进驻京口遴选将帅经理海道今宣慰使哈刺(角□)元帅实膺分方之寄冬十月舟师由江入海所过州郡军民皆安堵如故明年冬以郡师南征直抵瓯闽北至许浦咸听节制禁暴诘奸疆埸赖以无事是年冬钦奉诏旨偕刘公统师千艘遵海南伐所至战胜攻取遂收番禺抚绥新附如初凯还戊寅春公人觐凡将士之在行者悉为奏请定功颁宣命虎符以次各有差授公昭武大将军仍帅沿海兼牧庆元公于是条上防海便宜自南恩至上海设水站三十有一戈船棹卒在在警逻从之成载考绩内则惠养百姓训齐诸军外则柔怀岛夷招降海寇城郭镇静波涛不惊征东造舟民不告病辛巳岁公以都元帅随逐征东行省至日本境飓风□舟楫不利涉险道高丽渡辽水劲风积雪中草行露宿与士卒均劳苦归于京师劳赉有加俾复本镇至则鄞城毁烬军伍无所依公急请省府因成立营以安老幼匝城置铺以防奸宄治事有户门□有厅植柳成列军容以壮藏冰俟暑病卒以苏公所指画具有条理又四年朝制例革幕府更立沿海上万户府以公为府达鲁花赤丙戌夏赴阙奏事始请庆元新附军衣装请给及防制海寇禁缉盐徒数端丁亥五月宣授淛东道宣慰使仍兼长万户府公知民为邦本兵为民卫是以公之视民如骨兵之视公如父兄交畅会□□□□□者移调军屯水陆非便宜事闻因言曰余有不合意安致其过圣明灼知宜加委任公忠于国家无便文自营之私累如此公今以辅国上将军旬宣一道总制万夫治久政成丰功盛烈将丕书纪德先是万户吴江宁公元帅与公连事今万户宁公继承父职复同寅好莅众爱民一以公为法且曰此府实公之始也可不具述余耄且病久不亲笔砚惟公有德于滨海之民甘棠之爱黍苗之泽凡癃老皆受其赐曷敢固辞谨述所闻者而书之以纪其事明威将军沿海上万户宁居仁立石○天以元克肖其德笃生圣皇诞受我有夏幅员既长悉主悉臣兵刃不腥巿肆不革盖汤武之所难而汉唐晋宋之所未有也惟元以干之大而名其国以坤之至而纪其年君之元即天之元天以元运乎上而四时行品物亨六子之功也君以元宅乎中而四海一尘雾清诸将相之力也由六子之功而知天之功由将相之功而知君之功孰曰帝力何有于我昔唐元结有曰帝王盛德大业必见于歌颂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非老于文学而为之非惟不能抑亦不敢请得以颂诸将相之勋可乎初皇帝有事于江南曰汝伯颜汝阿术躬行将相事而往征定今沿海左副都元帅公禀成算植战多襄汉淮郢闲知公名甚稔既而副沿海招讨使事镇定海水攻战舰靡不展力天戈所指遵海而南明年平福州又明年平广南振旅朝京师皇帝嘉之乃锡宣命虎符授今职仍领庆元路总管府达鲁花赤盖公之在四明且五年三军之纩万姓之繻两得其心也兴无状曩以定海统戎拜公于马前凡公之征讨治法善政嘉泽皆兴之目濡而心佩者不自揆效昌黎颂丞相度元帅愬故事作为兹文以赞公之功虽然此明人之公言也非兴之所得私也公名哈剌(角□)今为临汝郏县人兴乃再拜而献曰大哉干元至哉坤元时行吏佐岁真成焉钦惟皇帝与天相似穆理元纲亦曰臣子惟此陶唐有此冀方披图阐珍孔厚昄章皇咨视师汝丞相度皇咨往伐汝元帅愬在唐为愬在元为公密受神算有定武功朅来海东一意柔抚士不骇舆甿悉安堵圭觐龙阙光披虎符何官可酬皇帝曰吁还之旧镇即我父母言人人同祝公麋寿吾侪小人怀斯恩勤害曰报旃爰托斯文皇帝万年天下一统山甫有功吉甫作颂显武将军管军总管管领定海水军军马镇守定海赵兴立石】
镇抚所在城隶万户府
蒙古千户所分镇定海县
上千户所六翼
馆陶   东平   莘县
齐河   德州   东平
下千户所一十一翼
荏平   彰德   东昌
冠州   夏津   长清
单州   武城   高唐
濮州   泰安
两淛都转运盐使司分司在西北隅河利桥公元系宋厢院及节推厅基归附后设置浙东盐司例革改今分司泰定元年因民居延毁三年郡侯郭郁重建翰林侍讲袁桷记见前志
盐仓一所在西北隅永丰门里至元十三年以后权贮税粮延佑七年复为盐仓
庆绍海运千户所在东北隅柴家桥公元系宋南厅通判衙基归附后设立沿海翼镇抚所皇庆二年军马移镇婺州改立运粮千户所天历二年重建程端学记 【古封建之世天子赋粟于畿甸诸侯赋其所封势定而力均地近而民逸自秦郡县天下历汉唐漕运于四方踰越江湖转输数千里官司之须兵民之储馈饷非一水陆既阻民力遂疲迨我皇元混平区宇始创海运取东南并海诸郡积粟以实京畿置大府三吴外分六所设官专职买舟佣工悉酬公帑民不知劳神模远画度越前古明越当海道要冲舟航繁伙甲他郡而治所在明独庳陋弗称至圮压不可支天历元年夏武节将军暗都刺公至官欲撤其旧而新之曰吾闻信而后劳其民吾之政未孚不可以有为于是阅漕户之贫弱逃徭系虚籍者悉纵之异时佣直旁落征集烦扰悉惩革之多授方略察良窳勤怠示赏罚上下既洽乃捐己资二千缗以倡隶漕籍者咸感奋兴缮富者效泉力者输役始事于是年十有二月越明年三月讫工自堂至门列两庑为吏舍为藏书室听令之庐庖库之所各有其序又即其东巿民地为马厩以楹数之内外凡二十有八塈茨黝垩焕然称美既落成乃相与来请记其始末余谓古之君子作事识先务斯易为功公欲兴废补弊能养其力俟其信而后动宜不扰而事集人见堂庑之翼翼抑知公之治其事之本乎公尝提举明之舶司公宇之新亦自公始前后成绩左右辉映则知公之心久而弗渝是可书已公大都人其父哈迷公为都府万户有声公之为政盖亦有自云】
庆元路巿舶提举司在东北隅姚家巷元系断没仓官房屋基地重建公宇延佑七年例革至治二年七月钦依复立提举司专知市舶直隶行省给降公验公凭填付舶商发船下蕃博易次年回帆温州白汰门封舶到水次抽分
市舶库在东南隅车桥东内有敖房二十八闲用天开瀛海藏珍府今日规模复鼎新货脉流通来万宝福基绵远庆千春二十八字为号土库屋并前轩共六闲至元元年刱盖外门楼三闲以备关防
永丰库在西北隅明远楼里东首元系宋常平仓基至元十三年盖库差设官攒收纳各名项断没赃罚钞及诸色课程每季解省
平准库在西北隅清澜桥东元系宋佥判厅至元十三年改立平准行用交钞库设立官攒合干人官降钞本倒换昏钞按季解省
官医提领所至元二十五年设立太医院札正同副提领三员官降铜印别无公宇就惠民药局署事
惠民药局在清澜桥北元系宋宣诏亭屋三闲并基地大德三年拨置药局至大二年毁天历二年郡长阿里牙荅思通议劝率刱盖楼房后厅各三闲 【先于大德七年官降中统钞本五十定每月规运息钱中统钞一定二十五两责付主医修合药饵惠济孤老病民囚并发各州县给散又一项乡贡药味本路该管慈溪县干山药一十五斤鄞县干山药一十五斤骨碎补一十斤府委提领赴省交纳】
阴阳教授司至大二年十二月教授朱道宁赍印到路置立未有公宇至顺二年本路将西南隅仓桥东旧蒙古学废屋三闲披一闲门楼一座开设教授司至元六年十二月教授宗道重修
杂造局在西北隅河利桥东元系宋平籴仓基至元十三年改置杂造局设官置吏监造军器解省
织染局在西北隅儒学公元系宋贡院基至元二十七年起盖局院泰定二年鄞县尹阮申之提调改造土库三闲库前轩屋三闲门楼三闲厅屋三闲并前轩厅后屋一闲染房屋四闲吏舍三闲络丝堂一十四闲机坊二十五闲又有打线场屋四十一闲土祠一闲在帅府后北首
广盈仓在东南隅采莲桥公元系宋威果三十营基归附后盖仓受纳官民苗粮
在城都税务在东渡门里因宋旧址立屋舍(土已)隘至正元年提领孟完质笃撤旧屋刱建听事三闲后轩一闲台门三闲廊庑吏舍庖湢俱完后有池井墙围落成郡人郑弈夫为记 【有元至元六年后纪庚辰秋九月庆元路在城务多历年所屋舍倾摧不可支旧址污陋提领孟君勇撤而新之于是垦辟荒壤广袤凡五亩一角三十六步周围缭以土垣七十余丈乃相攸厥基前植门壝中为听事三闲华轩敞前厅两旁仍架夹荣左有神祠复加葺饰右列吏舍房库凡七闲厅之北特揭明轩为食息所又西偏为庖湢东南隙地元隶公籍向因潴水凿方池便民汲兹但加屏而弗堙亦防缓急用北有古井荐加完甃吉涓抡材鸠工晨夜展力事广而费繁会计不敷乃有里人王贤佐徇公乐义捐已帑以协赞之故凡廛居之慷慨者咸有助不踰月而告成厥功孟君讫不以劳绩自任必复旌其协相之勤者而俾识颠末余乃致其说曰征商非古也关巿之有征商虽见于周官六典之文而孟子犹以龙断为所从始唐建中兴元闲杨炎祖汉田制作三十取一之法至今天下行之而不疑盖凡通于时用者必在布帛金刀之属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商贾之事也由是关征廛税虽不出于隆古之政而后凡制国者亦因其利而不可革然求其利于为国之本则存乎轻赋薄敛以宽民力是之谓以义为利者也考其务之所辖不越在城及鄞一邑之广日实办课额中统钞一十二定有奇日不足则以月计月不足则增亏相补至岁终则足办不得以踰矣昔者急征苛取则四方舟车不至货财不聚日见其虚匮迫蹙无赖与民交通奚啻渔夺之为甚今也宽征薄取则远方之人闻而悦之辎装重载其来也孰御虽有遐陬异域将日聚宝货于吾境土中坐收三十而一之利不劳余力而充足者又何在锱铢掊克而计其赢亏为哉孟君向尝主台临海簿而亲民政稔知利病之源及来司征复能究其本始务在宽民力以厚其国□征羡输非所知也故因纪公宇之落成盖亦推孟君之用心仁厚能达体要不可不为来者劝俾咸知敦本抑末之道必在宽征以稔民力是为利国无穷之基也用是书之君名之霆字起东出仕名完哲笃金陵人】
在城水马站其馆驿系宋涵虚馆旧址又为众乐堂在西南隅月湖至元十三年改置分南北二馆中通桥路南馆房舍九闲北馆三十闲
养济院在西北隅盐运分司西泰定元年民居延毁二年郡侯郭郁重建
急递铺在西北隅府桥北坐东元系宋宣诏亭自至元十三年置立
明远楼在帅府南旧子城上因经毁至治元年重建置铜壶更鼓司晨昏楼之东自宋有旗纛大将军祠附焉
社稷坛旧在府治西南一里今废迁于城西
   坊社
东南隅 【一十坊二十八社】  西南隅 【一十坊三十九社】
东北隅 【一十坊二十六社】  西北隅 【一十坊三十七社】
右坊社名号已见前志
   桥道 【并见前志】
  鄞县
   公宇
县治在郡城西北隅州西门里为附郭上县沿革已见旧志然以鄞名县昉于五代入国朝因宋旧治在东北隅去府治几五百步至大二年廉访分司既毁移署县治而县以分司地为之泰定二年尹阮申之重建翰林侍讲学士袁桷为记 【鄞于明号剧县地广民众切近大府故其治宜宏靓严壮以出政教旧治去府东几五百步至大二年廉访分司署毁分司则更署县治县乃治分司署因陋就简喑噎莫克有为者五阅考池阳阮君之来慨然曰为之不在我耶达鲁花赤完哲图公县丞张公主簿杨公咸可其议乃捐资以倡闻者兴起胥卒受功唯谨弗劳弗费百姓与成凡为屋八十楹重门雄闶正哙冥哕群曹列庑下燕处之房宿候之庐植新葺旧一齐完美肇谋于泰定乙丑之正月越六月事已因相率谒余记昔君之先公文安侯尝分刺是邦余时侍养先人侧识君童髦时恂恂端慎知其必远且大也及余以文字待罪翰林请告归田里而君适至蠹消役均义廪登实颂声满阡陌君之修乡校也余既获以敦本原张教化推广其绩今兹复幸齿名其闲岂偶然哉君名申之字周翰初同知台之黄岩再调温之瑞安咸有异绩今尹兹邑所树立又若是虽缕书以风天下其奚辞因为之记泰定丁卯春仲既望立】
尉司在县东三里泰定元年尉周一夔刱建听事台门堂屋吏舍公廨并完袁桷记 【郡治绝江其地名甬东吴王居甬句为古浃口号甬江在今海滨海达于江入于奉化西酾于余姚萦纡回曲绵亘百余里鄞为县分东西以浮梁为界东之民习网罟鱼盐以自业其地膏沃有湖可以灌浸率不善垦治春至辄携其子弟文身擢歌出没于海岛伺危薄险对面成奸宄宪令昭著至死有所不避尉以巡督为职自宋雍熙闲置尉治于彼盖重其地以镇遏迄今数百年游手益伙捕系无虚日廨毁于兵踰五十年尉率其兵徒随所寓无常地讯录之所不具于观瞻莫格其非而任益以困矣至治三年庐陵周君一夔来视故址曰吾不可不自重首为外门复为廨门中建听事挟以宾荣辅以吏舍后设燕居以休其劳清流汇池花木列植周缭涂雘皆足以支永久吏有言者曰尉职在察盗囹圄不立奚尉之为兹土之民俗弊已久鹾禁之严莫穷其窟穴朝夕胠发累累旁午不有以居将曷能以有处尉笑曰道德齐礼夫子之训也狱巿无扰相国之言也阅数月狱以空告于是舆人有言曰尉之申申非取异以求新塞其奸慆养其淳真彼畴鳞鳞良苗氲氲尉之去兮将以告夫后之人役始于泰定元年秋八月成于二年之正月】
大嵩巡检司未建公宇僦民居署事
小溪巡检司在县南四十五里
大嵩场盐司在县东一百里
来远亭在城东灵桥门北穴城洞门一所内通巿舶库临江石砌道头一片中为亭南有石墙围通行路北置土墙为界泰定二年副提举周灿刱盖厅屋并轩共六闲南首挟屋三闲以备监收舶商搬卸之所
来青亭在城西五里旧曰接官亭为屋三闲临流送迎舟次泰定四年县尹阮申之重修改今名
迎恩公宇一所在来青亭北
常平仓未立处所 【元统二年发下官本中统钞一百二十一定四十三两三钱三分每年照时直籴谷就于广盈仓收贮别无定额】
义仓各都隅每社设义仓一所
盐仓在县东五里设置仓廒三闲
郡社稷坛在城西隅大卿桥南
雷雨师坛
风师坛在甬东隅
   乡都隅社 【名见前志】
甬东隅
城西隅
老界乡 【一都至四都 九十一社】
阳堂乡 【五都至十一都 七十九社】
翔凤乡 【十二都至十六都 六十六社】
手界乡 【十七都至二十二都 六十四社】
丰乐乡 【二十三都至二十六都 四十三社】
鄞塘乡 【二十七都至三十二都 八十六社】
句章乡 【三十三都至三十四都镇都 三十六社】
通远乡 【三十五都至三十九都 五十八社】
光同乡 【四十都至四十三都 五十社】
桃源乡 【四十四都至四十八都 五十六社】
清道乡 【四十九都至五十三都 七十九社】
湖田 【五隅 五十八社】
   坊巷桥道 【已见前志者不录】
迎恩坊在县西三里泰定二年县尹阮申之立
东津浮桥在鄞县东南二里灵桥门外唐长庆三年刺史应彪置凡十六舟亘板其上长五十五丈阔一丈四尺旧名灵现桥亦曰灵建桥盖初建桥于东渡门三江口江阔水驶不克成乃徙今建桥之地经始桥基时见虚空中微有形弯环如虹众以为异因建桥于其下而名之历代重修姓氏备见新旧志至正二年内抄到路案见行事实 【浮桥元设桥船一十六只至元二十九年差设民户一十六名各管船一只与免差徭为是涨涂东西两岸增砌石磡止用桥船一十四只差令桥夫一百四十名看守后因船户言告消乏佥补不便本路拟将排年积下支销不尽挑粮脚价一百七十定每两三分起息分借殷实之家营运获息修理浮桥至元元年二月内申奉使司帅府备奉省府札付准拟已将桥户放闲当差仍令桥夫看守及将前项钞定发下鄞县录事司召主规运递年获到息钱修桥之外余者转行作本到今通有本钱中统钞七百余定营运如遇桥木船只损坏就行支销息钱买办木物修造船只用度不曾动支官钱公私便益即目浮桥见行牌船一十四只分列江面每船两头用篾(致去至改育)二条及将系(致去至改育)并钉江底并用挺心算子木铺排船面两边又用栏干二十四座铁系二条大篾(致去至改育)四条压定以成桥道军民客旅来往通行并无阻滞】
马道一所在县南城下沿江为海道运粮舟次至正二年郡守王元恭刱立余姚州判官叶恒记 【蠡吾王公守庆元之二年治石马道于城南江浒縻漕舟以上下马道之名在昔无闻岂即所谓步者与漕运由汉历唐经涉川陆舟载车挽为费廿倍其输我世祖皇帝混一区宇天纵圣模爰创海漕以实京畿因时制法超越前古浙河东西及于江淮储积待运近仓之渠则又浅隘大舰或不能遽通必假小舟转载亦不免于跋涉之劳也庆元为郡并江通海无滩濑椒崖之险万斛之舟直抵城下视他郡则易为力然而涯涂淤淖不可揭厉遂树杙构栈致粮于舟谓之马道材出于民而吏胥并缘为奸舟人乘时要利事甫毕辄尽取以去吏不能禁为民病者久矣公究其故于是改图庀工椓木沮洳中置石其上高十有四尺基广如高而不及二尺其面则居高之半强长以尺计者百复护以木以虞冲激比置离列凡十所费出水脚之羸万六千五百缗吏助奉米六十斛以食役者作于至正二年二月己巳越三十有七日以四月乙巳讫工又屋其旁属延庆寺僧世守岁加葺俾勿坏且象大士天妃于其中以启舟人之敬畏嗟乎民社之寄休戚所系者重矣公睹数十年之积患而为深远之谋致利于无穷岂非古之所谓良二千石者乎然生民之患又有大于此者由是而扩充之其庶几乎是不可无纪以告来者公名元恭字居敬敏于为政闻善无不为其兴学校敦礼让修堤渠谨仓庾之出内屏奸悍之攘窃若此者皆可书也兹纪是役故略寮寀议协役虽大而其成之也速属以视其役者鄞县主簿哈思别督工赴役者录事司判官叶仁为屋以守者始于妙(王火)云】
  奉化州
   公宇
奉化唐以名郡故县亦以奉化名贞元闲为上县初分九乡宋景德闲并为八乡五十有二都入国朝至元庚寅析户凡五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元贞改元例以四万户之上升为州即县旧治署事皇庆元年监州木八剌改建听事三闲扁曰迁善轩三闲副厅左右各三闲吏目署于左后堂三闲扁曰清畏仪门吏舍庖湢咸备州狱三闲前进士陈观记
谯楼五闲在州治前延佑六年知州马称德因旧址开拓重建扁曰宣明置铜壶鼓角江浙儒学副提举刘致记至元三年毁未建
镇东楼在州治东北四里至元五年同知石抹朵兀只因旧址重建余姚州判官叶恒记 【石抹君贰奉化之三年镇东楼成合乐治具燕其僚吏宾友以落之州人杨中来菁江之上请书其事予谓游息以适其趣临观以疏其壅惠泽流布民情畅达孰谓非政乎是役之兴庶几有为政之道焉按志楼创于宋嘉定六年知县冯君多福处州教授王宗道为之记元贞初奉化始升州厥后州巿火楼遂毁数十百年之遗址茀然榛莽缺而弗理君欲复是州之旧观乃谘同寮厥议克协捐赀以倡义者输材工者效技未几而栋宇翚翥规制宏敞丹垩炳焕过而睹者以为加于旧焉董其役者蓟邱王伯英也巿距州治五里而近平湖潴其东联以浮梁数十楹其西则大溪经焉溪之渊为耀碑潭由潭折而为江曰长汀江之桥曰惠政楼当阛阓之中与浮梁惠政相直父老相传州巿之形胜于是乎在楼不可以不作以镇东名之者岂无其故乎然而楼之废久矣果可以不作乎今作而新之民情之忻悦又岂偶然乎他日追访嘉迹招摇以登瞰东湖之清波挹西山之爽气囚舆人之思而为君赋之其可征者殆不止此矣君名朵儿只字九成御史大夫之诸孙通敏而果毅故措诸事也宜无难是役也作于重纪至元之四年春某月成于夏某月燕而落之则某月某日也】
井亭州治东有井号茯苓泉在听事之西皇庆壬子监州木八剌创亭覆之延佑庚申知州马称德复构一亭左右相峙
惠民药局在州楼西偏至治二年建
馆驿在州东五里皇庆元年监州木八剌充拓增修
养济院在州东北五里宋元符闲建归附后毁大德四年监州察罕重建屋凡二十一闲
税务在州东五里至元十三年毁今赁民居收税
际留仓在州治门之左每岁收贮官粮六百余石以为官吏俸给及孤老军人口粮
义仓在□□□□厅屋三闲廒房十闲门楼一闲至治二年知州马奉议创建 【除乡都依验各家每口留谷一斗自延佑五年至至治元年存留到粮谷于近便社长之家收顿外自至治元年别行劝率有田上户存留到谷六千六百六石四斗如遇歉岁就便赈济以后有收年分如有劝率到数目随时收贮有备无患专务济民也】
捕盗司
公棠巡检司在州西北四十里属州之剡源乡
连山巡检司在州西南一十五里隶连山乡五都
田下巡检司在州东南百里隶忠义乡二十三都
栅墟巡检司在州南二十五里隶松林乡十五都
东宿巡检司在州东七十里隶忠义乡二十四都
鲒埼巡检司在州南六十里隶松林乡十七都
   递铺〔凡一十处〕
本路鄞县路
州前铺屋三闲
金锺铺在州东北一十五里
广济铺在南渡去州二十五里
东桥铺在鄞县即陈桥铺
常浦铺在州东北四十五里
台州宁海县路
龙潭铺在州东南一十五里
尚田铺在州东南一十五里
双溪铺在州东南二十五里
方门铺在州南三十五里
栅墟铺在州南五十里
   乡都
奉化乡 【一都至三都】
连山乡 【四都至十都】
松林乡 【十一都至十八都】
忠义乡 【十九都至二十七都】
金溪乡 【二十八都至三十三都】
长寿乡 【三十四都至三十八都】
禽孝乡 【三十九都至四十六都】
剡源乡 【四十七都至五十二都】
   桥梁凡三十处 【见前志】
  昌国州
   公宇
州治在郡东海中洲镇鳌山下唐开元闲以鄮县置明州领县四有曰翁山即今之昌国也宋端拱闲置盐场熙宁闲部使者以期会不时置尉主斗讼之事既而创县始名昌国入国朝至元十五年谓海道险要升县为州以重其任因县廨而为治听事后有堂曰镇鳌副厅之东偏为蓬莱道院又有两庑挟以吏舍吏目署厅后西偏有斋曰敬简外为台门中门
捕盗司本州岛判官兼在州治西一十步大德二年五月创建
镇守司五所 【归附后始置岁一更戍皆有请正军也】
本州岛    岱山    三姑
北界    浡涂
谯楼在州治南百步天历戊辰四月知州赵雍建新制刻漏廉访使邓文原为记曰 【古者挈壶氏凡军事县壶以序聚柝司寤氏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鼓人凡军旅夜鼓鼜掌固夜三鼜以号戒皆命士董其职后世鼓角特戍卒之事挈壶则有司令阴阳者流番直之异古制矣昌国隶庆元郡在海东南古翁山地世传周穆王伐徐偃王死其民迁之洲上或云越王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是也唐曰翁山县宋元丰年闲改曰昌国登高而望鲸波汗澜极天无岸若高丽流求毛人之属绵亘海外诸番舶道所经日本巿易则遣兵戍守以镇海道迨皇朝至元中升州凡官署符移圭田俸赐悉易其旧而丽谯未建非所以重侯藩而威远裔也泰定丙寅吴兴赵侯仲穆至谂诸州长及寮佐等佥言惟允于是诹日之吉庸工庀具乃干乃址以构以雘敞为飞楼匪事观游惟军容是肃测景有规警严有节楼成大饮酒合乐以落之鼓角初奏如蛰之雷如冱之春声阳敷舒群情畅达帆樯下上瞻望斯楼薄乎霄汉咸太息曰前是未之有也有父老言曰官于是者以是邦邈居海陬率鄙夷吾民懦者弛慢贪者鸷暴征敛狎至期会星火我民用不得恬息今侯一以廉平致民于理枹鼓弗惊不识吏卒田有上腴隰有淳卤铚艾既登鹾赋羡入始制铜漏以节晨夜严鼓角以戒昏旦八风既正四时既叙以新民听以导民和愿侯母去以重我邦民之思余曰鼓角者号令也而挈壶则号令所由本也今夫阴阳寒暑化机不停而丈席之内铜壶漏箭实司其权衡古创物者范金必精挹注必清必代时日之运行是以威信旁浃而声教宣明辰入酉退官有法守出作入息民由训程常虚以受其成静以持其平寓智于物而不自用其智取则于水而水无缩赢虽风雨晦冥万变莫测而不失常经为政之道有以异是夫侯其益加惠于是邦之人有兴除者无不为也后之登斯楼者亦因创作之勤缮修必时以勿替前规致和元年四月日记】
爱莲堂在州治东偏前有莲池
拂云亭在州治后山
海光亭在拂云亭上
斗亭在翁山后纪至元六年知州徐敬建
三皇庙泰定元年知州韩抟因旧址充拓鼎建侍讲
袁桷记见前志
螺头巡检司在州西隅七里
岑江巡检司在本州岛金三都
岱山巡检司在本州岛蓬莱乡之一二都
三姑巡检司在本州岛金塘乡烈港
北界巡检司在本州岛蓬莱乡之第五都
正监场盐司在州治东南一百八十步
岱山场盐司在州治北海中二百五十里
芦花场盐司在州治东十三里
   乡都
富都乡占县东北凡九都
安期乡占县东南凡三都
金塘乡占县西南凡四都
蓬莱乡占县东北凡五都 【今并为三】
  慈溪县
   公宇
县本唐鄮封内地开元闲析地置邑曰慈溪盖后汉董黯孝养其母寝疾就饮此溪水而愈因名溪曰慈乃以名县凡二十一乡入国朝因宋旧署以为治今为下县皇庆闲邑长乌马儿重建扁其听事曰思政延佑闲改曰节爱后十有三年宪佥孙公楫举能绩侍讲袁公桷为记 【见前志】
佐治厅即典史署在听事之东
架阁库在佐治厅侧
尉司在县□□□□系旧僧纲司
明恕堂皇庆二年邑长乌马儿重建扁曰胜览
龙虎轩今废惟存旧址
清远轩在清清堂后延佑四年邑长亦思马因建
柳意亭县治后环碧亭之北皇庆二年邑长乌马儿建
湖秀亭即揽秀亭延佑四年改今扁
丽泽亭至元六年邑人裒资重葺
迎熏亭在永明寺前宋绍圣中主僧惟鉴建
登陆亭旧名承流又曰舣亭宋景定四年重建改今扁
际留仓在县治西庑 【贮秋粮一阡三十五石以充吏员军人禄粮】
常平仓在际留仓西敖 【元统二年为始拨到中统钞本七十三定一十一两九钱八厘每年籴谷收贮遇年饥照减时价出粜】
义仓于各都隅每社设仓一所
税务在县治东南一里
养济院在县治西南至大四年重建
鸣鹤盐场司县北六十里
丈亭巡检司在境西未建公宇僦民居署事
鸣鹤巡检司延佑年闲巡检范文忠买到民居为厅廨
   乡都隅社
坊隅二十八社    德门乡七十五社
西屿乡一百三社   石台乡九十八社
金川乡八十八社   鸣鹤乡五十社
   坊巷桥梁
嘉义坊旧名棣华坊延佑六年邑长亦思马因立
美政坊在大巿西
宣化坊在大巿东
积善坊在砖桥西以上三坊泰定二年邑长也真不花建立
采芹坊在县学东天历二年主簿叶维岳立
御史桥亦名骢马桥后纪至元三年毁五年尹程郇易以石重建
二石桥至顺三年僧子慧建亭于上
广济桥旧名王家桥
通济桥在县南五里横亘大江管山之东曰夹田桥其西则吴凤桥又西则三板桥大德七年俱圯皇庆年闲邑长乌马儿并建于两桥之闲立名通济随修随坏迄今未完
  定海县
   公宇
古置望海镇寻改望海县梁开平闲始更名曰定海凡七乡今为下县治在江之北东临大海蛟门虎蹲二山峙其左三港郡城属其右蛮夷诸蕃舟帆所通为一据会总隘之地也元贞二年邑长马合沙剌率同寮重建公廨为之改观至治二年邑长忻都重修侍讲袁桷记 【见前志】
蕲县翼万户府在县北三里门楼安置更鼓
分镇抚所县北三里
哨船千户所在县西南一里
蒙古千户所在县东北一里
巡盐千户所
都税务在县西北三里泰定年闲创盖
养济院在县西北一里旧社坛基至治年闲重建
安乐堂在县西北三里
际留仓在县西南三十步
义仓
火攻库在县治后 【安藏军器】
划车弩库在县西北三里泰定年闲建
尉司在县西三十步因养济院基泰定年闲重建
白峰巡检司在县东南三十里
管界巡检司在县西北六十里
施公山巡检司在县西北九十里
海内巡检司在县东南四十五里
清泉场盐司在县南一十里崇邱乡
长山场盐司在县东南三十里灵岩二都
穿山场盐司在县东九十里海晏二都
龙头场盐司在县西北八十里灵绪二都
巡盐千户所
都税务在县西北三里泰定年闲创盖
养济院在县西北一里旧社坛基至治年闲重建
安乐堂在县西北三里
际仓在县西南三十步
义仓
火攻库在县治后 【安藏军器】
划车弩库在县西北三里泰定年闲建
尉司在县西三十步因养济院基泰定年闲重建
白巡检司在县东南三十里
管界巡检司在县西北六十里
施公山巡检司在县西北九十里
海内巡检司在县东南四十五里
清泉场盐司在县南一十里崇邱乡
长山场盐司在县东南三十里灵岩二都
穿山场盐司在县东九十里海晏二都
龙头场盐司在县西北八十里灵绪二都
   乡都
清泉东乡在县西   清泉西乡在县西
灵绪乡在县西北   崇邱乡在县南
灵岩乡在县南    太邱乡在县东南
海晏乡在县东南
  象山县
   公宇
县治因山而名盖海曲有山形如象故也唐广德闲始析宁海及鄮置县今为下县凡三乡二十四都县廨因宋旧治重修
架阁库在县东一十五步
尉司在县治东一百六十步
东门镇守军官司治在县治南百里
本县镇守官无司治
税务在县东一百五十步
际留仓在县东二十步
东门巡检司在县南一百里
莆门巡检司在县东四十里
玉泉场盐司在县南一十里
   乡都
归仁乡凡九都    政实乡凡八都
游僊乡凡七都
   桥梁 【见旧志】
 新校
【[在城公宇]】 [惠民药局] 病民囚 【囚上脱病字】
四明续志卷第四
宋元四明六志弟七十六
元 王元恭 撰
 山川
  山
按职方氏扬州之镇山曰会稽明乃会稽东境故自两汉而明越皆为会稽郡唐置县复为州开元闲采访使齐澣奏以境内有四明山故号州为明而郡名奉化干元闲复为明州宋建隆闲升为奉国军元丰闲始领县六曰鄞奉化定海慈溪象山昌国版图入皇朝升奉化昌国二县为州则境内山之胜者亦惟四明山在郡西南六十里绵亘明越台三郡之境周围八百里二百八十峰若仗锡山石楼山松岩山雷峰山大雷山峒山烽火楼山鸡笼山鳖山西山四明之支裔也皆在郡之西南四境名山如金峨太白天童大梅阿育王鄮山雪窦镇亭鄞城天门梅山骠骑句余翁山象山皆雄杰可称者今稽延佑新志所载不下二百余山岩岭海岛又不胜其书一何纪之繁复邪水则随山而出多自西南而东或注于江或直趋海无非溪流涧滴固无平川巨壑弥漫浩瀚也它山一源亦西出会稽派分流会以至郡境其为深长可见矣大抵地浮瀛海登高而赋则东南北三方皆巨浸滔天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古称神仙窟宅徒闻其名秦皇汉武从流忘反孰得谓之智哉天降时雨山川出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地载神气风霆流形庶物露生人参天地何代无贤何地无材是故一郡衣冠之盛百世不改其山川之储精毓秀乎新旧志互有所考兹不重录云
  邱墓
董孝子母墓在鄞县南城门外
攻媿先生楼钥墓在鄞县三十六都天井山
端宪沈焕墓在鄞县翔凤乡象坎山周必大为墓志
迂斋楼昉墓在鄞县二十四都阚水山
正献袁燮墓在鄞县十一都穆公岭
庆历乡先生楼公郁墓在奉化州东南五里地名龙潭赤城罗公适持节过墓下种树致祭而去袁正肃公甫书墓道扁曰庆历乡先生正议楼公墓
元佑乡先生王公弈墓在奉化州东二十里御史中丞舒亶作墓志
太师楚国楼公异墓在奉化州北十五里延康殿学士黄裳撰神道碑
节度使冯湛将军墓在奉化州西北二十里秦州成纪人世为宋将寄居明之鄞县任荆鄂州副都统制庆元闲奉敕葬于同山之下参政楼钥铭其墓
赵先生敦临墓在奉化州南一十里地名南山
雪窗张良臣墓在奉化州西三十里地名白岩
舒文靖公璘墓在奉化州西三十里地名公棠
后汉鄞县令王修墓在慈溪县西十里
梁虞荔墓在慈溪县西北六十里鸣鹤山梁书云荔会稽上虞人也以博识闻举宏词累迁中庶子卒于官归葬此山
大隐杨适墓在慈溪县大隐山
石台杜醇墓在慈溪县大隐山
慈湖杨简墓在慈溪县车厩山
寿张张虙墓在慈溪县观音寺岙
虞世南墓旧志在定海县澥浦镇灵绪乡山北而延佑新志云世南出为叔陈中书侍郎寄之后陪葬昭陵子孙皆居长安谓世南墓在定海非盖有考于本传也
孔侯墓在象山县之童翁浦侯姓孔行第七失其名即此浦人也性刚志烈义不苟合乡里敬而惮之唐咸通中有副都巡吏刘赞梦侯告曰吾尸泛滥于沙浦闲子能收而窆之且创数楹俾吾有栖托赞访得尸果如所梦乃敛葬于此立祠以祀之今定海县有助 【[按曰]助下有阙文原本但留空行一行今按目录邱墓后附义冢又有溪潭浦溆此本出自卢本卢本助字适在本叶之末下叶即系河渠则所脱者多矣】
 河渠
郡城始建于唐长庆闲大江从定海入于城东又分为二一沿城过西渡与慈溪江接历余姚至通明堰下一沿城南行入奉化至巿桥咸潮往来绵亘数百里渗漉斥卤侵近城境况城基土薄斸深才五六尺则已见涂淖常与咸潮伏流通浃天时稍旱池井皆咸不可食沿江民亩数万顷咸气蒸曝苗稼为之枯槁所藉溪水上流充溢浸灌庶免二者之患此水利之不可不修堰(石契)闸之不可不谨东有东钱湖灌溉七乡之田几万顷 【见干道志】 西有广德湖亦灌溉七乡之田凡八百余顷今广德湖既废为田则全仰它山堰一水之源灌注官民田引流入城潴蓄于日月二湖及蜃池清澜池防旱泄涝内有气喉食喉水喉三闸外有诸乡堰(石契)沿江堤岸为之防决宋开庆中郡守吴丞相潜立平水尺于平桥所以验涸溢以谨启闭之准则也又如颜公渠为定海一邑所系尤切若夫所隶州县各有潴泄之源随处见之然则水利实为四明阖郡之命脉丰歉所关治乱所系凡为政于是者不可不悉心以究利病为久远无穷之计延佑新志特于两湖水利所载加详然湖堰以类分地理以异志今复求其源委而各附堰埭之所关系者以类从之庶几后来知有所考而致察乎防决之由岂细故哉
  在城
日湖在城中东南隅又曰细湖月湖在西南隅又曰西湖案旧志其从三百五十丈其衡四十丈周围七百三十丈有奇中有二桥绝湖而过两湖皆源于四明山一自它山堰经仲夏堰入于南门一自大雷经广德湖入于西门潴为二湖又引之于郡治西北隅凿池以停蓄所谓蜃池今废旁通巿河淫潦泛溢则有水喉食喉气喉三(石契)以泄于江盖四明山之旁众山萃焉雨盛则涧壑交会出为漫流无以潴之其涸可立而待非特民渴于饮而江河通潮以之灌溉田皆斥卤耕稼废矣禁民居屋以塞水喉食喉气喉三(石契)者浚导必时堤防必谨启闭必如式一邦之大利也来者毋忽累代郡守修缮之绩备见旧志 【[按曰]此约宝庆志中语也禁民居屋上似有脱文】
蛟池蜃池旧图志有其名本为潴水而设今已湮没互见考古篇所云
清澜池在明远桥南蓄水为救焚之备入国朝至治闲帅府同知德哥副使沙的重筑短垣护闸留水门以便民汲东扁曰清澜西扁曰碧漪
水喉闸在东北隅东渡门墙下都税务前以板为闸潮长则与板平巿河之水充溢则启闸以泄于江
食喉闸视气喉闸稍小在东南隅巿舶务之南墙下止用泄水却不通潮
气喉闸在东南隅狮子桥东旧鄞江庙侧
  鄞县西乡
它山水源西出会稽由上虞县斤岭 【自趾至巅十有六里故名】 历小岭上庄龚村小皎密岩委蛇东流百余里由小岭上庄南一派出分水岭经芦栖坑口分水岭南一派出仗锡山历杜岙郑家岩至芦栖坑口与芦栖水合出大皎二皎之水各流至鲸鱼山前而合至密岩迤逦东出历樟村至平水由仗锡南一派出天井之南又一派出灌顶彰圣并至平水上下而合其闲并千山之涧合百岙之流会为一溪经锺家潭至于它山溪通大江潮汐上下清甘之流酾泄入海泻卤之水冲接入溪来则沟浍皆盈去则河港并涸田不可稼人渴于饮唐太和七年邑令王侯元暐相地之宜以此为水道喉襟之地规而作堰截断潮汐导大溪之流自堰之上北入于溪百余丈折而东之经新安许家会普宁寺前小溪唐家堰新堰面此前港也自普宁寺东分流北入惠明桥经仲夏此后港也仲夏之水至新堰面合流经北渡栎社新桥入南城甬水门潴为二湖曰日曰月畅为支渠脉络城巿出西城望京门至望春桥接大雷林村之水直抵西渡其闲支分派别流贯诸港灌溉西管七乡之田入城为一郡之膏泽天有旱涝所不可测必恃此水岁以为常田事仰之甚于霖雨自唐逮今五百有余载民食所资官赋所出人足饮用舟通货物公私所赖为利无穷 【按魏岘水利备览云它山乃众流胥会之地每岁至秋万山之闲洪水暴涨湍激迅疾极目如海侯之为堰也规其高下之宜涝则七分水入于江三分入溪以泄暴流旱则七分入溪三分入江以供灌溉堰脊横阔四十有二丈覆以石板为片八十有半左右石级各三十六岁久沙淤其东仅见八九西则皆隐于沙堰身中空擎以巨木形如屋宇每遇溪涨湍急则有沙随实其中俗谓护堰沙水平沙去其空如初土人以杖试之信然堰低昂适宜广狭中度精致牢密功侔鬼神与其它堰埭杂用土石竹木砖筱稍久辄坏者不同常时大溪之水从堰入江下历石级状如喷雪声若震雷耆老相传立堰之时深山绝壑极大之木人所不能致者皆因水涨乘流而至其神矣乎】
平水则吴潜续志曰郡阻山控海山之淫潦海之咸潮时之旱干皆能害稼故资水以为利者于鄞尤急宋宝佑闲丞相吴潜出治三年凡(石契)闸堰埭皆为修改又于郡城平桥南立水则书平字于石视字之出没为启闭潴泄之准民益德之潜为之记 【曰四明郡阻山控海海派于江其势卑山达于湖其势高水自高而卑复纳于海则田无所乎灌溉于是限以(石契)闸水溢则启涸则闭是故(石契)闸者四明水利之命脉而时其启闭者四明(石契)闸之精神异时加意于(石契)者至今犹有遗论此未暇问也而考其为启闭之则曰平水尺往往以入水三尺为平夫地形在水之下者不能皆平水面在地之上者未尝不平执三尺以平水嗟乎异哉余三年积劳于诸(石契)至洪水湾一役大略尽矣己未劭农翠山自林村繇西门泛舟以归暇日又自月湖沿竹洲舣城南遍度水势其平于田塍下者刻篙志之归而验诸平桥下伐石为准榜曰水则而大书平字于下方暴雨急涨水没平字戒吏卒请于郡亟启钥若四泽适均水露平字钥如故平桥距郡治巷语可达也都鄙旱涝之宜求其平于此而已矣余数丐归老行且得请然于此郡之丰歉不能忘故置水则于平桥下而以平字准之后之来者勿替兹哉】
它山堰在县西南五十里先是四明山水注于江与海潮接咸不可食田不可溉唐太和中鄮令王公元暐始迭石为堰于两山闲阔四十二丈级三十有六冶铁灌之渠与江截为二渠流入城巿缭乡村以漕以灌其利甚溥故堤防淘浚岁以为常 【魏岘淘沙说四明登陆之胜万山深秀昔时巨木高森沿溪平地竹木亦皆茂密虽遇暴水湍急沙土为木根盘固流下不多所淤亦少开淘良易近年以来木植价穹斧斤相寻靡山不童而平地竹木亦为之一空大水之归既无林木少抑奔湍之势又无根缆以固沙土之留致使浮沙随流而下淤塞溪流至高四五尺绵亘二三里两岸积沙侵占溪港皆成陆地其上种木有高二三丈者由是舟楫不通田畴失溉人谓古来四季一浚今既积年不浚宜其淤塞嘉定乙亥旱势如焚田苖将槁岘随宜为浚流障水之策一线之脉滔滔其来流贯百港随水所及俱获沾丐夫浚之一寸则田获寸水之利浚之一尺则田获尺水之利浚之愈深所灌愈远为利愈博矣虽然淘沙当于未旱之先又当弃之空闲无用之地何则夫旱岁淘沙此救一时之急耳是时农夫皆自欲车注以救就槁之苗其势不可久役稍或违时苗已槁矣宜于未旱之前农隙之余多其工役假以日月务令深广庶几可久天下之事不一劳者不永逸不暂费者不久安若惮费畏劳用功不深其效亦浅或略开沙中之港而不去港中之沙止可为旱岁急救旱苗之计经一小雨则沙淤随塞或去港沙而堆两岸经一大水则仍前洗入港中如能运沙远去江近则弃于江水之中江远则堆于空闲之地庶几可久然地皆民地种植所资安得空闲宜临时相视遇窊坎空闲处不惮稍劳则可矣但戒董役之人务在公平不得容私独堆一处则人心自服如能浚深一尺或二尺其利尤博开浚之时先宜壅住上流然后从下流为始庶得沙干不先为水所侵役夫易以用力】
回沙闸它山一境其地皆沙纳水之咽既窄引水之港复狭以致流沙易于壅塞沙之入港凡有三焉七八月之闲山水暴涨极目如海平地之上水深丈余湍急迅疾两岸之沙径从平地横戛入港须臾淤满一也或遇积潦虽不没岸而溪亦湍急沙随急流迤逦入港日引月长不觉淤塞二也自港口至马家营一带两岸之沙或因霖雨冲洗或因两岸坍损或因木植冲击积久不已亦能填淤三也欲障平地之沙宜于两岸去港一二里量买地段南自港口北自山下以属于溪北去港远南去港近带斜筑迭堤以麤石阔为基址高七八尺外植榉柳之属令其根盘据岁久沙积林木茂盛其堤愈固必成高岸可以永久欲障积潦湍流入港之沙宜就吴家桥南港狭去处立为石闸中顿闸板五六片略与岸平水轻在上沙重在下水从板上不妨自流沙遇闸板碍住不行沙之所淤不过闸外三四十丈淘去良易板之为限以水为则水涨则下水平则去启闭以时不病舟楫欲障两岸之沙宜于两岸钉松桩用麤石砌迭博岸覆以石板如城南塘路庶免水洗岸沙木植冲击坍损之患然置闸砌岸可以防平常积雨港内之沙或遇大水径自西岸拥沙而来非二者所能御石堤之议此策之上者也姑存三说以俟来者林元晋记见前志 【[按曰]它山一境以下以俟来者以上皆魏吉州防沙篇文详其语意是时尚未立闸也既引其文必当复云某年某人立闸某人作记方合今略去陈公立闸一节直接云林元晋记殊不可解乾隆鄞县志引此志云回沙闸县西南五十里宋淳佑二年郡守陈垲置下即接其地皆沙纳水之咽既窄云云亦似倒置未必原文盖此处必有脱简今不可考矣】 至正二年本路总管王元恭亲率所属农事官自堰去闸一百八十步官为倩夫淘浚其闸内流入沙土盖因民闲私自放闸而入命着落守闸耆宿上户籍定排年姓名自行堰□用工淘浚永为定式
洪水湾去它山堰一里余河流罅而外泄江潮溢而内攻溪江合湾之左右漫为壑而它山之水始不得东注民久病之宋淳佑闲尝立石塘以障已而水穴其傍堤溃如昔宝佑闲判府吴潜即其地为坝三一濒江以御狂澜一濒河以御罅漏一则介其闲为表里之拓佥谓江之东南有何氏竹木园当水之冲激其势而北欲撤其蔽而疏通之官为给钱巿其业浚地为江因畚沙以实二坝之北河堤坚密江水安流矣然沙地久虚当取沙填近堤之港庶几可久
古小溪港许家桥东有地名童家塔北有古沟势与港接今为沙所塞而污沥尚在耆老相传此正小溪也溪通建岙旧尝开浚以通它山之水今沙淤塞或谓可以再浚
北山下古港它山堰上大溪之北绵延皆山山下有古港西自锺家潭大溪分派而来延袤二三百丈未至沙港百余丈其流中断水稍长则越过平地径入沙港近下石道头水平则止水之所道迤逦低窊港沥分明古老相传云侯之造堰先作坝截溪水令干然后用工故自锺家潭引大溪之水循山而东属于沙港堰成去坝遂为二派一派径从堰上入大江一派则锺家潭之港也今虽断流港沥俨然若能浚此港径取大溪之水东入沙港一则水势径顺入溪必多二则洪水泛涨之时水与湍沙顺流俱东不被横戛入港姑存所闻以俟来者 【以上三港皆魏岘说】
乌金(石契)在句章乡镇都又名上水(石契)
积渎(石契)在光同乡四十一都又名下水(石契)
行春(石契)在光同乡四十三都又名南石(石契)
王侯既作堰虑暴流之无所泄遂为三(石契)以启闭蓄泄涝则酾暴流以出江旱则取淡潮以入河平时则为河港之积耆老谓侯自堰口浮三瓢听其所至而立焉由堰之东十有五里为乌金(石契)又东三里为积渎(石契)又东二十七里为行春(石契)此小溪镇入南城甬水门河渠也皆随地之宜而为之节耳
仲夏堰在县西南四十里唐太和元年剌史于季友于四明山下开凿河渠引山水流入诸港置堰蓄之溉田数千余顷
余丰(石契)在城西隅
西渡堰在县西二十里
北渡堰 【在县南二十五里】
【北清堰】 旧图经云北清在县西北二里多历年所外受江潮之冲木朽石颓秋潦至则卤灌于河农以为惧舟楫之往来者亦病之宋宝佑闲郡兴工修理因其旧而增高焉内分两傍各甃砌堰臂七层鼎新造车屋四闲又堰之东有小径由郑公渡之江北可达定海澥浦里溪文溪等处崎岖不便于行者辇石并修治之 【[按曰]原本北渡堰下接旧图经云而图经所云北清改作北渡卢本亦并为一条惟北清尚未误耳考北清堰在县西北二里即开庆志所称北津堰者若北渡堰则在县南二十五里相距辽远岂得混合盖卢本写手误以下条属上条传写此本者复疑北清北渡上下不贯直以己意妄改一误再误深惑后人今据宋志补正】
保丰(石契)在县北城外半里西管支港受它山林村两路之水满则泄之江若行春积渎乌金石塘诸(石契)皆所以泄西管水也行春积渎乌金相距不过数里惟石塘(石契)回环而北三十里闲无一(石契)可以泄水每遇霖潦往往汇于城下反藉城中三喉传送三喉穴城为水道仅通一线所泄能几此保丰(石契)之不可不复也淳佑壬寅郡守陈垲讲究水利邦人具言保丰废兴关乡里之丰歉亲至地所乃知故基为民冒占素出契据无凭具伏侵占乃申朝省为闸两闲立石柱三造板桥于浦口以便往来开庆元年判郡吴潜得水势径直之地于其右段创为五柱四门阔三丈六尺深四尺余坚密雄伟虽湍流至此不见其为搏跃也
长堰塘在县南二十五里河江夹岸为塘袤百余丈俗呼为百丈堰当风潮之冲御河流之洄以故累筑累败役户坐是荡产者什七八里士黄堂相地势谓河洄本为溉塘下之田然不可与水争地乃以田易邓桥广福院田凿为渠环之以接旧河之洄使仍可溉塘下之田于河洄邻江之地各捐半里许于其外为堰二以杀水势旧塘遂坚壮民病始苏至今赖之
浑水闸在县西二十里西门外花园侧
樟木(石契)在县鄞塘二十八都
楝木(石契)在县鄞塘三十都
史家(石契)在县句章三十三都
铜盆浦堰在县南一十五里
已上并见前志
栏浦堰 【去它山七八里在小溪镇有土坝】
唐家堰 【去小溪镇洞桥二三里】
黄家堰 【去唐家堰一二里】
新堰面
擂木堰 【在谢家巉】
朱家堰 【近风伯庙】
风伯(石契) 【北渡桥南与风伯庙相对旧有(石契)今废】
何家小堰
沈家堰 【近颜家桥】
张家小堰 【近徐家堰】
徐家堰 【在栎社南】
楼家堰
华家堰
虾堰
黄家藕池堰
屠氏桥闸
范家堰 【在屠氏桥闸里近江际】
邢家堰
郑家堰 【在县城外半里】
祁胡堰 【以上堰并在范家堰之左右】
李家塔堰
陈五耆堰 【近娜儿渡去城十二里】
张家堰 【与余村港相对去城十余里】
小冯堰 【近炉头堰】
炉头堰 【近蒋家堰去县南二十五里】
蒋家堰 【行春(石契)南居民新刱】
大苏堰 【行春(石契)下】
段塘堰 【去城六里】
朱濑堰
王家堰 【近松树浦】
松树浦 【有小闸通江及有强堰】
郑十八郎堰
郑家食利堰 【在南城门外】
以上自栏浦堰至此载之魏岘水利备览凡江溪相通去处并在它山堰东盖皆防蓄水源渗泄去处时加修筑以备旱涝农事之急务也
  鄞县东乡
东钱湖在县东二十五里一名万金湖以其为利重也唐天宝三年县令陆南金开广之屡经浚治周回八十里受七十二溪之流四岸堰凡七曰钱堰大堰莫枝堰高湫堰栗木堰平水堰梅湖堰水入则蓄雨不时则启闸而放鄞县定海七乡之田资其灌溉茭葑莼芦荷芡滋蔓不除湖辄堙宋淳熙闲请于朝大浚之嘉定闲提刑程覃摄守捐缗钱置田收租岁给浚治之费宝庆闲尚书胡矩守郡请于朝得度牒百道米一万五千石又浚之犹惧其无以继也奏以赢钱增置田亩令翔凤乡长主之分渔户五百人为四隅人岁给谷六石随茭葑之生则绝其种自此凡十六年不举淘湖之政淳佑壬寅郡守陈垲岁稔农隙行卖葑之策不差兵不调夫随舟大小葑之多寡听其求售交葑给钱各有攸司入国朝大德闲势家有以湖为浅淀请以捺田若干亩入官租者时都水营田分司追断复为湖延佑新志所谓欲塞钱湖此其渐也至□□闲因乡民告有司举行淘湖拘七乡有田食利之家分亩步高下标拨湖葑随田多寡阔狭俾浚之积葑于塘岸然宿葑春泛冬沈次年复生则有司所行为具文尔近年重修嘉泽庙有濯灵之异茭葑向春不泛荷芡莼芦生之者鲜然未足恃也每遇大旱之年放水湖下一举而涸固知其积淤年久蓄水至浅东乡河道又皆浅涩旧称一湖之水可满三河半今仅及一河而竭是可忧也又况职守者不谨启闭(石契)闸傍湖土霸通同渔户每于水溢之时乘时射利私自开闸网鱼泄水无度沿江堰坝又失修理日夜倾注于江防旱之策果安在哉此农事正官所宜究心者观于古今之得失盍致意焉
大石桥(石契)在县东城外一里童育两山之水本自此入江岁久堙塞宋淳佑闲郡守陈垲遂于桥下作平水石堰而于浦口置闸立桥内可以泄水外可以捍潮 【(石契)闸之设必启闭得宜则涝有所泄旱有所潴水常为吾之利其或当启而闭当闭而启则害亦如之四明前此水患甚至民居沈灶早稼生耳者无他惜水太过诸(石契)不尽放故也宋淳佑二年夏淫雨不止两月余人人皆忧无可救疗一饱坏于垂成矣郡守陈垲谓旱涝丰歉在天者固不可必在人事所当修岂容不尽其力遂置平水尺朝夕度水增减以为启闭地形高下不等水之深浅亦然大概郡城河滨之水常以三尺为平余可类推过平以上则当泄中闲数夕暴雨水骤长至四尺有奇守夜听雨声日视水则时当启闸率分遣官吏四出斟酌尺寸为放水分数亦或尽板一决城中三喉昼夜使之通流是年虽积潦谷粟蔬果一无所伤岁以稔告所以然者常年放水田民告之都保都保告之县县告之郡往复行移动是经旬水之溢者己壑稻之浸者己芽今州郡一闻雨骤水泛不待都保县道申到放闸之人己遣行矣防患未然所宜书以示后又有丞相郑申公手书见前志】
林家堰在县东五里年久罅漏不足以为江湖之蔽障每巨涛澎湃则斥卤浸淫积潦久之则又渗泄于外不独为民亩害抑亦不利舟楫判府吴潜因民之请更以石为之培其高浚其深视旧趾舒长添甃石磡修盖车屋补筑土塘自是民田有灌溉之益舟楫无险阻之虞
上河堰下河堰在县南三十里乃鄞塘乡姜山之前上下河之堤也上河则白杜横溪山源注之与东钱湖水通下河则铜盆浦有堰常浦进林有(石契)通奉化江潮雨涝则江潮接之二河涨水相迎故堰善败行者居者皆谓二堰各迁入十余丈则依山之麓易于堤防且得白杜横溪之源回环旧河中 【旧河今为下河徙堰则为上河矣】 可溉田五六百亩而得常稔亦无妨他乡水利居人欲徙未能也
开庆(石契)旧名鹊巢(石契)在县手界乡镇都旧志所书已废宋开庆元年判府吴潜兴水利遍乎四境复创为此(石契)河流不复渗漏海潮不复入河遂名之曰开庆者纪更造之年也
云龙(石契)又名荻埭(石契)在县手界乡二十二都宋熙宁闲邑簿黄宁刱筑宰曹骘成之岁久不治大德丁未县丞卢廷信重修有记见前志
五乡(石契) 【或曰即回江东西二(石契)】 在县阳堂乡六都
育王(石契)宋宝庆闲育王寺所筑也岁久不治农民病之归附后皇庆元年县尹王思义修完
道士堰在县东城外半里
倪家堰在县东半里
萧皋(石契)在县手界乡二十都
贝则(石契)在县手界乡二十二都
欤(石契)在县丰乐乡二十三都
东周(石契)在县丰乐乡二十五都
古塘堰在县丰乐乡二十五都
林家道头钱家道头皆有闸今多堙塞沿江堤塘又多坏败河流疏泄江潮通注皆所当谨
   津渡
桃花渡 【即东渡】
西江渡 【即西渡】
铜盆番石渡
俞公李家渡
周苏渡
  奉化州
镇亭水在州东南三里其泉源来自越之诸山绝顶汇为镇亭潭径三丈上圆下广不以旱暵而枯莫测其深道其流为州溪逾柏溪至牢岩浮西溪出绿荷滩过惠政桥会于三江口入北渡达于海
剡溪在州西七十里道自六诏左溪会同流于公棠逾泉溪会于三江口入北渡达于海
双溪在州南二十五里道自杉木岭逾排溪出下郝别于进林常浦会于三江口入北渡达于海右州之水源山分溪别有三同归于海余有湖潭池泉湫塘备载州志无切于民亩者故略而弗录
新河州巿旧有河上通资国堰下接郑家淫沙莽堙塞水无停潴河之浅狭不及五六尺仅如沟浍耕者病焉延佑七年知州马称德开浚深广自巿河达于北渡车耆等处相悬六十里置立堰埭三处潴水灌溉田数十万亩又通舟楫以便商贾往来也翰林学士袁桷记
白杜河在州东二十五里唐元和中令赵察开溉民田四百余顷
赵河在州北二十五里自常浦至王董二堰皆赵河也唐元和闲令赵察开溉长寿乡民田八百余顷人德之故以名河
进林(石契)在州北三十六里水源南出连山镇亭北入于定海港东接鄞县茅山鄞塘及本州岛奉化长寿金溪三乡河港西至鄞县小溪大江三方潮水所汇立闸通潮流衍灌溉涝则开闸以疏之江旱则闭闸以注诸田上置土桥通台温明越岁久莫知创始至今且一百四十余载未有能增修者延佑六年知州马称德重修增广慈利州知州翁元臣记 【[按曰]莫知创始以下即云至今一百四十余载殊为不辞考宝庆志云进林(石契)绍兴十五年重修(原作十三年今改正语详校勘记)翁朝列修(石契)记云淳熙元年再修由宋淳熙元年数至元延佑六年适得一百四十余载然则原本必叙两修年月为传写所脱明矣此条必出延佑志今延佑河渠考已佚无从校补】
常浦(石契)在州北三十里界乎鄞县宋元佑中舒中丞曾立石云两县三乡之所取济互相接引不可缺一民之所便不可强事之已成不可苟毁后之人可无思哉久而圮至元三十年本路经历韩从事申明水利重修之
胡芝(石契)在州东二十里水利溉注奉化金溪两乡民田三千余亩旧(石契)以年远冲漏知州马称德首为修理视昔有加
考到(石契)在州东二十里此(石契)积松林等处三乡之水灌田五千余亩后因石甃坍陷水源淤塞旱则泄而不停涝则塞而不导无补于农马知州易(石契)柱之摧折拯石梁之低陷泄者防之塞者疏之为利博矣
方胜(石契)在州东三里地理家云(石契)乃一州之风水喉襟久为洚水所圮沙土堙之至元三十年县尹丁济修
资国堰在州南五里隶第三都旧病浅狭滋溉难周至治元年知州马称德察其利病新其(石契)闸水盛则置闸以遏其冲水涸则去闸以导其流民田沾丐者三都计三万八千余亩
广平堰在州北一十里旧有闸曰斗门上接资国堰水支流三派下通郑家堰灌溉田数千亩延佑庚申知州马称德开浚新河易闸为堰向之闸水有限晴则易涸今则积水渊深灌溉无穷
横溪堰新城堰石砥堰并隶十三都水直下并溉十四都十五都民田
戚家溪堰延佑七年知州马称德因民请置堰高三尺石砌三层横长三十丈阔六尺两傍用木桩石条甃砌又于堰之上畔开河一条横阔一丈五尺长四十丈深六尺旧溪通流凡遇水涝于堰上流溢水浅流入堰河沿溪灌十四都田五百余亩堰下流至和尚堰分为四派一派流入第三都界溉田八百余亩三派流入胡芝(石契)等处四散溉田三千余亩余外流入长塘畈等河港溉注第二都三十二都田二万余亩
和尚堰在十四都旧有堰基不曾修筑延佑七年知州马称德因修考到等(石契)并修完备防积水源
沙堰(石契)钱堰(石契)大瓯(石契)吴山(石契)刘大河(石契)大马(石契)榆木(石契)吴胜(石契)已上并见前志
   津渡
东宿渡 【州东六十里自此发船折海二百里两潮而至象山陈山渡】
袁村渡 【州东南五十里自此发船两潮至陈山渡】
北渡 【州北五十里界于鄞境】
南渡 【州北二十五里旧以舟渡后易以桥】
宦江渡 【在州东北四十里】
施家渡 【在州东北四十五里】
  昌国州
白泉湖在州东北八十里旧名万金湖周广三十里潴水灌田源泉沕涌值旱则桔槔(□奏)集旧志又名富都湖
黄马溪在州西北五十里南墠水从茶岭发源流注于海民田赖以灌溉
放生池在南芙蓉洲也
圣池在黄公岙之南潴水清冽可食
舟山井在城南枕山之趾去海不半武泓泉甘美可爱山海相接而咸淡之味敻异岂泉脉有自来哉
四眼井在州治之北一井而四穴汲者竞趋焉
惠泉井在州北一里深可二丈许宋端拱闲所凿大旱不枯
蜃池在州治前周十数丈方广如一亢阳不枯旧传蜃潜其中一名笔砚池
泄潭瀑布在州东北三十六里据山之腰宋宣和中岁旱簿尉刘佖投诗诗沈而雨至诗曰 【未跃天衢卧寂寥碧潭流溢海山腰埋藏头角虽多日鼓动风雷在一朝既若有心成变化岂能无意润枯焦神踪许为苍生起愿击香车上九霄又薛主簿寘有诗云秋高水壮雪飞涛岩木招风怒窍号不是玉虹低饮涧白龙拖雨下山腰】
以上皆显诸用者余有潭井之名姑略之
庆丰(石契)
岑江(石契)
和尚(石契)
翁浦(石契)
芦花(石契)
甬东(石契)
金鱼(石契)
右州志具七(石契)之名而不着处所仍录之以备考索
   津渡
舟山渡 【去州五里趋城由此途出宋宝庆闲守胡矩新造二船照浙江官渡例过渡人各给一牌收钱批历为照其两处所收渡钱遇月终解赴军资库以备修船之用】
竿缆渡
金塘渡
  慈溪县
慈溪在县南三十里与大隐接本曰大隐溪后汉时里有董黯性笃孝母寝疾好饮此溪水每思之恐不常得黯遂筑室溪滨板舆就养厥疾乃痊因名溪曰慈溪
江源于绍兴余姚之太平东来至丈亭乃分为二大江由咸池历西渡经郡治之北入海小江贯县中出东郭至西渡又与大江会率随潮进退大江乘潮多风险故舟行每由小江
普济湖在县东北一里唐开元闲令房管开凿之以溉民田吴太子太傅阚泽德润居之谓之德润湖后因宝谟阁学士杨简敬仲居之谓之慈湖
花屿湖 【旧志作花墅】 在县东南一十里古有塘潴水唐贞观十年刺史任侗开元闲县令房管劝农修筑计一十七顷四十余亩溉田六千余亩湖中有小墅春花明媚多于众山故名之湖中筑塘以通往来故有东西二湖之名湖多鱼及莼茭并湖之人资以为利宋嘉佑闲簿成公立筑堤增高以捍之仍有(石契)归附后东皋寺僧首占十余亩以种蒲莲大德初宪副家奴朱珍都省左丞家奴周寿筑田一十七顷输粮二百余石官为收科七年定海县黄国瑞与沾利之民诉于省台八年会都水使者冯公君辅分莅坏田复湖天历闲又结道士李至善从道教所申于部事下州县复占为田里民死争诉于分宪湖得不废后纪至元五年两浙官田失实分遣温州路同知杨公到路李至善等乘时复举邑尹程郇力争卒罢其议后刊石记之 【曰古者以沟洫制田遂人匠人之职疆理之规模浚治之深广体国经野制度详备其于水利盖惓惓焉西门豹为邺令凿渠通水灌田史起复决漳水灌邺遂致河内之富班孟坚赋西都称郑白渠之沃关中恃之盛强前者作之后者继之诚民政之先务今纵未能继而忍废之乎县之东并山为田诸山之水奔流汗漫易致涸竭必藉潴蓄以备灌溉唐刺史任侗县令房管始凿花屿东西二湖以蓄诸山之水并山之田六千余亩遂无旱潦之虞柰何豪右奸民夺湖为田睥睨者众因循失治湖见废弛宋嘉佑县主簿成公立察知其故高其捍防时加省视迨其去也乃叙建湖之始末有关于田之利害勒之于石使有考焉版图既入国朝遗事渐见湮没东皋寺僧首谋佃占始则割十余亩以种蒲莲大德初元遂有豪贵筑田一十七顷输粮二百余石里民誓以死争诉于省台事未竟会冯公君辅来为都水使者分莅东浙公端毅正直不避豪贵按图考牒即日坏田除其粮囚其人遂复为湖民至今德之然豪右之心未始已也天历初乃结黄冠李至善者从道教所申闻省部事下州县奸民乘时群集徒党破堤决水以为平畴里民群诉于有司适分宪按治深究民瘼得不废后至元之五年元老以两浙官田失实分遣使者诣郡按核永嘉通守杨公来按庆元予以职事备驱策于下黄冠乘时厚赂上下废湖之议已定吏以成牍来署予职在牧民忍夺民利以助豪右乎拒不与署乃以废湖之害白于杨公公仁厚爱民闻义勇为遂诘责郡吏亟易其议豪右奸谋因得以寝公之季父尝以宣慰治鄞甘棠之爱至今具存丛祠梵户尸而祝之再世相望有德于民邑士臧实夫一日与里民陆敬之等翕然来言曰民既德公琢石纪绩可无记乎愿须文以诏来者因谓之曰若等之德杨公以永无穷者固非文不足以诏来世予以腐儒衰老治县一无善政是湖之不能废因杨公以逸其责予将自诏之不暇况敢诏于后人哉继自今湖水洋洋鱼鳖藻荇游泳畅茂其中湖下之田岁获全穰可不知所自乎故不敢以鄙陋辞乃摭前代近世复湖之数君子皆牵联而书后之来者能以数君子与杨公之心不为势利所夺则豪右之睥睨可息矣湖固不足与邺下关中之渠比然数君子与杨公之功视西史郑白则又有难者在焉众皆曰然遂书以遗之使归镵诸石至元五年八月日记】
茅针(石契) 【一名茅砧一名茅洲】 元属慈溪县西屿乡而延佑庚申岁郡志误为德门沾利者系本县德门乡又定海县清泉灵绪二乡及鄞县甬东隅水源自慈溪西来小江分接余姚山泉洎淡潮悉汇于(石契)凡遇旱涝启闭潴蓄灌溉三邑之田其利甚博缘置闸处江面旷阔深葑穿漏有泄无蓄反致伤农辛巳岁至正元年民列词告郡农事正官总管王侯元恭率领三县司属僚佐耆艾亲诣相度难再修理嘱郡人倪可久等出备工料拆移填塞旧闸迁就毗近东南首约远三十余丈置买民田二十亩零实地内开掘东西两头江河六十丈通流潮水鼎新刱置(石契)闸五眼每阔八尺总四丈比旧增一眼阔一丈底深一尺盖屋三闲二舍及余田壹拾三亩零佣食人夫居守启闭用过钞八百九十六定工始于癸未岁二月十八日毕于十月二十七日役成而官不费民无扰详具于记文 【曰慈溪北际大海东与定海接壤又东为长江通潮汐南抵郡城折而西回曲殆百里导姚江山溪之泉迎遏咸流繇丈亭北东别为内江入茅洲闸会众水以达诸港灌注二邑之田四十余万亩又以及于鄞之甬东涝则亦由是而泄焉宋宝佑闲沿海制置使吴潜尝再置闸地在西屿乡而郡乘以为德门则必书者之误也载基沮洳中迨至于今伏流穿漏停蓄易涸田失美溉岁屡弗获至正元年天子诏郡县农事官知渠堰事庆元路总管蠡吾王侯元恭究心水政明年按行属邑郡人倪可久等以是闸之病民列词以请愿共其费以治之侯为白于庸田使于淛东大府于部使者乃率僚吏集耆艾博采群议相度地宜属可久等董其役遂于闸南五十步而近买民田垦土辟基椓杙布址深入土而与基平衡广十有一尺置巨石其上树石为六楹楹中广八尺凡为尺四十上置石若梁然累石两涯高十有三尺浚渠六百尺以通江河之流□木板楹中视水之赢缩以时其启闭屋其旁为守者居撤旧闸实以土而加筑焉余田十有三亩蓺以食守者计工二万三千有二百木石蜃灰佣食及买田之费缗四万四千有八百出于可久者六之五有奇沾利之家裒以助者不及六之一工作于又明年之二月庚戌讫于十月己未材制坚良规模宏壮有加于旧又置詹家闸于其南以宣节支流旱涝之虞庶几有赖矣邑之长老桂天麟等请载其绩于石夫国家择守以任生民之寄降诏申命以重其职守所以崇本务农仁恤黎元也庆元远处海陬而慈溪定海至于甬东又迫于海树蓺于广斥之区而欲遂其生育者必藉泉源之浸溉也而堤防疏导之工其可一日而忘之哉然自宝佑以来数十百年之久岂无任民社于斯者则亦孰知是为重哉侯毅然自为己任而无有能沮之者功底于成流惠无穷可谓知所先后而善于其职矣古有决漳水以灌邺田引泾水以注渭中号称良吏形诸歌谣载诸简策兹侯之绩诚不可以无记至于浚河渠以博通其利则有望于后之人也若可久之勤亦因侯而致之遂得系名于永久云】
管山河大江由丈亭分派四十五里至慈溪夹田桥桥南五里民田阻之江流不得直达乃迂出其旁旱岁无沾丐之利潦则泛滥墟落苦之宋宝佑五年官巿民田垦河五里长七百丈有奇阔三丈六尺深一丈六尺水由是达茅针(石契)鄞慈定三邑皆蒙其利
白洋湖鸡鸣湖云湖凤凰湖永明湖姜湖孙湖杜湖文溪渔溪蓝溪及诸潭井并见新旧志
黄泥埭闸在县鸣鹤乡与越之余姚上林诸乡邻潦则上林诸水注而成壑有埭所以泄水于海也然决易而塞难乡人欲立石闸以便启闭率以费巨辍浙东提举季镛捐二千缗助乡民为之涉岁弗绩宋宝佑五年秋判府吴潜亲委县丞罗镇竟其事不许科之下户成终之功大矣
新堰在县东德门乡捍江潮而护河流者也宋宝佑五年郡给钱下县鼎新修筑辇石以甃江岸二十余丈堰下水步一所址益丰而堤益壮水自此东达慈溪定海两邑之田无斥卤浸淫之害风帆浪楫往来下上者胥利焉
黄家堰在县德门西屿先是本郡浚清林河乡民有请以为河在堰头淘浚深广至徐家港接颜公渠并新浚监河里溪横港及定海鸬鹚澥浦香山杜郭德门西屿茅针闸周围三四百里脉络贯通请以颜家堰南岸置堰庶几不候潮汛径取城西北两门而往来免风涛盗贼之虞既而夷考此地元名黄家旧堰遂于旧堰兴筑与里溪堰对峙北郭西门通济无碍势若曹娥梁湖往来便之
支浦闸在县东乡一带和尚庄清水湖赵家洋颜家庄等处有倪家刁家两堰之利不若建闸一所惟支浦最为利便宋开庆闲将抱子闸移拆无用旧闸前来支浦江岸创(石契)闸一座庶几东乡阔远田土永无水患之虞闸分三眼址坚势固一方自此蒙利矣
双河堰在县鸣鹤乡与越之余姚上林乡接境上林居西而地势高鸣鹤居东而地势低下久雨上林之水东注邻壤为壑旧置闸以限之然舟行则闸启而水之患如故近岁里人曹闶于闸之左为双河堰以便车船其意固善矣而舍堰而趋闸者则不可得而遏也乡人病之宋开庆年闲请于郡俾塞双河闸为置地于双河堰之旁立屋两闲四挟择巨木为车柱埋石备缆悉如诸大堰之制已塞闸基之上则为屋三闲以处堰丁自此永无侵冒之祸矣旧志名双河塘
李溪闸在县德门乡潴文溪香山之水以溉民田久废宋绍熙四年通判陈耆寿邑簿胡大猷重修
彭山闸彭山堰在县之西北西屿乡有水出群山闲迤而东来未至县五里所抵彭山入于江濒江有闸潴水以备旱霖潦则泄之岁久闸废水无所潴潮入河淤宋淳熙十三年邑簿赵汝积率乡人凡田于西者亩出钱三百撤故闸址悉以石为之长一十一寻广四寻中阔丈有二尺扃以层板使便启闭西乡之田受利既博复修斗门比旧基有加焉通下流贯邑中因旧河而浚之广一丈五尺深七丈中广二丈六尺深如之舟楫通行邑下之田亦资灌溉
大理渠在县南五里通积水灌高乡之田
海塘石(石契)闸滨海为塘以御风潮而水泛溢则决之于海既决复塞民费且劳宋嘉佑二年县令游烈尉成立率民为闸潴泄以时民得耕稼自是一乡无复水旱之患
以上皆县之各乡著名者此外堰闸备见旧志惟列其数于后
德门乡堰闸共二十六处
西屿乡堰闸共二十一处
石台乡堰闸共三十五处
金川乡堰闸共二处
鸣鹤乡堰闸共二处
   津渡
黄墓渡 【县西南石台乡去县三十里】
李溪渡 【县东南德门乡去县四十里】
青林渡 【县东南德门乡去县三十五里】
任家渡 【县东南西屿乡去县二十五里】
鹳浦渡 【县南西屿乡去县一十五里】
赭山渡 【县南西屿乡去县一十五里】
沈家渡 【县西南石台乡去县三十五里】
丈亭渡 【县西南金川乡去县五十里】
吴翁渡 【县西南金川乡去县五十五里】
蜀山渡 【县西南金川乡去县六十里】
东南渡 【鄞县西渡对江相距十五里】
城山渡 【县西南十五里】
车厩渡 【县西南四十里】
新渡 【县东南三十里】
  定海县
海塘海环县之东南北三面风潮冲激则平田高地悉为咸潮吞吐之乡宋淳熙十年县令唐叔翰筑之屡败十六年请于朝得旨效钱塘江例迭石甃塘岸六百余丈制使林栗记见前志嘉定十五年接连增甃五百二十丈于石塘尽处再筑土塘三百六十丈以绩之有永赖海晏二亭临石塘之上经始之难如此后之为政兹邑者时其巡省补其罅漏罔俾劳绩专美于前人也
颜公渠自桃花渡而东迄定海西巿宋淳佑六年郡守颜颐仲曰民以食为本食以农为本农以水利为急本郡田亩全藉水利如东管则赖东湖之水西管则赖它山之水独自桃花渡至定海县一带东西南北周围六十里并无水源旧有河港久不浚治日侵月占皆为堙塞水无所潴惟仰天雨晴未十日即以旱干农家无计可施坐待其槁委可怜念乃大浚治故河尽复广五丈深丈二尺置(石契)闸三跨桥六民便其利因刻石曰颜公渠
富都湖又名万金湖在县南五十里其湖周环三十里溉民田二百余顷
彭城湖在县南四十五里溉民田一百余顷夏侯曾先地志云墙下湖周环一十里即此湖也
沈窖湖在县北一百里溉民田数百顷
石湫在县东南三十里水源出太白王荆公经行记所谓灵岩浮石湫之壑是也
东泉池在县东泉有二脉其东之脉咸其西之脉甘甘泉常盈虽遇旱暵不耗竭咸者多涸有时而出味未尝杂宋嘉佑三年县令郑洙以石甃四旁广二十余丈其长居广之半其深得长四之一邑人至今蒙其利
凤凰浦湖清水湖杨溪章家溪新妇泽华家汇石莲湾朱家浦并见旧志
通山(石契)在县东南一百里宋庆历七年王荆公安石宰鄞时凿山为之
西(石契)在县西四里
干(石契)在县西一里
东管(石契)二坝三闸三
西管(石契)一堰二坝二闸一
灵绪乡(石契)二堰三闸四
崇邱乡(石契)二堰六坝五
灵岩乡(石契)二
太邱乡(石契)十四堰三坝一
海晏乡(石契)六堰一
右(石契)堰闸坝名项并见前志
   津渡
大浃渡 【县南一里】
小浃渡 【县南一十五里】
东江渡
朱家渡
胡家渡
芦浦渡 【县东一百里乘半潮可抵昌国州】
石桥渡
施家渡
蚶岙渡
算山渡
  象山县
旧河在县南会三十六涧之水灌上洋田六万亩十里流于朝宗(石契)又五里西至灵长(石契)
千丈河在县西又有瑞龙河亦千有余丈在县东二河皆宋淳熙五年令许知新创开以灌下洋之田
放生池白马湖龙洞东摄潭白龙潭清潭涌泉潭瀑布泉双窦玉泉海眼金蛤潭平石潭白蟹潭金松潭并见旧志
朝宗(石契)在县南十里宋绍兴七年令宋砥修隆兴元年主簿赵彦逾重修置寨屋于其侧每岁官差僧行居之视水旱以为启闭二役俱有记见前志
灵长(石契)
理川(石契)
会源(石契)
以上三(石契)并见新旧志
   津渡
陈山渡 【县东北一十五里自陈山发船折二百里经两潮至奉化州东宿登岸】
袁村渡 【同在陈山海步发船两潮至奉化州袁村登岸】
姜屿渡 【旧名吴七娘渡县西北五十里津头乃本邑吴七娘之地因以为名】
湖头渡 【县东北三十五里旧为陈山子渡自本邑田下潮长登舟平潮至鄞县东湖头登岸】
白查渡 【县南四十五里】
东门渡
 新校 【凡称刘本刘艺兰凤章家藏本王本王兰林棻家藏本】
【[河渠]】 [东钱湖] 舟大小 【舟下脱之字】
[支浦闸] 移拆无用 【刘本无下有剩字】
【[慈溪津渡]】  东南渡 【据刘本南字衍】
四明续志卷第五
宋元四明六志弟七十七
元 王元恭 撰
 土产
五谷之生随地所宜郡居海陬民趋渔业况山硗地确种蓺辛苦民无终岁之蓄计之户口藉贩籴者半之故不可不备其名数务本之义也土产庶物惟海错居多然亦录所常见者非有所略也
  巿舶物货
   细色
珊瑚 玉 玛瑙
水晶 犀角 琥珀
马价珠 生珠 【合经抽解】 熟珠 【舶务合收税钱】
倭金 倭银 象牙
玳瑁 龟筒 翠毛
南安息 苏合油 槟榔
血竭 人参 鹿茸
芦荟 阿魏 乌犀
腽肭脐 丁香 丁香枝
白荳蔻 苾澄茄 没药
砂仁 木香 细辛
五味子 桂花 诃子
大腹子 茯苓 茯神
舶上茴香 黄蓍 松子
榛子 松花 黄熟香
麤熟 黄熟头 □香
沈香 暂香 (艼去丁改戋)香
虫漏香 没斯宁 蟹壳香
蓬莱香 登楼眉香 旧州香
生香 光香 阿香
委香 嘉路香 吉贝花
吉贝布 木棉 三幅布罩
番花棋布 毛驼布 袜布
鞋布 吉贝纱 胡椒
降真香 檀香 糖霜
苓苓香 麝香 脑香
人面干 紫矿 龙骨
大枫油 泽泻 黄蜡
八角茴香 金颜香 朱砂
天竺黄 桔梗 (上麻下山)香
剉香 鹏砂 新罗漆
笃耨香 乌黑香 搭泊香
水盘香 肉荳蔻 水银
乳香 喷哒香 龙涎香
栀子花 红花 龙涎
修割香 碙砂 牛黄
鸡骨香 雌黄 樟脑
赤鱼鳔 鹤顶 罗纹香
黄紧香 赖核香 黑脑香油
崖布 绿矾 雄黄
软香 脊蛉皮 三泊
马鸦香 万安香 交趾香
土花香 化香 罗斛香
高丽青器 高丽铜器 苾拨
沙鱼皮 桂皮  
   粗色
红豆 壳砂 草荳蔻
倭枋板柃 木鳖子 丁香皮
良姜 蓬朮 海桐皮
滑石 藿香 破故纸
花梨木 射香 (打去丁改窊)木
乌木 苏木 赤藤
白藤 螺头 鯚(鱼占)
琼芝菜 倭铁 苎麻
硫黄 没石子 石斛
草果 广漆 史君子
益智 香脂 花梨根
椰子 铅锡 石珠
炉甘石 条铁 红柴
螺壳 相思子 荳蔻花
倭条 倭橹 芦头
椰簟 三赖子 芜荑仁
硫黄泥 五倍子 白朮
铜青 甘松 花蕊石
合蕈 印香 京皮
牛角 桂头 镬铁
丁铁 铜钱 麂皮
鹿皮 鹿角 山马角
牛皮 牛蹄 香肺
焦布 手布 生布
藤棒 椰子壳 生香粒
石决明 柂明 云白香
真炉 黄丁 断白香
暂脚香 画黄 杏仁
历青 松香 磨珠
细削香 条截香  
  五谷
粳 糯 大麦
小麦 荞麦 黍
芝麻 粟 白豆
黑豆 菉豆  
  药材
山药 【一名薯蓣出四明者佳春生苗蔓延篱援茎紫叶青有三尖角似牵牛更厚而光泽夏开细白花秋生实于叶闲状如铃二月八月采根今人冬春采刮之白色者为上青黑者不用曝干今入贡】
骨碎补 【根生大木或石上多在背阴处引根成条上有黄赤毛及短叶附之又有大叶成枝面青绿色有青黄点背青白色有赤紫点春生叶至冬干黄无花实惟根入药采无时削去毛用之本名胡孙姜今入贡】
黄药 【见本草出明州藤生高三四尺根及茎似小桑十月采根】
艾叶 【见本草出明州苗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良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按旧志云出昌国岝峉山】
蜀漆 【见本草出明州叶似茗而狭长两两相当茎圆有节三月生红花青萼五月结实青圆三子为房苗高者不过三四尺根似荆黄色五月采叶八月采根阴干为治疟要药】
蓖麻 【夏生苗叶似葎草而厚大茎赤有节如甘蔗高丈许秋生细花随便结实壳上有刺实类巴豆青黄斑褐宛如牛蜱故名】
天名精 【见本草出明州夏秋抽条颇如薄荷花紫白色叶如菘而小故南人谓之地菘其味甘辛】
楮实 【有二种其实初夏生如弹丸青色至六七月渐红八月九月采水浸去皮穰取子日干】
天花粉 【味苦寒无毒蔓生十二月采根用】
莎草根 【又名香附子生田野闲苗茎叶都似三棱根老子周匝多毛近道生者苗叶如薤而瘦根如锄头大】
半夏 【在处有之二月生苗一茎茎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根下相重生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五月八月采根】
菖蒲 【生池泽春生青叶长一二尺其叶中心有脊状如剑无花实以五月五日收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大一根旁引三四根旁根节尤密一寸九节者良】
菊花 【初春布地生细苗夏茂秋花冬实然种类颇多有紫茎而气香叶厚至柔嫩可食者其花微大味甚甘此为真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
何首乌 【春生苗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闲夏秋开黄白花结子有棱如荞麦而细纔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如小甜瓜有二种赤者雄白者雌采时乘湿以布帛拭去土后用苦竹刀切米泔水浸一宿曝干忌铁器一云春采根秋采花九蒸九曝乃可服】
牵牛子 【二月种子三月生苗作藤蔓遶篱墙高者或二三丈其叶青有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红带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结实外有白皮裹作球每球内有四五子如荞麦大有三棱有黑白二种九月后收子】
天南星 【二月生苗似荷梗茎高一尺以上叶如蒟蒻两梗相抱五月开花似蛇头黄色七月结子作穗似石榴子红色根似芋而圆二月八月采根一说即虎掌也其小者有毒】
络石 【叶圆如细橘正青冬夏不凋其蔓延节着处即生根须包络石上因以得名花白子黑薜荔与此相类】
茯苓 【出大松下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作块如拳在土底大者数斤似人龟形者佳皮黑肉有赤白二种或云多年松脂所成】
地肤子 【初生薄地五六寸根形如蒿茎赤叶青大似荆芥三月开黄白花八九月采实阴干】
茵陈蒿 【春初生苗高三尺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秋后叶枯茎余经冬不死至春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山茵蔯】
马兰 【又名乌兰生水泽傍颇似泽兰陈藏器以为楚词所喻恶草即此也北人呼为紫菊以其花似之也】
葛根 【春生苗引藤蔓长一二丈紫色叶颇似楸叶而香七月着花似豌豆花不结实根形如手臂紫黑色五月五日午时采根曝干】
栝楼 【诗所谓果臝之实是也根亦名白药皮黄肉白三四月生苗引藤蔓叶如甜瓜有细毛七月开花似胡芦花浅黄色实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黄色二月八月采根刮去皮曝干三十日成卤地生者有毒】
茅根 【春生芽布地如针夏生白花至秋枯其根洁白而甘美六月采根用】
桑白皮 【桑根东行者佳出土上者不用要得十年以上者采其东畔嫩根益佳取无时去粗皮取白皮用】
苏 【叶下紫色因名紫苏其气甚香夏采茎叶秋采实然有数种有水苏白苏鱼苏皆是荏类以其味辛而形类苏乃名之】
罂子粟 【一名米囊一名御米花人家园多种花有红白二种九月布子涉冬至春始生苗候其罂焦黄则采之其壳亦入药用】
薄荷 【茎叶似荏而尖长根经冬不死又有蔓生者春采茎叶人家庭院多莳之】
蒺藜子 【生平泽及道傍布地蔓生细叶花黄紫色子有三角刺如菱状七月八月采实今军家铸铁为之名铁蒺藜以布敌路】
苦参 【一名水槐生山谷田野其根黄色长五七寸许两指粗细三五茎并生苗高三四尺以来叶碎青色极似槐故有槐名春生秋凋其花黄白七月结实作荚如小豆子三月八月十月采根曝干】
乌贼骨 【详见水族乌贼注】
  草木
茶 【出慈溪县民山在资国寺冈山者为第一开寿寺侧者次之每取化安寺水蒸造精择如雀舌细者入贡】
席草 【甬东里多种席草民以织席为业计所赢优于农亩】
卷柏 【俗呼长生不死草生四明山虽甚枯槁得水复鲜活谢灵运山居赋云卷柏万代而不死】
莼 【木作莼多生东钱湖近年湖葑不泛而莼亦不生】
苔 【生海水中如乱发人采纳之窖片片整之俗呼曰苔脯又一等绿苔干而作小束谓之苔结出象山】
紫菜 【生定海昌国海岸一云出伏龙山者著名干则黑吴都赋曰纶组紫绛注云紫菜郭璞江赋云紫(艼去丁改耎)荣晔以丛被注云(艼去丁改耎)紫菜也】
海藻 【尔雅曰(爻荨)又名海藻生海中埤雅曰本草以尔雅所谓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正谓二藻也又云按本草海藻昆布青苔紫菜皆疗瘤瘿结气又一种细茎丛生海石上谓之鹿角菜】
荪 【秋兰一干数花比蕙则瘦而香过之出昌国岩窦闲】
芹 【奉化溪涧多生】
竹 【名品各异有龙须竹筀竹斑竹紫竹筋竹桃枝竹四季竹公孙竹】
海桧 【栝柏类也叶尖如杴冬秀其质体刻成龙凤形悬根而植之盆盎可致远】
红木犀 【出象山县初邑士史本得此种献阙下高宗雅爱之画为扇面制诗以赐从臣荣薿曰月宫移就日宫栽引得轻红入面来好向蟾宫承雨露丹心一一为君开惟邑境所种者色深而香烈移之四方则色香少损此地气然也】
黄杨 【俗说岁长一寸遇闰年退三寸喻其悭长耳其质贞坚叶细多依岩石生】
冬青 【一名女贞江左谓之万年枝经冬不凋】
(艐去舟改木)榈 【一名栟榈叶似车轮乃在颠上有皮缠之附地起二旬一采转复上生(艐去舟改木)笋状如鱼子味如苦笋而加甘芳蜀人以馔佛僧甚贵之而南方不知可食笋生肤毳中盖花之方孕者正二月闲可剥而取过此苦涩不可食矣取之无害于木而宜于饮食法当蒸熟所施略与竹笋同蜜醋浸可致千里外】
豫章 【古樟木也生溪谷闲历数百载不衰老根盘踞高突地面屯阴数亩王俭曰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器矣】
  果实
杨梅 【越之杨梅著名天下而奉化所产不减于越其名有软条串核小而实大味甘有邵家乌金家乌许家乌韩家晚大荔枝之名小溪所产色红不逮奉化东湖所产色白名酪蜜脚又其次也】
榧 【雪窦山所产著名翠山香山皆有之实细而甘】
茨菰 【生低田中可种叶有两歧如燕尾而大白花一茎收十三实岁有闰则十三实三出】
金柑 【出慈溪饱霜者甘】
金子瓜 【形如西瓜而小子有红黄黑三色出鄞县同岙】
林檎 【出慈溪一名花红】
甜瓜 【有名一捻青者味极香甜】
青棂子 【陆龟蒙松陵集云出四明山极甘见七观】
李子 【出小溪地名仲夏极甘脆】
凫茨 【一名荸荠生湖泊下田中亦可种苗似龙须而细根似指头黑色其大者与闽中地栗相似而甘脆不逮耳】
银杏 【一名鸭脚子其叶形似鸭脚故名】
枇杷 【一名卢橘出慈溪味甘核细如椒子】
柿 【有数种砵盂柿大而色朱一点红重蒂红臙脂柿匾柿绿柿椑柿】
栗 【多出奉化山中然亦随处有之又茅栗极小而味甘出慈溪】
梅 【亦多种早梅晚梅消梅夏梅】
菱 【生湖池春种夏实有红绿二色又有刺菱】
芡 【种池塘叶大如盘面有绉纹夏实形如大鸡头剖其子圆如珠】
  器用
铁器 【生铁出闽广船贩常至冶而器用】
铜器 【如铁之冶为铛釜差胜】
石器 【杵臼之利常资之】
竹器 【熏篝焙笼他郡鲜有】
纸 【皮纸出鄞县章溪竹纸出奉化棠溪亦有皮纸】
舟楫 【海舶河舟制不同俱为水运之所资】
  毛族
虎 【山林有而不多官以皮赋反鬻于他郡充之】
豹 【身似虎而小圆斑尾长亦闲有之】
麂 【似(上鹿下章)而小有牝牡】
狸 【有数种然贵在九节狸玉面狸极少】
猴 【一名猢狲海山多有之】
獭 【水狗形类犬鼻尖尾大四足俱短头与身尾俱褊毛色紫褐食鱼居水中出水亦不死海獭大如狗脚下有皮如人胼拇毛着水不濡】
貉 【踰汶则死地气使然也今二州四县以皮赋】
  羽族
频伽 【旧志谓昌国补陀山有之鄞县句章北岩亦有】
画眉 【出慈溪山谷闲】
雉 【有数种避吕后讳改曰野鸡而质五色有纯白为中瑞纯黑为下瑞】
鹘 【出海岛中然亦少得】
鸽 【有家鸽野鸽之分】
鸲鹆 【随处有之人取端午前新雏去其舌本麤皮则能如鹦鹉言】
黄头 【善斗故人取育之】
凫 【野鸭为凫江湖水泊多有之】
燕 【玄鸟也春社来秋社去谓之社燕二种紫胸轻小者是越燕胸斑黑声大者是胡燕】
  水族
鲈鱼 【海中四腮鲈皮紧而肉厚呼曰脆鲈邦人重之有江鲈差小而两腮味淡有塘鲈形虽巨而不脆】
石首鱼 【鱼首有(沈去水改鱼)坚如石故得名冬月得之又紧皮者良三月八月出者次之至四月五月海郡民发巨艘入洋山竞取有潮汛往来谓之洋山鱼皮软而肉薄用盐腌之破脊而枯者曰鲞全其鱼而腌曝者谓之郎君鲞皆可经年不坏通商贩于外方云旧志尔雅翼皆曰一名(艐去舟改鱼)】
(鱼规) 【(鱼规)字或作鲑一名河豚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黄文眼能开能闭触物辄嗔腹胀如鞠浮于水上一名嗔腹鱼味至美其肝与子有大毒食之杀人其腹无胆头无腮故肝最毒旧言甚于野葛惟橄榄木鱼茗木解之一云独眼者尤毒腹多刺去其头尾取其身白肉用橄榄甘蔗煮之橄榄以解鱼毒甘蔗以验其有毒则黑大抵出海中者大毒江中者次之又一等名白河豚又名鮠鱼其状相类无毒】
春鱼 【似石首而小每春三月业海人竞往取之名曰捉春不减洋山之盛冬月(上竹下浦)中得者名(上竹下浦)春】
鮸 【状似鲈而肉麤三腮曰鮸四腮曰茅鮸小者曰鮸姑鮸眉辨反】
鲳鯸 【一名(鱼将)鱼身扁而锐状若锵刀身有两斜角尾如燕尾细鳞如粟骨软肉雪白于诸鱼味甘美春晚最肥腊而薧之良】
鲨鱼 【皮上有沙故曰鲨有白蒲鲨黄头鲨白眼鲨白荡鲨青顿鲨斑鲨牛皮鲨狗鲨鹿文鲨(鱼夷)鲨(鱼□)止鲨燕尾鲨虎鲨犁到鲨香鲨熨斗鲨丫髻鲨剑鲨刺鲨锯鲨其类甚多】
比目鱼 【细鳞而身匾若半片然止一目状比鲳鯸而小舟人捉春时得之则曝干为鱐可致远尔雅云鱼以左右分不比不行】
带鱼 【无鳞身似带长可四五尺故名】
鳗 【有二种生海中者如蛇形其脊青而肚白长可六七尺冬月鱐之名风鳗江湖河生者小如(鱼酋)曰慈鳗色黄】
华脐鱼 【一名老婆鱼一名绶鱼盖其腹有带如帔子生附其上故名绶其形如科斗而大者如盘吴都赋曰琵琶鱼无鳞而形似琵琶冬初始出者俗多重之至春则味降矣】
鲟鳇鱼 【极大而骨脆肉肥可为鲊】
乌贼 【贼字或作(鱼则)状如算囊口旁两须若带极长风波稍急以须黏石为缆其腹有墨图经云一名乌(鱼则)能噀墨溷水以自卫使水匿不为人所害然群行水中人见墨水至辄可笱罗而得之有骨厚三四分形如摴蒲子而长轻脆如通草可刻名海鳔鮹可入药】
章巨 【大者名石拒居穴人或取之能以脚黏石拒人故名亦曰章举巨举声谐本一物形如大算袋八足长及二三尺足上戢戢如钉每钉有窍又别一种者生海涂中名望潮身一二寸足倍之土人呼为涂蟢又一种曰锁管脚短而无钉】
(上制下鱼)鱼 【板身多鲠长不五六寸味极肥腴以糟浥之可作汤世说晋虞啸父答晋帝天时尚温制鱼鲊未熟即此】
鮆鱼 【鮆亦作鲚前启切又曰刀鱼头狭薄其腹背如刀刃故名其长大者可尺余子多而肥夏初曝干可以致远又可为鲊其子曝干名寸金鰿子郭璞江赋曰(艐去舟改鱼)鮆顺时而往还盖常以三月八月出故名顺时】
银鱼 【口尖身锐如银条又一种极小名麦丏鱼尔雅翼释鱼王余长五六寸身圆如锄洁白而无鳞但目两点黑耳即此类然旧志在比目项下引吴都赋曰双则比目片则王余注比目东海所出王余鱼其身半俗曰越王食鲙鱼未尽因以其半弃之为鱼无其一而故曰王余实附会之说非也】
(鱼孱)鱼 【身如膏髓骨柔无鳞】
白鱼 【板身肉美江海俱有】
梅鱼 【首大朱口金鳞长可三四寸】
火鱼 【头巨尾小身圆通赤故以火名又一种名竹夹头身俱匾微红而青色形颇相类或曰近鲂有鲠鳞色青黑又名土鲤】
短鱼 【项缩而短色微红为鲞极美】
魟鱼 【形圆似扇无鳞色紫黑口在腹下尾长于身如狐尾其最大曰鲛魟即与鲛鱼可错靶者同是鲛与魟皆一类矣其次曰锦魟皮亦沙涩擦去沙煮烂与鳖裙同又次曰黄魟差小背黑腹黄其余有斑魟牛魟虎魟皆凡鱼魟字或作(鱼共)】
鳓鱼 【似箭鱼而小身薄细骨满肋夏初多出】
马鲛鱼 【形似(鱼庸)其肤似鲳黑斑最腥鱼品之下】
鲻鱼 【似鲤生浅海中者肥专食泥身圆口小骨软肉细】
(鱼韱)鱼 【形似魟肉亦凡惟以盐裛之曝为鲞名曰(鱼韱)鲞俗又呼曰老鸦鲞去皮生擘成丝充果饤】
吹沙鱼 【埤雅曰鲨鮀今吹沙小鱼常开口吹沙故名性善沈大如指狭圆而长有黑点俗呼为新妇臂味甘今奉化鲒埼镇多有此为珍尔雅翼释鱼鲨即此谓正月辄至生流水中非可畜于池沼者】
泥鱼 【似吹沙而首大江河中皆有】
箬鱼 【其形似箬又生海中极大名鳎鳗取其形似实非一种】

《至正四明续志》 相关内容:

前一:1

查看目录 >> 《至正四明续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