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卷 八

  禮:「天子祭天地山川,歲遍。〔二〕」春秋國語〔三〕:「凡禘郊宗祖報,此五者,國之典禮〔四〕;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於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為質者也〔五〕;及天之三辰,所昭〔六〕仰也;地之五行,所生殖也;九州名山川澤,所出財用也:非是族也,不在祀典。」禮矣〔七〕。論語:「非其鬼而祭之,諂也。〔八〕」又曰:「淫祀無福〔九〕。」是以泰山不享季氏之旅〔一0〕,而易美西鄰之禴祭〔一一〕,蓋重祀而不貴牲,敬寶而不求華也。自高祖受命,郊祀〔一二〕祈望〔一三〕,世有所增,武帝尤敬鬼神〔一四〕,于時盛矣。至平帝時,天地六宗〔一五〕已下,及諸小神,凡千七百所〔一六〕。今營夷寓泯〔一七〕,宰器闕亡,蓋物盛則衰,自然之道,天其或者〔一八〕,欲反本也,故記敘神物曰祀典也。

  〔一〕蘇頌曰:「祀典八,子抄云:「二十。」……又意林以「祀典」為「儀禮」。」

  〔二〕禮記曲禮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遍。」疏云:「歲遍者,謂五方之帝,迎氣、雩祀、明堂及郊,雖有重者,諸神摠遍,故云歲遍。」

  〔三〕魯語上文。

  〔四〕「禮」,國語「祀」。

  〔五〕國語「質」上有「明」字。

  〔六〕「昭」,郎本、鍾本作「招」,國語作「瞻」。拾補覆校曰:「祭法是「瞻仰」,此與漢書郊祀志同。」

  〔七〕拾補:「孫云:「禮」字似在下文「又曰」中間,脫在此,但下卷所引亦同,或二字皆衍文。」器案:此文又見禮記祭法及漢書郊祀志。  〔八〕為政文。

  〔九〕此禮記曲禮下文,「又」疑「禮」訛。

  〔一0〕論語八佾篇:「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包注曰:「神不享非禮,林放尚知問禮,泰山之神反不如林放邪,欲誣而祭之。」

  〔一一〕易既濟:「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王注:「牛,祭之盛者也;禴,祭之薄者也。居既濟之時,而處尊位,物皆盛矣,將何為焉?其所務者,祭祀而已。祭祀之盛,莫盛修德,故沼沚之毛,蘋蘩之菜,可羞於鬼神;故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是以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也。」漢書郊祀志注:「東鄰,謂商紂也。西鄰,周文王也。禴祭,謂禴煮新菜以祭,言祭祀之道,莫盛脩德,故紂之牛牲,不如文王之蘋藻。」

  〔一二〕水經渭水注下:「渠南有漢圜丘,成帝建始二年罷雍五畤,始祀皇天上帝于長安南郊。」應劭注曰:「天郊在長安南,即此也。」

  〔一三〕書舜典:「望於山川。」  〔一四〕漢書郊祀志:「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一五〕書舜典:「禋于六宗。」續漢書祭祀志中注:「李氏家書曰:「司空李郃侍祠南郊,不見六宗祠,奏曰:案尚書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及地,傍不及四方,在六合之中,助陰陽,化成萬物。漢初甘泉、汾陰天地亦禋六宗;孝成之時,匡衡奏立南北郊祀,復祀六宗。及王莽謂六宗易六子也。建武都雒陽,制祀不道祭,六宗由是廢不血食。」……六宗之議,自伏生及乎後代,各有不同。……尋虞書所稱「肆類于上帝」,是祭天,天不言天,而曰上帝,帝是天神之極,舉帝則天神斯盡,日月星辰,從可知也。「禋于六宗」,是實祭地,地不言地,而曰六宗,宗是地數之中,舉中是以該數社稷等祀,從可知也。天稱神上,地表數中,仰觀俯察,所以為異。宗者,崇尊之稱,斯亦盡敬之謂也。」

  〔一六〕漢書郊祀志:「莽遂崇鬼神淫祀,至其末年,自天地六宗以下,至諸小鬼神,凡千七百所。」通典禮十五:「平帝末年,崇淫祀,自天地六宗以下,凡千七百所。」

  〔一七〕器案:「寓」當作「宇」,形近而訛。說文,宇,籀文宇字。文選東京賦:「德寓天覆。」注:「「宇」與「宇」同。」漢書敘傳:「攸攸外寓。」吳都賦劉注引作「悠悠外宇」,亦「寓」為「宇」誤之證。淮南俶真篇:「夫牛蹄之涔,無尺之鯉,塊阜之山,無丈之材,所以然者,何也?皆其營宇狹小,而不能容巨大也。」(又見劉子觀量篇)此營宇連文之證,與此以營宇對文,義正相同。

  〔一八〕左傳僖公十九年、二十三年、哀公元年,俱有「天其或者」語。

  先農謹按:春秋左氏傳〔一〕曰:「夏四月,三卜郊,不從,乃免牲,孟獻子曰:「吾乃今而知有卜筮。夫郊祀后稷,以祈農事也,是故啟蟄而郊,郊而後耕。今既耕而卜郊〔二〕,宜其不從也。」」周四月,今二月也,先農之時也〔三〕。孝文帝二年詔曰:「農者,天下之本,其開籍田〔四〕,朕躬帥耕〔五〕,以給宗廟粢盛。〔六〕」今民間名曰田官〔七〕。古者,使民如借,故曰籍田〔八〕。

  〔一〕見襄公七年。

  〔二〕「卜郊」上,石經有「後」字,宋本無,正義及禮記曲禮正義引亦無,與此合。

  〔三〕後漢書明紀注、續漢書禮儀志補注、書鈔九一、御覽五三二引漢舊儀:「春始東耕於籍田,祠先農黃帝也。祠以一牢,百官皆從,大賜三輔二百里孝悌、力田、三老布帛。」續漢書祭祀志下:「以乙未日祠先農于乙地。」

  〔四〕應劭注曰:「古者,天子耕籍田千畝,為天下先。籍者,帝王典籍之常也。」

  〔五〕漢書文紀作「朕親率耕」。

  〔六〕書鈔九一引應劭注:「黍稷曰粢,在器中曰盛。」今漢書作師古注。周禮天官甸師職:「掌帥其屬而耕耨王籍,以時入之,以供粢盛。」國語周語上:「宣王即位,不籍千畝,虢文公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農,上帝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於是乎生。」」

  〔七〕「田官」,拾補校作「官田」。

  〔八〕禮記王制注:「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惡取於此,不稅民之所自治也。」詩載芟箋:「籍之言借也。」初學記三引蔡邕月令章句:「籍者,借人力以成其功,故曰籍。」國語周語韋注:「籍,借也,借民力以為之。」孟子滕文公上疏引徐邈曰:「籍,借也,謂借民力治公田,不稅民之私也。」

  社神孝經說:「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為社而祀之,報功也。〔一〕」周禮說:「二十五家置一社。〔二〕」但為田祖報求。詩云:「乃立冢土。〔三〕」又曰:「以御田祖,以祈甘雨。〔四〕」  〔一〕世說新語方正篇注引作「孝經稱「社者,土也,廣博不可備敬,故封土以為社而祀之,報功也」。」周禮大宗伯疏引孝經援神契:「社者,五土之總神。」續漢書祭祀志注、通典四五注、初學記十三、書鈔八七、類聚三九、御覽三一又五三二引孝經緯:「社,土地之主也,土地廣博,不可盡敬,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白虎通社稷篇:「王者所以有社稷何?為天下求福報功。人非土不立,非穀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穀眾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穀之長,故立稷而祭之也。稷者,得陰陽中和之氣,而用尤多,故為長也。」御覽五三二引禮記外傳:「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天,故建國君民,先命立社,地廣穀多,不可遍祭,故於國城之內,立壇祭之,親之也,日用甲,尊之也。」

  〔二〕說文社下云:「周禮:「二十五家為社。」」亦通謂經說為本經也。史記魯世家集解引賈逵左傳注、呂氏春秋慎大篇高注、左傳哀公十五年杜注並同,蓋周禮家舊有此說。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注:「臣瓚曰:「舊制,二十五家為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為田社,是私社。」」

  〔三〕大雅綿文。

  〔四〕小雅甫田文。

  謹按:春秋左氏傳〔一〕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龍佐顓頊,能平九土〔二〕,為后土〔三〕,故封為上公,祀以為社,非地祇。〔四〕」

  〔一〕見昭公二十九年。

  〔二〕「九土」,禮記祭法作「九州」,杜注作「水土」,國語魯語上作「九土」,與此同。

  〔三〕今左傳作「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漢書百官公卿表注,應劭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五行之官,封為上公,祀為貴神。」獨斷上:「社神,蓋共工氏之子句龍也,能平水土,帝顓頊之世,舉以為士正,天下賴其功,堯祠以為社。」蔡邕集陳留東昏庫上里社碑:「社祀之建尚矣,昔在聖帝,有五行之官,而共工子句龍為后土;及其沒也,遂為社祀。故曰:社者,土地之主也。」冊府元龜三二引應劭曰:「湯遭天旱七年,明德以薦,而旱不止,故遷社,以棄代為稷,欲遷句龍,而德莫繼,故作夏社。」

  〔四〕世說注引作「然則社自祀句龍,非土之祭也」。禮記郊特牲正義、書鈔八七、御覽五三二引五經異義:「今孝經說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遍敬,封五土以為社。」古左氏說:「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后土為社。」許君謹案,亦曰:「春秋稱公社,今人稱社神為社公,故知社是上公,非地祇。」駁云:「社祭土而主陰氣,又云,社者,神地之道謂社神,但言上公,失之矣,今人亦謂雷曰雷公,天曰天公,豈上公也?」」尚書召誥正義:「左氏說:「社稷惟祭句龍,后稷,人神而已。」孝經說:「社為土神,稷為穀神,句龍、后稷配食者。」又湯誓正義:「漢世儒者,說社稷有二,左氏說:「社祭句龍,稷祭柱、棄,惟祭人神而已。」孝經說:「社為土神,稷為穀神,句龍、柱、棄是配食者也。」」

  稷神孝經說:「稷者,五穀之長,五穀眾多,不可遍祭,故立稷而祭之。〔一〕」

  〔一〕周禮大司徒疏、續漢書祭祀志注、通典四五注、初學記十三、書鈔八七、類聚三九、御覽三一又五三二引孝經援神契:「稷,五穀之長也,穀眾不可遍祀,故立稷神祀之。」獨斷上:「稷神,蓋厲山氏之子柱也,柱能植百穀,帝顓頊之世,舉以為田正,天下賴其功;周棄亦播殖百穀,以稷五穀之長也,因以稷名其神也。社稷二神功同,故同堂別壇,俱在未地。」餘並詳上條。  謹按:春秋左氏傳〔一〕:「有烈山氏之子曰柱,能殖百穀疏〔二〕果,故立以為稷正也〔三〕;周棄亦以為稷,自商以來祀之。〔四〕」禮緣生以事死,故社稷人祀之也,則祭稷穀,不得稷米,稷反自食也〔五〕。而邾文公用繒子於次睢之社〔六〕,司馬子魚曰:「古者,六畜不相為用〔七〕,祭以為人也,民〔八〕,神之主也,用人,其誰享之?」詩云:「吉日庚午,既伯既禱。〔九〕」豈復殺馬以祭馬乎?孝經之說,於斯悖矣。米之神為稷,故以癸未日祠稷於西南,水勝火為金相也。

  〔一〕見昭公二十九年。

  〔二〕「疏」,何本作「蔬」,古通。禮記曲禮:「稷曰嘉疏。」釋文:「「疏」本作「蔬」。」論語述而:「飯疏食。」釋文:「「疏」本作「蔬」。」此二字通用之證。  〔三〕漢書百官表后稷,注引應劭曰:「后,主也,為此稷官之主也。」

  〔四〕器案此文有訛羨,今左傳云:「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國語魯語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穀百蔬,夏之興也,(器案:「興」當為「衰」,尚書湯誓正義引此曰:「「興」當為「衰」字之誤。」祭法正作「衰」。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注:「湯既勝夏,廢柱而以棄代之。」亦是指夏衰時言。詳器讀國語雜志。)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禮記祭法:「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夏之衰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

  〔五〕拾補曰:「此文有訛,當云「若稷是穀神,祭之用稷,反自食也」,「也」與「邪」通。應氏以社稷是人神,駁孝經說,其實上所引出援神契,文不全,通典亦引其說云:「稷乃原隰之中,能生五穀之祇。原隰之祇,祭穀何害?」」札迻云:「案盧校非也。「則」與「即」通,「不得稷米稷」,當作「不以稷米祭稷」,此篇說社稷五祀,皆本許氏五經異義說,禮記郊特牲孔疏引異義:「許君謹案:禮緣生及死,故社稷人事之,既祭稷穀,不得但以稷米祭稷,反自食。」可據以校此文。」器按:郊特牲疏引異義:「今孝經說:「稷者,五穀之長,穀眾多,不可遍敬,故立稷而祭之。」古左氏說:「列山氏之子曰柱,死祀以為稷,稷是田正,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下接「許君謹案」云云」,孫引未備,故補之。  〔六〕左傳僖公十九年,「繒」作「鄫」,杜注:「睢水出受汴,東經陳留、梁、譙、沛、彭城縣入泗。此水次有妖神,東夷皆社祠之,蓋殺人而用祭也。」器案博物志:「琅邪臨沂縣東界次睢有大叢社,民謂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也。」

  〔七〕杜注:「謂若祭馬先不用馬也。」器案:左傳昭公十一年:「申無宇曰:「五牲不相為用。」」亦是此意。

  〔八〕「民」下,原有「人」字,左傳無,此後人以避唐諱旁注「人」字誤增,十反篇亦有此文,正無「人」字,今據刪。

  〔九〕小雅吉日作「吉日維戊,既伯既禱」,此疑涉下章「吉日庚午」而誤。毛傳:「維戊,順類乘牡也。伯,馬祖也。重物慎微,將用馬力,必先為之禱其祖。禱,禱獲也。」箋云:「戊,剛日也,故乘牡為順類也。」爾雅釋天:「既伯既禱,馬祭也。」郭注:「伯,祭馬祖也,將用馬力,必將祭其先。」周官甸祝「馬禂」,杜子春曰「禂,禱也,為馬禱無疾。」引爾雅為證。說文禂下云:「禱牲馬祭也,從示周聲。詩曰:「既禡既禂。」」蓋三家異文。漢書敘傳引詩「是類是禡」,注引應劭曰:「禮,將征伐,告天而祭,謂之類,告以事類也。至所征伐之地,表而祭之,謂之禡。禡者,馬也;馬者,兵之首,故祭其先神也。」說與此異,蓋誤以師祭為馬祭,故又從而為之辭耳。

  靈星俗說:縣令問主簿:「靈星在城東南,何法?〔一〕」主簿仰答曰:「唯靈星所以在東南者,亦不知也。〔二〕」  〔一〕史記封禪書正義引廟記、續漢書祭祀志下注引三輔故事、御覽五三二引三輔舊事,並云:「長安城東十里有靈星祠。」通典禮四:「周制:仲秋之月,祭靈星於國之東南。」

  〔二〕論衡祭意篇:「世儒案禮,不知靈星何祀,其難曉而不識,說縣官名曰明星云云。」疑此即當時案禮之事也。

  漢書郊祀志:「高祖五年,初置靈星,祀后稷也,歐爵簸揚〔一〕,田農之事也。〔二〕」

  〔一〕「歐」當作「敺」,續漢書祭祀志下作「驅」,漢書百官公卿表下注:「「敺」讀與「驅」同。」又韓信傳注:「「敺」與「驅」同。」文選風賦注:「「敺」,古「驅」字。」

  〔二〕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並云:「其後二歲,(前言「天下已定」,乃高帝五年,此言「其後二歲」,則七年也。)或言曰:「周興而邑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於是高祖制詔御史:「其令天下立靈星祠,常以歲時祠以牛。」」按玉海九九以其後二歲,即高祖八年。續漢書祭祀志謂「漢興八年,高祖立靈星祠」,通典禮四同,論衡祭意篇又謂「高皇帝四年,詔天下祭靈星」,獨斷上、漢舊儀(封禪書正義引)並云在高祖五年,與此同。北史劉芳傳:「芳疏云:靈星本非禮事,兆自漢初,專為祈田,恒隸郡縣。郊祀志云:「高祖五年制詔御史,其令天下立靈星祠,牲用太牢,縣邑令長得祠。」晉祠令云:「郡縣國祠稷社先農,縣又祠靈星。」此靈星在天下諸縣之明據也。」續漢書祭祀志下:「漢興八年,有言:「周興而邑立后稷之祀。」於是高帝令天下立靈星祠,言祠后稷而謂之靈星者,以后稷又配食星也。舊說:星謂天田星也。一曰:龍左角為天田官,主穀,祀用壬辰位祠之,壬為水,辰為龍,就其類也,牲用太牢,縣邑令長侍祠,舞者用童男十六人,舞者象教田,初為芟除,次耕種,次耘耨驅爵及穫刈春簸之形,象其功也。」

  謹按:祀典,既以立稷,又有先農,無為靈星,復祀后稷也。左中郎將〔一〕賈逵說,以為龍第三有天田星,靈者神也,故祀以報功〔二〕。辰之神為靈星〔三〕,故以壬辰日祀靈星於東南〔四〕,金勝木為土相〔五〕。

  〔一〕後漢書賈逵傳:「和帝即位,永元三年,以逵為左中郎將。」書鈔設官部引漢官儀:「五官,左、右中郎將,秦官也,秩比二千石,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

  〔二〕獨斷上:「舊說曰:靈星,火星也。一曰:龍星,火為天田。」史記封禪書集解、漢書郊祀志注並引張晏云:「龍星左角曰天田,則農祥也,晨見而祭。」

  〔三〕劉寶楠愈愚錄二曰:「靈星,即龍星角亢也,故又曰角星;龍屬辰為大火,故又曰火星;辰為農祥,故又曰農祥;又曰天田星;星色赤,又曰赤星;靈通作零,又曰零星。」案:淮南主術篇:「君人主其猶零星之尸。」後漢書高句驪傳云:「好祠鬼神、社稷、零星。」字皆作「零」。  〔四〕後漢書東夷傳注引「辰」上無「壬」字。朱亦棟群書札記曰:「零星二字,切音為辰,此古真、青之所以通也,猶曰辰星云爾。祠于東南者,因其方也。」

  〔五〕史記封禪書正義引漢舊儀:「五年,脩復周家舊祠,祀后稷於東南,為民祈農,報厥功。夏則龍星見而始雩,龍星左角為天田,右角為天庭,天田為司馬,教人種百穀為稷。靈者,神也,辰之神為靈星,故以壬辰日祠靈星於東南,金勝木為土相也。」案:毛詩絲衣序:「繹賓,尸也。高子曰:「靈星之尸也。」」說者謂高子與孟子同時,即所謂「固哉高叟」者,則靈星之祭,自周已然。漢因周祭后稷而立靈星之祀者,周、漢皆祀天田,以后稷配之也。古之祀典,尤重農事,故稷與先農,不嫌重複,何獨疑於靈星之重祀后稷哉?劉芳襲仲遠之說,謂靈星本非禮事,兆自漢初,非也。

  灶神禮器記曰:「臧文仲安知禮?燔柴於灶,灶者,老婦之祭也,故盛於盆,尊於瓶。〔一〕」

  〔一〕今禮記禮器,「灶」作「奧」,鄭注:「「奧」當為「爨」,字之誤也。或作「灶」。……老婦,先炊者;盆、瓶,炊器也。明此祭先炊,非祭火神,燔柴似失之。」正義:「或作「灶」者,諸禮記本有作「灶」字,故云或也。」器案:應氏所見禮記,字正作「灶」。

  周禮說:「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一〕,祀以為灶神。〔二〕」  〔一〕此古周禮說,見五經異義(詳後)。史記曆書集解引應劭曰:「黎,陰官也。」漢書百官公卿表注,應劭曰:「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五行之官,封為上公,祀為貴神。」

  〔二〕說文:「周禮以灶祠祝融。」(今本脫,段從史記五帝本紀索隱補。)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疏引賈逵云:「祝融祀於灶。」淮南時則篇注云:「祝融,吳回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神,託祀於灶。」並用古周禮說。淮南氾論篇:「炎帝作火,死而為灶。」炎帝為火德之帝,祝融為火官之神,故同有灶神之說也。

  謹按:明堂月令:「孟冬之月,其祀灶也〔一〕。五祀之神,王者所祭〔二〕,古之神聖,有功德於民,非老婦也。〔三〕」漢記:「南陽陰子方〔四〕積恩好施,喜祀灶,臘日晨炊,而灶神見〔五〕,再拜受神〔六〕,時有黃羊,因以祀之〔七〕。其孫識〔八〕,執金吾〔九〕,封原鹿侯。興衛尉,鮦陽侯〔一0〕。家凡二侯〔一一〕,牧守數十。其後子孫常以臘日祀灶以黃羊。〔一二〕」

  〔一〕明堂月令,即小戴記之月令,蔡邕作月令章句,即據小戴記,其釋月令篇名云:「成法具備,各從時月藏之明堂,所以示承祖考神明,不敢泄瀆之義,故以明堂冠月令以名其篇。」今禮記月令作「孟夏之月」,呂氏春秋四月紀同。應氏此篇,多本五經異義,通典、御覽引異義,亦作「孟夏之月」(詳後),此作「孟冬之月」,誤。

  〔二〕五祀有二。一為五行之祀,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魏獻子問蔡墨曰:「社稷五祀,誰氏之五官也?」對曰:「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重為句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此其三祀也。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此其二祀也。」」大宗伯:「以血祭祭五祀。」後鄭所謂「五官之神」是也。一則月令所謂「春祀戶,夏祀灶,中央祀中霤,秋祀門,冬祀行」是也。並見禮記祭法。

  〔三〕禮記禮器正義引五經異義:「灶神,今禮戴說引此燔柴盆瓶之事。古周禮說:「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荊楚歲時記注引「古周禮」以下十九字)許君謹案同周禮。」鄭駁之云:「祝融乃古火官之長,猶后稷為堯司馬,其尊如是,王者祭之,但就灶陘,一何陋也?祝融乃是五祀之神,祀于四郊,而祭火神于灶,于禮乖也。」御覽五二九引五經異義曰:「大戴說禮器云:「灶者,老婦之祭。」許君按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灶,五祀之神,王者所祭,非老婦也。」」鄭玄曰:「灶神祝融是老婦。」通典禮十一引許慎云:「月令:「孟夏祀灶」,王者所祭,古之有功德于人,非老婦也。」鄭玄云:「為祭五祀,灶在廟門外之東,祀灶禮設主於灶陘,祝融乃古火官之長,猶后稷為堯司馬,上公也。今但就灶陘而祭之,屈上公之神,何其陋也。」又月令云:「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文列在上,與祀灶絕遠,而推合之,文義不次,焉得為義也。又左傳云:「五官之神,生為上公,死為貴神。」若祭之灶神,豈得謂貴神乎?特牲饋食禮云:「尸謖而祭饎,爨以謝先炊者之功。」知灶是祭老婦,報先炊之義也。臧文仲燔柴于灶,夫子譏之,云:「盛于盆,尊于瓶」者,是祝融之神,豈可以盆瓶之器,寘于陘而祭之乎?  〔四〕器按:此事又見後漢書陰興傳、搜神記四及蒙求舊注。蒙求舊注以子方為陰識祖父,搜神記亦云:「至識三世而遂繁昌。」與此合。范書未詳,足補其闕。

  〔五〕李賢注引雜五行書曰:「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被髮,從灶中出,知其名呼之,可除凶惡,宜市豬肝泥灶,令婦孝。」器按:史記封禪書:「少翁以方,蓋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又見漢書郊祀志。莊子達生篇:「灶有髻。」釋文引司馬云:「髻,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史記武紀索隱引司馬彪注莊子云:「浩,灶神也,如美女,衣赤。」李弘範音誥,則莊子一作「浩」。玉燭寶典十二引灶書:「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荊楚歲時記:「灶神名蘇吉利。」魏志管輅傳云:「王基家賤婦人生一兒,墮地即走入灶中,輅曰:「直宋

《风俗通义校注》 相关内容:

前一:卷 七
后一:卷 九

查看目录 >> 《风俗通义校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