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子部 > 道释 > 老子道德经校释 >

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谦之案:各本“无”下均有“常”字,敦煌本、顾欢本无。又北堂书钞七引“姓”下无“心”字,御览四百一引“姓”下有“之”字。案此言圣人不师心自用,唯以百姓之心为心而已。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严可均曰:“得善信者”,各本作“德善”,下句亦然。御注脱“信”字。  罗振玉曰:“德”字,景龙本、敦煌本均作“得”。

  谦之案:严、傅、遂州本及顾本引节解,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亦均作“得”。严、傅本“得善矣”,节解与御览七六引同。柰卷、室町、顾、范、彭、赵本作“德善矣,德信矣”。治要引无“得善”与“得信”字。李道纯曰:“‘德善’‘德信’下,或加‘矣’字者,非。”

  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  严可均曰:“怵怵”,御注作“惵惵”,河上作“惔惔”,王弼作“歙歙”。简文云:“河上作‘怵’。”高翿作“喋喋”。

  罗振玉曰:案景龙、景福二本作“怵怵”,御注本、敦煌本作“惵惵”。“浑”,敦煌本作“混”。

  毕沅曰:河上公作“怵怵”,王弼作“歙歙”,苏灵芝书明皇注本作“惵惵”。陆德明曰:“一本作‘惵惵’,河上本作‘淡淡’。简文云:‘河上本作怵怵。’”今案河上公作“怵怵”,与简文所见之本同。古无“惵”字,作“怵怵”,“歙”、“怵”声义相近。

  谦之案:室町、柰卷、顾欢作“怵怵”,同此石。傅、范本作“歙歙”,同王弼。庆阳、磻溪、楼正、彭、赵作“惵惵”,同御注。河上注:“圣人在天下怵怵,常恐怖富贵,不敢骄奢。”是河上本作“怵怵”,简文云“河本作怵”,是也。唐本“怵”多作“惵”,盖本严注。严君平曰:“惵惵若恢恢,言虚心以包万方也。”

  彭耜释文曰:“歙歙固无义,惵惵亦无理。愚意惵惵当作○○,危惧貌。盖字之讹也。”谦之案:玉篇:“惵,徒烦切,恐惧也。”“怵,耻律切,惧也。”又说文:“怵,恐也。”广雅释诂二:“怵,惧也。”释训:“怵惕,恐惧也。”礼记祭统:“心怵而奉之以礼。”孟子:“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是“惵惵”与“怵怵”均为恐惧之貌,义通。又案“浑其心”,遂州、景福、御注、庆阳、磻溪、楼正、柰卷、室町、河上、顾、高、赵并同此石。严遵、彭耜无“其”字,傅本作“浑浑焉”,范本作“浑心焉”。范云:“严遵,王弼同古本。”案浑其心,即浑浑沌沌之意。吕览大乐篇:“浑浑沌沌。”文选江赋注:“浑浑沌沌,鸡卵未分也。”左传文十八“谓之浑敦”,注:“不开通之貌。”

  刘师培曰:案此文“圣人在天下”句,“歙歙为”句,“在”疑“任”字之讹。“歙歙为”者,与二十章“沌沌兮”一律,乃形容“任天下”之词也。文选东京赋李注引老子曰:“圣人在天下,惵惵焉。”“惵惵”即“歙歙”异文,“焉”与“为”同。足证古本“歙歙为”句,“为”与“焉”同。

  谦之案:刘说非也。各本均作“在”,不作“任”,此全句当为:“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浑。”“在天下”与“为天下”对,“怵怵”与“浑浑”对,“浑其心”三字乃“浑浑”注文窜入。傅本“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浑焉”,“之”字、“焉”字皆增字,但“浑浑”二字与“怵怵”相对则无疑也。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罗振玉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王本今本脱此句,景龙、御注、敦煌本均有之。

  纪昀曰:案“孩”,释文云:“王弼作咳。”据注文仍宜作“孩。”

  武内义雄曰:敦、遂二本“孩”作“○”。释文:“咳,本或作孩”。

  谦之案:今傅、范本作“咳”,严遵本作“骇”。范曰:“咳,何来切,小儿笑貌。旧本、释文并作咳。”

  俞樾曰:按“为天下,浑其心”下,河上本有“百姓皆注其耳目”七字,王弼本当亦有之,故注云:“如此则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是可证其有此句也。注有“各用聪明”四字,在“为天下,浑其心”句下,正解“百姓皆注其耳目”之谊,而经文夺此句,当据河上公本补之。

  谦之案:据补之是也。诸王本误脱此句,道藏王本有之。又“注”犹聚也,周礼兽人及○田疏:“注犹聚也。”注其耳目,即聚其耳目。顾本成疏“河上作‘注’,诸本作‘浮’,浮者染滞也,颠倒之徒,迷没世境,纵恣耳目,滞着声色,既而漂浪长流,愆非自积”云云,案“浮”乃妄人以意改字,以求合于佛说,老子无此。  高亨曰:按“孩”借为“阂”。说文:“阂,外闭也。”汉书律历志“阂藏万物”,颜注引晋灼曰:“外闭曰阂。”圣人皆孩之者,言圣人皆闭百姓之耳目也。上文云“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即谓使天下人心胥浑浑噩噩而无识无知也。此文云“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阂之”,即谓闭塞百姓耳目之聪明,使无闻无见也。此老子之愚民政策耳。“孩”、“咳”一字,因其为借字,故亦作“骇”作“咳”。晏子外篇第八:“颈尾咳于天地乎!”孙星衍曰:“咳与阂同。”亦以“咳”为“阂”。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陈柱:二“心”字韵,三“善”字韵,三“信”字韵。

  右景龙碑本六十三字,敦煌本六十二字,河上、王本六十四字,傅本六十八字,范本六十九字。河上本题“任德第四十九”,王本题“四十九章”,范本题“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老子道德经校释》 相关内容:

前一:第四十八章
后一:第五十章

查看目录 >> 《老子道德经校释》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