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史部 > 正史 > 南齊書 >

南齊書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二

南齊書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二

  張融 周顒

  張融字思光,吳郡吳人也。祖褘,晉琅邪王國郎中令。父暢,宋會稽太守。

  融年弱冠,道士同郡陸脩靜以白鷺羽麈尾扇遺融,曰:「此既異物,以奉異人。」宋孝武聞融有早譽,解褐為新安王北中郎參軍。孝武起新安寺,僚佐多儭錢帛,〔一〕融獨儭百錢。帝曰:「融殊貧,當序以佳祿。」出為封溪令。從叔永出後渚送之,曰:「似聞朝旨,汝尋當還。」融曰:「不患不還,政恐還而復去。」廣越嶂嶮,獠賊執融,將殺食之,融神色不動,方作洛生詠,賊異之而不害也。浮海至交州,於海中作海賦曰:

  蓋言之用也,情矣形乎。使天形寅內敷,情敷外寅者,〔二〕言之業也。吾遠職荒官,將海得地,行關入浪,宿渚經波,傅懷樹觀,長滿朝夕,東西無里,南北如天,反覆懸烏,表裏菟色。壯哉水之奇也,奇哉水之壯也。故古人以之頌其所見,吾問翰而賦之焉。當其濟興絕感,豈覺人在我外,木生之作,君自君矣。

  分渾始地,判氣初天。作成萬物,為山為川。總川振會,導海飛門。爾其海之狀也,之相也:〔三〕則窮區沒渚,萬里藏岸,控會河、濟,朝總江、漢。回混浩潰,巔倒發濤。浮天振遠,灌日飛高。摐麤江撞則八紘摧隤,鼓怒則九紐折裂。〈扌會〉於活長風以舉波,漷音郭天地而為勢。〈氵蟄〉音{執皿}于及音沓音合,來往相{立手}麤合。汨于突音突〈氵尉〉於渤渤,{穴羊}紆狀石成窟。西衝虞淵之曲,東振湯谷之阿。若木於是乎倒覆,折扶桑而為渣在牙。濩〈氵藥〉音藥〈氵門〉音門渾,涫於官〈須,彡下加立〉於和於磊雍,渤非勃音卒音崙音尊,灡淺壟嵷于拱。湍轉則日月似驚,浪動而星河如覆。〔四〕既烈太山與崑崙相壓而共潰,又盛雷車震漢破天以折轂。

  淃於員漣涴於卵於嬾,輾轉縱橫。揚珠起玉,流鏡飛明。是其回堆曲浦,欹關弱渚之形勢也。沙嶼相接,洲島相連。東西南北,如滿于天。梁禽楚獸,胡木漢草之所生焉。長風動路,深雲暗道之所經焉。苕苕蔕蔕,窅〔窅〕翳翳。〔五〕晨烏宿音秀於東隅,落河浪其西界。茫沆于剛汴河,汨于突于磊無官桓。旁踞委岳,橫竦危巒。重彰岌岌,攢嶺聚立。嵂呂兀稿音窟呂今,架石相陰。蔭{山乂}徒罪陀陀,橫出旁入。嵬嵬支罪磊磊,若相追而下及。峰勢縱橫,〔六〕岫形參錯。或如前而未進,乍非遷而已卻。天抗暉於東曲,日倒麗於西阿。嶺集雪以懷鏡,巖照春而自華。

  江洚許江〈氵伯〉〈氵伯〉許百,漈于曷巖拍芬百嶺。觸山〈壞,土改石〉石,汙污于各〈氵寒〉音寒于朗。碨於磊於朗〈氵隈〉〈氵阿〉音阿,流柴磹五感反〈山{丿九}〉五窟。頓浪低波,〈葵,夭改石〉苦降〈石交〉苦交苦江,〔七〕折嶺挫峰,窂浪硠音郎(拉)〔掊〕,〔八〕崩山相〈石答〉苦合。萬里藹藹,極路天外。電戰雷奔,倒地相磕。獸門象逸,魚路鯨奔。水遽龍魄,陸振虎魂。卻瞻無後,向望(行)〔何〕前。〔九〕長尋高眺,唯水與天。若乃山橫蹴浪,風倒摧波。磊若驚山竭嶺以竦石,鬱若飛煙奔雲以振霞。〔一0〕連瑤光而交綵,接玉繩以通華。

  爾乎夜滿深霧,晝密長雲,高河滅景,萬里無文。山門幽暖,岫戶葐蒀。九天相掩,玉地交氛。〔一一〕汪汪橫橫音皇,沆沆于剛浩浩音害。〔一二〕淬麤貴潰大人之表,泱於朗蕩君子之外。風沬相排,日閉雲開。浪散波合,岳起山隤。

  若乃漉沙構白,熬波出素。積雪中春,飛霜暑路。爾其奇名出錄,詭物無書。高岸乳鳥,橫門產魚。〔一三〕則何〈忄羅〉音羅音容音詣,〈魚飛〉音非〈魜〉音人音果〈魚骨〉音滑。哄日吐霞,吞河漱月。氣開地震,聲動天發。噴灑噦於月於戒,流雨而揚雲。喬髗壯脊,架岳而飛墳。〈牛廷〉音挺動崩五山之勢,瞷矣簡矣皋煥七曜之文。腳蠵瑁蛑,〔一四〕綺貝繡螺。玄珠互綵,綠紫相華。遊風秋瀨,泳景登春。伏鱗漬綵,昇魵洗文。

  若乃春代秋緒,歲去冬歸。〔一五〕柔風麗景,晴雲積暉。起龍塗於靈步,翔螭道之神飛。浮微雲之如瞢,落輕雨之依依。觸巧塗而〈石感〉去紺遠,抵欒木以激揚。浪相礡傍各而起千狀,波獨湧乎驚萬容。蘋藻留映,荷芰提陰。扶容曼綵,秀遠華深。明藕移玉,清蓮代金。眄芬芳於遙渚,汎灼爍於長潯。浮艫雜軸,遊舶交艘。帷軒帳席,〔一六〕方遠連高。入驚波而箭絕,振排天之雄飆。越湯谷以逐景,渡虞淵以追月。遍萬里而無時,浹天地於揮忽。雕隼飛而未半,鯤龍趠貪教而不逮。舟人未及復其喘,已周流宇宙之外矣。

  陰鳥陽禽,春毛秋羽。遠翅風遊,高翮雲舉。翔歸棲去,連陰日路。瀾漲波渚,陶玄浴素。長紘四斷,〔一七〕平表九絕。雉翥成霞,鴻飛起雪。合聲鳴侶,並翰翻群。飛關溢繡,流浦照文。

  爾夫人微亮氣,小白如淋。敘空澄遠,增漢無陰。照天容於鮷渚,〔一八〕鏡河色於魦潯。括蓋餘以進廣,浸夏洲以洞深。形每驚而義維靜,跡有事而道無心。於是乎山海藏陰,雲塵入岫。天英遍華,日色盈秀。則若士神中,琴高道外。袖輕羽以衣風,逸玄裾於雲帶。筵秋月於源潮,帳春霞於秀瀨。曬蓬萊之靈岫,望方壺之妙闕。樹遏日以飛柯,嶺回峰以蹴月。空居無俗,素館何塵。谷門風道,林路雲真。

  若乃幽崖〈阝邑〉於夾倉夾,隈隩之窮,駿波虎浪之氣,激勢之所不攻。有卉有木,為灌為叢。絡糅網雜,結葉相籠。通雲交拂,連韻共風。蕩洲礉去角岸,而千里若崩,衝崖沃島,其萬國如戰。振駿氣以擺雷,飛雄光以倒電。

  若夫增雲不氣,流風斂聲。瀾文復動,波色還驚。明月何遠,沙裏分星。至其積珍全遠,架寶諭深。瓊池玉壑,珠岫〈王回〉岑。合日開夜,舒月解陰。珊瑚開繢,琉璃竦華。丹文鏡色,雜照冰霞。洪洪潰潰,浴干日月。淹漢星墟,滲河天界。風何本而自生,雲無從而空滅。籠麗色以拂煙,〔一九〕鏡懸暉以照雪。

  爾乃方員去我,混然落情。氣暄而濁,化靜自清。心無終故不滯,志不敗而無成。既覆舟而載舟,固以死而以生。弘芻狗於人獸,導至本以充形。雖萬物之日用,諒何緯其何經。道湛天初,機茂形外。亡有所以而有,非膠有於生末。亡無所以而無,信無心以入太。不動動是使山岳相崩,不聲聲故能天地交泰。行藏虛於用舍,應感亮於圓會。仁者見之謂之仁,達者見之謂之達。咶者幾於上善,吾信哉其為大矣。

  融文辭詭激,獨與眾異。後還京師,以示鎮(國)〔軍〕將軍顧覬之,〔二0〕覬之曰:「卿此賦實超玄虛,但(悵)〔恨〕不道鹽耳。」〔二一〕融即求筆注之曰:「漉沙構白,熬波出素。積雪中春,飛霜暑路。」此四句,後所足也。

  覬之與融兄有恩好,覬之卒,融身負墳土。在南與交阯太守卞展有舊,展於嶺南為人所殺,融挺身奔赴。

  舉秀才,對策中第,為尚書殿中郎,不就,為儀曹郎。〔二二〕泰始五年,明帝取荊、郢、湘、雍四州射手,叛者斬亡身及家長者,家口沒奚官。元徽初,郢州射手有叛者,融議家人家長罪所不及,亡身刑五年。

  尋請假奔叔父喪,道中罰幹錢敬道鞭杖五十,寄繫延陵獄。大明五年制,二品清官行僮幹杖,不得出十。為左丞孫緬所奏,免官。尋復位,攝祠、倉部二曹。領(事)〔軍〕劉勉戰死,〔二三〕祠曹議「上應哭勉不」,融議「宜哭」。於是始舉哀。倉曹又以「正月俗人所忌,太倉為可開不」,融議「不宜拘束小忌」。尋兼掌正廚,融見宰殺,回車徑去,自表解職。

  為安成王撫軍倉曹參軍,轉南陽王友。融父暢先為丞相長史,義宣事難,暢為王玄謨所錄,將殺之。玄謨子瞻為南陽王前軍長史,融啟求去官,不許。

  融家貧願祿,初與從叔征北將軍永書曰:「融昔稱幼學,早訓家風,雖則不敏,率以成性。布衣葦席,〔二四〕弱年所安,簞食瓢飲,不覺不樂。但世業清貧,民生多待,〔二五〕榛栗棗脩,女贄既長,束帛禽鳥,男禮已大。勉身就官,十年七仕,不欲代耕,何至此事。昔求三吳一丞,雖屢舛錯。〔二六〕今聞南康缺守,願得為之。融不知階級,階級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得,亦可復求丞。」又與吏部尚書王僧虔書曰:「融,天地之逸民也。進不辨貴,退不知賤,兀然造化,忽如草木。實以家貧累積,孤寡傷心,八姪俱孤,二弟頗弱,撫之而感,古人以悲。豈能山海陋祿,申融情累。〔二七〕阮籍愛東平土風,融亦欣晉平閑外。」時議以融非治民才,竟不果。

  辟太祖太傅掾,歷驃騎豫章王司空諮議參軍,遷中書郎,非所好,乞為中散大夫,不許。融風止詭越,坐常危膝,行則曳步,翹身仰首,意制甚多。隨例同行,常稽遲不進。太祖素奇愛融,為太尉時,時與融款接,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即位後,手詔賜融衣曰:「見卿衣服麤故,誠乃素懷有本;交爾藍縷,亦虧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二八〕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并履一量。」

  融與吏部尚書何戢善,往詣戢,誤通尚書劉澄。融下車入門,乃曰:「非是。」至戶外,望澄,又曰:「非是。」既造席,視澄曰:「都自非是。」〔二九〕乃去。其為異如此。

  又為長沙王鎮軍、竟陵王征北諮議,並領記室,司徒從事中郎。永明二年,總明觀講,敕朝臣集聽。融扶入就榻,私索酒飲之,難問既畢,乃長嘆曰:「嗚呼!仲尼獨何人哉!」為御史中丞到撝所奏,免官,尋復。〔三0〕融形貌短醜,精神清澈。王敬則見融革帶垂寬,殆將至骼,〔三一〕謂之曰:「革帶太急。」融曰:「既非步吏,急帶何為?」

  融假東出,世祖問融住在何處?融答曰:「臣陸處無屋,舟居非水。」後日上以問融從兄緒,緒曰:「融近東出,未有居止,權牽小船,於岸上住。」上大笑。虜中聞融名,上使融接北使李道固,就席,道固顧之而言曰:「張融是宋彭城長史張暢子不?」融嚬蹙久之,曰:「先君不幸,名達六夷。」豫章王大會賓僚,融食炙始〔行〕畢,〔三二〕行炙人便去,融欲求鹽蒜,口終不言,〔三三〕方搖食指,〔三四〕半日乃息。出入朝廷皆拭目驚觀之。八年,朝臣賀眾瑞公事,〔三五〕融扶入拜起,復為有司所奏,見原。遷司徒右長史。

  竟陵張欣時為諸暨令,坐罪當死。欣時父興世宋世討南譙王義宣,官軍欲殺融父暢,興世以袍覆暢而坐之,以此得免。興世卒,融著高履負土成墳。至是融啟竟陵王子良,乞代欣時死。子良答曰:「此乃是長史美事,恐朝有常典,不得如長史所懷。」遷黃門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長史。融有孝義,忌月三旬不聽樂,事嫂甚謹。宋丞相〔義宣〕起事,〔三六〕父暢以不同將見殺,司馬竺超民諫免之。暢臨終謂諸子曰:「昔丞相事難,吾緣竺司馬得活,爾等必報其子弟。」後超民孫微冬月遭母喪,居貧,融往弔之,悉脫衣以為賻,披牛被而反。常以兄事微。豫章王嶷、竟陵王子良薨,自以身經佐吏,哭輒盡慟。

  建武四年,病卒。年五十四。遺令建白旌無旒,〔三七〕不設祭,令人捉麈尾登屋復魂。曰:「吾生平所善,自當凌雲一笑。」三千買棺,無製新衾。左手執孝經、老子,右手執小品法華經。妾二人,哀事畢,各遣還家。又曰:「以吾平生之風調,何至使婦人行哭失聲,不須暫停閨閤。」

  融玄義無師法,而神解過人,白黑談論,鮮能抗拒。永明中,遇疾,為(問)〔門〕律自序曰:〔三八〕「吾文章之體,多為世人所驚,汝可師耳以心,不可使耳為心師也。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政當使常有其體。丈夫當刪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且中代之文,道體闕變,尺寸相資,彌縫舊物。吾之文章,體亦何異,何嘗顛溫敘而錯寒暑,綜哀樂而橫歌哭哉?政以屬辭多出,比事不羈,不阡不陌,非途非路耳。然其傳音振逸,鳴節竦韻,或當未極,亦已極其所矣。汝若復別得體者,吾不拘也。吾義亦如文,造次乘我,顛沛非物。吾無師無友,不文不句,頗有孤神獨逸耳。義之為用,將使性入清波,塵洗猶沐。無得釣聲同利,舉價如高,俾是道場,險成軍路。吾昔嗜僧言,多肆法辯,此盡遊乎言笑,而汝等無幸。」又云:「人生之口,正可論道說義,惟飲與食。此外如樹(銅為)〔網焉〕。〔三九〕吾每以不爾為恨,爾曹當振綱也。」

  臨卒,又戒其子曰:「手澤存焉,父書不讀!況父音情,婉在其韻。吾意不然,別遺爾音。吾文體英絕,變而屢奇,既不能遠至漢魏,故無取嗟晉宋。豈吾天挺,蓋不隤家聲。汝若不看,父祖之意欲汝見也。可號哭而看之。」融自名集為玉海。司徒褚淵問玉海名,融答:「玉以比德,海崇上善。」文集數十卷行於世。

  張氏知名,前有敷、演、鏡、暢,後有充、融、卷、稷。

  周顒字彥倫,汝南安城人。晉左光祿大夫顗七世孫也。祖虎頭,員外常侍。父恂,歸鄉相。

  顒少為族祖朗所知。解褐海陵國侍郎。益州刺史蕭惠開賞異顒,攜入蜀,為厲鋒將軍,帶肥鄉、成都二縣令。〔四0〕轉惠開輔國府參軍,將軍、令如故。仍為府主簿。常謂惠開性太險峻,每致諫,惠開不悅,答顒曰:「天險地險,王公設險,但問用險何如耳。」隨惠開還都。

  宋明帝頗好言理,〔四一〕以顒有辭義,引入殿內,親近宿直。帝所為慘毒之事,顒不敢顯諫,輒誦經中因緣罪福事,帝亦為之小止。轉安成王撫軍行參軍。元徽初,出為剡令,有恩惠,百姓思之〔四二〕。還歷邵陵王南中郎三府參軍。太祖輔政,引接顒。顒善尺牘,沈攸之送絕交書,太祖口授令顒裁答。轉齊臺殿中郎。

  建元初,為長沙王參軍,後軍參軍,山陰令。縣舊訂滂民,以供雜使。顒言之於太守聞喜公子良曰:「竊見滂民之困,困實極矣。役命有常,祗應轉竭,蹙迫驅催,莫安其所。險者或竄避山湖,困者自經溝瀆爾。亦有摧臂斮手,苟自殘落,販傭貼子,權赴急難。每至滂使發動,遵赴常促,輒有柤杖被錄,〔四三〕稽顙階垂,泣涕告哀,不知所振。〔四四〕下官未嘗不臨食罷箸,當書偃筆,為之久之,愴不能已。交事不濟,不得不就加捶罰,見此辛酸,時不可過。山陰邦治,事倍餘城;然略聞諸縣,亦處處皆躓。唯上虞以百戶一滂,大為優足,過此列城,不無凋罄。宜應有以普救倒懸,設流開便,則轉患為功,得之何遠。」還為文惠太子中軍錄事參軍,隨府轉征北。文惠在東宮,顒還正員郎,〔四五〕始興王前軍諮議。直侍殿省,復見賞遇。

  顒音辭辯麗,出言不窮,宮商朱紫,發口成句。汎涉百家,長於佛理。著三宗論。立空假名,立不空假名。設不空假名難空假名,設空假名難不空假名。假名空難二宗,又立假名空。西涼州智林道人遺顒書曰:「此義旨趣似非始開,妙聲中絕六七十載。貧道年二十時,便得此義,竊每歡喜,無與共之。年少見長安耆老,多云關中高勝乃舊有此義,當法集盛時,能深得斯趣者,本無多人。過江東略是無一。貧道捉麈尾來四十餘年,東西講說,謬重一時,餘義頗見宗錄,唯有此塗白黑無一人得者,為之發病。非意此音猥來入耳,始是真實行道第一功德。」其論見重如此。

  顒於鍾山西立隱舍,休沐則歸之。轉太子僕,兼著作,撰起居注。遷中書郎,兼著作如故。常遊侍東宮。少從外氏車騎將軍臧質家得衛恒散隸書法,學之甚工。文惠太子使顒書玄圃茅齋壁,國子祭酒何胤以倒薤書求就顒換之,顒笑而答曰:「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每賓友會同,顒虛席晤語,辭韻如流,聽者忘倦。兼善老、易,與張融相遇,輒以玄言相滯,彌日不解。清貧寡欲,終日長蔬食,雖有妻子,獨處山舍。衛將軍王儉謂顒曰:「卿山中何所食?」顒曰:「赤米白鹽,綠葵紫蓼。」文惠太子問顒:「菜食何味最勝?」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時何胤亦精信佛法,無妻妾。太子又問顒:「卿精進何如何胤?」顒曰:「三塗八難,共所未免。然各有其累。」太子曰:「所累伊何?」對曰:「周妻何肉。」其言辭應變,皆如此也。

  轉國子博士,兼著作如故。太學諸生慕其風,爭事華辯。後何胤言斷食生,〔四六〕猶欲食(肉)白魚、〈魚旦〉脯、糖蟹,〔四七〕以為非見生物。疑食蚶蠣,使學生議之。學生鍾岏曰:「〈魚旦〉之就脯,驟於屈伸,蟹之將糖,躁擾彌甚。仁人用意,深懷如怛。至於車螯蚶蠣,眉目內闕,慚渾沌之奇,礦殼外緘,非金人之慎。不悴不榮,曾草木之不若;無馨無臭,與瓦礫其何算。故宜長充庖廚,永為口實。」竟陵王子良見岏議,大怒。

  胤兄點,亦遁節清信。顒與書,勸令菜食。曰:「丈人之所以未極遐蹈,或在不近全菜邪?脫灑離析之討,鼎俎網罟之興,載〔之簡〕策,〔四八〕其來寔遠。誰敢干議?觀聖人之設膳脩,仍復為之品節,蓋以茹毛飲血,與生民共始,縱而勿裁,將無厓畔。善為士者,豈不以恕己為懷?是以各靜封疆,罔相陵軼。〔四九〕況乃變之大者,莫過死生;生之所重,無踰性命。性命之於彼極切,滋味之在我可賒,而終身朝晡,資之以永〔歲〕,〔五0〕彼就冤殘,莫能自列,〔五一〕我業久長,吁哉可畏。且區區微卵,脆薄易矝,〔五二〕歂彼弱麑,顧步宜衄。觀其飲喙飛沈,〔五三〕使人(物)憐悼,〔五四〕況可心心撲褫,〔五五〕加復恣忍吞嚼。〔五六〕至乃野牧盛群,閉豢重圈,量肉揣毛,以俟枝剝,〔五七〕如土委地,僉謂常理,(百)〔可〕為愴息,〔五八〕事豈一塗。若云三世理誣,則幸矣良快,如使此道果然,而〔受〕形未息,〔五九〕則一往一來,一生一死,輪迴是常事。〔六0〕雜報如家,人天如客,遇客日尠,在家日多,吾儕信業,未足長免,則傷心之慘,行亦(息念)〔自及〕〔六一〕。丈人於血氣之類,雖無身踐,至於晨鳧夜鯉,〔六二〕不能不取備屠門。財貝之〔一〕經盜手,〔六三〕猶為廉士所棄;生性之一啟鸞刀,寧復慈心所忍。騶虞雖飢,非自死之草不食,聞其風豈不使人多愧。〔六四〕眾生之稟此形質,以畜肌膋,皆由其積壅癡迷,沈流莫反,報受穢濁,歷苦酸長,此甘與肥,皆無明之報聚也。何至復引此滋腴,自汙腸胃。丈人得此有素,聊復寸言發起耳。」

  顒卒官時,會王儉講孝經未畢,舉曇濟自代,〔六五〕學者榮之。官為給事中。

  史臣曰:弘毅存容,至仁表貌,汲黯剛戇,崔琰聲姿,然後能不憚雄桀,亟成譏犯。張融標心託旨,全等塵外,吐納風雲,不論人物,而干君會友,〔六六〕敦義納忠,誕不越檢,常在名教。若夫奇偉之稱,則虞飜、陸績不得獨擅於前也。

  贊曰:思光矯矯,萬里千仞。升同應諧,黜同解擯。務在連衡,不謀銷印。彥倫辭辯,苦節清韻。白馬橫擒,雲梯獨振。

  張融海賦文多脫誤,諸本同。

  校勘記

  〔一〕 僚佐多儭錢帛 南史云「僚佐儭者,多至一萬」。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云:「儭與嚫同,廣韻嚫,嚫施也。」按釋氏要覽卷上嚫錢條云:「梵語達嚫拏,此云財施。今略達拏,但云嚫。」又五分律云:「食後施衣物,名達嚫。」

  〔二〕 使天形寅內敷情敷外寅者 黃侃云:「『天』當作『夫』。兩『寅』字皆當作『演』,史避梁武嫌名。」

  〔三〕 爾其海之狀也之相也 藝文類聚八引無「之相也」三字。

  〔四〕 浪動而星河如覆 「而」藝文類聚引作「則」。

  〔五〕 窅〔窅〕翳翳 據南監本、毛本、殿本、局本補。

  〔六〕 峰勢縱橫 藝文類聚引作「峰勢崇高」。

  〔七〕 〈葵,夭改石〉〈石交〉硄按此句奪一字,各本並同。

  〔八〕 窂浪硠(拉)〔掊〕 據南監本、毛本、殿本、局本改。

  〔九〕 卻瞻無後向望(行)〔何〕前 據藝文類聚改。按無後與何前相對成文,作「何」是。

  〔一0〕鬱若飛煙奔雲以振霞 「霞」藝文類聚引作「柯」。

  〔一一〕九天相掩玉地交氛 「玉」各本作「王」。殿本考證云:「諸本同。按『王』疑作『五』。」黃侃亦云應作「五」。

  〔一二〕沆沆浩浩 黃侃云「浩浩」應作「(暂缺)(暂缺)」。

  〔一三〕橫門產魚 「門」藝文類聚作「閞」。

  〔一四〕腳蠵瑁蛑 「瑁蛑」藝文類聚作「玳瑁」。

  〔一五〕歲去冬歸 「冬」字原闕,據各本補。

  〔一六〕帷軒帳席 「帷」字原闕,據各本補。

  〔一七〕長紘四斷 「四」原訛「而」,各本不訛,今改正。

  〔一八〕照天容於覬渚 「渚」字原闕,據各本補。

  〔一九〕籠麗色以拂煙 「籠」字原闕,據南監本、殿本、局本補。

  〔二0〕以示鎮(國)〔軍〕將軍顧覬之 張森楷校勘記云:「百官志無鎮國將軍,疑有訛。」按宋書顧覬之傳,覬之死後,追贈鎮軍將軍。御覽五百九十九引、南史及元龜八百五十並作「鎮軍將軍」,今據改。又按「覬」各本並訛「凱」,今據南史改正,下同。

  〔二一〕但(悵)〔恨〕不道鹽耳 據南監本、殿本、局本及南史改。

  〔二二〕為儀曹郎 南史「為」上有「改」字。

  〔二三〕領(事)〔軍〕劉勉戰死 據南史、元龜四百五十六改。

  〔二四〕布衣葦席 「葦席」南史作「韋帶」。元龜九百作「韋帶」,九百五作「葦席」。

  〔二五〕民生多待 「民」南史、元龜九百、九百五並作「人」。

  〔二六〕雖屢舛錯 「屢」殿本作「屬」,南史、元龜九百、九百五亦作「屬」。

  〔二七〕申融情累 「申」原訛「甲」,今據南監本、殿本、局本及南史改正。

  〔二八〕乃勝新〔也〕 據南監本、殿本、局本及南史補。

  〔二九〕都自非是 「自」原訛「目」,今據南監本、殿本、局本改正。

  〔三0〕免官尋復 「復」下南監本、局本及南史、元龜九百四十四並有「職」字。

  〔三一〕殆將至骼 「骼」南史及元龜九百四十四作「髀」。按疑作「髀」是。

  〔三二〕融食炙始〔行〕畢 據南監本、殿本、局本及南史補。

  〔三三〕口終不言 「口」原訛「白」,據南監本、殿本、局本及南史、元龜九百四十四改正。

  〔三四〕方搖食指 「指」原訛「貨」,據南監本、殿本、局本及南史、元龜九百四十四改正。

  〔三五〕朝臣賀眾瑞公事 「瑞」原訛「端」,今據南監本、殿本、局本及南史、元龜九百三十改正。

  〔三六〕宋丞相〔義宣〕起事 據南監本、殿本、局本補。

  〔三七〕遺令建白旌無旒 「旌」御覽五百四十九引作「旐」,南史同。按古喪禮有明旌,禮記檀弓「銘,明旌也」,謂書死者之銘於旌。此云白旌,謂不書名於旌也,「旌」字不訛。

  〔三八〕為(問)〔門〕律自序曰 據元龜八百十七改。按高逸顧歡傳云「司徒從事中郎張融作門律」,問與門形近而訛。各本皆未正,南史亦同訛。

  〔三九〕此外如樹(銅為)〔網焉〕 據南監本、殿本、局本改。

  〔四0〕帶肥鄉成都二縣令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云:「按宋齊二志,成都無肥鄉縣。」

  〔四一〕宋明帝頗好言理 「言理」南史作「玄理」。

  〔四二〕百姓思之 「之」原訛「遠」,各本不訛,今改正。

  〔四三〕輒有柤杖被錄 「錄「原訛」,各本不訛,今改正。

  〔四四〕不知所振 「振」原訛「侲」,今據毛本、殿本、局本改正。

  〔四五〕顒還正員郎 「還」南史作「遷」。

  〔四六〕後何胤言斷食生 「言斷食生」南監本作「亦斷食肉」。

  〔四七〕猶欲食(肉)白魚〈魚旦〉脯糖蟹 據南監本刪。按南史亦無「肉」字。

  〔四八〕載〔之簡〕策 據元龜八百二十一補。

  〔四九〕罔相陵軼 「軼」廣弘明集三十作「轢」。

  〔五0〕資之以永〔歲〕 據廣弘明集補。按南監本、殿本、局本作「資之以味」,殆原脫「歲」字,後人以「資之以永」不可解,遂改「永」為「味」耳。

  〔五一〕莫能自列 「列」廣弘明集作「伸」。

  〔五二〕脆薄易矝 「矝」各本作「矜」。按段注說文「矜」字作「矝」,云從矛令聲。是矝有憐音,不必改作「矜」也。

  〔五三〕觀其飲喙飛沈 「飛沈」南監本、殿本及元龜八百二十一並作「飛行」。

  〔五四〕使人(物)憐悼 據元龜、廣弘明集刪。按南監本、殿本、局本作「人應憐悼」。

  〔五五〕況可心心撲褫 「心心」元龜、廣弘明集作「甘心」。

  〔五六〕加復恣忍吞嚼 「恣忍」廣弘明集作「恣意」。

  〔五七〕以俟枝剝 「俟」毛本、殿本作「挨」,按元龜、廣弘明集並作「俟」,作「挨」非。「枝」元龜、廣弘明集作「支」。按枝支通,枝剝猶言支解,殿本考證謂「枝」疑作「披」,非。

  〔五八〕(百)〔可〕為愴息 據元龜、廣弘明集改。

  〔五九〕而〔受〕形未息 據南史何尚之傳孫胤附傳及廣弘明集補。

  〔六0〕輪迴是常事 「輪迴是」三字原闕,今據南監本、毛本、殿本、局本補。按元龜作「斯為常事」。廣弘明集作「一往一來,生死常事」。

  〔六一〕行亦(息念)〔自及〕 據南監本、局本及南史、元龜改。按廣弘明集作「行亦自念」。

  〔六二〕至於晨鳧夜鯉 「晨鳧夜鯉」廣弘明集作「升鳧沈鯉」。

  〔六三〕財貝之〔一〕經盜手 據廣弘明集補。

  〔六四〕聞其風豈不使人多愧 「風」字下南監本、殿本有「者」字。「愧」字下廣弘明集有「恥」字。

  〔六五〕舉曇濟自代 按禮志上有國子助教謝曇濟,當即其人,疑此脫一「謝」字。

  〔六六〕而干君會友 「干」南監本、殿本、局本作「事」。

查看目录 >> 《南齊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