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原無標題)

  崁腳橋,一名王使巷橋,亦名五空橋,在大東門外歸仁南里,距城五里。道光四年,臺邑主李捐貲倡建,基砌磚石,深二丈,寬五丈,高四丈餘。橋梁石板橫架,闊一丈餘,長十五丈餘,兩邊扶立石欄,長均十五丈,灑水之門,磚石同砌,共五道。

  蓬溪橋,一名姜市橋,在大東門外仁德北里,距城五里。舊志所載永康里者非也。中路往來之衝。乾隆十六年,鄉長方邦助與其姪國良捐貲築造,輿徒稱便焉。道光四年,臺邑主李倡捐重修,基深一丈,寬四丈,高三丈,橋梁石板闊一丈餘,長十丈,兩邊扶立石欄,灑水之門,磚石同砌,共三道。(道光九年十月初五日蘇鳳翔、蘇德純採)

  廣德橋,在十北關外,距城十二里,原無建橋,用竹筏以渡往來,道光七年四月,增生郭綏猷募眾架木建造,民免病涉。

  通遠橋,在大北關外,距城十五里,原無設橋,其地因鳳梨市,溝水自南而北,沖一巨壑,深丈餘,闊七丈,行有溺死者。道光九年六月,增生郭綏猷募眾架木建造。(道光九年十月初五日蘇鳳翔、曾敦仁、蘇德純合報)

  馬鞍橋,亦名新港橋,在新化里新港,距郡城二十里,蔣公堤未築時,即往北大路也。橋南北多郭姓居民,康熙五十五年里民鳩眾重修,架木為之,形如馬鞍,今已傾圯。

  勝嬸橋,在大北門關外,距郡城二十里,臺嘉交界,此橋故老相傳:以為設於雍正年間,鄉民蔡勝妻樂善好施,修築宅畔之路,造橋以濟行人。故橋以勝嬸名之。今廢,餘址尚存。

  洋仔港橋,原名更藔橋,在大北關外,距郡城十九里,東通蕭閭、大武壠,每歲鄉長集莊民以防賊。故謂之更藔橋。溝深且闊。道光七年四月,增生郭綏猷、王仕豪鳩眾捐貲築造木橋,輿徒稱便焉。(道光九年十月初十日蘇德純、蘇鳳翔合報)

  濟津橋,一名長壽橋,在郡治鎮北坊,通衢往來之所。康熙五十八年,總鎮歐陽凱建,架木為之。乾隆十六年,學生陳廷藩修,三十五年,紳士、商人復修之。嘉慶六年,縣令周作洵重修,有碣紀其事。道光六年,職員吳春祿易木為石,所有工費,獨力支應。(道光十年四月初五日蘇鳳翔報)

  龍潭橋,在大東門外長興、永康交界,距城五里。道光丙戌六年二月,臺邑主李倡修。越丁亥七年四月,熊邑主總成完竣。其橋長三百三十四丈、高一丈,面闊二丈、基闊五丈,橋下出水孔三道。橋之南北各立石界十二支,自橋至兩邊石界,各寬八丈,亦有六七丈者,均有鐫明。石界之上有記。

  附:重修龍潭橋碑記

  郡東龍潭,曩為漁村蟹舍,煙蓑釣艇,往來其間。自琴川蔣大守、紳士侯世光諸人先後創修橋梁,行人始免厲揭之艱焉。然剝齧頻仍,坍塌至再,波瀾肆溢,木石艱施。洎乎乙酉,邑候李公捐俸疏渠,導潭入海,喜無洪濤為患,慮有衣帶之遺。就於各處要津,聚石為矼,以通行旅,而龍潭舊址,屹然宛在,雖旱乾之時,褰裳可涉,若雨水滂泥,非橋莫濟。經畫綢繆,其能已乎!諭眾繕修以襄盛舉,眾以選等先人曾與是役,不棄菲材,推董厥事,而輸金輦土者,復爭先恐後。於以徵聲教覃敷、風俗茂美。職此先見,其一斑焉。是舉也,起於丙戌二月,越丁亥四月,而工告竣。橋之體段,悉依舊裁,而堅實完固,視昔有加。共縻金錢一千二百餘員。從斯以往,白堤映水,青草綠波,輪蹏過客,若履康莊。合邑侯捐建諸橋,則如礪共識周行,而徒杜輿梁,名遵王政,其視蘇堤六橋煙柳徒供遊人眺覽者,相去不知其幾何也!且昔附橋有田,葺橋有費,歲久湮沒,無人管領。今邑侯熊公繼成其事,清釐左右數丈之壤,以為培壘之需,猶望後之賢士大夫,時存保護,用垂不朽。是則選等之志願也夫。

  道光七年五月□日倡修臺灣縣李、熊,總理州同職銜吳廷篪,董事武生郭廷選等。

  (道光九年十月十五日吳廷篪採)

  豐祐橋(在右營埔東南邊大松腳,道光四年鍾炳泰建,鳩眾修之,砌以磚石,兩翼扶欄)。

  安樂橋,在府倉口。嘉慶三年學生曾廷謨鳩眾修。按是橋在安樂境街,故名安樂橋。舊志載:東安坊有樂安橋,乃康熙二十三年縣令盧承德所建,今圯,疑即此橋。後人復修之爾。另有樂安橋,在西定坊,與此異。道光四年,鍾炳泰鳩眾重修,易以磚石,兩翼扶欄。(道光九年十月二十日蘇鳳翔、蘇德純同採)

  郡治屬東安坊者,曰大坊橋。今改為壽世橋。偽鄭時建,架巨木,鋪以大枋,故名。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蔣毓英始修,以後屢有修葺。嘉慶三年,紳士吳春貴、韓必昌、黃拔萃復鳩眾易大木,鋪以磚石,有碑紀其事。道光五年,武平司訓韓必昌等,易材為石,經始於八月下浣七日,越十月朔二日竣工,計費番銀六百餘元,有碣記,詳藝文。(道光十年三月二十日蘇鳳翔採)

  濟南堤橋,在小南門外仁和里鹽水埔,距城十三里,為鳳邑往來通衢,鯽焦潭、蓮花潭諸水匯流之區。地形洿下,積淖奔流,行人苦之。舊挽竹筏以濟。道光十年,邑紳吳春祿捐資就勢築長堤五百餘丈,設石橋十座,俱用一尺方石四條築造,行旅賴焉。(道光十年七月初三日蘇鳳翔採)

《臺灣采訪冊》 相关内容:

前一:臺邑街市
后一:淡防廳城

查看目录 >> 《臺灣采訪冊》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