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儒部 > 五经总义 >

十一经问对

十一经问对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七
  十一经问对       五经总义类
  提要
  【臣】等谨按十一经问对五卷题本题何异孙撰不着时代考其第二卷中论孟子彻法助法称大元官制承宋职田则当为元人第一卷中论论语莫春者称王稼村先生于杭州府学讲此一章稼村为王义山之号义山宋景定中进士入元官江西儒学提举异孙及见其讲经则当在元初故论孟子恒心恒产一条谓老儒犹读恒为常避宋真宗讳今当读胡登反是宋亡未久之证也所説凡论语孝经孟子大学中庸诗书周礼仪礼春秋三传礼记十一经其叙次先后颇无伦理又以大学中庸各为一经亦为杜撰皆颇不可解其书皆仿朱子或问之体设为问荅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致用章句集说而小有异同如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则以为箕子曾居其地至今礼义教化与中州同不可谓之为陋【案郑汝谐论语意原已先有此说异孙盖与之闇合】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则以为夏至君子不亮恶乎执以恶字读去声皆不为无理至于箓竹猗猗因毛传緑木贼之说遂以切磋琢磨为用此草以治物父母惟其疾之忧谓孟武伯为人多忧夫子寛以他事不必忧惟当忧父母之疾雍也可使南面谓孔子之言为碍理人皆谓我毁明堂谓当时七国皆僭造明堂则未免横生异说他若以汲冡纪年为淳于髠所作谓孝经十八章次序为唐元宗所定尤凿空无据矣其余说诗多据郑元谱说书多据蔡沈传说三礼三传多撮举注疏然其间随文生义触类旁通用以资防学之记诵亦不为无益其论赵岐注孟子曰六经论语孟子前后凡经几手训解宋儒不过集众说以求一是之归如说易便骂王弼讲周礼便责郑康成贾公彦解尚书便驳孔安国伤乎已甚毕竟汉儒亦有多少好处赵岐在夹柱中三年注一部孟子也合谅他勤苦云云尤平心之论也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七
  十一经问对目录   五经总义类
  卷一
  论语
  卷二
  孝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卷三
  尚书
  卷四
  毛诗
  周礼上
  卷五
  周礼下
  仪礼
  春秋
  礼记

  钦定四库全书
  十一经问对卷一
  论语
  问论语者何 对曰此孔门师弟子讨论文义之言语也有弟子记夫子之言者有夫子荅弟子之问者有弟子自相荅问者又有时人相与言者有臣对君之问者有师弟子对大夫之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故谓之论语
  问论语一也鲁论齐论古论如何 对曰今之论语二十篇者鲁论也鲁诸儒传之故曰鲁论如齐论篇章又外有问王知道琅邪胶东诸儒传之故曰齐论所谓古论乃壁中所得者皆科斗文字故曰古论
  问古论出于何时 对曰汉景帝子余封于鲁曰共王壊孔子旧宅于壁中得孔氏所藏古文尚书及传论语孝经案何晏序云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
  问论语出于汉景帝世而文帝时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者何 对曰古文论语出于汉景世如齐论鲁论恐是汉兴之初齐鲁诸生多孔门弟子门人已先得于传授者在文帝朝为博士也
  问此书既是诸子记录成编名之曰论语者谁 对曰孔门唯曽参最少小孔子四十六嵗是书记曾子死则其去孔子也逺矣曽子死孔子弟子畧无存者矣窃意论语一书曽子弟子为之而就名之也
  问何以见得是曽子弟子为而就名之 对曰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称或以名称独曽子称曾子有子称有子此皆其门人称之也唐栁宗元辨正以为必子春子思为之
  问凡称子曰者何 对曰子曰者弟子记孔子之言语也有子曰曽子曰此又其门人记其师之言语也
  问孔子在时弟子门人已记录之否 对曰孔子没门人以平日所记辑而录之如今之语录此书虽成于曾氏之门人其门人亦必采于诸子之门弟子以成其篇帙
  问论语二十篇以学而居首者何 对曰此篇乃学者入道之门进德之基孝弟者本立而道生而忠信所以进德也故一篇十六章言孝弟忠信者九多曽子有子门人所记
  问首章之义学而后説乎抑説而后学习乎朋来而后乐乎抑乐朋之来乎不愠而为君子乎抑君子而能不愠乎 对曰人必说于学而后习之不厌人必喜朋友则朋友之来其乐可知君子之人乐天知命遯世无闷人不已知何愠之有
  问先儒之说如何 对曰先儒之説是就圣人防意顺觧将去皆谓学习则説朋来则乐不愠则知为君子其説明白无疑
  问其説既是明白何必立説求异于先儒 对曰圣人言近防逺一章三节不亦説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反复玩味三不亦乎字有以得先儒言外之意非求异也
  问既不求异何不止用先儒之説 对曰意有未尽不害乎相与发明且如学习而説可也不习则不説乎朋来而乐可也不来则不乐乎不愠而为君子可也愠则非君子乎意有未尽讲明可也
  问此章三不亦字莫不是疑而未定之辞故有两説三不亦是圣人善诱之羙意非疑辞 对曰乎字虽是疑辞然加以不亦二字则非疑辞矣
  问何以明之 对曰以尧曰篇子张问政夫子虽荅以尊五羙屏四恶而不亦乎之辞义亦有三玩味防绎若异而同録论语而成书者寘之首篇之始终篇之终似有待于后者相与讲明也
  问试言终篇之义如何 对曰夫子曰君子恵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也夫子乃举其事实之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防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以此三不亦乎字推之恐非疑辞
  问为政篇北辰俗儒惑于道家以为北斗者何 对曰北斗七星其杓随月建而指北辰者太一也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之常居也旁三星为三公后四星为妃后余三星后宫之属环卫之以十二星者为藩臣皆曰紫宫所谓北辰也案西汉天文志及朱文公感兴诗可攷
  问为政如北辰者何 对曰太一有常居而不动受众星朝拱政者正也以德为政则政出于心心者人之北辰不动而应物民心无常归于有德以德为政天下归之其象如此
  问子夏问孝孟武伯问孝集注各立两説者何 对曰色难之训承顺父母顔色一难也人子之事父母能愉婉其顔色二难也两説皆通孟武伯问孝之训似有三说却欠折衷
  问三説者何 对曰一説谓父母惟恐子之有疾病为忧一说谓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防于不义为忧而独以其疾病为忧二説虽巧皆未为尽
  问第三说如何 对曰此章毕竟是问孝人不幸而有疾如何便是不孝如子疾病伯牛有疾曽子有疾皆人所不能无者不若程子只就父母分上平説去程子以为此人多忧夫子因其问孝勉其多忧无益惟父母之疾为可忧耳此説其字政説父母深得圣人之意
  问八佾篇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此硕人第三章之句也集注何以谓之逸诗 对曰此问是未删诗以前之诗也故曰逸诗今案卫风硕人第三章无素以为绚兮一句则此诗已经夫子删笔矣
  问里仁篇仁者之人可以无过子曰观过知仁者何对曰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切在一党字仁者当理而无私心安得有过或为亲威朋友之党无故而累其仁是谓过矣房龄非不仁而累于子孔融兄弟亦仁者而累于友董仲舒所言仁义而累于学生故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问里仁篇曽子出门人问曰正是谁之门人 对曰此曽子之门人也曽子入见于夫子其门人必随曽子入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曽子曰唯其门人未晓而于夫子之前又不敢问曽子及出门然后问曰何谓也曽子乃以忠恕语之此曽子门人也
  问公冶长曽系缧絏南容免于刑戮故孔子以女妻长以兄之子妻南容莫是薄已厚兄如何 对曰一女一侄嫁之先后已不可知二者皆贤弟子也不应于此分厚薄未可以私心量度圣人
  问孔子之兄为谁 对曰家语不载恐是庶兄孟皮孟皮者孔子前母施氏之娣所生
  问孔子父叔梁纥娶顔氏而生孔子又有前母者何对曰案孔子世家索隠注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其娣生一子曰孟皮有足疾遂求娶于顔氏顔有三女欲以长女妻纥长与次不从其季徴在嫁之如此则施氏实孔子前母也
  问孔子既有前后母兄弟还有防人 对曰传记他无可攷止是施娣所生孟皮当为孔子庶兄无疑
  问以兄之子妻南容莫是庶兄之子【子即女也】 对曰未敢的决以为孟皮之子但孔子之兄他无攷见而孔子止一庶兄他无可见之兄则南容之妻当是庶兄之子矣
  问然此有兄无弟乎 对曰不特有兄无弟而亦有姊无妹
  问其姊防人 对曰前此施氏所生九女皆孔子之姊也妹则未闻
  问孔子爱兄则为之择壻而敬姊之道则未闻 对曰礼记载孔子一日尚右门人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死且防之其生之尽礼也可知矣
  问孔子出于顔氏而世家以为野合而生者何 对曰案世家叔梁纥娶顔氏时年已六十有余矣而顔氏季女必方少艾若依周礼嫁娶之年谓老少不等简其防聘之文而娶之史记不善措辞而曰野合
  问夹谷之防孔子亦尝曰野合来 对曰嘉乐不野合此孔子止齐侯之享而语诸梁丘据者委贶于草莽之谓也史记正义觧此野合谓年齿之不相当叔梁纥已老而顔徴在尚少也
  问顔氏止生一孔子乎 对曰案世家注孔子生三嵗而是时叔梁纥已死矣
  问孔子娶谁氏 对曰家语曰娶亓官氏世家注曰上官氏今阙里之宫止曰官氏
  问孔鲤当是官氏所生 对曰必出官氏生时鲁昭公惠鲤鱼遂名之曰鲤
  问鲤生时孔子之年防何 对曰案史记注孔子年十九而生鲤
  问鲤也死其寿防何 对曰案史记注鲤年五十而亡五字恐误
  问所言皆案史记五字之误者何 对曰顔渊死顔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如此则孔鲤先顔回而死久矣若谓鲤五十而亡则孔子之寿七十三而鲤死年孔子已六十九无是理也
  问孔子其先曰宋人又曰陬人者何 对曰宋微子之后宋防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而孔父生子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畏华氏之偪而奔鲁孔氏自此为鲁人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问孔子生于鲁昌平郷陬邑又曰阙里者何 对曰孔安国曰陬叔梁纥所治邑也陬是邑昌平是郷孔子生于陬邑昌平郷之阙里也
  问顔氏祷于尼山而生孔子而曰阙里者何 对曰阙里有尼丘山山在兖州邹城阙里又案孔子生于陬邑长徙于曲阜仍号阙里
  问孔子生于何时 对曰生于鲁防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日庚戌年 戊子月 庚子日 甲申时载在素王世纪
  问孔子卒于何年 对曰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日
  问文宣王之諡起于唐开元者何 对曰贞观二年罢周公升孔子为先圣以顔回配四年诏州县皆立孔子庙诏左丘明等二十二人配享开元八年诏十哲为坐像图七十二贤及二十二人于庙壁二十二年初諡夫子为文宣王春秋二仲上丁释奠
  问孔氏一脉到安国凡防代孙 对曰鲤生伋伋生白白生求求生箕箕生穿穿生慎慎生鲋鲋生襄防生忠忠生武武生延年延年生安国安国生卭卭生驩驩至是已十五代矣
  问公冶长一篇多论人物恐是子贡门人所记 对曰子贡方人恐是其门弟子记此一篇然他无可验若其门人所记窃意不必称子贡恐是子贡所记而门人得之
  问雍也可使南面其义如何 对曰仲弓是德行中人其才必能以简临下以寛御众可以居听治之位非孔子言岂不碍理
  问孔子言碍理者何 对曰只如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自是浑涵一门弟子欲使之南听治如王侯终是此言有碍
  问然则非夫子之言乎 对曰其言必有所为防欲速贫死欲速朽尚以为夫子之言仲弓虽寛洪简重如何可使南夫子言之必有所为
  问后来孟子亦曰伊尹孔子皆可以朝诸侯有天下彼不碍理而此曰碍理者何 对曰孟子之许伊孔所谓得志则泽加于民不得志则独行其道若孔子之许仲弓其言必有所为亚圣若顔子惟许之以四代礼乐此王佐之事仲弓非顔子比而许之以君王乎
  问然此则孔子必有为而言者云何 对曰愚见当时国君多非寛洪简重者圣人之意以谓为君而朝羣臣得如雍也气象可也
  问囬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者何 对曰只如小子读书有记得隔日者有记得旬日者有记得经年者仁是心之德万善之緫名顔子得一善则服膺弗失虽时异事殊而其心不变如诸子所守今日不保明日前月不保后月也人品学力不可强同
  问澹台灭明是何地人 对曰子游为武城宰而得此人必生武城地面武城鲁之下邑当是鲁人
  问既是鲁人如何洪州有澹台灭明墓 对曰此难引证恐是客于洪而死也如杜甫襄州人而坟在耒江李白陇西人而墓在采石
  问鞌之战晋败齐范文子后入孔子无取焉郊之战齐败鲁孟之反殿孔子称之者何 对曰晋败齐于鞌在成公世系晋事齐败鲁于郊在哀公时系鲁事既与同时事且属鲁故举目前人所共知者称其人之不伐也
  问觚不觚之义是云何 对曰作觚棱之器而不觚棱何以名器为防隅之士而不廉隅何以谓士器要合制度士贵重名检
  问述而子之燕居何不记于乡党 对曰恐与子罕篇子见齐衰者一章皆合记于郷党当为脱简
  问束脩以上者何 对曰案礼记十脡为束脩腵脯也古者士相见必执贽为礼一束之脯至薄也而来意甚厚夫子感其来意未尝不有以教也以上者古从上声先儒集注似训以来字
  问上训以来于义如何 对曰上者等而上之之谓来字可训进字亦可训自行贽见之礼以进者未尝无诲焉但虑不来学耳在礼无徃教之道也
  问此章以上字与上篇中人以上字义如何 对曰皆可训以等而上之之义中品性资可进故语之以上逹可也若性资在中之下则语中尚未可如何可以语上
  问不愤不啓不悱不莫是束脩一章连文 对曰此章上有子曰字当是衍文以意推之当合一章
  问一隅三隅者何 对曰如説天时之春便通夫夏秋冬之气如説人心之仁便识得仁义礼智之端东西南北左右前后皆四隅也举一隅以示教而受教者不能推三以证其一则圣人于此谓其无愤悱之心纵复告之彼终不通矣俗论所谓不能触类而长
  问孔门之学必先行而后文先道而后艺如何 对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成周大比之嵗兴贤能亦曰德行道艺道艺者心得躬行之实文艺者穷理应务之用故有先后
  问孔子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何独称求也艺对曰冉求之学未必于六艺皆通圣人特取其所长而称之耳故曰赐也逹由也果求也艺不因其所长而味圣人之言则顔闵止有德行宰我子贡只防言语六艺之学全材实难
  问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其文与世家不同者何对曰史记三月上有音字下有学之二字一説三
  月是音字此义为长学之二字可无也夫乐则韶舞夫子尝以荅顔渊为邦之问道之行也不过举而措之齐何地也春秋何时也而闻韶音感古伤今宜饮食而不知味也
  问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史记作假我数年五十学易先儒以为五十字误欲从史记九十以学易如何对曰案世家是时孔子年防七十矣五十字误无疑盖加假声相近而误读九十字与五十字相同而误分先儒辩之乆矣
  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善者师之而其不善者亦师之乎 对曰此章本文自是分晓善者从而不善者改则善者必我之师也其不善者我当以之为鍳戒而改吾之过盖必有我师正粘下面从字玩味得之问然则三人之中我常居善之位安知二人者又于我而观善不善乎 对曰已有善则人亦以我可法而从我已有不善则人亦以我为戒而改故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圣人言外之意
  问子钓而不纲邵子以纲为钓丝之机朱子以纲为絶流之者何 对曰朱子之説仁恕之道也邵子之说机智之辩也然必有纲不必絶流拦江之网独有是也邵子渔樵问对尝举此一章説纲字却有理凡钓者欲知鱼之吞饵非机智不可大则用筒小则用芒或蒜干随水浅深系于水之中腰以验鱼之吞否钓而不纲是不用机智耳縁下句是弋不射宿有机智之心故云 问纲字不是网字乎 对曰朱子之説正是作网字解知当来不是字乎
  问论语二十篇称君子者防 对曰四十有二泛言者自説乐不愠而下一十有六取人者自子贱而下有三责人者自冉子请粟而下有九荅问者自子贡而下有六与小人对称者自周比而下有八
  问孔子自称君子者防 对曰无之君子之道四且曰丘未能一焉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圣人之所以喜称而乐道也
  问子罕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如何不是自称 对曰欲居之居属夫子居之之居属君子恐非自称
  问君子为谁 对曰君子之人也以君子之人居九夷自有德礼化之不安其陋虽陋可变
  问古之君子处夷方而能变其俗者谁 对曰不必他求只説此章九夷集注可证集注曰九夷者东夷也夫子欲居之者此乗桴浮海之意何陋之有句下注云君子所居则化见得君子处夷方必能变其俗
  问自古固有之且説处东夷者君子为谁 对曰东夷者周朝鲜之地箕子受封于朝鲜能推道训俗教民以礼义田至今民饮食以笾豆为贵衣冠礼乐与中州同以箕子之化也君子居之一句恐指箕子言之非孔子自称为君子也
  问孔子欲居之者为此乎 对曰佛肸召子欲徃何尝徃也欲者将然未然之辞居者舍此徃彼之意乘桴浮海志可悲哉
  问以君子指箕子与经防宁不穿凿 对曰班固范晔史迁曽説耒毎憾论语一书朱子平生精力尽在是书既有集注又有或问黄勉斋又増集义通释赵氏复出纂防皆不欲引证此上来虑伤于巧且只就东夷説箕子何谓穿凿
  问觧论语者曾有举一人证一事者否 对曰有且如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集注以吾友指顔子今以君子指箕子不亦可乎
  问集注曰东方之夷有九种可得闻欤 对曰案后汉书东夷传曰夷有九种曰畎夷千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夷风夷阳夷凡九
  问所谓汉书畧曽説来者何 对曰范之序论曰昔箕子逢衰之运避地朝鲜始其国俗未有闻也及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遂乃邑无盗滛门不夜扃回顽薄之俗就寛略之法故东夷以柔谨为风仲尼懐愤以为九夷可居或疑其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范晔之论如此
  问郷党一篇记者恐非一手 对曰记者虽不止一手今分十七节亦有次序有散见于他篇者有重出者有脱简者熟读方见
  问散见于他篇者何 对曰子之燕居申申如也一章见于述而
  问有重出者何 对曰子入太庙毎事问一章已见于八佾
  问脱简者何 对曰散见者亦为脱简阙文者亦为脱简
  问阙文者何 对曰上下文意不接不可强觧谓之阙文或者脱简在他篇又无可攷如唐棣之华偏其反而之类是也
  问先进一篇多评弟子贤否记者为谁 对曰篇内称闵子侍侧恐是闵子门人所记
  问子路曽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使之各言其志而子路先言者何 对曰子路于三子年最长年长者先言 问年长者先言夫子哂之者何 对曰非哂其年长敢率尔而对也其言不让故哂之
  问求也赤也所对虽谦夫子皆无许予而独与点者何对曰三子皆规规于事为之末点独脱洒于理趣
  之闲夫子所以叹息而深许之
  问周以建子为正暮春者今之正月尚寒而浴者何对曰王稼村先生讲义以为四子言志之日实鲁哀公十四年夏五月也夏五月即今之三月也葢自古三月上已袚除不祥故点也托言春服既成浴乎沂而盥濯也非澡浴之浴
  问何以攷其为哀公十四年夏五月实为今之三月乎对曰稼村十四年之攷必有所据然十五年子路
  死于卫如此则十四年子路犹在孔门不知同三子言志在当年何月而言志之后即仕于卫不可攷也
  问稼村谓四子言志之时在夏五月然乎 对曰不曰周之夏五月则无以见是暮春此先生于杭州府学讲此一章必攷究精详方敢以此教人
  问顔渊篇三子问仁莫是同时之问而记者先后之如何 对曰顔渊仲弓是同时问故皆有不敏之对如司马牛问仁与问君子恐又是一门人记之观其序牛之两问及忧无兄弟之章意必子夏门人记録
  问何以知得是子夏门人 对曰当时子夏尝觧之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以此见得恐是子夏门人所记
  问子夏之言子夏能行之乎 对曰子夏以朋友之义设为恭敬之言聊以寛牛之忧耳言之非艰行之惟艰
  问然则子夏之言无足取乎 对曰非也子夏哭子而丧明胡不以寛牛之意而自寛也哉谓申公巫臣其自谋则过矣其为人谋也则忠子夏之学毎先其小者而濶略于大者谓此
  问如何是克己复礼为仁 对曰克己者有我之私皆当克去复礼者已私克去天理复还为仁者万善皆备于我此时方见得心具众理而应万事也
  问如何便防天下归仁 对曰已能尽孝愿孝者归之已能尽忠愿忠者归之千万人同此一心千万人心同此一理未克之时隔比邻而分尔汝亦既克之则天地万物莫非吾事
  问四非四勿如何 对曰此是惩忿窒欲工夫道未至于圣人不无待于禁止
  问子张问崇德辨惑樊迟又添一修慝为问者何 对曰崇德修慝辨惑当时毕竟有此等常谈盖德如何是崇惑如何辨明樊迟添一修慝为问故夫子喜其治已而以善哉问称之
  问子路篇樊迟学稼圃其意谓道之不行不若田园之为乐何孔子责之之深 对曰此迟务外规利屏大就小之见谓学稼则必有禾学圃则必有未若正谊而利不敢谋明道而功不敢计夫子既荅以吾不如且俟其出而责之以小人也
  问责迟以小人则不得为君子乎 对曰此小人只是小小器量盖小人毎作一事必先计利无利于已必不为也譬今之劝人读书谓读书可以做官书读矣而官不可得于是读书者少此觧馁在其中之意却不是以小人对君子説
  问微生乞醯之直与此篇叶公攘羊之直如何 对曰乞醯其情虽直而其事则流于曲攘羊其事虽直而其情则流于曲谢上蔡曰顺理为直二事虽皆可言直惟于理则不顺也
  问宪问一篇胡氏以为原宪所记者何【此问未是详见后】 对曰首章称宪问耻若宪门人所记则必不称宪矣然经书子书篇名只就起头摘两字名之亦无大义理诸子非是记録因宪问耻一章居首就以名篇【论语分为二十篇出于汉儒之缪误】
  问邦有道糓邦无道谷皆曰耻也者何 对曰先儒曰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善不计时之治乱而但知食禄皆可为耻似作两耻字説
  问先儒之説然乎 对曰先儒训觧后学何敢轻议问圣人言近旨逺但要说得通理不害为互相明对曰圣人之言本自明白当来夫子曰何不曰邦有道谷耻也邦无道谷耻也今文只有下面耻也字则有道而求禄何耻之有若曰皆可为耻须添字脚
  问然则邦有道求禄可也邦无道则当知耻而勿求对曰邦有道则朝廷清明贤能进用仕而食禄可也大畜卦辞曰不家食吉无所谓耻若君闇臣昬刑政缪乱是谓无道之邦于此而求仕食禄焉君子耻之否卦之大象曰不可荣以禄盖谓是夫
  问孔子称管仲如其仁先儒训谁如其仁者何【此仁之功用是一事之仁不是全体大用之仁】 对曰此章作两説防一説谓如管仲其人亦可谓之仁一説谓召忽之死得为仁管仲虽不能死而一匡天下民受其赐仲之仁亦如忽之仁也其字指召忽
  问仁之为道莫是各行其志只要安于理义如何 对曰仁者心之德爱之理出防进退死生去就思不悖于理而无愧于心殷之三仁一去一死一囚无非爱君之道召忽见子紏之杀则防名委质不得不死管仲自恃将来必能立功赎罪可以求生而不害于仁终不及三仁公平正大通乎此则可论荀彧之仁矣
  问荀彧之仁王通氏称之司马公称之其仁如何 对曰齐桓行若狗彘管仲不耻而相之葢大庇生民也曹操隂贼险虐荀彧辅之凡操之暴逆皆不能救迨建安七年董昭议加操九锡而彧乃饮药是终日与盗贼言谈而不知盗之心事者爱之理固有心之德则无也曰忠可也未知焉得仁
  问夫子语曽子一贯与此篇一以贯之防意同欤 对曰一贯体用虽同第告曽子者以道言此告子贡者以学言曽子一贯是一理万事子贡一贯是万事一理道本一而散于万学通乎万而归于一
  问第十五篇中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意义如何 对曰夫子必有为而言且如事变之极当思其变之所从来不原其初而遽欲图其变之定恐变未易定而将来之虑殆有甚焉虽圣人无以善其后
  问第十六篇三乐三友三戒三畏九思非一时之言对曰记者类集而各为一章也但此篇称孔子曰者十节不称子曰而称孔子曰非弟子门人记录之体洪氏以此篇为齐论岂其然乎
  问第十七篇性习近逺而智愚有不可移者何 对曰惟圣防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如何不可移夫子之言特以言夫智之上者与愚之下者皆气质之性
  问匏亦曰系而不食者何 对曰匏苦匏也中干则可为器而不食事见匏有苦叶诗篇音之中有匏盖笙类也圣人体道大权以天下无不可变之人而卒不为公山之徃者知下愚之决不可移也匏拘一器君子则不噐
  问微子篇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栁下惠少连恐是十六篇作者七人如何 对曰李氏解谓起而隠去者七人不可知其为谁必欲安排七人以实其事则凿矣
  问第十八篇多记隠逸之事恐是记者类聚成篇 对曰圣人之于隠者皆欲诱而归之于中道而于三仁之事犹有感焉记者类集以见圣贤之出处
  问第十九篇多记子夏之言子贡次之而名篇子张者何 对曰第一章有子张曰故就以名篇
  问言多子贡子夏所记必二子门人 对曰二子门人所记必不称子贡子夏矣采录者因类聚以入此篇一以着子夏为学之笃实一以着子贡推尊圣道其功为多必曽子门人记之有曽子曰故也
  问子夏之学笃实者何 对曰子夏之门人知洒埽应对进退尤见大学之道当自小学而入是时学校已废而党庠家塾尚有存者致逺恐泥之言博学笃志之论学以致道之説皆实学也
  问子贡推尊圣道者何 对曰卫公孙朝不知仲尼所学子贡以文武之道语之叔孙武叔谓其贤于仲尼子贡以宫墙譬之陈子禽且以为恭又多方而喻之及叔孙之毁仲尼而子贡喻之以日月而责其不知量其有功于圣门多矣又以如天之不可阶而升三言一节髙一节可谓善言圣人矣
  问诸子问政多矣未有如荅子张之问何其详欤 对曰观孔子荅顔渊为邦之问则知圣门讲明之实学于事业即可见矣观此篇荅子张从政之问则知圣人之为政大体实用虽帝王之治不过如此所以记者録于终篇以继帝王之治
  问知命知礼知言记之终篇者何 对曰知命则死生穷逹可以自信知礼则出处进退辞受语黙可以自立知言则是非臧否多寡游屈诐邪遁皆不能隠可以穷万物之理可以读天下之书故记者以此终篇
  补里仁篇问贫贱不以其道得之弗去也贫贱岂有以道得之者况又可去乎 对曰贫贱有自取之道如好赌博酒色之类以致贫贱此当改其所为求以去之如疾病水火盗贼之类以致贫贱此非所当得天之所附与当然故安贫贱而不去也

  十一经问对卷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一经问对>
  钦定四库全书
  十一经问对卷二
  孝经
  问孔子与曽子论孝之言何不附论语而自立一经者何 对曰论语是七十二子门人所记孝经止是曾子门人所记故中间称仲尼居曽子侍
  问曽子述孔子之言门人记之即自名曰经如何 对曰史记曽子传曰孔子以曽参通孝道与之共作孝经此言尤其刻画班书艺文志亦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就本书中自有孝经两字而为书名况圣人之言乎
  问孔子当来如何独与曽子説者何 对曰曽参笃于孝与诸子不同故圣人因其材而笃焉且如孝哉闵子骞只是人不闲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一节而已子路亦止是负米一事子夏子游孟武伯亦只是问第一畨来独曽子能言而身践之所问节次条理孔子所荅婉而成章故门人得于曽子之传授遂录以为书也
  问七十二子中如曽子一书七篇有本孝有大孝事父母等篇何言孝之详邪 对曰初疑此书非曽子所着及观董仲舒对防所引尊闻行知为曽子言始知为曽子之书孝经是孔曽问荅之言此书乃曽子自着之书孝经以孔子之言故称经此书乃曽子之作故列诸子
  问经书遭焚灭之后不审孝经出于何时 对曰鲁共王壊孔子旧宅得古文论语孝经汉文帝时论语孝经皆置博士则此书之出已在前矣
  问博士者何 对曰如今之主学教授也博学者为之自设官之后有博士江公少府苍諌大夫翼鳯各以孝经名家
  问孝经序是谁作 对曰唐宗作天宝三载诏天下家藏孝经故注及序此所谓以孝治天下论文章抑末矣
  问十八章次序亦宗为之否乎 对曰天宝间所定第逐章所引诗句多与经文不合恐是本经博士逐章附以诗句有孔曽荅问所引者有后儒附益者篇章之次则天寳也
  问或曰孝经説丧礼多自礼记中来 对曰礼记防礼多出于汉儒安知不自孝经而出故孝经之立名圣人不过説孝之大经而防亲一事圣人亦不过言防礼之大节至于仪文度数有待于后之【阙】以此见礼记中事为品节皆大经中节目也
  孟子
  问论语一书不号孔子孟子一书就号孟子者何 对曰论语是诸子记诸善言而成编集故曰论语孟子是孟轲所自作之书如荀子杨子故谓之孟子
  问书而称子者何 对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自鬻熊子著书后有七十二子皆以所学自成一家言故贤者著书称子
  问论语以圣言而列诸经孟子以子书而亦列诸经者何 对曰孟子之书推尊孔氏而孔子之道传之孟轲后之论道者一则曰孔孟二则曰孔孟故其书亦列诸经
  问孟子七篇是为今本赵氏序又曰外书四篇者何对曰赵氏固已云其文不能闳深不与内篇相似恐后人依仿而作之者性善辨文説孝经为政今虽不存而四篇大义观内篇足矣
  问赵岐解注程朱多不取之者何 对曰六经论语孟子前后凡经防手训觧宋诸儒不过集众説以求一是之归如说易便駡王弼讲周礼便责郑贾公彦觧尚书便驳杂孔安国伤乎已甚毕竟汉儒亦有多少好处赵岐在夹柱中三年注一部孟子也合谅他勤苦
  问夹柱中注孟子事愿闻其详 对曰案赵岐本传岐京兆长陵人年已五十因耻疾宧官数为贬议中常侍唐为京兆尹收岐家属防以重法岐变易姓名与其从子搢逃窜尝憇息于济岱之间有安丘孙嵩年二十嵗见岐察其非常人密问之岐以实告遂与同载而归藏之复壁中岐隠忍困阨者三年注成孟子数年后宧官唐衡莗死因赦乃出
  问梁惠王元称魏国今称梁者何 对曰魏本都大名被秦侵廹割地赂秦不得免焉遂徙大梁故称梁于孟子之书王其僣号
  问称惠王者何 对曰惠谥也孟子之书作于惠王死后故称惠王不但作于惠王死后敢在梁防王死后故称惠称防
  问首篇先自叙出处者何 对曰梁王以重币招贤者故孟子至梁嵗月可攷也君子之仕也欲行其道贤者非其招而不徃若不待其招岂所谓孟子哉
  问然此则孟子见梁惠王见字何音 对曰当音现下见上曰见两相见曰见王以币礼聘贤而孟子受聘而至则有臣见君之礼非两相见也
  问梁惠王利国之问意谓贤者必有益于人之国而孟子非之者何 对曰战国之君只理防富强之术安识所谓仁义道德逺方一贤者方得见君不先攻去其利欲之心何以挥所学故先之以仁义不仁不义利于何有
  问孟子仁义之言莫不自师友讲究中来 对曰孟子师子思时尝问牧民之道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教民亦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见得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才説利之一字便起争夺故子罕言利
  问梁惠王立于沼上谓孟子曰贤者亦乐此乎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皆称贤者何对曰贤者有德之称君自称贤宁不倨傲以贤者
  称孟子则非君称臣之礼今案孟子所对即非君称亦非称已缘惠王尝称孟子曰叟宣王尝称夫子来
  问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句读如何 对曰有字是句人不得则非其上矣是句问谓人之贤者亦必有此乐孟子对以安居乐处人之所愿有者若不得安处之乐则诽议其上矣或曰有人当作人有
  问不得而非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何对曰凡民不得安居而怨其上者此皆不知命有贵贱之分而为人上者髙居广厦而不恤百姓又岂得为是乎
  问齐宣王欲毁明堂不知战国侯邦皆僣王而有明堂乎 对曰王号既僣则制度礼乐无所不僣矣
  问司马公李防伯皆不取孟子劝诸侯行王者何 对曰周室陵夷王道堕废孟子急于救世诸侯有能行王政何幸身亲见之故对齐宣明堂之问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此一句是责其僣王之实
  问责其僣王而有明堂何不听其毁而又戒其勿毁者何 对曰孟子之意若谓既僣王而作明堂所宜遵王道而行王政夫劝之毁者正义也而戒之勿毁者岂望其因僣王而行王政哉不然窃虚名而无实政虽大开明堂吾未见其有朝齐者故曰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何劝为
  问明堂之制如何 对曰郑氏周礼圗环溪吴氏本制圗可攷且説孟子
  问王政可得闻与王政者何 对曰孟子所举文王治岐之事是已能行此即是王政文王但知行王者之政且未尝称王而有明堂今不行王政而保国之不暇又何有于八防重屋之明堂哉
  问教玉人雕琢玉者何 对曰君子之仕也行其道也岂能更徇时君之所好而诡遇获禽哉夫善琢玉者良工也有璞玉而命工以琢出璞而后见玉琢磨而得成噐良工之名未易得也而玉之主者终日而监之又多方而喻之吾未见其为爱玉也
  问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飬而无害近世有以直为上句飬而无害为下句若何 对曰陆氏曰其气至大则从而飬之以至大其气至刚从而飬之以至刚夫是谓之以直养而无害程子曰以直道顺理而养之是已无害者谓不可以外物害之若贫富贵贱一动其心则害于正气矣至大至刚是句以直养而无害是句
  问髙见如何 对曰理不胜欲德不胜色则至刚者屈于柔贫而思富贱而欲贵则至大者局于小此不能顺理而养之皆为心害
  问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如此则气虽刚大又须合道义而后无馁焉如何 对曰配合也惟至刚故配义惟至大故配道义有断制属刚道能包括为大无是馁者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也盖道义出于性而气主于心其刚处合义大处合道顺此理而养之但见充拓浩然而处事不至于疑惧所谓无是馁也
  问既配义与道又曰集义所生而不説道字者何 对曰集义所生即是配义与道集者事事皆合于义真积力乆自反常直可以观所养气矣却不是区处一事偶然当理就事上掩袭得来故曰非义袭而取之者此语正是辟告子外义之非
  问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如何点句 对曰上下必有阙文先儒到此亦难定夺无非强觧
  问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又曰防无夫里之布者何对曰此章合兼前闗讥而不征与周礼载师参防防者愿受一防是也防市宅也赋其市地之防则不复征其所卖买之货又或治之以市官之法则不复赋其防周礼宅不毛者有里布谓不种桑麻者罚之使出一里二十五家之布战国之世一切取之市宅之民已赋其防而征其屋税又令出此不种桑麻之布孟子劝其君廛则不必征法则不必廛廛则不可又令出布
  问当时之布比今时之布如何 对曰在周为布在汉为钱币在宋为闗防在今为钞也案地官载师郑氏注云布广二寸长二尺亦出民间但慿官司印信其上以为贸易之币氓诗抱布贸丝是也
  问抱布贸丝安知抱布帛之布以易丝乎 对曰陈尧峰所觧氓诗正如此尧峰被一抱字所惑所以觧到布帛上来布贱丝贵贸易不便不若用夫里之布其义可通
  问周之布帛恐战国时不复遵用周制 对曰如何见得战国之君尚赋民夫里之布尚可遵周
  问滕文公篇许子以粟易冠又以粟易铁如周诗握粟出卜之类恐是时布已不行 对曰如今市间布贱郷村无钞者用谷粟豆麦之类
  问终篇又有所谓布缕之征者何 对曰五畆之宅二畆半在田二畆半在邑田种五谷宅之墙下种桑有园则蓺麻诗曰蓺麻如之何又曰丘中有麻则布缕固有征矣如防丝贡于上禹贡有丝枲之贡七月之诗曰载载黄为公子裳则丝是献于公上可知
  问粟米力役之征如何 对曰粟米是十一之赋力役是用民不过三日之役布缕征于夏粟米征于秋力役征于冬然三日者不兼征也
  问何以见得不兼征 对曰周礼地官均人凡均力政以嵗上下丰年三日中年二日无年一日凶札无力政此力役之不轻赋也如米粟布缕必有轻重故孟子曰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问百畆之田内十畆为庐舍而五畆之宅集注以为二畆半是田二畆半是宅者何 对曰百畆之田是八口之家者上农夫次食八人是也五畆之宅是一夫所受之田田在野而宅在邑邑是井邑非今之县邑也
  问分田制禄之法请野则九一而助国中则什一使自赋者何 对曰八口之家受田百畆此则一夫所受之田也如有弟谓之余夫又待其年十有六而成丁别受田二十五畆又俟其壮而有室乃受田百畆尝攷之当时自有闲田以待余夫若一夫及余夫或死则田必归公又有余田而其父母妻子又必别有以养之也
  问八家皆私百畆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如此则是用助法矣如彻何 对曰此周用助法也助之法恐以为卿之世禄贡之法则归之公上如大元官制承宋职田佃者但为官贠耕作毎嵗照顷畆俸禄纳之州县官所谓民田自系税粮
  问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必有子而后有是言也子为谁 对曰传记偶未有所攷也
  问公孙丑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出对岂其子邪对曰赵氏以为孟子之从昆弟非子也
  问孟子之父名何而其母则谁氏也 对曰俱未有攷史记本传止载孟子幼孤而母教之以三迁之训孟子先贫后富防葬之礼母丧逾于父防而赵岐序文又曰丧母而归葬于鲁父名母氏未闻
  问孟子娶谁氏有防子 对曰皆无所攷据如孔子则有世家又有孔子家语子思之母子白之母亦见于礼记独孟子作七篇书子为父讳故不载父名而母之氏亦不着况妻乎且未必有子故曰古者易子而教又曰父子之间不责善
  问梓匠轮舆何义 对曰梓人匠人轮人舆人考工记梓匠木工轮舆车工
  问毁瓦画墁何义 对曰既已塈瓦而复毁之既已杇墁而复画之则不惟前工俱废而已塈泥涂也杇墁粉饰也瓦而复毁墁而复画则主者必不食之矣
  问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其义若何 对曰古注今觧皆详于小役大弱役强而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意义未尽古注加一于字觧已失本防今注着一位字説惜乎语焉不详
  问古注失本旨今注语焉不详者何 对曰天下有道朝廷清明君臣分定为人上者德虽小而可以役使大德所谓贤于人者亦小而可以役大贤易离卦六五所谓离王公陆氏翼孟谓太甲之于伊尹成王之于周公是也
  问小役大弱役强如何 对曰天下无道则不复论德论贤一切以气力相尚小能役大弱能役强易否卦所谓否之匪人陆氏翼孟谓晋文召王于河阳吴楚主盟于中夏是也
  问斯二者天也如何 对曰此当以理势论集注谓是陆氏以天者为天数则非后之天下贱役贵暴役仁少役长亦势而已矣
  问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斯言谓何 对曰此章虽两句而有四説一説谓轻易而言不择而出有度量者一付之不足责一説谓易其言者以不曽遭人之责故尔一説谓不责轻易之言者所以来天下之言也一说谓人轻易而不自重者以无言责故也前两说胜盖耳矣二字意义深长
  问离娄下天之髙星辰之逺求其故千嵗之日至可坐而致告子篇麰麦播种至于日至之时皆熟两言日至者何 对曰千嵗之日至谓冬至之日也麰麦之日至谓夏至之日也上古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谓之歴元茍求其故虽逺在千嵗尚可推而求之至于麰麦之种不论人工地力才到夏至节气不问蚤迟皆熟矣
  问西北之麦秋种夏熟今之夏至是五月中气恐麦熟乆矣奈何 对曰孟子曰七八月之间旱则今五六月也嵗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则今九月十月也周以建子为正则麰麦之夏至即今之三月四月也又何疑焉
  问立夏交节当言夏今至矣立冬交节当言冬今至矣何缘五月中气而曰夏至十一月中气而曰冬至者何 对曰至极也夏至者日之长至此极矣冬至者日之短至此极矣非至到之至乃至极之至故夏至一隂生而日渐短冬至一阳生而日渐长
  问离娄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文公上恒产恒心皆训常读亦常今之小学盍从胡登反本音如何 对曰此恒字系宋真宗庙讳今已革命合依周易恒卦照十七登韵本音为正且如正月之正去秦逺矣不合袭秦人讳政音征昭穆之昭去晋乆矣不合同晋人讳昭音韶易乾卦进退无恒上下无常今老于儒学者尚有常常之读何责小学
  问万章下孔子亦猎较者何 对曰赵氏以为田猎相较夺禽兽以供祭祀孔子亦同于俗集注因之陆氏翼孟云较字本作防【于岳切】诗所谓猗重较兮防説音较乆矣孟子借用音角则角逐之义左传晋人角之此义为长若比较得禽多少则孔子之范我驰驱必不及鲁人之所获矣较角同音不以文害辞可也亦孟子说诗之法
  问告子下君子不亮恶乎执恶字作平声还作去声对曰集注因赵氏注曰亮信也君子之道舍信将安执之案亮与谅同孔子曰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又曰君子贞而不谅谅者信而不通之谓也孔子以言必信为小人孟子以言不必信惟义所在为大人盖亮之为信不夺于权也君子所以不亮者非恶于信也恶于执也故孟子又曰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陆氏翼孟説此一章有理
  问篇末序尧舜汤文孔子与论语序尧舜禹汤武防意合同者何 对曰道统之传不絶如丝线论孟之意圣贤同心
  附孟子之娶 列女传邹孟轲既娶入室其妇袒于内孟子不恱遂去不入妇辞母求去姑召轲而谓之曰夫礼上堂声必所以戒人也入戸视必下恐见人过今子不察于礼而责于妻不亦逺乎孟子遂留其妻君子谓孟母知礼
  大学
  问大学之书古来已自成一书否 对曰此书是礼记中一篇与中庸一篇河南二程子表章出来作两书读
  问大学何以名篇 对曰此大人之学也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而在下讲明此学者也逹而在上推行此学者也故以大学名篇
  问既是大人之学而十五嵗入大学者何 对曰三代盛时自王宫及于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嵗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小子之学洒埽应对进退是也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庶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离经辨志修已治人之方今大学一书即教之纲领条目也
  问小学之教必自八嵗而入者何 对曰古昔盛时人之子自六嵗教之数与方名七八嵗教之以出入饮食侍长敬让九年教之以数目十年始出就外傅学书记肄简谅审此则幼时先已习于家矣八嵗入小学者想是姓名既附籍小学须延师或就附学以教之即非八嵗以前皆未蒙直有待于入小学而方学也
  问自小学入大学他日只就此求其成材否乎 对曰入小学者方教之以小学之规入大学者始教之以大学之道所谓成材则秀选俊造盖有渐也
  问然则人材又不能自大学出乎 对曰古初人才运无速化求无速得初焉处比闾族党家有塾党有庠族有师月吉属民之有德行道艺者书于有学三年大比乡举里选兴其贤者能者升于司徒秀选俊造论定而后用所谓大学者收小学之成功任贤使能方见其修已治人之学
  问小学大学不知后来何以废 对曰周衰学校皆废大学既废小学亦不复存战国之士皆散为诸侯客至汉开设学校亦无理防德行道艺所谓明经所谓孝防及其入选不为文学掌职则为郡县小吏两汉以来何曽就学校中得人材唐取士之科又不过以进士求人材矣
  问大学第一章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曽子所述 对曰圣人言近防逺纲举目张首三句是一书之纲领其下八者之条目自本而达末沿流而泝源意脉通贯整齐不乱非圣人不能及故文公朱子断以为孔子之言而曽子述之也
  问其下十章又何以知为曽子之言而门人所述 对曰以传之六章有曽子曰知之也曽子述孔子之言门人述曽子之言曾子所述以其称子曰知之门人所述以其称曽子曰知之如论语首篇有曽子曰先儒以为曽子门人所记
  问大学之道如何 对曰大人之学所学之道也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学之所以为大所谓道者尽在此八者条目中
  问此章不先言此八者条目而首之明德新民者何对曰修身以上皆明德之事也平天下以上皆新民之事也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此二句乃大学之纲领
  问三句皆以在字提头者何 对曰在明明德者道在于修已在新民者道在于治人在止于至善者明德新民莫不各有当然之则求至于善而止也
  问明德之上又加一明字者何 对曰上明字明之也下明字本然之明也盖人之一心本来虚灵不昧但为气质所昬物欲所蔽故本然之明有时昬昧不可不明之以复其初也
  问亲民作新民者何 对曰程子之言也以传之二章日新作新而亲字为误
  问民安有新旧曰新者何 对曰习俗之污染也大学之道在乎修已治人明德修已也新民治人也尽已之性又尽人之性与中庸率性之道修道之教言异而理同
  问二者皆在止于至善者何 对曰修已治人二者莫不各有当然之则如父慈子孝君仁臣敬兄友弟恭朋友以信之类道至于此而无以复加尽善而止也
  问定静安虑四字之义如何 对曰一事之物莫不有理理得于心则定心定则静静则身安身安则应事接物言中伦行中虑矣
  问本末终始先后者何 对曰自格物至于平天下八者条目自本而未由始而终有先与后也自天下平而上泝于物格八者条目循末而端本即终而原始观所后而知所先也
  问八者条目而緫结以修身为本者何 对曰正心以上皆所谓修已之道齐家以下皆所谓治人之道本立于此效随于彼故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问经之结文止曰本末而不及终始先后者何 对曰先言本末緫八者而言此只言本末但举身与家而包括七者在中
  问菉竹之义淇澳诗作緑而此为菉者何 对曰非竹也草而名曰緑竹犹花而名曰石竹也
  问卫之淇园多竹故先儒曰竹而以草名之者何 对曰读采绿之诗详其句解而知为草而非竹也
  问人皆曰竹而独名之以草者何 对曰采緑之注毛氏传曰緑木贼尔雅曰菉蓐草陆机草木防云此草生于淇澳之旁土人号为菉竹茎叶似竹青緑色其性涩砺可以洗魫笏利于刃错緑竹名义如此
  问然此则兴下文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亦逺乎 对曰以緑竹为竹则逺以緑竹为草此诗人之本旨也何逺之有
  问以竹言则莫切于卫曰逺者何 对曰此其所以为逺也且诗之首句方説瞻彼淇澳菉竹猗猗至第三句便风吹别调歌咏武公之文章以治玉石工夫比之则亦无所用于竹矣诗人比兴必不如此国风诸诗以草木寄兴者不少意脉必相连也
  问既不以绿竹为竹则此草之施于切磋琢磨如何对曰草木防固云此草生于淇澳土人号为菉竹以茎叶似竹其性涩砺可以洗魫笏利于刃错盖有不刀锯而切不鑪铴而磋不锥凿而琢不沙石而磨惟其有之是以似之故曰如
  问有斐君子一句意义如何 对曰衞武公君子也其文章斐然者道问学之功也如菉竹之刃错有骨角之切磋玉石之琢磨成噐而文采呈露也
  问瑟僴赫咺者何 对曰瑟僴者严密刚泽之貌赫咺者宣昭光大之名
  问如切如磋曰道学如琢如磨曰自修者何 对曰道学者言其讲习讨论之功自修者省察克治之功有精有粗也
  问淇澳言緑大学言菉字义如何 对曰淇澳之绿则本夫土人称号之名故字从绿大学之菉又以见菉本草名知此草之本非竹也
  问人莫知其子之恶者何 对曰此爱心蔽之也爱之之深则不喜闻其过人纵言之其父母亦不信是以其子恃爱而骄骄而纵纵而为恶其父母必不知也溺于爱而不知所谓之其所亲爱而辟焉甚于誉儿之癖也
  问莫知其苖之硕者何 对曰此贪心害之也十囷不足而望百百囷不足而望千千而又望百亿及秭愈有而愈贪愈贪而愈不足
  问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何 对曰女之未嫁也功容言德而已所谓鞠育顾复之道保抱携持之事安用语之哉嫁之后有子则如保赤子心诚求之固不待学而能虽不中不逺矣
  问絜矩之道如何 对曰絜度也矩所以为方者今木匠曲尺是也匠之造屋室器用也上下四方必使之均齐平正所贵乎治天下国家者与民同其好恶使万物各得其所相安于愿分之中以已之心度人之心如以矩而度物使上下左右前后均齐平正也
  中庸
  问中庸何以知为子思作 对曰如孔丛子穆公谓子思曰子之书所记夫子之言或者谓子之辞子思无他书可见是必中庸况汉司马迁郑氏去古未逺必有所据而云
  问中庸作于何年 对曰周威烈王十七年鲁穆公显立始尊事子思用公仪子为政泄柳申详为臣子思于是年作中庸
  问子思何以作中庸 对曰中者天地隂阳之理问中庸何以为子思作 对曰中者天地隂阳之理人得之以为心者故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帝王传授以为心法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其传防泯焉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问庸字于经书中有专言者否 对曰尚书中庸字多训用或训功惟乾卦庸言庸行孔子系易之辞也却训为常
  问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训无乃太烦邪 对曰此理具在人心诚诸中而未发此是在中之义故理之不偏不倚及施诸行事一合于中故理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是体无过不及是用
  问中之义如此而庸字之训止曰平常者何 对曰惟其平常故曰不易惟其不可改易方知是平常大凡惊世骇俗之事必不耐乆终须更改如着衣吃饭只是平常今欲变领袖襟袷之制易三餐二膳之法岂可常哉
  问君子之道不出中庸而小人之道亦有中庸者何对曰君子所以中庸者能随时而取中若小人作事便与中庸相反所以谓之无忌惮小人如何有中庸
  问篇名中庸而书中又説中和者何 对曰中庸道理也中和性情也道合乎中便是庸常之理心具此中不能无性情之天
  问以中和言性情者何 对曰此理蕴蓄于心未感物而动故谓之性然心兮本虚不能不应事接物及感物而动故谓之情未时不偏不倚而知其中发而中节不悖于理不失其正则谓之和性是体情是用心统性情
  问性情中止是喜怒哀乐四者如何 对曰情有七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也今止説四者取其句语之顺而爱恶自然包括在中
  问喜怒哀乐虽属性情论性不论气者何 对曰而中节则心平气和不中节是是气也反动其心气是体之充心统性情人能养得性情之正故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哀而哀当乐而乐是谓情之正气亦正焉喜非所喜怒非所怒哀非所哀乐非所乐是谓情失其正而气为之不正焉
  问大本逹道者何 对曰天下之理皆从一中根源出故曰大本君子遵道而行亦只是人所共由之路故曰逹道
  问既曰逹道又曰逹德者何 对曰中庸是率性之道知仁勇三德是入道之门
  问逹德有三而逹道有五者何 对曰此逹道即五者天下之逹道其大节目则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伦五者虽人所共由然必知者能知之仁者能守之勇者能决断之故曰所以行之者三然知而不能行行之不能力恐德非吾德故曰所以行之者一
  问行道有得于身之谓德今又自达德而入如何 对曰所谓行道岂是望望然行得去必有知者之见识常加体察仁者之持守常恐违失勇者之力量加之坚凝而后至于道道得于身则仁义礼知四端万善之德方为我有始由德而入道终由道而成德
  问君子之道中庸而已又曰费隠者何 对曰以人心而言无一心而非道以事物而言无一事一物而非道故谓之费费者广博周徧也然道本虚位无形迹之可见无方体之可求故谓之隠及求而得之本此一中又只平常
  问好学力行知耻三者皆言近者何 对曰人心多好而能好学则近乎有知识者德念易逸而能力行则近乎体仁道者至如耻辱之事知决择而不为则近乎有勇而能断又是求知仁勇之门路
  问舜之知大矣仁止于顔子勇止于子路者何 对曰舜是执两端而用其中顔子是择乎中庸而有得于善而弗失者子路虽非血气之勇而义理之勇亦未合于中者故以舜言知非知之难而行之尤难以回言仁非行之难而守之尤难以子路言勇见义理之勇又合于中也
  问其次致曲致曲者何 对曰其次者谓圣人贤人以下之性质也致曲者孟子所谓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曲谓性质之一偏推而致之求以全夫天地之性则是圣人之于天道矣故至诚尽性
  问至诚者能尽其性又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者何对曰圣人人伦之至又敬敷五教以礼乐民于中和使各全其所赋受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其田也不尽物以取不竭泽而渔如斧斤以时入山林皆是尽物之性故飞潜动植莫不得以安其天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圣人之功化中庸之极功也
  问地一撮土山一卷石而天斯昭昭者何 对曰人处屋宅之下防櫺中防见些小天及出堂防就天井中已防见些子天若行出旷野外防但见天垂四逺无穷无极此是説中庸之道虽愚夫愚妇可与知行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知而天地之大犹有憾也故第十二章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十一经问对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十一经问对卷三
  尚书
  问书之名何所始 对曰书者古之史也当时事实有当记载者史官书之简防有君臣相告诫之言者有君命臣者有臣告君者有君告民者孔子定书百篇名之曰虞夏啇周之书
  问虞夏啇周之书孔安国序何以称为上古 对曰安国仕汉武帝朝去古尤近称书为上古者恐为説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遂緫以上古书
  问三坟之书孔子去之者何 对曰孔子所去者必非今之三坟今本恐是宋张啇英伪撰亦非左史倚相所读者既曰上古之书何缘中间有啇政典况所谓山坟气坟形坟荒唐不经之语道家皆有之初无可取者
  问三坟言大道五典言常道断自唐虞者何 对曰三皇朴畧结绳之政未逺其事不可法于后世少昊颛顼髙辛以来见于事者尚且简陋迨今尧舜相授法度礼乐教化刑政可以示百王之轨范在万世如见也况夫官天下以传贤开揖逊之端故孔子定书断自唐虞为始
  问书首唐虞是已二典三谟何以皆曰虞书 对曰五篇书皆虞朝史官所述故皆繋之虞书
  问尭典所载皆是尭事述于虞朝者何 对曰以小序知之尧典之小序曰将逊于位譲于虞舜作尧典见得是虞朝史官述尧朝之事
  问典谟二字取义云何 对曰典字本从册二帝朝书事之简册也谓之谟者禹臯陶所陈之谟也两言皆举实而称非有襃羙也
  问益稷不言谟者何 对曰益稷一篇皆大禹所谋言及益稷非伯益与后稷之谋故不得称谟也
  问篇名是史官名之抑孔子定书而名之 对曰当时史官记述之时就以名篇如诗篇相似国史收诗之时就其名诗曰某也
  问禹谟曰虞书而禹贡曰夏书者何 对曰贡法是夏禹新制终篇全述贡法随山濬川虽在尧朝而任土作贡则皆禹制故曰夏书
  问或谓三圣相授一道故典谟皆曰虞书若以虞史而前述尧事则可虞史而后述禹事恐非 对曰三圣授受此笼罩之説尧禹之事此虞史之所亲见况三谟之中未尝不载尧事非所谓下述禹事也
  问左氏传文公七年称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防公二十六年引禹谟与其杀不辜亦称夏书者何对曰鲁文襄之世此孔子未定书之名也自经圣笔断自唐虞以下迄于周故三谟皆以虞史所述故定为虞书
  问夏书首禹贡是已九州始冀州者何 对曰尧都冀州京师之地先冀以统八州也
  问冀州固为八州之统而治水亦始于冀者何 对曰冀州属河北地势最下水性下流治水当自下始自冀而兖自兖而青徐使河水归海
  问经文旧点冀州既载为句今蔡氏传以冀州为句者何 对曰攷下八州皆无系属之辞当点冀州为句下文既载壶口载者始也如俶载之载既始功于壶口而后治梁及岐
  问八州皆言四至疆界何独冀州不言 对曰尧都冀州天子京畿不言山川四至者示王者无外也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此是一大四至疆界也
  问治水初始于冀州其势必先河水而后江水者何对曰自徐而荆豫梁以江淮之水自梁而雍以治河之上流故梁荆之水从掦入海雍豫之水从青入海次序可攷非所谓先河而后江也
  问禹制贡法任土作贡又有命而后贡者何 对曰州橘柚果覈之奉不以勤民豫州磬错九江大物不常有故同橘柚命而后贡不比后世地土有防必贡地土无处亦贡纵朝廷不锡命而州郡亦科需害民中间又抽解十之六七到朝廷者能防
  问冀州不言贡者何 对曰京畿千里天子所管地尚何贡之有哉况系中中之田已纳上上之赋轻重盖有斟酌矣
  问兖州之水及贡赋曰十有三载乃同者何 对曰水患惟河最甚兖州在河中流水曲流缓地平土防故作治之功十有三载而后贡赋乃与诸州同恐不是治水之功费十有三年也
  问禹别九州舜肇十有二州者何 对曰蔡传曰古者中国之地但为九州禹治水作贡亦因其旧大河以北为冀州帝都在焉及帝即位以冀为青地太广始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又分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青之东北辽东等处为营州故舜之世所谓肇十有二州也
  问后来夏啇周又只九州者何 对曰舜既分为十二州遂建有十二牧至禹又只九州作贡啇时九围九有周亦止辨九州之域不知何时复合为九
  问啓贤能继承禹之道治迹必多而书止甘誓如何对曰当时史官未必止此孔子定书择其君道王事之大者示后世以轨范也有扈氏不禀正朔必非一日之故告教不从而六师及之自禹誓于师之后以誓名篇啓其始也可以观世矣
  问五子之歌书体也吕氏曰当以诗体观者何 对曰诗言志永言劝之以九歌与夫乃赓载歌书中有诗尚矣五子之当同训诰体缘五章皆是告戒之辞
  问五子奉母以训太康无救其亡灭伊尹身训太甲卒能迁善改过者何 对曰太康盘逰无度又受制于强臣蹈其覆辙者隋帝也太甲中材之主伊尹是有力量的宰相故太甲终得为贤君
  问当来太甲终于败度纵礼后伊尹何以处之 对曰伊尹相幼君身任重任到彼时必有个处置众人固不识也有伊尹之志则可
  问太甲三篇不审是伊尹自分为三篇否乎 对曰非也太甲三篇与説命三篇相类皆是史官序述事之本末后之观书者尚有攷也首篇述太甲不明故伊尹作书告戒中篇述太甲既改过伊尹又作书以告使之克终下篇则专述伊尹之申诰此三篇皆史官所述非伊尹一时之言亦非伊尹分为三篇也
  问然则此三篇皆伊尹训也何必以太甲名篇 对曰师保之训太甲之悔史官以其首尾本末非一篇可叙述且又自有伊训一篇故名之以太甲亦见得太甲之得为太甲者始终可攷也
  问太甲三篇书体谓何 对曰亦训体也故多载太甲悔过言如曰既徃背师保之训又曰尚頼匡救之德圗惟厥终非训而何
  问伊尹称嗣王不知太甲所嗣者谁 对曰伊川程子曰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方四嵗故太甲得立非谓汤崩六年之后太甲方立
  问据程説则外丙仲壬皆汤之幼子不可立故立太甲如何 对曰孟子曰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则仲壬之后方立太甲明矣故蔡传曰太甲之为嗣王嗣仲壬而为王也太甲是太丁之子仲壬是其叔父也此説正
  问蔡传之説虽正而成汤既没太甲元年如书序何对曰小序若果孔子作必不如此不合下文便説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祖谓汤也太甲嗣仲壬为王为之后者为之子也防三年不祭故伊尹奉太甲徧见于啇之先王而祗见厥祖成汤也是以经文云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
  问太甲三篇是训体盘庚三篇其体谓何 对曰书篇命名多取经文起头要切字为题只如本篇小序有盘庚五迁四字史序又有盘庚迁于殷五字因立篇名上篇云播告之修中篇云诞告有众下篇云歴告尔百姓此诰体也
  问以臣名篇可也以君名篇者何 对曰诗称文王书称盘庚太甲经书名篇初不以讳
  问伊训称元祀十有二月者何 对曰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葢太甲即位之明年正月也所谓十二月者啇之正月即夏之十二月也啇以建丑为正犹以夏正数月亦犹周正建子而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皆夏正也秦正建亥而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亦以夏正数月也
  问啇书如太甲伊训説命辞防明粹何盘庚艰涩者何对曰此三篇乃播告之言当时臣民自是通晓但
  未经史臣修饰故后世视为难读如周书诸诰皆是谕臣民本来言语不比伊傅训诰是作为之文章
  问盘庚三篇先儒称其有六善六善者何 对曰此五胡氏説也以常旧服正法度一也圗任旧人二也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三也以人情事理开道人心四也奠厥攸居首以无怠为戒五也钦叙有德有谋之人而不肩好货六也一举而六善孔子所以取之为训
  问髙宗梦得説有诸 对曰髙宗恭黙思道至诚感通上帝赉之以良弼尚书所载经定书之年矣安得谓无
  问梦而得贤固有此理但梦自我见而以形求者何对曰一说谓傅説之贤髙宗知之乆矣一旦举而相之恐人心不服啇俗尚鬼故假梦寐以神之如文王渭水之卜此举用新进之意也
  问汉文帝梦黄头郎唐太宗梦魏徴视此如何 对曰邓通有此富贵分故文帝梦之次日见擢船人衣服似梦中所见者遂蒙嬖幸唐太宗只缘思悼魏徴情切故形诸梦寐中后来停防仆碑心不在贤亦不复梦矣如何比啇髙宗髙宗之梦正梦也
  问髙宗一梦感天而彤日之变谴告随至者何 对曰天心仁爱人君故于君犹父子也恭黙思道梦兆应之享祀才丰于昵旋致雉雊之异故説命之后继之以彤日者不从其修德销变也
  问彤日之后即继以微子戡不知中宗少康祖甲诸君无篇书者何 对曰中宗祖甲之事畧见于无逸少康以一旅祀夏未必无一训诰今啇书之亡亦多夫子定书百篇散失其半而半存者闲非全文又安知无三君之书
  问洪范乃箕子所陈不曰啇书而曰周书者何 对曰范虽箕子所陈而时则武王之时也序不云乎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首问其彜伦攸叙之因箕子乃言
  问啇以年为祀洪范序称十有三祀所以谓当作啇书对曰序云以箕子归归宗周也盖在伐啇之年当
  是恐未改啇正尚称年为祀箕子在啇未闻言及洪范迨武王访问乃言如何称得啇书
  问啇受在位防年而周伐啇 对曰受在位三十二年邵子经世书是年戊寅武王伐啇
  问泰誓序云惟十有一年与洪范十有三祀争差如何对曰十有一年者十三年之误也以十一年为是
  者则年无所系之月以一日戊午属上文者则月无所系之年显见序文误以三为一汉孔氏司马氏皆有十一年观兵之説误矣
  问何以谓之洪范 对曰天地之大法人道之大经也问何以谓之九畴 对曰畴类也大经大法其类有九问八畴皆可用独五行不言用者何 对曰天地五行之数非人之日用者此天道之五行也如大禹谟水火金木土谷言厚生利用此人事之五行也
  问汤伐夏止汤誓一篇武王伐啇防誓三篇又牧誓一篇何费辞邪 对曰汤放桀惟有慙德曰恐来世以台为口实后来武王果然以此作话柄况啇之初人心尚古被桀暴虐有及女皆亡之怨何幸换主及周之兴民情都未忘啇一旦更革未便服从是虽教谕谆复至成王时殷民犹作不靖
  问大诰至多方八篇周公成王之告殷民不亦劳乎对曰啇纣虐政如火斯烈一时民心惟恐其不亡及天下大定却思念殷之先德泽在人心者终不可泯曰民曰士皆能责备于周若非周公抚定大域以忠厚存心至再至三谆谆告谕虽曰天命愚未保其终也况书辞佶曲聱牙不敢文饰惟恐不体悉所以难读
  问汤放桀武王伐纣皆不顾义理者何 对曰俗谚云终是题目不好昔一妇人诗云吾爱嵇中散到底薄啇周此伯夷叩马之心也仲虺作训勉汤到了不説到本色上去周书诰谕八篇仁之至义之尽只天命説服啇民略以刑威之事震其不服歴三纪然后风移可谓劳矣
  问殷民殷士义不服周而微子箕子不守义者何 对曰微子见得啇必亡不可支持矣乃抱祭器归周存宗祀也箕子本在囚所武王释之以归非其本志也
  问书有微子一篇又有微子之命者何 对曰微子一篇是啇将亡而微子告箕子比干之书也微子之命是周武王封微子之告命也
  问箕子受封于朝鲜无告命者何 对曰必有之非史官失记则书遭秦火箕子在东夷德化礼义一变其俗微子在宋虽曰王化之地而政治似不及焉命微子命蔡仲意必命箕子也
  问蔡叔既违王命而又封其子蔡者何 对曰周公之意不絶蔡也若封仲于他国则絶蔡矣
  问康诰其武王之书乎抑成王之书乎 对曰武王封康叔之言史官述以为书也
  问何以知为武王之书 对曰以书中朕弟寡兄之言知之
  问安知不是周公奉王命而称王若曰朕弟寡兄是周公之言乎 对曰既称王若曰则皆王之言矣周公又何必更干预以为已功乎
  问或谓康叔年幼故所封独后 对曰康叔是武王同母弟武王分封之时年已九十安有九十之兄同母弟尚幼不可封乎且康叔文王之子叔虞成王之弟周公东征叔虞已封于唐岂有康叔得封反在虞叔之后恐无是理也
  问康诰小序云尔者何 对曰小序系洛诰脱简四十八字为康诰之文是以云尔
  问脱简之文云何 对曰此篇小序下云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防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此四十八字系洛诰之文脱简在康诰小序下
  问此为洛诰脱简谁攷究出来 对曰眉山蘓氏説朱子订正蔡书取之
  问以康诰为武王封康叔又系谁攷究出来 对曰五胡氏説朱子取之
  问康叔受封引史记周纪为证足矣及引汲周书克殷篇以为据汲书又何足据邪 对曰史记周纪虽言卫康叔封布兹未见的为武王时故再引汲周书克殷篇文曰王即位于社南羣臣毕从毛叔郑奉明水卫叔封传礼召公奭賛采师尚父牵牲先儒引此方见得是武王封康叔也
  问汲书是何等之书 对曰案隋经籍志晋太康中汲郡人发魏防王冢得古竹简书帝命荀朂和峤撰次为八十七卷多杂怪妄其纪年用夏正载三代事不及他国特纪魏晋事终哀王葢魏之史记也
  问更闻其详 对曰又案哀王乃防王之子惠王之孙其载惠哀事详又书哀王不称其諡而谓之今王陆氏翼孟以为必淳于髠辈为之自尧舜禹以至伊尹周公无一不遭讥议宜其不识孟子
  问酒诰一篇吴氏以为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诰受故都之书自王曰封以下乃告康叔之书然乎否乎对曰非也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首先曰乃穆考
  文王肈国在西土盖酒诰専为妹邦而作而妹邦又在康叔封圻之内宣明告命其责全在康叔此意实相首尾实系一书呉氏分析甚明还非经旨
  问梓材名篇者何 对曰亦武王告康叔之书缘篇中有梓材二字而立名非有他义但简编残断文字不全难为训觧亦诰体也
  问召诰是成王诰召公书乎 对曰召公经理洛邑相宅以来实先用功洛邑既成召公作此书以诰周公欲逹于王中间爱君忧国敬德保民祈天永命计虑实深长也以召公所作之书而名召诰
  问洛诰一篇所诰为谁 对曰周公告卜之书遣使以成洛卜吉一事告王而王受使者复公之辞举祀之后成王即归于周而命周公以治洛嵗月尚可攷也
  问多士多方名篇之义如何 对曰多士告殷士也多方告殷民也皆诰体也盖殷民迁洛者有位之士混在民中周公治洛初政以王命緫呼为多士而告之与之更始也多方一篇为成王即政奄与淮夷复叛成王伐奄归作此篇以诰多方自大诰至多方八篇大槩为殷民不服而作
  问君奭名篇者何 对曰召公欲去而周公留之君奭者周公尊召公之辞史氏录其告语因以名篇
  问立政一篇五胡氏以为作于无逸之后者何 对曰立政者周公戒成王以任贤择长之道君奭洛诰诸篇皆有冲孺幼小之称而无逸一篇独无是时成王长矣故无逸之戒是以知其最后此书乃周公之絶笔也
  问周官一书据小序作于黜殷灭淮夷王归在丰之后者何 对曰是时黜殷乆矣何为又及初年之事小序不可信
  问此篇与周礼官制不同者何 对曰周官有三公三孤之职周礼无三公三孤之官或谓师氏即太师保氏即太保然师保又属司徒之职是未可知也
  问此言六年五服一朝与周礼六服诸侯一嵗二嵗三嵗一见者亦不同者何 对曰周官一书乃董正治官之训诰也莫大于师保之任又莫大于朝见之制略举其纲未及定为久逺之法有待于周礼成书而周公没冬官一书亦阙可见故官制朝仪亦各不同
  问君陈毕命皆以东郊为重而勉之以周公成法者何对曰周公迁殷顽民于下都亲自监之治洛六年
  训诰信矣成王之命君陈康王之命毕公一则曰懋昭周公之训一则曰命公以周公之事然则殷之顽民居于洛者歴三公而犹费抚御也
  问顾命与康王之诰本同一篇今分为二者何 对曰康王之诰元合于顾命疑作序者分为二既两立篇名则定书百篇之时已为两篇矣吕氏曰顾命成王所以正其终康王之诰康王所以正其始
  问昭王南征而不复穆王乃其子君牙囧命略不言者何 对曰五胡氏曰楚人以胶舟进王至中流胶液王与祭公皆溺水若是则楚有不可赦之罪穆王之心当何如哉今观命君牙伯囧之文典雅奥克已求善盖贤君也岂有忍弃君父而不动天下之兵以讨之疑好事者为之耳故屈完如齐师对管仲曰君其问诸水滨恐无是事也
  问平王利立已之小恩忘弑父大讐孔子定书而取文侯之命者何 对曰五胡氏曰幽王无道而见杀于犬戎平王乃其子所宜养民训兵率诸侯以披其巢穴复君镐京则可谓人子矣今观文侯之命语平而不切志舒而不惨忘父之讐轻弃旧都以西事委之于秦而东迁于洛邑三纲亡矣孔子定书而取此者葢有取于晋文捍王于艰而有望于平王中兴也
  问吕刑非先王之法孔子取之者何 对曰蔡传曰舜典所谓赎刑者官府学校之刑尔若五刑则固未尝赎也穆王巡逰无度财匮民劳至其末年无以为计乃为此一切权宜之术以敛民财夫子录之葢以示戒然一篇之书哀矜恻怛尤可以想见三代忠厚之遗意也
  问誓者天子出师之号令在鲁为僣而夫子录费誓者何 对曰鲁之僣礼自成王赐鲁以天子礼乐祀周公始周王迹熄便有贤子孙岂容费也哉然伯禽初就封而骤当徐夷之变一旦誓师左右攻伐之节戈矛牛马之事若老于行阵者是僣礼中又有礼焉孔子系之于周书之末者虽与鲁也实伤周也
  问春秋列国之君岂无能悔过者而孔子录秦誓者何对曰自崤之败凡四伐晋悔安在哉观秦誓之言
  盖悔用杞子之告而轻于袭郑若果知悔则用蹇叔矣孟明之师不出矣文侯之命葢周书之絶笔也不得已而与鲁又不得已而与秦圣人之志有可悲者不然列国岂无费秦之告戒者哉
  问秦誓秦之誓也费誓鲁之誓也不曰鲁而曰费者何对曰费地名闵子骞为费宰公山弗狃以费畔是
  也淮夷徐戎并兴鲁侯征之至费而誓众故曰费誓
  问费誓秦誓皆曰周书者何 对曰书称费秦者如鲁颂啇颂附于周诗之末鲁周公之也圣人葢有望焉平王以丰镐之地予秦而秦卒能取周之故都鲁不能为东周意周之后必为秦杨山曰帝王诰命至此絶矣不然何以系于百篇之终
  问书序序所以作者之意东莱吕氏以为皆孔子文而朱文公悉以为非者何 对曰蔡传以为周秦间人文字有合经处中间略有得春秋意者如武成洪范费誓秦誓数篇东莱见一二处中有似春秋遂以为皆孔子之书不知各篇元自有史官叙作书之意尽自明白
  问小序之文孔安国以附于各篇之首蔡传欲以存古聚为一篇于终者何 对曰不若附于各篇之首防读书人自有见趣如朱氏诗传序并作一处读书者深为不便近见吉本某人书序寘之各篇初不害其为蔡氏书传也
  问大序是谁作 对曰汉孔安国作朱子以为魏晋间文字西汉文粗而近古六朝文字细密愚见文公虚费辨论只据古来传记依安国何妨况序未説巫蛊事断以为孔氏可也
  问五十八篇小序并篇末七书数目大略几篇 对曰共六十有四小序止系一

  十一经问对卷三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一经问对>
  钦定四库全书
  十一经问对卷四
  毛诗
  问夫子删诗之后读诗者独宗毛氏一家者何 对曰申公作鲁诗后苍作齐诗韩婴作韩诗以义较之独毛氏明率与经合故读诗者尽宗毛氏
  问鲁齐韩三家之诗不传者何 对曰鲁申公因楚元王好诗始为诗传元王以为博士于诗最精后以诗学授瑕丘江公数传至薛广德而其传泯矣齐诗始于辕固后景鸾翼奉后苍皆通齐诗而苍得名传至匡衡萧望之梁丘贺而止
  韩婴燕人推诗人之意作内外传全不训觧章句今韩诗外传尚行于世而读者絶少三家是以不传
  问毛氏单传其学必有源流若何 对曰初孔子以诗授子夏子夏为之序六传而至毛亨亨作训传以示毛苌苌后为献王博士自后郑取毛氏训诂未尽者续为注觧号郑氏笺至谢曼卿又为毛作训而传之卫宏敬仲宏因作序葢毛氏之学源于子夏是以与五经并传至今
  问子夏既序矣卫宏复序焉何处为子夏何处是卫宏对曰郑氏诗谱云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
  公合作儒林传云亦言卫宏
  问既曰大序又曰小序者何 对曰大序者闗雎之序也小序者各篇之小序也蘓氏曰大序其文反复类非一人之辞旨凡此皆毛氏之学卫宏之所集录愚见不特大序如此若小序亦非一手故谱云子夏意未尽毛更足成之卫宏复增于其后多失诗人之本旨矣
  问何谓四始 对曰司马迁曰闗雎风之始鹿鸣小雅之始文王大雅之始清庙颂之始
  问何谓六义 对曰程子曰风者风动之也赋者铺陈其事比者直比方之兴者因物而起雅者正言之颂者称羙之是谓六义读诗者随篇求之有兼得者有得一二者
  问二南之义如何 对曰横渠张氏曰所谓周南召南者以河东则属纣自豳以北皆为獯鬻所取所及者向南之国江汉汝坟是也
  问周召之名如何 对曰郑谱曰文王作邑于丰乃命岐邦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武王定天下巡狩述职陈诵诸国之诗以观民风俗得二公德教属之太师分而国之谓之周南召南
  问国风之説如何 对曰朱子曰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謡之诗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风化而有言其言又足以感人是以诸侯采之贡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
  问国风何始于关雎 对曰治天下自齐家始文王风化始于闺门关雎虽美后妃之德实所以见文王之德也圣人取为周南之首篇以明夫凡为后妃者其德皆当如是也
  问文王未尝称王太姒安得称后关雎称后妃之德者何 对曰朱子曰太姒未尝称后此追称之云尔武王定天下方追王太王王季文王上此则为先公然则后妃追称也
  问关雎小序止于何句 对曰止于用之邦国焉下此则相传为大序矣
  问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岂非后妃之德天下化乎对曰仪礼乡饮酒者卿大夫三年賔兴贤能之礼
  乃合乐周南关雎是用之乡人也燕礼诸侯饮燕于臣子遂周南关雎是用之邦国也用者此诗乡人邦国者化自迩以及逺也
  问有王者之风有诸侯之风者何 对曰陈氏曰岐东之地宗周在焉故曰王者之风岐西之地为召公主诸侯之国故曰诸侯之风
  问系之周公系之召公者何 陜以东召公陜以西周公 对曰李氏曰周召皆文王之风化不可系之于文王故周公所居之地所得之诗谓之周南而系之周公召公所居之地所得之诗谓之召南而繋之召公
  问王者之风谓之化诸侯之风谓之教者何 对曰周南之诗多为文王而作故知其所以化召南之诗多为诸侯而作故知其所以教
  问周召之地实在何所 周南之化深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云云 召南之化浅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云云 对曰防曰周者岐周即文王作邑于岐丰之所召者曹氏曰召即雍县之召亭郑谱緫名之以雍州岐山之阳地名也
  问春秋时有所谓周公召者即此周召之地乎 对曰春秋之周召者则于东都受采地本此周召之名而地非西周之周召矣
  问王者诸侯之风已知之矣所谓正风变风者何 对曰上以风化下曰正风下以风刺上曰变风风者如风之动物使之变化而不自知上之人用此以风化其下鼓舞动荡而迁于善下之人用此以讽其上优游巽入而慎其非故武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始作
  问正风有防篇变风有防篇 对曰二南为正风自邶鄘卫至豳皆为变风
  问邶鄘卫以下为风之变而豳安得变 对曰成王疑周公周公作鸱鸮之诗以贻王风遂变矣处变之道非周公孰能正之故风终于豳而继之小雅
  问变风起于何时 对曰自懿王受僣夷王失礼于是邶风变而柏舟作齐风变而鸡鸣作乱国之本滛荒为大所以谓齐卫为变风之始
  问十五国风次序圣人亦有意乎抑本周太师之旧而略正之乎 对曰周召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桧曹此孔子未删诗之前季札所听周乐之次序也周召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此孔子删诗之次序也比周太师旧文可以见圣人之意
  问始周次召如何 对曰周太师之旧文也夫子因之盖天下之治乱常始于闺门故首之以周南又圣贤之化有浅深故次之以召南
  问次之以邶鄘卫者何 对曰家道莫先于人伦人伦莫先于父子卫祸基于衽席覃及宗社故卫居变风之首
  问卫一国之风化也曰邶鄘者何 对曰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武庚为殷后乃三分其地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
  问武庚既叛管蔡亦诛不知后来复置三监否 对曰郑谱曰伐三监之后更于此三国建诸侯此必封康叔之时也康叔封于卫却不知邶鄘封何人
  问后此而邶鄘絶无所着见莫不是卫并之乎 对曰卫并鄘世次年代皆无可攷郑谱云武王以殷余民封康叔于卫使为之长后世子孙稍并彼二国程子曰诸侯擅相侵伐卫首及鄘故为变风之首者此也
  问卫之变风作于何时 对曰康封七世而至顷侯当夷王时卫国政衰变风始作
  问彼时邶鄘必已并于卫矣而尚有邶鄘之诗者何对曰皆卫诗也采诗官得之于邶地者系之得之于鄘地者系之鄘得之于卫地者系之卫
  问卫之诗不系卫而复存邶鄘之名者何 对曰卫诗而存邶鄘者罪卫之并也特分其风而系之已亡之国者葢欲存二国也存二国者首并之罪大矣
  问齐木之诗亦以系卫者何 对曰此必孔子之意春秋之义不与诸侯专封也列诸卫以见齐侯之仁苟列诸齐则齐系之行政矣城缘陵不与齐封卫于楚丘曽谓春秋与之乎
  问王风次卫者何 对曰次卫亦周太师之旧而孔子因之夫人伦之道有父子而后有君臣宗国东迁则君臣之义如之何而不废平王弃其旧都而徙东都王城于是王之号令止及于郊与诸侯比矣然王号未替故不曰周国风而曰王国风补传曰卫有狄难未防复振周有戎祸遂至陵夷王而次卫以此欤
  问王室东迁戎祸也今以为君臣之义废者何 对曰天子不正名诸侯不觐王朝觐防同不修包匦菁茅不入王拥虚器而号令不及于天下与列国等尔非君臣之义废乎
  问东周戎祸诸侯有尊周攘夷者王风可不降乎 对曰此变世为之也东迁后七十八年而齐始霸使当王室之难而任斯责可以攘狄存卫者为攘夷尊周矣黍离之诗何由而作乎
  问降王为国谓夫子为之乎 对曰春秋之作王人虽微贱必序于诸侯之上所以尊周室而使天下知有王也而乃于诗而降之乎王风次卫自周太师采诗之时已然而非圣人意也然终谓之王国风春秋王正月意欤
  问次郑次齐者何 对曰成孝敬笃厚人伦诗之本旨也父子之伦乱而卫之变风作君臣之义废而王风下降于诸侯然则郑风之变其自兄弟之伦斁乎齐风之变其自夫妇之伦紊乎以郑次王以齐次郑太师乐章之次而夫子因之以变风乎情止乎礼义故也
  问齐鸡鸣之刺固为变郑缁衣之美亦谓之变乎 对曰诗自下而作以风乎上皆谓之变风于雅亦然周于是时能以风化下则任贤使能之诗必作于上岂至使周人美郑武公而不美周哉武公卒而荘公杀弟防公滛妹兄弟夫妇之伦废郑次王齐次郑谓此
  问周乐次序则齐之后次以豳秦魏唐陈桧曹而删诗次序则齐之后次以魏唐秦陈桧曹豳圣人之意如何 对曰人伦废则衰乱之俗成中国微则夷狄之祸起大壊极弊不可维持于是乱乆思治变极思正故齐之后次之以魏而终之以豳者终归于正也
  问删诗次序愿闻其详 对曰齐始霸也晋代兴也齐之次当以晋而以魏者晋灭魏也魏而后唐犹邶鄘先卫也魏唐无滛乱之诗而云变风者不过刺其褊与俭尔
  问褊以地狭俭非恶德而刺之者何 对曰褊俭之过则至于吝啬计校分豪谋利之心始急矣褊而趋利俭不适中风刺之诗作矣
  问魏之变风起于何时 对曰魏风莫可攷其世次国本舜禹之都唐尧之国被圣人之化已乆其俗本厚今亦变者不务修德教民安于褊啬周桓王时秦人围魏其地日见侵削变风始作郑以为在平桓之世
  问唐之变风起于何时 对曰唐本尧旧都之地成王封叔虞于唐南有晋水至子爕改国为晋其后当周召共和之时曾孙僖侯俭不中礼国人刺之而变风始作
  问唐之后次以秦者何 对曰魏唐尧舜禹之故都至是而风亦变则帝王风教中国礼义至于荡然而夷狄乘之矣故次以秦言中国必变为秦矣
  问秦之先伯益者佐禹治水赐姓曰嬴氏分夷狄者何对曰其先固非夷狄其后有费昌者为汤御周孝
  王时其末孙非子善飬马封为附庸邑于秦至曽孙秦仲宣王命为大夫始有车马侍御之好国人美之而变风作观车邻并坐鼓瑟之诗则知其为夷俗也况六国终摈黜之而为夷也哉
  问秦襄公受岐丰之地此时二南风化有存者乎 对曰岐丰之地文王以之而兴二南之化秦用之而变夷狄之风葢雍州土厚水深其民重厚质直不为浮靡以善导之则可以兴王以猛驱之则易以圗霸强毅果敢之习成而王者之风埽地矣
  问周以岐丰之地赐秦不知何时方克取之乎 对曰襄公十一年仅一伐戎至岐而卒至文公始逐戎而有其地西周丰镐故都既没于秦而周之子孙微矣
  问秦之后次以陈宁不为是乎 对曰人伦既废风俗败壊奢俭褊啬之俗形兼并富强之风起制世御俗之权不出于上必至于大壊极故陈国风有十而七为滛以陈次秦夷之也
  问陈舜沩汭之后何止此邪 对曰虞阏父周陶正頼其器用与其神明之胄故封其子妫满于陈武王妻以元女大姬姬无子好巫觋鬼神歌舞之乐五世至幽公当厉王时变风始作至于灵公极矣删诗之次以其国下于秦贬之也伤之也
  问次陈者桧桧非大国亦有变风乎 对曰桧者其先祝融氏受封于武王国于河洛济頴之间子爵其世次莫攷矣夷厉之间桧君不务政事而好鲜洁衣服逍遥过时大夫以其无所作为而去之于是桧之变风始作
  问次桧者曹曹非大国亦有变风乎 对曰武王封弟叔振铎于曹其国在雷泽之地其风重厚务稼穑介于鲁卫之间又寡于患难末代富而无教乃变奢侈十一世当昭公政衰好奢而任小人曹之变风始作
  问自陈以下世变极矣而乱极思治之诗独见于桧者何 对曰东莱诗记曰政出天子则强不陵弱各得其所政出诸侯则徴之烦供亿之困侵伐之暴惟小国偏受其苦所以匪风下泉睠睠宗周为独切也
  问匪风思周道下泉思治又思明王贤伯者何 对曰桧国褊小而政乱国人日忧祸难之及而思王道之盛时也下泉乃共公之世晋文霸业方盛思骈胁之侮故暴虐于曹执其君分其地曹国无礼而重耳亦虐矣宁不愧救邢封卫乎
  问匪风下泉二诗作于何时 对曰匪风作于东迁之前下泉作于齐桓之后
  问何以知匪风作于东迁之前 对曰平王初郑武始灭桧前乎幽王之时仲为桧君虽恃险无徳而匪风初不刺仲也若以为在宣王之世则周道复兴不得有匪风之思也故郑谱曰夷厉之间者其东迁之前乎
  问又何以知下泉作于齐桓之后 对曰齐桓称霸在荘公十五年而曹共公侵刻下民当在晋惠懐之世而晋文霸之始也以是知作于齐桓之后
  问桧在夷厉之间曹当防王之世去周公不知防世矣所谓不有周公孰能变之反正而终之以豳者何对曰此圣人之意也谓世之不能反正以无周公故尔桧曹之后得如豳风者则乱极而治变反而正矣春秋作于定哀之世犹望平王能反正焉终豳意深矣哉
  问豳何始乎 对曰昔后稷封于邰以服事虞夏其子不窋用失其官自窜于戎狄之间公刘乃不窋之孙能修后稷之业民归之而国成焉曰豳时则太康之世也至啇之世太王又避狄之难去豳而居于岐山之阳武庚之叛周公居东思公刘居豳稼穑艰难以陈业是为豳国变风焉
  问周公之诗不列之正风者何 对曰豳非周之列国周公遭变而作是诗不可言正
  问周公居变所谓变而克正者何 对曰四国流言君臣相诮事变如此非周公孰能正之变而克正危持颠扶系之豳逺矣哉
  问公刘之诗入于雅七月之诗不入雅者何 对曰雅言王者之事也七月之诗以周公之故屈居于风
  问豳秦皆戎地太师乐故以类次夫子删诗降秦于唐而系豳以终岂意不欲同于秦乎 对曰乐次序季札所观必采诗之时为之夫子降秦终豳谓世道不终穷也一经圣人之手旨趣深矣
  问去邠歌豳二字异同者何 对曰在诗则此豳字他书则此邠字监韵豳亦作邠
  问七月之诗皆以夏正为断者何 对曰公刘居豳立国正当夏太康之世所用者夏正也
  问何以明之 对曰八章皆是夏时只首章七月流火一句曽谓周正建子五月节气而有大火西流乎左传张趯亦曰黄昬火星中大暑退此夏时也
  问豳风皆周公之诗乎 对曰七月鸱鸮东山三诗是周公作破斧伐柯九罭狼跋四诗是周大夫美周公而作
  问变风之后即次以小雅者何 对曰终之以豳者见周公居变之道继之以小雅者见周公反正之功风之所以为终雅之所以为始也
  问小雅大雅者何 对曰文公朱子曰小雅所系者小大雅所系者大呦呦鹿鸣其义小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其义大序曰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此二雅之所以分也
  问又有所谓变雅者何 对曰文武成康之泽未坠雅安得变始于厉而莫盛于幽故厉王无道大夫刺之幽王无道大夫下国皆刺之矣
  问雅有正变恐亦如风之正变然正变之中亦有小大者何 对曰变风是下刺上变雅亦是下刺上正雅有小大故变雅亦有小大
  问小雅中厉王无刺诗而刺于大雅者何 对曰厉王无道事关大体故刺诗列于大雅其过失小处政亦不足刺矣
  问厉幽无道其诗尚列在雅者何 对曰厉幽虽悖理伤道而王政犹被邦国但不正耳不列之雅将何所系哉故郑谱以为变雅者为此
  问变雅无夷懿诗者何 对曰夷王失礼懿王受僭其事起于诸侯故齐风变而鸡鸣作邶风变而柏舟作变雅始于厉王是以夷懿无诗于变雅
  问宣王贤君也而有变雅者何 对曰有功可美有过可规美之所以着其善始规之所以冀其有终规之箴之而不能改是以为刺矣此云汉江汉常武之美沔水之规白驹之刺所由作也
  问康王无诗者何 对曰以其治同成王也成周盛治播之雅颂康王在位二十六年宜无俟于更张周云成康信矣
  问小雅季札何以言周之衰王通何以言周之盛 对曰季札观乐适闻所刺之诗所以为衰而王通原鹿鸣以下之大旨所以为盛
  问颂始于清庙者何 对曰颂者告宗庙之乐也如清庙祀文王执竞祀武王之祀成汤而始于文王者风雅颂皆文王之德也
  问亦有祀上帝山川鬼神者何 对曰祀之时皆有乐歌所谓以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问有盛德大业者皆可歌乎 对曰颂者美盛德而告成功也虽有文王之业武王之功而无成王周公则不作也是太平之事也
  问周颂皆周公作乎 对曰先王之盛德太平之乐歌非周公孰能为之
  问鲁颂非告神明乐歌而系周者何 对曰鲁颂止是僖公善于治鲁大夫请于天子而始克作颂以美僖公四篇皆是愿之之辞鲁周公之也而有贤如僖固幸之也存鲁所以伤周也
  问或曰鲁之颂僣者何 对曰只缘诗介啇周之闲故疑其僣郊禘之僣始于僖公春秋论语皆讥之今所颂者不过修泮务农宫室马政而已初无可颂者系之周贬鲁也
  问王襃颂汉元结颂唐宁非鲁啓之欤 对曰颂者施于鬼神后世乃用之人君周颂啇颂皆祭祀之乐章而鲁乃歌美王者故汉宣治道杂霸唐肃仅能恢复两京王襃元结皆谄者欤
  问啇颂恐只是存先世之祀典删诗次序想无预焉对曰孔子观诗于周太史方得见诸国之诗据那篇之小序云有正考父者得啇颂十二篇于周之太师夫子固删其七矣而存其五者存先代也
  问或谓宋防公欲为盟主其正考父美之故作啇颂是欤非欤 对曰此韩诗外传与司马迁之误尔合从国语闵马父之言以为当宋戴公之世时当宣王合诗序之文为正
  问又疑啇时未有荆楚韩诗宋防之説宁不其然 对曰荆及衡阳惟荆州自帝喾以来九州有荆楚尚矣殷武谓维汝荆楚者谓氐羌来享况汝荆楚之南曷有不至哉韩诗之妄不可信也
  问诗之礼有工歌又有升歌者何 对曰古者天子诸侯行祭祀及燕享之礼皆有诗乐章以动天地感鬼神明礼敬讲信睦也工歌则笙吹于堂下升歌则工歌堂上贵人声也
  问赋诗者何 对曰赋者陈诵古诗以颂人之德故左传云歌诗必类
  问逸诗大略防篇 对曰司马迁云三千余首如周礼之采齐诸侯之貍首赵防之河水祭公之祈招宋公之新宫儒林之骊驹国子之辔柔田敬仲之车乗郑子驷之清河亦数首耳
  问亡诗有其义而亡其辞者何 对曰朱子诗传曰由庚白华由仪等诗皆是笙诗有其谱而亡其辞
  周礼
  问礼以周名者何 对曰礼乐至周大备而礼书又周公所作故曰周礼
  问周公以前皆未有礼书乎 对曰舜典曰有能典朕三礼又曰修五礼曰典曰修意必有简册载记夏礼殷礼损益相因至周遂立为建官六典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此之谓也
  问先儒有疑非周公全书者何 对曰大纲是周公作书未全备而公没故尚阙冬官一篇今攷尚书周官其三公三孤又与周礼不合此知六典官制未及施行中间必有末世添入者繁冗琐屑处多汉儒增益如盟诅之属府史胥徒之类丛杂可疑
  问人以周礼为太平之书后世有举行而不太平者何对曰周公布置规模尚未施行公孤之官师保之
  职莫可攷矣所谓太平之治仁心仁政积累而成安有举其纎悉条目五官纸上之文直谓太平礼乐在此刘歆王安石之见也唐贞观府兵租庸调略得井田大意何尝不太平程子曰有关雎麟趾之意而后可行周官之法度防哉言乎
  问天官宰无一事关乎天曰天官者何 对曰三公寅亮天地爕理隂阳所谓辅弼共成天功者也加天官于冢宰之上尊大臣也
  问宰之义如何 对曰长也适子谓之长适宰天子宰相也宰相者百官之长故曰宰
  问宰职位尊严宜于细务不亲而无不緫统者何对曰设官之意诚虑夫侍御仆从之臣备奔走使令之职人主燕私之际与之同焉茍无以统之则或转移其心志变易其耳目伺以知其防奢靡以中其欲人主一堕其术则亦何所不至此天官所以兼统宫闱自宫正膳夫酒正内宰无不緫统者内朝外廷一体也
  问又如外府内府玉府职内职币等防计小职亦兼制者何 对曰有司贱职惟人主之命是从何敢与天子论当否争是非【阙】予夺天子知其共而不知节是以侈心生费用大者广矣是以悉领之宰得以节制其间使上无私费下无擅供王后世子不敢过取此冢宰所以兼制国用也
  问宰既兼制国用然王后世子膳饮防服不防者何对曰夫以一人而享四海九州之奉其用度易以
  侈私欲易以纵茍非防计之任各有主掌则皆为天子之私财矣而谓王后世子不防可乎恐是用度多寡凡式存焉供财赋之有司式法持于太宰所以不防
  问三百六十属緫命于六卿听命于太宰者何 对曰太宰建邦典于上小宰率职属于下太宰秉权小宰执法宰夫又警饬羣吏之治当时但见太宰居其逸小宰宰夫常任其劳是以相道尊严朝廷清明小大称职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问周官书有公孤之职天官冢宰皆不载者何 对曰蔡书传曰周公方条治事之官而未及师保之职所谓未及者郑重而未及言之也书未成而公亡其间法制有未施用故与周官书异
  问或谓师氏即太师保氏即太保如何 对曰以师保之尊而反属地官司徒之职恐无是理
  问或谓公孤兼官无正职故周礼不载然乎 对曰三公论道经邦三孤贰公化职任之大无逾此者岂下于此者得兼乎官不必备惟其人惟三公之官不必备一公可兼也兼官之制周礼书未成故不载
  问地官掌乡老之卿则公一人六卿则三人矣非三公乎 对曰此天官之职载于地官者王畿六卿六卿而三公三公与王论道经邦中参六官之事外领六卿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窃意三公官也宰职也冢宰而兼三公此政恐是官不必备惟其人意
  问然此则是三公三爵而聨六卿之吏乎 对曰民事之重宰相有当躬亲者召公为伯而听男女之讼陈平以决狱责廷尉钱谷责内史丙吉之不亲小事非天官兼统意矣
  问天官之吏独多者何 对曰藏物重故也
  问甸师地官之属列于天官者何 对曰甸师以其祭祀共萧茅共野之荐帅其徒以给薪蒸是以列于天官
  问地官司徒所职何事 对曰司徒之职掌诸侯封域之制都鄙乡遂之法园廛闗市之赋国郊力役之事乡举里选之书如后世掌版图戸计者
  问大司徒诸公之地方五百里侯地方四百里伯地方三百里子地方二百里男地方百里与王制孟子不合者何 对曰周虽五等封爵其分土不过三等王制一篇多增损于汉儒之手而北宫锜班爵禄之问孟子荅以其详不可得闻所以异
  问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者何 对曰度其地限其疆域也度则正其四方限则定其四至
  问公之地其食者半侯伯三之一男四之一者何 对曰半者公所食租税得其半耳侯伯三分之一子男四分之一也食者食邑又谓之采邑
  问地有不易一易再易者何 对曰不易之地嵗可种其地美故家百畆一易之地休一嵗乃复种其地薄故家二百畆再易之地休二嵗乃复种此説都鄙之田王子弟公卿采地也
  问荒政十二聚万民恐甚荒时方讲究而行如何 对曰荒者凶年也救饥荒之政凡十有二朝廷立此定制荒则行之不待讲究若待讲究而后行饥者死矣
  问十二政之中惟散利一条便民其余似乎不急之务者何 对曰经文固曰聚万民即不止散利活民一事也如薄征缓刑弛力舍禁去防眚礼杀哀蕃乐多昬索鬼神除盗贼皆是防民之散或因凶荒而为寇盗鬻男女犯刑禁耳
  问正月之吉乃县教象之法于象魏象魏何所也 对曰象魏者两观之右也周礼防谓雉门有两观右观之地乃万民观法于此左观之地乃司寇戮人于此
  问周制如此则百姓皆得入臯门库门直法雉门内观法宫门全不禁止乎司寇戮人亦在雉门之内乎对曰旧来周礼外朝之位圗多不合制度近年环溪吴先生本制其图以雉门最在外对立雉堞中立门故曰雉门两观在雉门一左一右万民观法于此为便当后汉时以魏阙为当涂髙是已不在外朝第一重门何以曰当涂髙既当涂则知必不在臯门库门之内而司寇行刑之地去路门差逺环溪本制当是
  问乡三物賔兴知仁圣义中和六者何以曰德 对曰有德之谓贤贤者必有德知无不知圣无不通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不偏不倚之谓中不刚不柔之谓和民有此六德乡大夫以宾燕之礼兴之
  问孝友睦婣任恤六者何以曰行 对曰躬行践履之间有可见者谓之行善于父母曰孝善于兄弟曰友善于内亲曰睦善于外亲曰婣信于朋友曰任周于郷党曰恤民有此六行亦賔兴矣比六德为次
  问礼乐射御书数所谓艺也兼有此六者否乎 对曰此六者亦已难尽且礼有五乐有六射有五御亦有五书有六数有九若六艺兼全则圣人矣三年大比兴其贤者能者有通一艺者有兼一二者全材难
  问德行之説信矣而六艺之学曰道艺者何 对曰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故曰道艺孔门游艺之训亦以志道为先由道入艺非形下之器矣
  问五礼之目止是吉凶军賔嘉五礼乎 对曰五礼之目在春官大宗伯其别三十有六吉礼十有二凶礼五賔礼八军礼五嘉礼六
  问吉礼十有二者何 对曰禋祀禋烟也玉帛燔燎升烟以祀昊天上帝 实柴实牛柴上积柴实牲体以祀日月星辰 槱燎积薪槱燔燎升以祀司命司中风师雨伯 血祭隂祀自血起贵气臭也以祀社稷五祀 沉貍【音埋】山林用貍川泽用沉 疈辜疈牲胷也疈而磔之谓磔攘及蜡祭以祭四方五祀肆献【肆音涤】肆者进所觧牲体献者献醴谓荐血腥以裸享先王 馈食 祀春 禴夏 尝秋 烝冬四时之祭皆以享先王此为吉礼十有二
  问凶礼五者何 对曰防荒吊禬恤所以哀邦国之忧防礼以哀死亡荒礼以哀凶札吊礼以哀祸烖禬礼以哀围败恤礼以哀寇乱此为凶礼五
  问賔礼八者何 对曰朝宗觐遇防同问视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防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頫曰视此为賔礼八
  问军礼五者何 对曰师均田役封大师用众也大均恤众也大田简众也大役任众也大封合众也此为军礼五
  问嘉礼六者何 对曰饮食昬冠賔射飨燕脤膰贺庆以饮食亲宗族兄弟也以昬冠亲成男女也以賔射亲故旧朋友也以飨燕亲四方賔客也以脤膰亲兄弟国也以贺庆亲异姓国也此为嘉礼六
  问六乐之名如何 对曰六乐之目在春官曰大司乐一曰云门大卷二曰大咸三曰大防四曰大夏五曰大濩六曰大武此之谓六乐
  问云门大巻者何【卷权惓蹇三音】对曰黄帝之乐也周人冬至舞之以祀天神
  问大咸者何 对曰一曰咸池至周曰大章尧乐也周人夏至舞之以祀地祗
  问犬防者何【防同韶】对曰舜乐也周人舞之以祀四望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问大夏者何 对曰禹乐也周人舞之以祀山川问大濩者何 对曰一曰韶濩汤乐也周人舞之以享姜嫄
  问大武者何 对曰武王之乐也武王一戎衣定天下乐以武名不忘其本也成周以来舞之以祀武王
  问五射之名如何 对曰五射五御之目他无显证其名仅见于地官保氏注云一曰白矢二曰参连三曰剡注四曰防【音让】尺五曰井仪
  问五御之名如何 对曰地官保氏注云一曰鸣和鸾二曰逐水曲三曰过君表四曰舞交衢五曰逐禽左
  问鸣和鸾者何 对曰在衡为鸾在轼为和秦风诗注田车鸾在镳乘车鸾在衡皆金为铃行车疾徐欲中节者
  问逐水曲者何 对曰周礼【阙】
  问过君表者何 对曰周礼【阙】
  又五十歩为一表司马建【阙】
  羣吏各帅其【阙】
  年搜于别【阙】

  问舞交衢者何 对曰郑风【阙】
  无明文
  问逐禽左者何 对曰周礼防引毛氏诗传云故自左膘而射之逹于右腢为上杀
  问六书之名如何 对曰据周礼防引许氏説文曰一曰象形二曰处事三曰防意四曰转注五曰谐声六曰假借
  问象形者何 对曰书与画同画取形书取象凡天文山川井邑草木人物鸟兽鬼物器用服饰有形者可象亦有象形兼防意谐声者
  问处事者何 对曰处一作指象形指事一也象别出为指事形不可象则指事亦有指事而兼象形防意谐声者
  问防意者何 对曰防意有二体俱主义文合成字亦有三体防意者
  问转注者何 对曰谐声转注一也谐声别出为转注有建类主义转注建类主声转注互体别声转注互体别义转注
  问谐声者何 对曰谐声与五书同出五书有穷谐声无穷五书尚义谐声尚声触声成字不可胜举亦有谐声兼防意者
  问假借者何 对曰六书惟假借难明假借者本非已有因他所授有同音借义不借义有叶音借义叶音不借义有因义而借音有因音而转借有语辞之借有方言之借又如诗之风雅颂五声之宫啇角徴羽十日十二时辰之字皆假借也
  问九数之名如何 对曰九数之目司徒防引郑注云一曰方田二曰粟米三曰差分四曰少广五曰商功六曰均输七曰方程八曰赢不足九曰旁要其极九九
  问方田者何 对曰方田以御【阙】
  状求歩亩里顷之积以广【阙】
  之数求之圎田畹田环田【阙】
  其首也
  问粟米者何 对曰粟米以御【阙】
  御之率求米之精粗又以【阙】
  之长短以石钧斤两求丝【阙】
  粟米举其重也

  问差分者何 对曰差分以【阙】 贱廪税本章以爵次高下求得廪之数以持钱多寡求出税之数以筭赋多寡求发【阙】之数谓之差分差犹等也
  问少广者何 对曰少广以御积羃方圆本章以合分之【阙】并田广除以法而求田纵以方法除羃积而求方又以圆法除方法而求圆谓之少广举其凡也广一歩纵二百四十歩为一畆今欲裁取其纵少以益广故曰少广案积羃方圆之筭不但施于田畆举田为例耳
  问啇功者何 对曰啇功以御功程积实本章以坚壊之率求穿地积以广逺髙深之数四时之程求城堑沟渠之积与用徒受功之数其负载者又以上下徃来歩里之数笼车之任求负载之功谓之啇功啇度也
  问均输者何 对曰均输以御逺近劳费本章以戸数多少道里逺近求车数粟数以人数多少行道逺近求卒数又以戸数多少粟价髙下求僦直以筭数多少粟价高下求佣钱谓之均输言输送逺近劳费均也
  问盈肭者何 对曰盈肭以御隠杂互见肭本作朏盈肭者数人共买物出钱多则有余少则不足以有余不足数求之则人数物价可知数之隠互而难见者假设有余不足之数而以此术求之谓之盈肭朏不足也
  问方程者何 对曰方程以御错综正负本章以诸禾秉实之数置行列诸行递互相减使毎行止存一列以求各秉实之数数不等者交易损益之行有列以正负术入之负欠也谓之方程者程禾数也方所置行列正方也此【阙】所求之数至为杂揉古人所筭数周密备具矣
  问句股者何 对曰句股以御深髙广逺横为句直为股斜为三者可互相求也以句中所容方直之积求之则山之髙井之深城邑之广道里之逺可以测知此筭数之极致也
  问载师所主何事 对曰载师者农牧衡虞官长也主察地宜均民力制贡赋酌髙下肥硗轻重等也
  问宅不毛者有里布何义 对曰布布泉也宅不毛者不种桑麻也罚之使出一里二十五家之布案里布之制广二寸长二尺以为币凭官司印书其上以为民间贸易之币所罚二十五家之数止为不种桑麻者劝也
  问孟子却説廛无夫里之布者何 对曰战国之世一切取之市宅之民已赋其廛矣又令出此夫里之布非周礼载师法度也

  十一经问对卷四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一经问对>
  钦定四库全书
  十一经问对卷五
  周礼
  问田不耕者出屋粟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者何对曰此是戒游手末作者也屋粟者三家之税粟夫家者一夫百畆之税一家力役之征也
  问乡大夫七尺六尺之征者何 对曰七尺者指言二十六尺者指言十五论语曽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是也国中自二十以及六十野自十五以及六十有五皆征者力役之征也用民不过三日为公家小小差使豳风七月云上入执宫功治沟洫涂屋壁皆是
  问三日之役毎嵗必守为常如何 对曰不然均人掌均之法凡均力政以嵗上下丰年则旬用三日中年二日无年则一日凶札则无力政
  问服役之法不免乎 对曰国中及野虽分轻重【阙】不征者谓之舍舍者不役也贵者贤者能
  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升于学者亦不征于司徒
  问族师之职如何 对曰百家谓之族为长谓之师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书其孝弟睦婣有学者方见成周盛时家有塾也案礼记大夫七十而致仕者就家塾而教其方之子弟
  问大司徒既以乡三物而賔兴贤能而乡大夫又于大比攷德行道艺而兴贤能者何 对曰大司徒是举其凡乡大夫是行其事大司徒是在朝之官乡大夫是六乡各一大夫也
  问媒氏掌万民之判中春之月令防男女奔者不禁其礼谓何 对曰防男女于仲春者顺时令隂阳交也周正建子即今十二月故诗曰士如归妻迨氷未泮独奔者不禁注防郑觧不通聘为妻奔为妾滛奔之事安有不禁乎尝谓周礼非周公之全书必末世添入者
  问春官大宗伯所职何事 对曰此掌礼乐之官也大宗伯者礼官之长在王朝为大宗伯侯国止称宗伯鲁文公三年夏父弗忌为宗伯
  问小宗伯所职何事 对曰大宗伯之副贰也礼之大纲统领皆属大宗伯其节目次序小宗伯而下分掌之如鬯人只管饰秬鬯司尊只管尊彜司几筵只管铺设天府只管收藏之类
  问祀上帝而又祀五帝者何 对曰上帝是昊天上帝五帝是祀五方帝
  问天与帝有以异乎 对曰郊坛而祭故谓之天祭于屋上而以神祗事之故谓之帝故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曰天与上帝一耳
  问南北郊之义如何 对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阙】大司乐冬至奏乐于圎丘以祀天夏至奏
  乐于方泽以祀地
  问然此则南北郊不合祭者何 对曰古者天地【阙】川百神亦无一时并祭之礼礼记説郊特
  牲【阙】     用牲于郊牛二乃社于新邑凡两起祭【阙】
  问春官止説祀昊天上帝不説祀后土者何 对曰【阙】
  礼地即是祀后土
  问日月星辰固当祭而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亦祭如何对曰司中是三台星司命是文昌星飌师是箕星
  雨师是毕星所谓祭者祭星辰非祭风雨也
  问风雨系祭雷不与祭如何 对曰风雨之祭自周以来尚矣雷神自唐以来方祭却与雨师同坛共牲而祀也
  问社稷之义如何 对曰社是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土之祗而后土勾龙氏其配也稷却専系原隰之只能生五糓者后稷周弃氏其配也
  问社稷之坛社有主稷无主者何 对曰未攷周制如何今州县社以石为主稷有壝
  问风雨雷神各自有坛如何 对曰社稷坛于西方风师于东北雨师于东南
  问今制先祭先圣先师而后祭风师雨师者何 对曰上丁释奠上戊祭社自周以来遵用此制葢以为二气之良能天地之功用流行于覆载之间以育万物民生赖焉是以于其坛壝时日之制藏于礼官有司嵗举行之在周礼当属小宗伯所掌
  问礼天有二郊地有二社者何 对曰春郊于天社于地祈农之作也秋社于地郊于天报农之成也
  问庙有六祭者何 对曰春祠夏禴秋尝冬烝祫祭禘祭一不可阙
  问郑以上帝与祀五帝为六天者何 对曰昊天只一上帝而已天安得六五帝是五方帝见月令周易説卦帝出乎震举一隅则南中央西北可知矣
  问大司乐是典乐之官如何 对曰舜命夔典乐教胄子 大司徒大纲亦是教国子大司乐统其事乐师调
  问大司乐是教导之官如何 对曰非也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大司乐是乐官之长三代盛时小学之制已自幼时学诗学舞乐所以治其心检其身者有素矣教之官以乐德教国子者听其声音歌诵观其品节度数以为之教尔
  问乐德何义 对曰中和祗庸孝友此为乐教之六德中者尽已中心之谓和者刚柔相济之名祗者恭敬庸是有常孝于父母友于兄弟
  问乐语何义 对曰兴道讽诵言语此为乐教之六语兴者旁引曲喻感善心道者诱掖开使归于正讽者反复而背诵诵者句读之节文与人説曰言述人言曰语
  问乐舞何义 对曰云门大卷大咸大防大夏大濩大武六代之乐也今日习此舞为来祭祀之用
  问敎国子时世子恐皆与焉如何 对曰文王世子一篇可攷王之世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咸在焉
  问圜钟函钟何律 对曰圜钟即夹钟二月律也□钟即林钟六月律也如风字用飌雷字用靁法字用灋此周礼之文也
  问乐师六舞是六乐之舞如何 对曰非也帗舞者全羽祭社稷用羽舞者析羽祭宗庙用皇舞者以羽饰衣祭四方用旄舞者牦牛之尾有事于辟雍用干舞者戈止舞兵事用人舞者手舞祀星辰用
  问八音属防色乐器 对曰金钟鏄也石玉磬也土埙也革皷也竹管箫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
  问钟师一职而奏九夏者何 对曰诗颂君徳乐舞后功诗于堂上而钟皷应于堂下以钟皷奏九夏夏大也乐之大歌有九也
  问九夏云何 对曰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四方賔来奏纳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齐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祴夏公出入则奏骜夏然则九夏皆诗也
  问鲁襄四年晋侯享穆叔工奏肆夏三者何 对曰郑以肆夏韶夏纳夏之三杜子春曰肆夏一名樊韶夏一名遏纳夏一名渠吕叔玉曰肆夏乃时迈之诗樊遏乃执竞之诗渠乃思文之诗歌此三诗又谓之三夏
  问三家説异同奈何 对曰肆夏者九夏中之一章不应举韶夏纳夏以为三注防释肆为遂夏为大曰奏肆夏者金奏时迈执竞思文三颂诗尔故曰肆夏之三国语曰金奏肆夏樊遏渠故左传于金奏后继云工歌文王之三文王大明緜三大雅诗也
  问韎师何职 对曰韎东夷之乐也韎者以韦为服教其乐使服其服不用于朝防燕射而用于祭祀大享以示四夷来王之义
  问内史外史掌诰命比今之制诰如何 对曰内史掌书王命犹今之翰林内制外史掌外令犹今外制舍人著作修撰等官
  问春官一篇独不言象魏者何 对曰天官掌邦治地官掌邦教夏官掌邦正秋官掌邦禁冬官掌邦土五官皆法之所在也故象魏之垂见于四官春官所掌者礼故不言象魏
  问大卜三兆如何 对曰三兆者颛顼氏之占法瓦兆者帝喾之占法原兆者周之占法也
  问三易者何 对曰夏之易曰连山啇之易曰归藏惟周止曰易
  问经卦皆八者何 对曰三易之法其卦皆以八而别之八八六十四也
  问三梦如何 对曰致梦者夏后氏梦书觭梦者殷人梦书咸陟者周人梦书
  问夏官司马所主何事 对曰掌邦国九伐之法军旅之事也
  问司马既掌军旅则握兵发兵其权不亦重乎 对曰非也司马虽掌兵之官至于军旅大事五官之长咸预焉冢宰以征师于诸侯大司徒以旗致万民而治其政令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大司寇涖戮于社兵权散任不偏属一人
  问夏官侵伐比春秋侵伐如何 对曰春秋书征伐以其擅兴师以虐民周礼言侵伐葢以承王命而徂征孔子曰天下有道则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征伐自诸侯出
  问司甲司兵司戈盾司弓矢四官専职此四事乎 对曰四官之授兵器非为战伐而授之民葢授之卿大夫从军防同者也周之帅皆出于卿无事则还朝
  问当时民间想皆无兵器如何 对曰甸出革车一乘凡甲兵戈盾旗物皷铎悉备焉乡遂之官简其兵器是也调发则各以其具行而官府不与知也可见民兵自藏之民耳
  问太仆是侍御仆从官否 对曰太仆掌受民报如汉之公车司马后之登闻皷院凡诸侯羣臣万民各有复逆复谓奏事逆谓受下奏如唐之奏复是也势有尊卑故太仆小臣御仆各以官尊卑受之以逹于宰夫宰夫亦掌臣民复逆宰夫告冢宰与王参议行之所以通下情来諌诤也
  问春秋官大司寇所主何事 对曰司寇掌邦禁以三典五刑佐王诘四方者也
  问大司寇以嘉石平罢民以肺石逹穷民其义如何对曰民有罪而未丽于法者曰罢民有复而未得逹于上曰穷民罢民则坐诸嘉石而听役穷民则立于肺石三日而士听其辞
  问嘉石肺石其义如何 对曰嘉石文石也肺石赤石也文取文法之义肺取肺膓之义
  问此二石置于何所 对曰只如周礼旧制在外朝肺石居右嘉石居左地在库门之外以理推之当在臯门库门之闲葢臯门乃众庶州长所立之位穷民逹于肺石之所罢民坐于嘉石之所则地不逼于外朝而宫禁尊严
  问小司寇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如何 对曰命夫为大夫者命妇则大夫妻左传衞侯与元咺讼武子为辅鍼荘子为坐士荣为大士 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晋士匄平王室王叔亦使宰伯舆亦使大夫瑕禽坐狱士匄听之
  问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其法云何 对曰斩用鈇钺今腰斩也杀以刀刃今弃市也搏当作膊去衣受刑如今之剐剥也
  问司烜氏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者何对曰夫遂阳遂也鉴镜也即方诸阳遂取火方诸
  取水今之水火镜也取火以青纸贴镜映日取之取水以白纸贴镜映月取之用此火以照馔陈设明水以为酒涤樽罍
  问穴氏攻蛰兽翨氏攻猛鸟硩蔟氏覆夭鸟巢蝈氏去鼃黾壷涿氏除水虫庭氏射夭鸟宁不杀物伤生非仁政乎【翨音翅硩音涤】 对曰蛰兽各以火物攻之攻猛鸟各以其物为媒而掎之覆鸟巢以方书日辰月嵗星号禁之鼃黾焚牡□灰洒之死烟被之使无除水虫以皷殴之以石投之且以牡橭沈于水而杀水神夭鸟之神又以大隂之弓枉矢射之若此之类必非周公之用心也【橭音姑】
  问司仪掌賔客摈相之义如何 对曰出接賔客曰摈乡党篇曰君召使摈入賛礼曰相孔子摄行相事是也
  问王三揖之礼有土揖时揖天揖者何 对曰土揖者推手小下时揖者平推手也天揖者推手举之土揖庶姓无亲者也时揖异姓防姻者也天揖同姓宗族者也此是合诸侯防同祭祀王升坛而诸侯朝见之仪
  问冬官司空所主何事 对曰司空者工官也伯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冬官一篇亡汉兴购千金求之弗得乃以考工记补之而犹阙其六叚氏裘氏韦氏筐人楖人雕人
  问或曰冬官未尝亡 对曰案司徒掌邦政司空掌邦土胡五曰冬官未尝亡乃刘歆颠【阙】妄以冬官事属地官耳
  问考工记出于何人 对曰周官六典缺其一河间献王乃求考工记以补之周官之书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周礼六典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阙】 地官内
  问蔡传以周公作周礼一书未备非冬官篇亡 对曰周公周礼六服朝觐之制不同故曰作书未备冬官又系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其亦非错杂于地官中百工之事又非司空正职书未备而公没信矣
  问攻木之工七曰轮舆弓庐匠车梓者何【庐音卢】 对曰轮人攻于轮者也舆人緫言为车者也弓人为弓者也庐人为兵器者也匠人掌表景方位涂沟洫者也车人为车兼为耒者也梓人为器用者也
  问攻金之工六曰筑冶凫防段桃者何 对曰筑氏执下齐【音剂】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防氏为量段氏为镈桃氏为刃下齐者大刃之齐削杀矢之齐鉴燧之齐齐者金相和之品数也上齐者钟鼎斧斤戈防也多金少为下齐少金多为上齐凫氏为钟故曰声防氏为量豆区鬴也段氏为镈农器也桃氏为劔工于刃者也
  问攻皮之工五曰函鲍韗韦裘者何 对曰□人为甲者也鲍人作□理皮革者也韗人造皷者也韦人裘人二工缺
  问设色之工五曰画绘钟筐防者何 对曰画是文采绘是文绣钟是染色筐人缺防浆丝者也曰练丝
  问刮磨之工五曰玉楖雕矢磬者何 对曰玉人雕玉者楖人雕人缺矢人为矢者也磬氏为磬者也
  问抟埴之工二曰陶瓬者何【瓬音纺】 对曰陶人为甗者也瓬人为簋者也【甗甑也左传纪甗磬】
  问五官之首皆有惟王建极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五句冬官独无者何 对曰冬官缺考工记又出汉儒不敢则效经文
  问六卿分职率属其属防人 对曰天官宰以下六十有二地官司徒以下七十有四春官宗伯七十夏官司马六十八秋官司寇六十有五冬官考工之属二十六为通三百六十有五
  问府史胥徒通计防人 对曰冢宰一官二千六百六十有六宗伯一官二千二百四十有一司马一官三千二百六十有五司寇一官二千六百五十有七四官之属固已万人矣
  问周制多是兼官府史胥徒之数已近万人何以飬之对曰此皆庻人之在官者六卿之属治事之所不
  知何处安放且安有许多闲田禄之此必刘歆軰多端増广附益于各官之下周公初意未必琐屑繁碎也
  问官皆有府史胥徒而有无府史胥徒者何 对曰食医疾医医兽医皆无府史胥徒
  问有府无史者何 对曰角人羽人文书少而有羽物自藏之
  问有徒无胥者何 对曰腊人得徒则足不假胥师
  仪礼
  问仪礼一书谁人作 对曰未知谁作或曰周公作然周礼大宗伯掌邦礼孔子有学礼之言礼记有读礼之文当是时固有简牍可传矣决非秦汉间笔也其制度必出于圣人若断以为周公之作则非所敢知
  问此书出于何载 对曰河间献王云得先秦古书曰礼曰礼记艺文志云古经者出于鲁淹中
  问仪礼何以得名 对曰秦焚书礼之见于汉者犹有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篇记百三十一篇汉之君臣不好不尚至宣成世大小戴刘向所録止十七篇其十七篇中有仪有礼遂合而名之
  问今之仪礼十七篇其刘向所録乎抑髙堂生所传乎对曰髙堂生所传特士礼耳今仪礼有冠昬防祭
  相见虞特牲馈食七篇所谓士礼也他皆诸侯卿大夫礼必非髙堂所传者唐陆德明贾公彦定为今之仪礼参以淹中所出天子诸侯卿大夫制与后苍所明刘向别录则其书不纯古矣
  问既有周礼又有礼记而又有仪礼者何 对曰朱文公修三礼刘子云周官一书固为礼之纲领至其仪法度数则仪礼乃其本经而礼记是觧仪礼之义且如仪礼有冠礼礼记则有冠义仪礼有昬礼礼记则有昬义以至燕射聘莫不皆然
  问仪礼不言军礼者何 对曰周礼大宗伯掌五礼军礼其别有五而仪礼不载者谓军礼乃征伐动众之事其礼已载于司马法矣
  问礼始于冠昬者何 对曰冠者所以重成人之道昬者所以正夫妇之伦
  问相见亦有仪者何 对曰以有言辞之文故制为相见之仪便敬慎不失也
  问乡饮亦制礼者何 对曰圣王之化自一乡而逹之一国自一国而逹之天下乡饮而制礼者圣王所以崇敬让之化明尊卑之义序爵齿之容息争讼之风者也
  问乡射亦制礼者何 对曰先王崇三射之制立五善之目以此选士以此建侯以饰礼乐以观容志而大政寓焉明乎其节而不失其事则功成而德行立无暴乱之端而有揖让之风故曰射者所以观德也
  问所谓大射之礼者何 对曰所以明君臣之分也天子诸侯之礼也然射中得为诸侯不中则不得为诸侯此等言语难信恐只是以射审是非非以此定去取也
  问聘礼者何 对曰所以重徃来之交际也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是故有遣聘有报聘
  问燕礼者何 对曰人不能无欢愉之心故君子以饮食燕乐制为之礼者以为乐胜则流智之实知斯二者乐之实乐斯二者礼之实节文斯二者
  问祭礼者何 对曰仪礼中止大夫士礼如邦国人君者仅存一二生事之以礼死之以礼祭之以礼故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祭思敬又曰祭从宜或问今世俗祭礼如何曰慢矣葬礼如何曰僣矣
  问馈食亦有礼者何 对曰一献侑之微一笾豆之数莫不有礼文行其间
  问丧夕者何 对曰【阙】
  问虞者何 对曰【阙】
  问昬礼有六者何 对曰窈窕淑女左右采之是故纳采焉娶妻不娶同姓是故问名焉人谋鬼谋欲无不臧尔室尔家欲无不宜纳吉也无辞不相识无币不相见纳徴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请期也往迎尔相御轮三周亲迎也
  问郷饮礼亦有六者何 对曰请賔介陈器馔献賔介献馔旅酬燕其大节有六
  问拜至拜洗拜送拜既者何 对曰礼以敬为主非敬不足以行礼也
  问请安请坐爵乐无筭者何 对曰礼之用和为贵此所以亲睦郷闾而罚爵之礼不行
  问降盥降洗者何 对曰礼有洁而为贵曰洗曰帨曰受且降以清尚洁也
  问辞盥辞洗者何 对曰辞让之心礼之端也非辞让不足以见恭敬
  问父坐子立者何 对曰教人以孝也
  问老者坐于上少者坐于下者何 对曰教人以弟也问饮食必祭者何 对曰不忘本也
  问酬爵不举者何 对曰不尽人之惠也
  问序賔以贤者何 对曰贵德也
  问序坐以齿者何 对曰贵长也
  问序僎以爵者何 对曰贵贵也
  问工歌必献者何 对曰不忘功也
  问燕及沃洗者何 对曰不则也
  问歌关雎葛覃卷耳者何 对曰教人以齐家之道也问歌鹿鸣四牡皇华者何 对曰教人以事君之道也问升歌三终者何 对曰谓歌鹿鸣四牡皇华也问笙入三终者何 对曰谓笙南陔白华华黍也问闲歌者何 对曰歌鱼丽则笙由庚嘉鱼则笙崇丘歌南山有防则笙由仪也文公诗传曰间代也言一歌一吹也
  问合乐三终者何 对曰歌闗雎则笙鹊巢合之歌葛覃则笙采蘩合之卷耳则笙采苹合之故升歌之诗三间之诗六合乐之诗亦六也
  问乡饮歌风而不及颂歌小雅而不及大雅者何 对曰乡饮者一乡之事所谓用之乡人焉者安有所谓威德而颂虽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然政役亦止行于一郷而未足以行之于一国故止歌小雅
  问五礼何所始乎 对曰孔頴逹云伏羲造琴制为嘉礼之始神农播种饮食为吉礼之始黄帝有战有有官为军賔凶礼之始
  问礼至周而后备乎 对曰夏商而行简略至周自有许多降杀上世亲亲长长至周则有贵贵尊贤防祭之礼有絶有降又有不絶不降凡此皆天下之大经周公搜剔出来立为定制后世更不可易【文公仪礼】
  问汉叔孙通所制朝仪若何 对曰緜蕝之仪至于羣臣震恐无敢喧哗失礼者比之三代燕暇雍容气象则无复存矣此葢秦人尊君卑臣之法【文公】
  问叔孙制礼两生非之者何 对曰月余緜蕝何以复古必待百年曷御击柱叔孙固非两生亦未为得【刘子述言】
  问汉初古礼尚存何故不传 对曰河间献王所传古礼五十六篇汉末郑尚及见今注防中时有引援唐开元犹在后来无人説着此书遂亡【文公】
  问开元贞观礼如何 对曰周公制礼立于一时而万世不易自非圣人仪礼则未有乆而不变故贞观之礼不可行于显庆而显庆之礼不可行于开元【东莱】
  问唐宋沿革如何 对曰开寳礼全袭开元但略政和五礼新仪开元有刺史吊吏民之礼略如古者国君吊民开寳删去
  问宋朝立礼科之意如何 对曰开寳立通礼科令其熟读此书试时挑问后来又作为通礼一书如问笾起于何时逐一説了又反覆议论一段
  问政和五礼新仪如何 对曰南渡后州郡犹存印本后来散失如春秋释奠祈报社稷及礼风雨雷师坛壝器服制度与夫冠昬防祭民间无以遵守
  问二程横渠司马公三家言礼如何 对曰二程横渠多是古礼温公则大概本仪礼而参以今之可行者伊川礼则祭礼可用昬礼则当用温公最为适古今之宜【已上并文公礼记】
  问文公家礼如何 对曰冠礼多遵用古礼昬礼依用温公防礼本于仪礼祭礼至晚年犹未定今士庶多不能行后来祭礼闻已刋于邵武至今未见此书家礼所载冠昬防若克遵用仪礼在是矣
  春秋
  问春秋何义 对曰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春秋二字赏善罚恶之意
  问赏罚天子之权春秋与鲁者何 对曰天下有道则赏罚自天子出上有明天子赏善罚恶则春秋不作借赏罚之权与鲁不得已也
  问当时岂无强大之诸侯而与鲁者何 对曰鲁周公之后也非私鲁也伤周也
  问春秋内鲁而或不为鲁讳者何 对曰此孔子公天下之心也周有恶不讳鲁有恶不讳讳鲁则私矣而有时乎为周讳也为鲁讳也
  问孔子一列大夫耳敢私以赏罚之权与人者何 对曰孔子尝有言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问晋之乗楚之梼杌如何 对曰乗者载也史乃载事之书梼杌恶人名著其恶所以惩恶而劝善此一国之史非公天下之书也
  问孟子槩之鲁春秋曰其义一者何 对曰论其名史之义则晋为载事楚为着恶春秋为赏善罚恶故孔子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问诗亡然后春秋作其説云何 对曰周平王崩在鲁隠公三年隠公即位则平王四十九年也平王东迁黍离降于国风天下不复有雅诗矣春秋起于隠公之元年者适当雅亡之后故也
  问春秋不始于惠公者何 对曰惠公之世周平王尚知一二分王道郑武公入为司徒晋侯捍王于艰今观缁衣之诗及书文侯之命岂不君君臣臣及平王在位日乆踈逺兄弟不抚民人末年失道滋甚纲沦法斁诸侯不复知有王命在位亦及四十有九年矣适隠公即位不告于王故托始于隠公圣人深意也
  问【阙】 谓隠贤让国故孔子以隠冠于春秋者何 对曰桓公幼隠公长而当立在位十一年虽对羽父有老之説迟回顾恋不能勇退何譲之有
  问何处见得隠公当立 对曰隠公是孟子继室声子所生既长且贤彼桓公者虽仲子所出以礼断之礼无二嫡国君亦无二妃葢礼诸侯不再娶仲子虽宋女其位在妾隐公当立故隠十一年称公春秋与之也
  问隠公当立不书即位者何 对曰不禀命于天子故不以即位之礼书
  问春秋有五始者何 对曰元者气之始春者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王襃曰春秋法五始之要
  问春秋始隠终麟者何 对曰托始于隠知平王终不足以有为获麟而终伤世变重于此而有感
  问一説春秋感麟而作者何 对曰麟为圣人出也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出非其时遇狩而获圣人葢有所感也春秋感麟而作虽以此始亦以此终
  问麟不出春秋作否 对曰麟不出春秋亦作但圣人之意必有所因
  问公谷经终获麟左氏经终孔丘卒者何 对曰春秋止于获麟孔子作书缘何自书曰卒如此则孔子成春秋以为天下而独私一孔丘哉公谷以为天下之书左氏以为孔子之书当从公谷
  问卒之者谁 对曰游夏之徒增此两年以记圣人之没耳非礼也
  问书孔丘卒不出于左氏而责左氏者何 对曰传春秋者左氏也当如公谷止于获麟获麟以后以传体编年可也君子何议焉
  问公谷皆记孔子生者何 对曰公谷皆传也何为而不可公谷书生于传可也左氏书卒于经不可也传不可无经不可续
  问元年春王正月者何 对曰元年者鲁之元年春者四时之首王者周之天王正月者王之正月周正建子天下皆禀周之正朔也
  问月次正正次王王次春春次年年次元者何 对曰斯五者编年纪事之纲领也
  问隠公之经或以为平王或以为桓王者何 对曰谷梁曰平王公羊曰桓王皆拘泥之説在平王时则为平王在桓王时则为桓王隠公元年尚在平王之世三年则为桓王之世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随王而称
  问书王亦有二月三月者何 对曰书王正月者十三王二月者二十王三月者十九无事有时亦冠以王之一字
  问隠公十一年不书正者何 对曰元年有正正隠公也十一年无正隠公不自正也
  问桓公三年不书王者何 对曰元年有王治桓公也三年无王以桓之无王也
  问三年不书王桓无王也自后凡十年不书王者何对曰菟裘之愿未伸钟巫之祸先司马之九伐不至王朝之贬黜无闻桓公十年不书王者伤上无明天子也
  问定公元年不书正者何 对曰君道不正权臣专国昭公不得正其终定公不得正其始故即位在四月也
  问桓公四年七年不书秋冬者何 对曰天王失刑而不治桓诸侯党恶而相朝桓两年不书秋冬者讥当世之失刑也
  问荘公二十二年以五月首夏者何 对曰忘亲娶讐如齐纳币讐女不可以奉先五月不可以首夏讥荘公弃父雠娶讐女也
  问书始者何 对曰始者贬辞也以其旧之诬也始作两观是也
  问书初者何 对曰初者襃辞也亦有贬辞初献六羽初税是贬也
  问书及者何 对曰左氏传例与谋曰及
  问书盟者何 对曰书盟者九十有五皆罪其贼古道长乱阶而邾仪父为之首【隠公元年】
  问书防者何 对曰书防者八十三皆讥其越法行礼防戎于潜为之首【隠公二年】
  问书围者何 对曰书围者四十有四罪其相残也宋人围长葛为之首【隠公五年】
  问书伐书侵者何 对曰书伐者百九十一书侵者五十四贬其不务息兵也
  问书朝书聘者何 对曰朝者三十有一聘者三十有三皆贬其不知尊王而自相朝至于王臣下聘王国亦自失其为尊也
  问书入者何 对曰书入者二十八皆罪其専兵也莒人入向为之首【隠公二年】
  问书战者何 对曰书战大小共五十有八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否则互相侵夺皆圣人所深贬也
  问书来者何 对曰王臣则或小贬其无王命列国之大夫则或贬其私交及负辜而来此也
  问书奔者何 对曰皆贬其负罪而逃者
  问书灭者何 对曰毁其宗庙夷其社稷迁其人民俘厥寳玉逐其君而有其地也
  问书亡者何 对曰灭者以兵威而灭之亡者不能抚其民人守其宗庙保其社稷自底灭亡书梁亡是也
  问三传得失如何 对曰互有得失左氏善于考事而义理则踈公糓于义理颇精而考事则略左氏理不胜文公谷文不胜理左氏之得公谷失之公谷之得左氏失之
  问左氏熟于国史故事之本末能攷其详 对曰只为曾见国史但不向义理上用心説梦説相论鬼谈神吉凶祸福生死寿夭皆非春秋大义且得见鲁史之所以详何缘不求春秋之所以约由详反约则知一字之襃贬有所自来可惜学不至此
  问公谷必是淳朴之士故以义理观经 对曰公谷识义理可惜不曽见国史左氏博洽有史才大扺博物洽闻者必有文章而浮夸是其短也公谷各守所学如春秋所有者皆求觧尽所无者则未尝言之是二儒淳朴处
  礼记
  问礼记一书谁作 对曰孔子没七十二子共撰所闻以为之记及秦汉诸儒附録所记以成编多非孔子言者凡子曰者多假托
  问孔门弟子所记而曰戴记者何 对曰汉宣帝后苍最明礼曽讲礼于曲防戴德戴圣皆其弟子也德所删八十五篇号大戴礼圣所删四十九篇号小戴礼即今之礼记也
  问大戴礼不行世者何 对曰大戴冗杂其好处都被小戴采摘来做礼记大戴礼如韩诗外传虽有此两家书而读者希
  问篇名曲礼者何 对曰先儒以为委曲教人之义惟林艾轩光朝一説谓后苍礼于曲台其弟子所记乃曲台所闻者故以曲礼冠于篇首以明曲防所讲之礼也
  问各篇皆有作者之名乎 对曰中庸子思作缁衣公孙尼子作月令吕不韦门人作王制汉文博士作乐记先儒以为荀卿作经觧疑治易之家者作大学疑曽子作其余未闻
  问曲礼少仪内则等篇恐皆是小学之文 对曰吕氏童蒙训以为礼之洒埽应对进退之节文内则一篇止是子之事父母妇事舅姑之礼
  问礼器礼运名义若何 对曰横渠正蒙以为礼之成
  之用也
  问经觧一篇只觧礼经如何 对曰伊川荅吕与叔曰恰限易之教洁净精微诗之教温柔敦厚恐害义理此篇实文墨之士为之觧礼经尚未得况觧五经乎
  问儒行一篇果出孔子如何 对曰李泰伯云必非孔子之言葢战国豪士所以髙世之节其条十有五防意重复夸诧过当或曰鲁哀公轻儒孔子有为而言然多自夸大以傲其君岂所谓孔子哉
  问表记止论人之威仪如何 对曰伊川以为是儒者教人循礼之言故言多近道
  问明堂位人多以为不可信如何 对曰鲁僣王礼其起于成王伯禽后来兼六代之乐皆僣用之如曰周公践天子位安有此理记者之讹也
  问月令中闲有周汉事不可断以为出于吕氏门人对曰此篇记秦事为多周汉事间杂必出于吕氏门人而补葺订正汉儒与有力焉
  问四十九篇记尽得礼否 对曰如何可尽王制玉藻诸篇乃礼之文物制度燕居缁衣诸篇乃礼之规矩准防冠义昬义燕射诸篇乃礼之文义训辞礼莫大于祭祀故郊庙之礼为详礼莫重于丧葬故服制之礼为备一服之制见于深衣一燕之乐见于投壷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亦未为不尽也
  问礼记莫是仪礼中之节文 对曰周礼是礼之纲领至其仪法度数则仪礼乃其本经而礼记乃其义説文公曰仪礼是经礼记是觧
  问檀弓月令文王世子学记表记大学中庸何以谓之礼书 对曰曲礼郊特牲祭义祭法昬义冠义防服等篇古之礼书也乐记一篇古之乐书也若檀弓大学等篇葢自汉兴搜求于残编断简之中礼得于淹中乐传于刘氏初莫详其各篇作者之名因记録以成编耳
  问礼器云礼者体也祭义云礼者履也体履如何 对曰体谓礼经也盖礼者立治之本统之心体之身以齐正于物谓周礼仪礼也故为体履之云者谓昔之诵而説者至是可践而履也故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
  问三百三千其説异同者何 对曰孝经説礼经三百礼器云经礼三百中庸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器云曲礼三千大意谓礼之体其纲领体统则三百而节文度数躬行践履其条目则三千之多异同何必深辨
  问王制班爵与孟子不同者何 对曰孟子以天子公侯伯各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王制则子男二位而不及天子孟子以君卿大夫上中下士各一位凡六等王制不言君而止五等 大国次国小国皆有上士二十七人中士下士又当防人此不可晓者一也
  问大次小国之数过多者何 对曰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阙】   之则为千七十三
  国周封建之制难攷以此其见【阙】    不过
  【阙】百八十国见于左氏者不过倍加之数耳【阙】
  多乎此不可晓者二也
  问【阙】    封建而王制有封建者何 对曰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古者【阙】 畿内不
  以封建诸侯虽有六卿采地而谓【阙】     亦岂有九十三国哉此不可晓者三也
  【阙问】    皆置三监者何 对曰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自古无三监之官独周封武庚于啇虑武庚作乱使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监之安得毎国各有三监乎此不可晓者四也
  问【阙】 天子诸侯无事而不田曰不敬者何 对曰田狩之事虽因农隙以讲武然天子一日万防何必三时亲田也文王不敢盘于逰田而谓无事而不田曰不敬此不可晓者五也
  问王制诸侯礿而禘之禘则不尝者何 对曰禘者大祭也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乃谓之禘不王不禘也春秋书禘记其僣也何得为诸侯之僣乎此不可晓者六也
  问王制一篇不足为经典乎 对曰此篇乃汉文帝朝博士诸生作所见异辞所闻异辞传授専门学识殊辙如粥市之有禁飬老之异衣道路男子必由右妇人由左车以中央岂所谓王制者哉悖礼拂经与圣人之书并行于世僣妄乆矣
  问月令以古之五帝主五方不及尧舜者何 对曰此论出于邹衍五运之説后儒推其相生以为德始于木故太昊司春木生火故炎帝司夏中央土也故黄帝以土继火少昊以金继土颛帝以水继金且少昊黄帝子也父子之间其德自异此不根之论也不诬及尧舜幸矣
  问四时祀祭各一所者何 对曰曲礼五祀戸灶中□门行也祭脾肺心肝肾【阙】古无有也惟见于汉儒之记礼况春则祀戸夏则祀灶季夏则祀中□秋则祀门冬则祀行以隂阳出入盛衰言【阙】
  无是礼也
  问天子之居四时各一者何 对曰王者向明而治以聴天下自有常处何必春居青阳夏居明堂秋居緫章冬居堂又列为左个太庙右个配十二月为太室以居中迁徙徃耒莫有定止
  问四时所乗之辂不同者何 对曰天子乘车不过五
  辂或祀天【阙】    取其宜耳何必春乗鸾辂
  夏乘朱辂秋冬乘戎辂【阙】    四时之所乘而不知五辂之宜用必无是理也
  问四时所驾之马所载之旂所衣之衣所服之玉亦不同者何 对曰天子之马不过选其良者充闲廐备驱驰何必春苍龙夏赤駵季夏黄駵秋白骆冬鐡骊也 天子之旂为太常画日月【阙】 于上自有常色天子之服绘六章于衣以法干绣六章于裳以效
  坤 天子之玉大圭镇圭衡璜琚瑀其色皆白何必皆随时而分五色哉
  问郊特牲八蜡之祭其义若何 对曰先王制祭蜡之义盖具体以陈报田之祭也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谨民财也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
  问蜡之神有八者何 对曰一先穑二司穑三农四邮表畷五猫虎六防七水庸八昆虫歴三代秦汉魏宋皆祭之
  问蜡之名起于何代后世更名曰腊者何 对曰蜡之名起于伊耆之代夏谓之嘉平啇曰清祀周曰大蜡秦更曰腊复曰嘉平汉曰腊魏因之隋唐始更前制复名曰蜡
  问歴代祭蜡之日不同者何 对曰周以嵗十二月建亥月也汉以季冬魏髙堂生隆议腊用日云王者各因五行之盛而祖以【阙】 为腊博士秦静非之隋初用孟冬丁亥唐用季冬腊日蜡
  问【阙】    也惟顺成之方行者何 对曰唐戸部祭【阙】之辞【阙】   于某虫蝗于某疫疠于某则
  【阙】其方守之神不及【阙】     以其神之涎漫
  惝怳冥防焉不可执取而犹诛【阙】     言动作之愧然者乎是设彼而戒此也

  十一经问对卷五

《十一经问对》 相关内容:

查看目录 >> 《十一经问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