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丛部 > 其他 > 清圣祖实录选辑 >

康熙十七年

康熙十七年

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戊午)春正月初八日(庚辰),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疏言:『臣遣知府張仲舉等持諭往招海賊鄭錦;還報:鄭錦但云錢糧匱乏,假託支吾,語言無定。觀此,海賊無降意矣』。得旨:『鄭錦雖無降意,其附逆人民有革心向化者,大將軍康親王仍隨宜招撫』。

二月十五日(丙辰),諭兵部:『頃平南王尚之信疏言「廣東潮陽諸處,海洋賊艘不時出沒」;因令精南王耿精忠、將軍賴塔、提督王可臣等鎮守潮、惠濱海之地。今既命尚之信或親往、或遣兵隨宜應援廣西,若遇廣東有警,耿精忠、賴塔等可即行剿御;並速移文大將軍康親王知悉』。

二十日(辛酉),福建總督郎廷相疏報:『海賊偽水師總督林英等犯泉州界,提督段應舉遣標下參將朱起龍等率兵撲剿,大敗之於日湖等處,生擒偽總兵林耀、偽副將黃弘等』。下部議敘。

--以上見「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七十一。

三月初二日(癸酉),福建總督郎廷相疏言:『海澄為漳、泉門戶,今海逆登岸,據有玉州等寨,復分路侵犯石碼、江東橋諸處。臣已同副都統胡圖、海澄公黃芳世酌議,發滿、漢官兵前往應援。但漳屬地廣兵少,防御難周』。得旨:『海賊分路侵犯,不可不亟發援師。大將軍康親王速增遣大兵,與郎廷相、黃芳世協力固守漳州、海澄諸處,剿滅海寇』。

初十日(辛巳),兵部遵旨議敘:『海澄公黃芳世之弟黃芳泰應授為參將,俟海澄公標下缺出補用』。得旨:『黃芳泰冒險請兵,全家殉難,忠貞可嘉!著凡有總兵官缺出一同開列具奏。

十二日(癸未),平南王尚之信疏言:『前奉旨命臣統兵親進廣西,臣慮賊窺我兵已撤,必肆犯潯、梧;且高、雷、廉三郡初定,人心尚未寧戢,恐復為逆賊煽惑。再四熟籌,不得不駐省會,以圖肆應』。得旨:『尚之信藩下兵,著精選萬人遣赴廣西,停其親往;仍駐守廣東省城,兼顧惠、潮,勿致疏虞』。

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疏言:『前令臣分發兵守潮州,今海逆侵犯海澄諸處,大兵不便分遣』。得旨:『平南王尚之信已停赴廣西,見令兼顧惠、潮;而靖南王耿精忠、將軍賴塔仍鎮守惠、潮諸處。大將軍康親王其速遣官兵,剿滅侵犯海澄賊寇,不必應援廣東』。

二十四日(乙未),福建水師提督海澄公黃芳世疏報:『海逆自敗遁之後,集其餘夥數萬,負嵎石碼城;於三月初六日,偽提督吳淑等率賊眾二萬有餘上岸。副都統孟安等同臣標副將楊壯猷等率領滿、漢官兵協力追斬,擊沉賊船;賊眾敗退』。下部議敘。

閏三月初三日(癸卯),浙江總督李之芳疏報:『浙省陸地逆賊雖經剿撫,而沿海一帶鄭克塽賊船,風潮往來,不可勝計。象山副將汪國祥、溫州鎮總兵官陳世凱等於正月初旬大敗賊眾於廟嶺等處,斬殺五百餘名,獲器械無算』。下部議敘。

十六日(丙辰),諭議政王大臣等:『海寇盤踞廈門諸處,勾連山賊,煽惑地方,皆由閩地瀕海居民為之藉也。應如順治十八年立界之例,將界外百姓遷移內地;仍申嚴海禁,絕其交通。但窮苦之民一旦遷徙,必棄田舍,難以為生,殊可憫惻!可將本年地丁額賦、差徭雜項盡行豁除。該督、撫揀委能員料理,俾安輯得所,勿致苦累』。

二十七日(丁卯),福建總督郎廷相疏報:「逆賊蔡寅擁眾數萬,屯劄天寶山地方,截我糧道。臣遣發官兵會同海澄公黃芳世進剿,於本月初一、初二兩日連敗賊眾,陣斬偽提督楊寧等三十六員,擒賊弁一百二十餘員,斬兵二千九百餘人,奪營寨二十四所』。下部議敘。

--以上見「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七十二。

夏四月庚午朔,漳州安塘筆帖式報:『副都統伯穆赫林、海澄公黃芳世等師次灣腰樹,為賊所衝;平和失陷,賊逼潮州立營』。得旨:『大將軍康親王兵既分援諸路、蒙古兵復撤回,閩中兵力似單。今浙江平靖,可於杭、臺、衢三府滿洲、蒙古、漢軍兵內選六百名,令副都統雅塔理率赴福建;到日,聽康親王調遣。並檄將軍喇哈達、賴塔、靖南王耿精忠等交相計議,剿滅漳、潮間賊寇』。

初五日(甲戌),海澄公黃芳世疏言:『閩省變亂時,臣叔黃梧、弟黃芳度所部官兵並已離敗。臣抵漳之後,頗復收集;請減兵額為三千,付臣弟黃芳泰統轄』。總督郎廷相又疏言:『海逆勢焰日盛,勾連山賊,互相應援。臣標兵止二千五百,所在告警,不能分應;請增臣標兵二千五百,設立五營。今韓大任投誠之兵見給糧餉,即以此兵補入臣標,可不煩別糜糧餉』。上諭海澄公黃芳世收集之兵,往時遭亂,堅守孤城,效力勞苦。今逆氛未靖,不當令其分散;宜如所請,以三千人隸籍,支給糧餉。黃芳泰已授京口左路總兵官,其令黃芳世標員分轄此兵。總督郎廷相奏增兵二千五百,設五營;亦如所請。但韓大任之兵新經招撫,不宜聚處一軍。大將軍康親王及參贊大臣、將軍耿昭忠及該督、撫、提等評議,將撫提標舊兵與新附之兵相參配合,以足兵額。統轄官員,該督選擇題補』。

十二日(辛巳),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疏報:『副都統胡圖、海澄公黃芳世等率領滿、漢官兵於閏三月初十、十一日連破漳州海賊,陣斬偽提督、總兵等,焚燬賊營,獻偽印劄、船隻、器械無算』。下部議敘。

二十一日(庚寅),漳州安塘筆帖式報:『海逆環圍海澄,我兵失利於灣腰樹,賊勢益張。聞海澄城中糧已匱乏,賊復日犯漳州』。總督郎廷相復疏言:『海賊猖獗,閩省兵單;請調江南、浙江、廣東三省滿、漢官兵赴援漳、泉。又請調三省水師戰船並於福建召募水卒,規取廈門』。得旨:『江南舟師調發岳州諸處,京口亦為濱海要地;廣東之兵進剿阻逆,鎮守潮州官兵及劉進忠所部官兵又調往廣西梧州。署副都統孟安等已率兵往援漳州,副都統雅塔理亦已率浙江大兵前赴福建。此三省之兵既隨在分遣不可復行調發。且目下事機,救援海澄為急;郎廷相乃奏請調募舟師規取廈門,不合:俱不准行。大將軍康親王等身受全閩重寄,宜將雅塔理率往之兵並黃芳世、郎廷相標下增設之兵隨宜調遣,務急解海澄之圍,撲滅犯漳賊寇』。

五月庚子朔,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疏言:『海澄危急,臣已檄駐守廣東潮州將軍賴塔率所部兵之半及綠旗兵來援;餘兵令副都統倭申巴圖魯統領,同靖南王耿精忠駐守潮州』。得旨:『海澄被圍日久,勢在危急。將軍賴塔可率兵速往救援。潮州亦屬要地,康親王更檄倭申巴圖魯等嚴加固守。但海逆勝甚猖獗,不可不增發官兵。浙江既有將軍、總督、巡撫、總兵官足以固圉,應選綠旗精兵三千,令提督石調聲統之,速往應援。如或稽遲,從重治罪』。

海澄公黃芳世病篤,上疏言:『臣叔黃梧、弟黃芳度全家殉難,不遺一孤。臣止一男,甫及九歲;臣弟總兵官黃芳泰久歷戎行,備嘗險阻,乞令承襲公爵』。尋福建總督郎廷相疏報黃芳世故,上命贈黃芳世少保,以總兵官黃芳泰襲封海澄公。

初十日(己酉),先是,上諭吏部、兵部:『向以閩省海疆要地,雖經恢復,海逆未平,民生凋敝。撫綏防御,惟在文武大吏相與殫心料理,方與民兵有裨。今總督郎廷相、提督段應舉自簡任以來為時已久,山谷伏莽未靖、閭閻之困苦未蘇,吏治未見澄清、營伍漫無整頓。寇警頻聞,地方躪擾;更有甚者,海賊侵犯內地,事前不能預防、事後不能剿御;皆由該總督、提督庸懦無才、職業不修所致,殊負簡任之意。豈可仍令在任,貽誤封疆!大將軍康親王、參贊大臣等共會同嚴加確議具奏』。至是,康親王傑書等奏:『郎廷相等應嚴加處分』。上諭郎廷相、段應舉俱著解任。江寧提督楊捷謀勇兼優,著以原銜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調補福建全省水陸提督總兵官。一切剿御賊寇、保固地方、戰守機宜,全資殫心籌畫,展布壯猷,以副朕簡擢倚任至意』。

十四日(癸丑),擢福建布政使姚啟聖為福建總督;擢福建按察使吳興祚為福建巡撫。

--以上見「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七十三。

六月庚午朔,諭議政王大臣等:『康親王傑書用兵,甚為選?;自至浙江,安居無事之地。及屢降嚴旨督趣,始破衢州之賊,進定福建。福建既平,不事預防固守,俾海賊登岸,遂困海澄。我國家軍法嚴明,無敢輕忽;浙江、福建失機將士,傑書未嘗察取供詞糾劾,有負委任。其會議以聞』。尋議政王大臣等議奏:『傑書罷庸,怠忽軍紀,宜並參贊大臣嚴行處分。但見在出征破賊,俟師旋察議。海澄被困之處,應令盡力救援』。從之。

諭議政王大臣等:『福建所有之兵汛守沿海訖於潮州,勢分力弱;而解海澄之急,又屬最要。頃平平南王尚之信已擊敗高州逆賊,令其速還會城,即率官兵馳赴潮州鎮守。其在潮州滿兵及靖南王並其所屬官兵,令赴將軍賴塔、喇哈達所併力剿賊,以援海澄。如尚之信不能親行,則速遣官兵至潮,同總兵官馬三奇防守』。

初二日(辛未),福建總督郎廷相疏報:『閏三月十六日,山賊蔡寅擁眾萬餘突犯安溪。知縣李鈺同駐防千總王國棟等率兵役、丁壯、士庶,親身督戰,殺傷賊眾無算;賊遁去,仍在山立木城據守。署泉州城守營參將甯維國、署提標後營遊擊王昶等各帶滿、漢官兵及該道府廳調發鄉壯民兵,並在籍侍讀學士李光地募發丁壯,令弟姪等統領,併力進剿;殺敗賊眾、燒燬賊營,保全縣城。又興化鎮標遊擊劉應祥亦攻開倉嶺,賊敗逃竄』。下部議敘。

初六日(乙亥),廣東廣西總督金光祖疏報:『惠州甲子港賊船出沒,總兵官苗之秀親督官兵,於五月二十六日與賊戰三晝夜,沉賊船一百餘隻,陣斬及淹沒者二千餘人,生擒二十餘人,獲偽劄、船隻、器械甚多。又海賊臭紅肉等於五月初三夜率領賊船,突犯潮州團山等處;總兵官馬三奇、夸蘭大護喇等分路堵剿,斬賊七百餘級。餘賊敗遁』。下部議敘。

十八日(丁亥),海澄總兵官黃藍疏報:『五月初五日夜半,海賊四路攻海澄;官兵力戰,眾寡不敵,致城外木柵砲臺俱陷。賊復從高阜瞰城中,火攻不絕。臣以勢迫,請援於將軍、總督;恐援兵稍遲,則海澄難保』。得旨:『總兵官黃藍死守孤城,忠貞懋著。大將軍康親王其速檄將軍賴塔、喇哈達等赴援海澄;密遺書副都統伯穆赫林、總兵官黃藍等,如有隙可乘,即率滿、漢官兵棄城突出,來會漳州大軍』。

二十三日(壬辰),平南王尚之信疏報:『賊首張荒、偽總兵謝琅等及海賊杜起龍環攻廉州,署總兵官班昭明、宋思徵分領馬步官兵擊敗之,解廣州圍』。下部議敘。

二十六日(乙未),先是,諭兵部:『海澄官兵所關甚重,非尋常比;急宜奮力救援。其檄趣大將軍康親王、將軍賴塔、喇哈達等內外夾攻,務期救出城內官兵』。既而報至,大兵四路攻進,賊以火器拒戰,我師退;賊又用砲,逼攻海澄。上諭康親王傑書等:『頃聞海澄援師退,朕心甚為被困官兵憂之。此非尋房事,宜奮力急為救出,切勿遲疑畏難!滿漢官軍、閒散人及廝役有能倡率衝敵,直過潮溝抵於海澄救出被困官兵者,准克復上等府城例,從優議敘,給以官職;將軍以下將士,即從前屢有失利退縮之罪,俱從寬宥。不必顧戀城池,但使被困官兵得出,即為克奏膚功也。大將軍康親王、將軍賴塔、喇哈達、總督姚啟聖、提督石調聲等概行曉諭滿漢官兵,期慰朕懷』。

--以上見「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七十四。

秋七月己亥朔,安塘筆帖式報:『海賊攻陷海澄、長泰二縣,署前鋒統領布佛陣亡,副都統穆赫林、提督段應舉俱自縊』。上諭海澄、長泰既陷,賊必猖獗。閩省大兵無幾,宜就近調發,以資剿御。將軍華善所留江南京口漢軍兵四百人及京口將軍王之鼎所屬漢軍兵六百人,令副都統馬思文率之,馳赴福建,聽大將軍康親王調遣。京口地方亦關重要,宜發京師漢軍兵一千,令副都統關保率往協守;至日,聽將軍王之鼎統轄』。又諭康親王傑書等:『官兵失援海澄,恐因之自沮。將軍大臣當時加鼓勵,果能滅賊恢疆,則前罪自釋,仍與議敘。其通行曉諭』。尋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疏言:『海澄糧盡,六月初十日官兵委城突出,海澄遂陷。將軍賴塔、喇哈達等所統官兵甚眾,卒不能解海澄之圍,致虧損將士,宜即從重擬罪。但見在御賊,侯軍務稍暇,另行察議。臣既身任調遣之責,罪亦難逭』。得旨:『海澄何以不能救援?其令將軍賴塔等明白具奏。康親王侯事平日察議。至於海澄突出官兵,久被圍困,勞瘁已甚;該督、撫其支取正項錢糧,辦馬匹、鎧仗給之』。

初二日(庚子),諭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近聞海澄被陷,大臣、提督俱各自盡,殊為憫惻,前以初至兵力,即當削平山海諸寇;因爾等輕視賊眾,止知休養士卒,有失遠謀,以至於此。今勢不可緩,緩則賊可據守地方,積蓄糧草,固其濠壘,所關非細。或有匪類乘此蠢動,亦未可定。王其悉心籌度,謀出萬全;速滅賊氛,慰朕懸切。行間諸者,王應統為陳奏。特此密諭』。

初六日(甲辰),諭議政王大臣等:『據福建所報,海賊劉國軒攻取同安,水陸犯泉州。前大將軍簡親王奉永興諸處賊勢稍退,已敕將軍穆占撤間地之兵,鎮防險要。而大將軍安親王所遣援師已抵攸縣;岳州大兵復水陸齊舉,賊欲深入,能不懼歸路阻絕耶!向以永興警急、江右可虞,因令署副都統岳爾多率師赴江西。今閩中事迫,岳爾多仍率師赴福建;並移文江、浙督撫將軍等速合撥馬千匹給岳爾多兵,俾兼程馳往。副都統馬思文自京率往漢軍兵四百名,亦與岳爾多同行。移文大將軍康親王備夫船,於浦城迎取大兵,勿致有誤。將軍王之鼎標兵六百名不必率往福建,可仍留京口。見令所發漢軍兵一千,令副都統關保率赴江西南昌;俟陝西所遣兵至江西,視何處當用,即協力從事。並移會將軍穆占、大將軍簡親王知悉』。

諭兵部:『福建海逆猖獗,事務急迫;因令前赴江西署副都統岳爾多仍率兵赴福建。汪西關係重大,其傳示將軍穆占、大將軍簡親王等:今前進擊賊尚非至急,惟擊退侵犯永興諸處逆賊,俾不能進薄江西、福建,乃為最要。穆占等其同心詳酌,力御賊寇,保固江西,使萬無一虞,以副朕懷』。

初十日(戊申),議政王大臣等議覆:『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密奏:「討逆將軍劉進忠、總兵官劉炎見在臣軍,但伊等獲罪殊重,深自疑懼。今值調兵前進,而山海丑類蜂起,恐伊等中懷叵測,殆不可定。請旨定奪」,查將軍劉進忠、總兵官劉炎久歷海疆,於逆賊情偽、地方形勢在所熟悉。應移文大將軍康親王,令彼等馳驛來京;臣等詳詢明白,再議具題』。從之。

二十日(戊午),兵部議覆:『福建總督姚啟聖疏言:「閩省盜賊尚多,兵不給用;應增兵一萬八百人。漳浦,同安舊有總兵官,後同安改設副將,漳浦總兵官之兵改入海澄公標下,是以防御維艱;應仍設總兵官一員」。查大將軍康親王等曾請增閩省綠旗兵一萬八百人,未經允行;況見議增督標兵三千餘人。而署副都統岳爾多已率滿兵馳往,如更增兵一萬八百人,總兵官二員,必重糜糧餉;應無庸議』。得旨:「該督身在地方,深悉情形;是以題奏;宜如所請。增兵一萬八百人,須募有資力精精健者充補。同安、漳浦俱設總兵官,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提督楊捷公同商酌,推謀勇素著者來奏』。

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疏言:『副都統雅塔理棄同安、退入泉州,賊遂直前圍泉州;副都統紀爾他布、提督石調聲退至興化,惠安復陷。臣隨檄將軍賴塔、總督姚啟聖守漳州,調將軍喇哈達速率兵來援泉州』。得旨:『海逆日以猖獗,同安、惠安相繼失陷;泉州見被賊圍,速宜調兵救援,可檄趣署副都統岳爾多疾馳以往。平南王尚之信所遣副都統尚之璋、廣東提督侯襲爵等抵潮州日,同總兵官馬三奇固守潮州;著靖南王耿精忠、侍郎達都等自潮州率滿漢官兵馳赴福建,與喇哈達等協力剿除海逆,以解泉州之圍』。既而康親王傑書復奏:『閩省地方失陷,所在道路梗塞,甚屬堪虞。惟望署都統岳爾多統兵來至』。上諭兵部:『岳爾多自出征以來,初無寸效;今令率兵往援泉州,復不倍道疾馳,稽延時日,殊屬不合!著嚴催速進』。

二十三日(辛酉),平南王尚之信疏言:『鬱林滿漢官兵,今已退至容縣;潮州事勢可緩,兼有靖南王耿精忠及滿洲大兵足以鎮守。因撤原遣潮州副都統尚之璋還省城,遇有警急,可隨宜應援』。上諭兵部:『頃因海逆猖獗,侵犯漳、泉;已調靖南王耿精忠、侍郎達都率潮州兵往援。今若撤還副都統尚之璋,則潮州止餘總兵官馬三奇駐守;宜令尚之信速趣提督侯襲爵前赴潮州,並量發官兵以補尚之璋之缺,同侯襲爵、馬三奇協力固守』。

福建巡撫吳興祚疏言:『延、建、邵、汀四府皆有賊伏兵,我各路守兵疊經調發,遣往漳、泉。請令浙江督、撫發標兵二、三千人,來延平固守要害』。上諭兵部:『海逆犯漳、泉,事在迫急。浙江總督李之芳、巡撫陳秉直量留兵守浙江,而於各營兵內酌便抽選二、三千人,遣往延平。至浙江兵丁屢經調發福建,浙地兵力單薄;該督可召募有資力壯健兵丁五千人,分隸各營』。

--以上見「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七十五。

八月初二日(庚午),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等疏言:『海澄公黃芳泰年少柔懦,不勝兵事』。得旨海澄公黃芳泰,功臣之嗣;既年少不能軍而仍授以兵,倘至失律,恐反為彼罪,且於地方無益。可令黃芳泰及黃芳世之子並其家屬俱赴京師,務安置所得,以副朕始終保全至意。其標下官兵,督、撫等察其可用者補入各營,罷老不堪者量行安插得所』。

諭兵部:『向因靖南王耿精忠剿賊外出,遣鎮平將軍耿昭忠赴閩暫理旗務。今耿精忠還省城,耿精忠可攜其祖父骸骨來京』。

十五日(癸未),福建總督姚啟聖疏報:『平和失陷,臣會商海澄公黃芳泰調遣參將呂孝德進剿,大敗海寇,恢復平和縣城』。得旨嘉獎,下部議敘。

十八日(丙戌),平南王尚之信疏言:『自漳州海澄告變,惠、潮震驚;又鬱林失陷,梧州可慮。高、雷、廉三府逆賊肆行,兼之海賊楊二侵擾沿海之地,官兵不足分遣;請令都統王國棟勿赴宜、郴』。得旨:『今逆賊犯永興,肆行猖獗;宜章、郴州屬地重要,都統王國棟仍速率兵往援,已命將軍莽依圖等。暫止勿進廣西。潮州有警,尚之信隨宜策應』。

福建提督楊捷疏言:『福建水陸進兵,勢不能兼顧』。得旨:『提督楊捷可專轄路兵,水師提督別行補授。當此海寇鴟張之會,統轄水師,非才略優長、諳練軍事之人不可。總督姚啟聖、提督楊捷、巡撫吳興祚其遴選保奏』。

楊捷又言:『臣向在山東,深悉山東河南兵熟習交槍、鳥槍者甚多;乞各發千人。

江南兵有熟習弓箭火砲者,亦發千人赴閩』。得旨:『福建土著兵丁未諳行陣,雖經召募,無裨實用。若得久習營伍之士,隨到即可成功。總河靳輔、山東巡撫趙祥星,其各發標下兵善京槍、鳥槍者千人前赴福建。所遺兵缺,速行募補』。

二十三日(辛卯),福建總督姚啟聖疏言:『臣前啟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調提督石調聲等兵並省城滿兵同援泉州,臣願親統綠旗兵協力進剿。而漳州綠旗兵止一萬,攻守不足;請發江西贛州總兵官哲爾肯、廣東潮州總兵官馬三奇、惠州提督侯襲爵各標官兵共五千名來援』。得旨:『泉州地要,大將軍康親王侯署副都統岳爾多至日,酌發滿漢官兵往援。頃者已調駐守潮州靖南王耿精忠、侍郎達都等率救泉州,提督侯襲爵往潮州;而江西綠旗兵屢經調往湖南,哲爾肯等標兵不便更遣。可速撤耿精忠等統率官兵馳赴漳州,會同將軍喇哈達、賴塔、總督姚啟聖兩路夾擊,務解泉州之團』。

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疏言:『請簡旗下老成歷練總兵官調補潮鎮,以代馬三奇;其潮州鎮標見在委署各偽員,宜速攻調;至將軍劉進忠標員,宜分布各標或發廣西將軍軍前效力。又如續順公沈瑞降賊,受其侯爵,結為姻婭;恐其勾連起釁,宜黜其公爵。所屬旗兵,分隸督、撫、提、鎮各標;家口宜徙山西諸省』。得旨:『康親王曾言馬三奇人甚精強,行間懋著勞績,因擢潮州總兵官;且潮州將士已發援泉州,今無故妄有猜疑,輒行改調,使效力者且至心寒。續順公沈瑞及標下官兵素懷忠義,緣眾寡不敵,為賊所脅;向者副都統張夢吉等言伊等身在行間,請發家口入京,朕以道路遼遠,不必遷徙來京,令暫駐潮州,已有成命。所奏請黜沈瑞公爵、分其標兵、徒其家口,俱不准行』。

二十八日(丙申),諭諸路王、貝勒、大將軍、將軍、督、撫、提、鎮等:『茲據大將軍簡親王等報:吳三桂頃已身斃。吳三桂數年以來,稱兵倡亂,荼毒生靈,罪大惡極,故天命殛之。當日許其遷移,本欲保全安插,始終眷寵。不意其包藏禍心,輒行反叛;背累朝豢養之恩,逞一旦鴟張之勢,橫肆兇逆,擾亂疆土。元兇既服天誅,脅從宜施寬典:凡在賊中文武官員、兵民人等皆朕赤子,素受國家恩養,必非甘心從逆。或志存忠義,不能自拔;或勢被迫驅,懷疑畏罪,陷身逆黨:朕甚愍焉!其各體朕好生之心,翻然悔悟,爭克來歸,朕必優加恩賚,論功敘錄。爾等即宣布德意,廣示招徠;務使懷忠抱義之士,順天命以圖全、審事機而建績。撫綏戡定,早奏蕩平,以副朕嘉維新至意』。

--以上見「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七十六。

九月十六日(甲寅),福建總督姚啟聖疏報八月十五日官兵恢復漳平縣城。得旨嘉獎,下部議敘。

十九日(丁巳),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疏報:『遣署副都統禪布等統兵進剿海賊,兩路夾攻,恢復惠安縣,解泉州圍』。又福建巡撫吳興祚疏報:『官兵敗賊於白鴿嶺,復永春、德化縣;賊渠劉國軒等悉遁。又追敗於赤澳諸處,沈燒賊船六十餘艘,剿殺賊兵六千餘級』。得旨嘉獎,下部議敘。

二十八日(丙寅),平南王尚之信疏言:『剿除海逆,亟須船艘;其如軍需浩繁,勢難營造。請暫開海禁,許商民造船,由廣州至瓊州貿易自便;則臣得藉商船,由廣海海陵、龍門一帶進取,以收搗巢之功』。得旨:『向因平南王尚之信言:粵東雖底已定、鄭逆仍踞廈門,宜申海禁,以絕亂萌;故准舊界,嚴行禁戢。今若復開海禁,令商民貿易自便,恐奸徒乘此與賊交通,侵擾邊海人民,亦未可定;海禁不可輕開。其鼓勵地方官員捐助造船,以備征剿之用』。

冬十月戊辰朔,諭大學士等:『海澄公黃芳泰係有功之人,令遷移來京,乃保全至意。其家口來時,令沿途應付驛站,給與食用。俟將到時,即令報部;大臣官員等願往迎者,聽』。

初三日(庚午),福建總督姚啟聖疏言:『海澄地方緊要,海澄公又召赴京師,不可無總統重臣鎮守;漳州亦宜設總兵官駐防』。得旨:『向因水師提督駐海澄,是以海逆敗遁。今該督既行題請,其令水師提督駐海澄,調海澄總兵官駐漳州。至水師提標應設兵丁,可於新增兵及所裁海澄公標兵內選補』。

十五日(壬午),福建總督姚啟聖疏報遣子姚儀率領官兵敗海賊於同安縣地方,擒斬偽副將林欽等五員,恢復同安縣城。得旨嘉獎,下部議敘。

二十日(丁亥),福建總督姚啟聖疏報:『海賊劉國軒犯泉州,宮兵擊卻之;賊退據長泰。臣會同將軍賴塔等率滿漢官兵進討,九月十九日大敗賊於蜈蚣山,破其七營,斬偽總兵以下四千餘級;恢復長泰縣城』。得旨嘉獎,下部議敘。

二十二日(己丑),福建總督姚啟聖疏言:『泉州見有閩、浙提標綠旗兵丁二萬一千餘,臣屢調會剿海寇,迄今無一至者。若必俟大將軍王令,不免坐失機宜,請敕提臣馳赴漳州,共圖戰守之策』。得旨:『據報巡撫吳興祚、提督楊捷等兵及滿洲大兵俱於十月切旬由泉州赴漳州,如總督、提督調用綠旗官兵必俟啟大將軍王,未免遷延誤事。嗣後一面調遣,一面啟知王等。至總督、提督皆朕信任封疆大臣,務彼此輯睦,期於疆場有濟』。

--以上見「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七十七。

十一月初二日(己亥),鎮東將軍喇哈達疏言:『海賊斷江東橋等處,阻截援兵。泉州守制在籍翰林院侍讀學士李光地遣人至臣軍中,為大兵鄉導,由漳平縣朝天嶺小路入溪縣。李光地復遣人修通險道,接濟軍需;又躬迎大兵。文臣為國盡勞,請加議敘。得旨:『李光地當閩地變亂之初,不肯徒逆,具疏密陳機宜,殫竭忠貞;今又遣人迎接大兵,指引道路,平險隘、治浮橋,餽食物餉軍,民兵備辦糧米供給兵眾口糧:矢志滅賊,實心為國,深為可嘉!著從優授為學士』。

二十六日(癸亥),授福建提督楊捷為昭武將軍,仍管福建陸路提督事務;調京口將軍伯王之鼎為福建水師提督。

十二月初八日(甲戌),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疏報:『都統賴塔等率領滿漢官兵於十月二十七日敗賊於柯鏗山萬松關,副都統紀爾他布、總督姚啟聖、提督楊捷等敗賊劉國軒於江東橋、又敗之於潮溝之間,副都統胡圖敗賊吳淑於石衛寨,斬獲無算;盡奪賊寨,打沈賊船』。得旨嘉獎,下部議敘。

--以上見「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七十八。

《清圣祖实录选辑》 相关内容:

前一:康熙十六年
后一:康熙六十一年

查看目录 >> 《清圣祖实录选辑》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