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提要

清世祖實錄選輯

書籍簡介
弁言
清世祖實錄選輯


書籍簡介

本書(一冊一八八面一一二、八○○字)係選自「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之集輯,為清順治朝對於臺灣鄭氏所作措施之紀錄按滿清歷朝除末葉宜統朝外,均纂有「實錄,總名曰「大清歷朝實錄」(末附「宣統政紀」)。此後各朝「實錄」均有「選輯一之編印,以選輯有關臺灣紀事為準。惟各朝選輯之幅度略有不同,胥視與臺事關係之廣度與其所及影響之深度而定。順治朝(一六四四--六一)臺灣尚為荷蘭所據,時鄭成功在金、廈兩島與清廷抗衡於東南沿海;本書所選,以關於鄭成功之紀載為中心。但鄭氏事縱與南都、福京相續,橫與浙海、兩粵相應,因亦擴及南明諸王事并略涉諸方義旅。
弁言

滿清歷朝除宣統外,均纂有「實錄」。原書經偽「滿洲帝國國務院」景印發行,總名之曰「大清歷朝實錄」(末附「宣統政紀」),分訂一、二二○冊。我們想選輯其中有關臺灣部份,列入「臺灣文獻叢刊」。茲先就「大清歷朝實錄」,加以簡介。書首冠有「首帙一十冊,詳輯全書目錄;各朝實錄卷數有如下列:

滿洲實錄首一~八卷八冊

太祖高皇帝實錄首一~三卷正文一~一○卷二冊

太宗文皇帝實錄首一~三卷正文一~六五卷二○冊

世祖章皇帝實錄首一~三卷正文一~一四四卷三○冊

聖祖仁皇帝實錄首一~三卷正文一~三○○卷七○冊

世宗憲皇帝實錄首一~三卷正文一~一五九卷四○冊

高宗純皇帝實錄首一~五卷正文一~一、五○○卷四○○冊

仁宗睿皇帝實錄首一~四卷正文一~三七四卷一○○冊

宣宗成皇帝實錄首一~五卷正文一~四七六卷一五○冊

文宗顯皇帝實錄首一~四卷正文一~三五六卷一一○冊

穆宗毅皇帝實錄首一~四卷正文一~三七四卷一四○冊

德宗景皇帝實錄首一~四卷正文一~五九七卷一一○冊

總計正文共四、三六三卷,連卷首分訂一、一九○冊。另加後附「宣統政紀」七○卷三○冊,合如前述之數。

本書為「選輯」的第一本。按清世祖(順治)時代,臺灣尚為荷蘭人所佔據。時鄭成功在金、廈兩島,與清廷抗衡於東南沿海。本書內容,都是關於鄭成功的記載。但鄭氏事縱與南都、福京相續,橫與浙海、兩粵相應,故選輯範圍,擴大到明末三王所涉諸事並略及諸方義旅。

又,「實錄」自以清朔為準,且以干支紀年、紀日,本書特加註公元並增列日次,以便省覽。例如「順治元年甲申夏四月乙丑」,經易為「順治元年(一六四四、甲申)夏四月初八日(乙丑)」;計增入「一六四四」及「初八日」七字。(知非)
清世祖實錄選輯

順治元年(一六四四、甲申)夏四月初八日(乙丑),上御篤恭殿,賜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大將軍敕印。敕曰:『我皇祖肇造丕基、皇考底定弘業,重大之任,付於■〈耳少〉躬。今蒙古、朝鮮俱已歸服,漢人城郭土地雖漸攻克,猶多抗拒。念當此創業垂統之時,征討之舉所關甚重。朕年沖幼,未能親履戎行;特命爾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代統大軍,往定中原。用加殊禮,錫以御用旗蓋等物;特授奉命大將軍印,一切賞罰,俱便宜從事。至攻取方略,爾王欽承皇考聖訓,諒已素諳。其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等事大將軍,當如事朕;同心協力以圖進取,庶祖考英靈,為之欣慰矣。尚其欽哉』!

十五日(壬申),攝政和碩睿親王師次翁後。明平西伯吳三桂遣副將楊珅、遊擊郭云龍自山海關來致書曰:『三桂初蒙我先帝拔擢,以蚊負之身,荷遼東總兵重任。王之威望,素所深慕。但「春秋」之義,交不越境,是以未敢通名。人臣之誼,諒王亦知之。今我國以寧遠右偏孤立之故,令三桂棄寧遠而鎮山海,思欲堅守東陲而鞏固京師也。不意流寇逆天犯闕,以彼狗偷烏合之眾,何能成事;但京城人心不固、姦黨開門納款。先帝不幸,九廟灰燼。今賊首僭稱尊號,擄掠婦女財帛,罪惡已極,誠赤眉、綠林、黃巢、祿山之流;天人共憤,眾志已離,其敗可立而待也。我國積德累仁,謳思未泯。各省宗室如晉文公、漢光武之中興者,容或有之。遠近已起義兵,羽檄交馳;山左江北,密如星布。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之罹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國與北朝通好二百餘年,今無故而遭國難,北朝應惻然念之;而亂臣賊子,亦非北朝所宜容也。夫除暴剪惡,大順也;拯危扶顛,大義也;出民水火,大仁也;興滅繼絕,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況流寇所聚金帛、子女,不可勝數;義兵一至,皆為王有:此又大利也。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誠再難得之時也。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財帛;將裂地以酬,不敢食言。本宜上疏於北朝皇帝,但未悉北朝之禮,不敢輕瀆聖聰;乞王轉奏』!王得書,即遣學士詹霸、來袞往錦州,諭漢軍紅衣砲向山海關進發。

十六日(癸酉),攝政和碩睿親王師次西拉塔拉,報吳三桂書曰:『向欲與明修好,屢行致書;明國君臣不計國家喪亂、軍民死亡,曾無一言相答。是以我國三次進兵攻略,蓋示意於明國官吏軍民,欲明國之君熟籌而通好也。若今日,則不復出此;惟有底定國家,與民休息而已。予聞流寇攻陷京師,明主慘亡,不勝髮指!用是率仁義之師,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滅賊,出民水火。及伯遣使致書,深為喜悅,遂統兵前進。夫伯思報主恩,與流賊不共戴天,誠忠臣之義也。伯雖向守遼東,與我為敵;今亦勿因前故,尚復懷疑。昔管仲射桓公中鉤,後桓公用為仲父,以成霸業。今伯若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一則國仇得報,一則身家可保,世世子孫長享富貴如河山之永也』。

二十日(丁丑),攝政王和碩睿王軍次連山。吳三桂復遣郭云龍、孫文煥來致書曰:『接王來書,知大軍已至寧遠;救民伐暴、扶弱除強,義聲震天地。其所以相助者,實為我先帝,而三桂之感戴猶其小也。三桂承王諭,即發精銳於山海以西要處,誘賊速來。今賊親率黨羽,蟻聚永平一帶;此乃自投陷阱,而天意從可知矣。今三桂巳悉簡精銳,以圖相機勦滅。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夾攻,逆賊可擒、京東西可傳檄而定也。又仁義之師首重安民,所發檄文最為嚴切;更祈令大軍秋毫無犯,則民心服而財土亦得,何事不成哉』!王得書,即星夜進發,踰寧遠、次於沙河地方。

二十二日(己卯),師至山海關。......遂入關。......大敗賊眾,追殺至四十里;賊首尾不相顧,遁走燕京。......是日,進吳三桂爵為平西王。

二十四日(辛巳),師次新河驛。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以進山關敗賊兵捷音奏聞:言『臣統大軍前進,明總兵官吳三桂遣使來言:賊首李自成巳陷燕京,崇禎帝后俱自經。自成於三月二十二日僭稱帝,國號大順,改元永昌,遣人招降三桂;三桂不從,隨自永平返據山海關,欲來投順我國,為崇禎帝報仇。因諭其使:如果來歸,即裂地封王。仍令齎書去後。臣即星夜前往,於四月二十一日抵山海關。值賊首李自成親率馬、步兵二十餘萬,挾崇禎帝太子、第三子定王、第四子及宗室晉王、秦王、漢王、郡王等並三桂父襄與俱來;復遣人招三桂降,三桂不從,賊隨圍山海關。是晚,即敗賊總兵唐通馬步兵數百人於一片石,斬百餘人;賊兵遂遁。次日,我大軍直薄山海關,三桂開門迎降。我軍遂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入,望見賊渠領眾自北山橫亙至海列陣。是日,大風揚塵,咫尺不見;我軍對賊布陣,不能橫列及海。臣隨集諸王、貝勒、貝子、公、固山額真、護軍統領等謂:「爾等毋得越伍躁進!此兵不可輕擊,須各努力;破此,則大業可成!我軍可向海對賊陣尾,鱗次布列;三桂兵,可分列右翼之末」。各號令畢,於是我軍齊列;及二次呼噪進兵,風遂止。各對陣奮擊,大敗賊兵,追殺至四十里;陣斬晉王朱審煊,獲駝馬、緞幣無算:此皆仰藉上天眷佑及皇上洪福所致。巨隨統大軍,與三桂直搗燕京矣』。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四。

五月初二日(己丑),師至燕京。

十二日(己亥),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遣官奏報底定燕京捷音。奏言:『臣統大軍前往燕京,自山海以西各城堡文武將吏皆先奉表迎降。四月二十六日,流賊李自成盡括金銀、幣帛載發長安。三十日,自成焚燬宮闕遁走,臣隨遣內外藩王、貝勒、貝子、公、固山額真、護軍統領等率師追擊。臣親率餘兵於五月初二日抵燕京,京城文武官吏、耆老士庶悉出城迎降,以巳刻入城』。

二十日(丁未),以禮葬明崇禎帝、后及妃袁氏、兩公主並天啟后張氏、萬曆妃劉氏,仍造陵墓如制。

六月丁巳朔,令洪承疇仍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同內院官佐理機務。

初四日(庚申),令戶部左侍郎王鰲永招撫山東、河南。

初十日(丙寅),遣固山額真覺羅巴哈納、石廷柱率將士平定山東一路地方。

十六日(壬申),故明參將唐虞時啟言:『逆賊張獻忠自江西轉掠江南,勢甚猖獗。臣惟南京形勝之地,閩、浙、江、廣等處皆視其順逆以為向背。今宜乘其危懼,即頒令旨賞格,臣齎往南京宣諭官民,江南之地,可傳檄而定也。若慮張獻忠、左良玉首鼠兩端,則有原任鎮臣陳洪範可以招撫,乞即用為招撫總兵。臣子起龍乃洪範婿,曾為史可法標下參將;彼中將領,多所親識。乞令其齎諭往招,則近悅遠來,一統之功可成矣』。下所司知之。

二十六日(壬午),攝政和碩睿親王以書招故明總兵陳洪範。

二十九日(乙酉),平定山東固山額真覺羅巴哈納、石廷柱啟報霸州、滄州、德州臨清先後俱下。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五。

秋七月初七日(壬辰),以招撫山東監軍副使方大猷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

十二日(丁酉),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鰲永啟薦山東故明大學士謝陞等四十餘人。事下吏部。

王鰲永又啟報濟南、東昌、青州、臨清等州郡以次撫定。

王鰲永又密報南中情形。言近聞南中巳擁立福王,改元弘光;以史可法為內閣,封總兵劉澤清、劉良佐、黃得功、高傑等分據各鎮。江北之地,彼所必爭;請亟補鎮臣移駐曹、單,控扼淮、徐。啟入,下所司確議。

十四日(己亥),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啟薦故明薊遼總督丁魁楚、陝西總督丁啟睿、陝西巡撫練國事、副都御史房可壯、吏部員外郎左懋泰、河東守道郝絅等,攝政和碩睿親王令衛送來京錄用。

十九日(甲辰),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鰲永啟報撫定青州郡縣並齎故明衡王降書以聞。

二十七日(壬子),攝政和碩睿親王令南來副將韓拱薇、參將陳萬春等齎書致史可法曰:『予向在瀋陽,即知燕山物望,咸推司馬。及入關破賊,得與都人士相接見,識介弟於清班,曾託其手勒平安,拳致衷緒;未審以何時得達!比聞道路紛紛,多謂金陵有自立君考。夫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之義,有賊不討,則故君不得書「葬」、新君不得書「即位」;所以防亂臣賊子,法至嚴也。闖賊李自成稱兵犯闕,手毒君親;中國臣民,不聞加遺一矢。平西王吳三桂介在東陲,獨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義,念累世之宿好、棄近日之小嫌,爰整貔貅,驅除狗鼠。入京之日,首崇愍帝及后謚號,卜葬山陵,悉如典禮。親郡王、將軍以下,一仍故封,不加改削;勳戚、文武諸臣,咸在廟列,恩禮有加。耕市不驚,秋毫無犯。方擬秋高氣爽,遣將西征;傳檄江南、聯兵河朔,陳師鞠旅,戮力同心:報乃君國之仇,彰我朝廷之德!豈意南州諸君子苟安旦夕,弗審事機;聊慕虛名,頓望實害:予實惑之。國家之撫定燕都,乃得之於闖賊,非取之於明朝也。賊毀明朝之廟主,辱及先人;我國家不憚征繕之勞,悉索敝賦,代為雪恥。孝子仁人,當如何感恩圖報!茲乃乘逆寇稽誅、王師蹔息,遂欲雄據江南,坐享漁人之利。揆諸情理,豈可謂平!將以為天塹不能飛渡、投鞭不足斷流耶?夫闖賊但為明朝祟耳,未嘗得罪於我國家也。徙以薄海同仇,特伸大義。今若擁號稱尊,便是天有二日,儼為勍敵。予將簡西行之銳,轉旝東征;且擬釋彼重誅,命為前導。夫以中華全力,受制潢池;而欲以江左一隅兼支大國,勝負之數無待著龜矣!予聞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則以姑息。諸君子果識時知命,篤念故主、厚愛賢王,宜勸令削號歸藩,永綏福祿。朝廷當待以虞賓,統承禮物;帶礪山河,位在諸侯王上,庶不負朝廷伸義討賊、興滅繼絕之初心。至南州群彥翩然來儀,則爾公爾侯,列爵分土,有平西之典例在;惟執事實利圖之!輓近士大夫好高樹名義,而不顧國家之急;每有大事,輒同築舍。昔宋人議論未定,兵已渡河,可為殷鑑。先生領袖名流、主持至計,必能深維終始,寧忍隨俗浮沉!取捨從違,應早審定!兵行在即,可西可東;南國安危,在此一舉。願諸君子同以討賊為心,毋貪一時瞬息之榮,而重故國無窮之禍,為亂臣賊子所笑;予實有厚望焉!「記」有之:「惟善人能受盡言」;敬布腹心,佇聞明教!江天在望,延跂為勞。書不宣意』。可法旋遣人報書,語多不屈。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六。

八月初六日(辛酉),以故明兵部主事凌駉為兵科執事中。

——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七。

九月初六日(辛卯),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鰲永啟言:『楊威係故明總兵劉澤清委用之官,澤清奔,威盤踞登萊,假稱山東前鋒恢勦副總兵名色,肆行焚戮。乞敕大兵速勦,以杜亂萌」。從之。

初八日(癸已),平定山西固山額真葉臣、覺羅巴哈納、石廷柱等啟言:『故明兵部尚書張縉彥已遣人招至;縉彥自言有死罪,不敢入朝。其開封、衛輝、懷慶等府業已委官署事,並酌留官屬兵丁駐防矣』。

十六日(辛丑),遣梅勒章京和託、李率泰、額孟格等率寧遠駐防兵平定山東、河南。

二十日(乙巳),平定山西固山額真葉臣等自軍中奏報:『潞澤所屬州縣,俱已委員管理。有董學禮者,原係故明副將降賊受職,駐劄懷慶;後為我軍擊敗,遁往潼關。以書招之,學禮遂降,願率兵駐防黃河西岸;因給與總兵官劄付。又少林寺玉寨賊省李際遇,明季屢攻不克,授以總兵職銜。後與流賊相持,我兵至懷慶,差人招撫,即將所據一府、二州、十二縣大小山寨千餘兵二十七萬齎書來降』。

二十五日(庚戌),招撫江南副將唐起龍自軍中奏報:『臣抵清河口,聞南來總兵陳洪範已到王家營,臣隨見洪範,備頌大清恩德,並齎敕緣由;洪範叩接敕書開讀訖,所齎進奉銀十餘萬兩、金千兩、緞絹萬疋。其同差有兵部侍郎左懋第、太僕寺卿馬紹愉。臣先差官趙鋮馳報,即同弘範北上。其行間機密,到京另奏報聞』。

——以上見「大清世章祖皇帝實錄」卷八。

冬十月乙卯朔,上以定鼎燕京,親詣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

——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九。

十五日(己卯),命和碩豫親王多鐸為定國大將軍,統領將士進征江南。賜之敕曰:『朕以福王及南方文武諸臣當明國崇禎皇帝遭流賊之難,陵闕焚燬,宗社覆亡;不遣一兵、不發一矢,如鼠藏穴:其罪一也。及我兵進勦,流賊西奔;南方諸臣不行請命,擅立福王:其罪二也。不思滅賊復雔,而諸將各自擁兵,擾害良民;自生反側,以啟兵端:其罪三也。惟此三罪,天人共憤。因命王充定國大將軍,統師聲罪,征討江南。王今承命,一切機宜,當與諸將同心協謀而行。毋謂自知,不聽人言;毋恃兵強,輕視敵眾。仍嚴偵探,勿致疏虞!如有抗拒不服者戮之,傾心歸順者撫之。嚴禁兵將:凡係歸順地方,不許肆行搶掠,務使人知朕以仁義定天下之意。其行間將領功罪,察實紀明彙奏。如係小過,當即處分。至於護軍校、撥雜庫以下,無論大小罪過,俱與諸將商酌,徑行處分。王受茲重任,當益殫忠猷,用張撻伐,立奏蕩平!欽哉』。

——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

十一月乙酉朔,偽弘光使臣陳洪範南還。於途次密啟,請留同行左懋第、馬紹愉,自願率兵歸順,並招徠南中諸將。攝政王令學士詹霸等往諭,勉其加意籌畫;成功之日,以世爵酬之。遂留懋第、紹愉。

初三日(丁亥),河南巡撫羅繡錦奏言:『故明兵部尚書張縉彥、主事凌駉不即遵旨來京,擁兵河上,觀望遊移,人心驚惑。副將郭光輔、參將郝尚周數調不援,復叛從賊。請速發兵靖亂』!得旨:『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即擒縉彥、駉治以軍法,光輔、尚周著該輔拏問』。

二十六日(庚戌),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致書和碩豫親王多鐸曰:『偽弘光所遣左懋第、馬紹愉、陳洪範前已俱令南還,因洪範密啟請留懋第、紹愉,伊自率兵歸順。且言在南之左良玉、余永壽、高傑、金聲桓、劉肇基、黃得功、劉澤清各擁重兵,皆可說之來降。隨追留懋第、紹愉,獨令洪範南還。王其察彼情形,隨時奏報』。

二十九日(癸丑),山東沂州總兵官夏成德解宿遷圍,殺賊兵六千餘人,獲馬騾、旗牁等物;又遣遊擊劉範德、守備孫萬壽、文成功往取贛榆,擒斬偽都司王有年、守備王建仁,降其城。以聞。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一。

十二月初二日(丙辰),河南巡撫羅繡錦奏言:『河南土寇叛亂巳久,狡猾性成。前招降李際遇,將近兩月,未見來歸。以此類推,降誠難信。況中州南有明兵,西臨流寇。有報賊抵河南府立營者,有報許定國、高傑等兵馬俱臨河岸者,有報張縉彥巳受明直隸、山西、河南總督職者,又有報凌駉結連土寇以書招董學禮過河者。種種情形,以臣度之,彼皆欲伺我軍所向以乘其隙耳。如我軍南下,則就中行其叵測;如我軍西入,則乘虛以犯河北,二者必居一於此。乞亟賜熟籌大軍南渡,或將南岸沿河一帶土孽先行撲滅,去其肘腋之患,則河北可保無虞矣』。下所司速議。

十四日(戊辰),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自軍中奏報:『兵至孟津,遣護國統領圖賴先率精兵渡黃河,流賊偽都司黃士欣、果毅將軍張有聲各遁去,沿河十五寨堡兵民俱望風歸順,睢州偽總兵許定國、玉寨首領李際遇等各擁眾四、五萬,亦遣人來降。隨發兵防守各處,今大軍俱向潼關進發矣』。

二十七日(辛巳),有劉姓者,自稱明崇禎帝太子,內監楊玉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時祟禎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見掩面泣,奎跪獻酒食。既而疑其偽,具疏以聞。隨令內院傳故明貴妃袁氏及東宮官屬內監等辨視,皆不識。問以宮中舊事,亦不能對。袁妃等皆以為偽;惟花園內監常進節、指揮李時蔭等執以為真。吏部侍郎沈惟炳、御史趙開心、給事中朱徽等各言事關重大,宜加詳慎。因下法司覆勘,得假冒狀。楊玉、李時蔭等十五人皆棄市。以開心疏中有「太子若存,明朝之幸」一語,亦論死;因係言官,免罪、奪俸三月。仍令內院傳諭內外:『有以真太子來告者,太子必加恩養;其來告之人,亦給優賞』。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二。

順治二年(一六四五、乙酉)春正月初五日(己丑),故明開封府知府李猶龍盤踞河岸,繕修船艦;自稱欽命河道,仍用崇禎年號。主事凌駉所委開封推官王夢桂偽造關防,共圖不軌。和碩豫親王多鐸統師過衛輝,遣內院刑部官捕獲,猶龍、夢桂俱為軍前正法。奏聞,上命並籍其家。

二十一日(乙巳),和碩肅親王豪格奏報:『偽睢州總兵官許定國於元年十二月以書遺臣,言欲攜其子來歸,請我師渡河援之。臣覆書言:「爾果欲降,可速遣爾子來」。定國遂以二年正月遣其二子至,仍乞我師渡河,衛其眷屬。臣因未奉上命,不敢渡河。十五日,定國又遣人來,言高傑偵知彼遣子投誠,遂發兵五千圍州城,不能自脫,亟望我師馳救。臣末經奉旨,不敢擅往。謹此奏聞』。

二十四日(戊申),遣參將徐應舉招撫故明總兵高傑。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三。

二月初六日(己未),投誠睢州總兵許定國疏報:『寇孽高傑已用計擒斬;其餘黨尚未勦除,請發大軍刻日渡河,以靖殘寇』!得旨:『許定國計殺高傑,歸順有功,知道了。征南大兵,不日即至河南。兵部知道』。

初八日(辛酉),諭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曰:『聞爾等破流寇於潼關,遂得西安,不勝嘉悅!初曾密諭爾等往取南京,令既攻破流寇,大業已成,可將彼處事宜交與靖遠大將軍和碩英親王等,爾等相機即遵前命趨在南京。大丈夫為國建功,正在此時;汝其勉之』!

十六日(己巳),諭鎮守平陽固山額真阿山、馬喇希、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等將滿洲、蒙古官兵,與科爾沁兵及漢軍唐玉、郎紹貞親隨之兵,俱會合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往征南京;到時,仍歸各固山下。其阿山所領印信,交漢軍任德功掌管,即令鎮守平陽等處。

二十一日(甲戌),多羅饒餘郡王阿巴泰奏報:『二月初三日,聞南兵渡河圍徐州沛縣李家樓,隨遣固山額真準塔等領兵星夜前往。賊馬步兵二千有餘屯駐徐州十五里外,我兵衝擊賊營,賊兵赴河死者無算,擒斬逆渠六人;安撫百姓,秋毫無犯,獲人口、牛馬甚多』。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四。

三月十三日(丙申),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等自軍中奏報:『二月十四日,大軍由西安府抵河南,招降流賊鎮守河南偽平南伯劉忠。旋得平定江南之諭,即往三月初五日率師南征。因齎解所獲西安府及潼關二處金印八顆及金銀、珍珠、紬緞等物』。

二十九日(壬子),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等疏報:『三月初七日,臣統兵出虎牢關口,固山額真拜尹圖等出龍門關口,兵部尚書宗室韓岱、梅勒章京伊爾德、侍郎尼堪等統外藩蒙古兵由南陽路,三路兵同趨歸德,所過州縣盡皆投順。兵科凌駉叛逃南中,復為御史出巡河南,適在歸德;亦已擒獲。南陽偽副將李好獻劄投誠,隨給劄陞為總兵官。河南、開封、歸德三府屬州縣,已委官管理。內院中書趙文蔚陞為河南兵備道,王永亦陞為清軍道。總兵官高第留鎮河南、孔希貴留鎮歸德,惟開封府尚未留兵駐防。許定國及投誠賊首劉芳興等,俱隨營南征。河南地方初定,請速鑄給各官印信,以防詐偽』。疏入,得旨:王方收關陝,旋定中原;勦寇安民,勳庸茂著:朕甚嘉悅。所請地方各官印信,該部即與鑄給』。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五。

夏五月二十八日(己酉),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等奏報:「大軍於四月初五日自歸德府起行,沿途郡邑俱已投順。十三日,離泗州二十里,令固山額真阿山率蒙古固山額真馬喇希、富喇克塔及將士前奪泗北淮河橋;其守泗總兵焚橋遁,我軍遂夜渡淮。翌日,追五十餘里,不及。十七日,遣尚書宗室韓岱、梅勒章京伊爾德、護軍統領阿濟格尼堪、署護軍統領杜爾德等率師至揚州城北,獲船百餘艘。是日,大軍距揚州城二十里列營。令署護軍統領顧納代、伊爾都齊、費揚古、吳喇禪、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署梅勒章京格霸庫等率師至揚州城南,獲船二百餘艘。十八日,大軍薄揚州城下,招諭其守揚閣部史可法、翰林學士衛允文及四總兵官、二道員等;不從。三十五日,令拜尹圖、圖賴、阿山等攻克揚州城,獲其閣部史可法,斬於軍前。其據城逆命者,並誅之。五月初五日,進至揚子江。時偽福王下鎮海伯鄭鴻逵以水師守瓜州、曹總兵以水師守儀真汛地。初六日,我軍陳北岸;相距三日。初八日晚,令拜尹圖、圖賴、阿山率舟師由運河潛至南岸,列於江之西,距瓜州十五里。初九日,復令梅勒章京李率泰率舟師五鼓登岸,黎明渡江,官兵陸續引渡;令左翼舟師留泊北岸,敵至則以砲夾攻之。初十日,聞福王率馬士英及諸太監潛遁。十五日,我軍至南京,忻城伯趙之龍率魏國公徐州爵、保國公朱國弼、隆平侯張拱日、臨淮侯李祖述、懷寧候孫維城、靈璧侯湯國祚、安遠侯柳祚昌、永康侯徐弘爵、定遠侯鄧文囿、項城伯常應俊、大興伯鄒順益、寧晉伯劉允基、南和伯方一元。東寧伯■〈夕卩〉夢熊、安城伯張國才、洛中伯黃周鼎、成安伯柯祚永、駙馬齊贊元、內閣大學士王鐸、翰林程正揆、張居、禮部尚書錢謙益、兵部侍郎朱之臣、梁云構、李綽、給事中林有本、陸朗、王之晉、徐方來、莊則敬及都督十六員、巡捕提督一員、副將五十五員並城內官民迎降。其沿途來歸者,興平伯高傑子高元照、廣昌伯劉良佐、提督李本深、總兵胡茂禎、張士元、郭虎、楊承祖、李中星、何應昌、翟鳴鳳、王之剛、李遇春、張天祿、張天福、李成棟、李棲鳳等二十三員,監軍道張健、柯起鳳二員,副將四十七員,參將、遊擊共八十六員,馬步乓共二十三萬八千三百。捷聞,得旨:『皇天眷祐、宗廟式靈,王公、將士分猷宣力。方平河朔,旋定江南。覽王奏報,朕深嘉悅!應行祭告、詔赦事宜,即擇吉具儀呈覽。王躬履戎行,指麾、調遣克奏膚功,特遣侍臣前赴軍中慰勞。一應有功將帥官兵,作速察敘,以憑封賞!傳諭與王。各該衙門知道』。

二十九日(庚戌),宣平定江南捷音。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六。

六月初十日(辛酉),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等奏擒故明福王朱由松捷音,言『南京既克,福王潛遁太平,遂遣多羅貝勒尼堪、護軍統領圖賴、固山額真阿山同固山貝子吞齊、和託、護軍統領阿濟格尼堪、阿爾津、敦拜、署護軍統領杜爾德、梅勒章京伊爾德、阿哈尼堪、前鋒統領努山等率官兵追之。福王復走蕪湖,我兵趨擊。福王登舟欲渡江,圖賴遂據江口,截其去路。偽靖國公黃得功逆戰,擊敗之;敵兵皆墮水,盡奪其舟,得功中流矢死。偽總兵田雄、馬得功縛福王及其妃來獻,並率十總兵部眾降;獲金銀、紬緞、寶玉、貂皮等物無算』。得旨:『朕覽王奏,福王朱由松就擒,將領兵丁盡行歸順,知道了。王平定江南,克有成績,深可嘉悅!本內各營功次,一并詳察,以便優敘。兵部知道』!

十五日(丙寅),以福王就擒,遣侍衛綽克圖、巴克善等齎敕往諭和碩豫親王多鐸等。敕曰:『覽王等奏捷,不勝喜悅!江南既定,福王就擒,此皆王與諸臣協力效忠所致。以天下為一家,正此時矣。王可移文各該地方,宣布德意,招撫居民。錢糧應徵者照常徵收,應解京者照常運送。其投降騎兵,仍留彼地。步兵應留若干、應裁若干?爾等酌量裁減。蒙古人有投順者,俱分隸旗下;俟回軍日同赴京師安插,口糧照滿州兵丁支給。文武各官印信,俟爾等除受文冊到日頒發。守洪武陵寢官役且暫留,將其官役地畝錢糧數目俱註明於冊,送京裁奪。南京或仍為京、或改為省,俟大定日再議。一切緊要圖籍,俱著收藏毋失』!

十六日(丁卯),鎮守廬、鳳、淮、揚等處固山額真準塔等報:『五月間,臣自徐州水陸並進,會劉澤清下副將高祐統戰艦攻宿遷,隨分遣官兵進擊,大敗之。師次清河,澤清所部總兵馬化豹、副將張思義等率兵四萬、船千餘艘,據淮、黃、清三河口,連營十里。梅勒章京康喀賴同遊擊范炳、吉天相等率兵渡清河,列營相拒,以砲擊敗敵艦。復遣都司楚進功率步兵六百人拒黃河北岸,鳴砲相應。又分兵兩路:一自清河上游進擊,一攻對岸馬步敵兵:俱敗之。合軍進入淮安界,斬其副將二員、參將一員。師次清江浦,監司范鳴珂攜敕印來降。澤清同偽總漕田仰,各率兵丁、家口登舟遁。偽總兵永馥率所部及城中官民出迎,遂克淮安。其鳳陽、廬州一帶望風納款,臣隨領兵巡歷各處,安撫居民,委署官吏。是役也,共招降監司一員、總兵一員、副將二十三員、參將二十五員、遊擊四十員、都司守備七十三員,獲船五百餘艘、馬九百餘匹、駱駝二十五隻、紅衣砲一百二十位、銀四萬七千兩』。捷至,下兵部察敘。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七。

閏六月初四日(甲申),靖遠大將軍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等疏報:『流賊李自成親率西安府馬步賊兵十三萬並湖廣襄陽、承天、荊州、德安四府所屬各州縣原設守御賊兵七萬,共計二十萬;聲言欲取南京,水陸並進。我軍亦分水陸兩路躡其後,追及於鄧州、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等七處,降者撫之、拒者誅之。窮追至賊老營,大敗賊兵八次;賊兵盡力窮,竄入九公山。隨於山中遍索自成,不得。又四出搜緝,有降卒及被擒賊兵,俱言自成竄走時,攜隨身步卒僅二十人,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自縊死。因遣素識自成者往認其屍,屍朽莫辨。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訪。俘自成兩叔偽趙侯、偽襄南侯。並自成妻妾二口,獲金印一顆,又獲偽汝侯劉宗閔並一妻二媳、自成養子偽儀侯姜耐妻、偽齊侯顧英妻、偽總兵左光先並一妻三子及術士偽軍師宋矮子,又獲太原府故明晉王二妃。其自成兩叔及偽汝侯劉宗閔,俱斬於軍。自成又有妻妾三口因我軍追急,投揚子江死。計我師追躡自成及分翼出師敗賊凡十有三戰,獲駝三十一、馬騾六千四百五十、船三千一百八艘。又有故明寧南侯左良玉子夢庚、總督袁繼咸、守道李猶龍、巡按黃澍率總兵十二員、馬步兵十萬並家口泊舟九江之東流縣界揚子江中,俱投降,共帶大小船艘四萬。合計河南屬城十二、湖廣屬城三十九、江西屬城六、南京屬城六,共六十三城,巳盡設官撫定矣』。得旨:『逆賊李自成罪惡貫盈,神人共憤;朕奉行天討,定亂救民。覽王奏報,知督兵追勦直至九江,破賊眾二十餘萬,所獲馬駝、船艘各數千計。賊寇蕩平,臣民抒憤。又收降故帥左良王子左夢庚等兵十萬人、船四萬艘,河南、湖廣、江西、江南等處盡皆歸順,朕甚嘉悅!郊廟社稷祭告禮儀,即擇吉舉行。王運籌決勝,茂著勳庸;特遣侍臣,前赴軍中慰勞。一應有功內外王公、將士,作速察敘,以憑封賞』!

十三日(癸巳),命內院大學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承疇以原官總督軍務,招撫江南各省地方。

二十三日(癸卯),命恭順侯吳惟華為太子太保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軍務,招撫廣東。

陞禮部左侍郎孫之獺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翰林院侍讀學士,提督軍務,招撫江西;尚寶寺卿黃熙允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招撫福建;原任大同巡撫江禹緒仍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都軍務,招撫湖廣;刑部郎中丁之龍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招撫云、貴。

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等奏報:『大師己定南京,隨令貝勒博洛、固山額真拜尹圖、阿山等率領官兵直趨杭州,持檄招撫浙江。迨我兵至杭,賊分兩路迎敵,大敗之。是夜,賊兵悉渡錢塘江逃竄,我軍追至江岸駐營。賊兵見之,以為江潮朝夕有信,我軍必致被淹;乃潮水連日不至,闔郡驚為神助。潞王大恐,遂率眾開門納款;浙西湖州、嘉興、浙東紹興、寧波、嚴州等府亦皆歸順。紹興淮王渡江來見;復遣人至湖州縶周王眷屬,移杭安置;收總兵王之仁所部兵將二萬五千人。又聞杜陽王在廬州、和州作亂,隨令總兵官吳勝兆等率師往勦,獲杜陽王並其妻子』。疏入,得旨:『覽王奏報,官兵進取杭州,潞王勢窮歸順,浙江各府盡報遵依;總兵王之仁率眾投降,杜陽王作亂擒獲:俱知道了。王頻奏奇勳,朕甚嘉悅!有功將帥官兵,速行察敘』!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八。

秋七月初三日(壬子),命多羅貝勒勒克德渾為平南大將軍,同固山額真葉臣等往江南代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

攝政王多爾袞遺書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等曰:『王遣多羅貝勒博洛等招撫蘇州、杭州、紹興等四府,又招撫潞、惠等王及王之仁等官兵,已悉知之。大兵日久勞苦,王可親率諸將士還京。今已遣多羅貝勒勒克德渾、固山額真葉臣、總督洪承疇等代王,俟貝勒勒克德渾等到日,一切事務交付伊等。王所統將士,可留滿洲每旗護軍參領一員、每甲喇護校一員、每牛護軍二名、驍騎營每甲喇下章京一員、不留兵,漢軍每翼梅勒章京一每旗章京一員、每甲喇驍騎校一員、每牛錄馬兵五名,益貝勒勒克德渾等軍;紅衣砲留置南京,砲手、綿甲兵俱帶回。勒克德渾已盡率此處護軍南行,王處所餘護軍俱帶回。南京著改為江南省,應天著改為江寧府,設知府、不設府尹。掌印指揮、管屯指揮暫留,餘指揮俱裁去。其衛所改為州縣,俟天下大定,從容定奪。福王宗室在任者,悉改補別員。彼處所鑄錢,留充兵餉。洪武陵設守陵太監四名、人丁四十名,仍給地二百晌,以供祭祀護守之用;餘悉入官。洪武祖父陵不必監守,地畝、人丁悉入官。新投誠官劉良佐、劉松、李本深、張天祿等應否帶回及彼處安置,王等酌行。其太子、福王及諸王並王鐸、錢謙益、陳洪範、張秉貞等俱帶回;公侯伯等應否帶回,王等酌行。蒙古人員,盡行帶回』。

初四日(癸丑),鎮守淮陽等處固山額真準塔等奏報故明東平侯劉澤清率所部兵丁並文武各官歸順。

二十九日(戊寅),鳳陽巡撫趙福星奏報:『偽弘光舊漕撫田仰指薙髮為名,鼓惑姦民作亂,殺通州、如皋、海門牧令;臣同梅勒章京譚布等領兵勦撫,悉就平定』。下所司知之。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九。

八月二十七日(丙午),梅勒章京屯泰奏言:『江西總兵金聲桓征討益王,陣獲叛官王養正等六員、鍾祥王朱慈菪等九人。隨同文武各官審實,將叛官正法;其故王皆衰殘廢棄,或應發原籍姑存餘喘,以彰我朝浩蕩之仁』。疏入,得旨:『故明諸王,無論大小,俱著赴京朝見』!

九月初二日(庚戌),浙閩總督張存仁奏報:『叛賊方國安、王之仁從富陽渡江犯杭城,遣副將張杰、王定國督兵往勦,斬首四千級。餘賊復盤踞富陽,又令定國往餘杭防勦;至關頭,遇賊對壘。我師奮勇掩殺,追至小嶺二十餘里,斬獲無算;陣擒國安子士衍等,斬之』。疏下兵部。

十三日(辛酉),鎮守廬、鳳等府固山額真準塔等奏報:『故明新昌王潛遁海島云臺山聚眾作亂,攻陷興化縣。官兵進勦,破其巢穴,斬首三千級。獲新昌王於淮安,斬之』。章下所司。

二十二日(庚午),海寇田仰寇福山,江寧巡撫土國寶率副將曹虎等擊敗之。捷聞,章下所司。

二十九日(丁丑),招撫江南大學士洪承疇江西南昌、南康、九江、瑞舟、撫州、饒州、臨江、吉安、廣信、建昌、袁州及江南徽寧等府俱平。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二十。

冬十月初十日(戊子),招撫大學士洪承疇疏報:『徽州一府,夙負險阻。故明翰林金聲甘心悖逆,陰結閩寇,受唐王偽敕,起鄉兵十餘萬,製造甲冑、槍砲等項,分布山隘,以拒我師。臣奉貝勒令,會同固山額真葉臣等一面進勦;一面分發告諭,宣揚朝廷德意。茲提督總兵張天祿同總兵卜從善、李仲興、劉澤泳等由旌德縣進兵,連破十餘寨,馳至績溪縣生擒金聲並偽官四員,俱斬於軍。師至徽州,駐營城外,不令一兵入城;出示安民,市肆如故。嗣後撫輯招諭事宜,俟臣等商確奏聞』。得旨:『覽卿奏,徽郡已經收服,兵不入城,秋毫無擾;具見運籌制勝,紀律嚴明,朕甚嘉悅!有功鎮將及在事文武各官,通著察明敘錄。撫輯善後及招諭事宜,俱聽卿商確便宜行。該部知道』。

十九日(丁酉),時故明唐王僭號福建、魯王竊據浙江,馬士英等兵渡錢塘,去杭州城十里,立五營。平南大將軍多羅貝勒勒克德渾遣滿、漢官兵進勦,未至,馬士英兵渡江去;總督張存仁、總兵官田雄追斬五百餘級。以捷聞。

二十三日(辛丑),授劄委總兵金聲桓為左都督,充鎮守江西總兵官。

二十八日(丙午),陞江南常州府知府蕭啟元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等處地,提督軍務。

十一月初四日(壬子),改浙江總督張存仁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浙江、福建軍兼理糧餉。

十九日(丁卯),平南大將軍多羅貝勒勒克德渾等奏報:『左翼梅勒章京朱瑪喇等敗偽總督馬士英於餘杭、右翼梅勒章京和託等敗偽總兵方國安於富陽,斬偽副將二員、偽參遊五員;及兩翼會合回兵,於杭州城三十里外,突遇賊兵,復大敗之。後馬士英、方國安渡錢塘窺杭州,守杭州梅勒章京濟席哈同總督張存仁、總兵田雄等率領官兵擊敗之,溺江死者無算』。

二十五日(癸酉),以李成棟為都督同知充鎮守吳淞總兵官。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二十一。

十二月初七日(乙酉),招撫江南大學士洪承疇奏報:『福建偽閣部黃道周兵寇徽州,提督張天祿統兵進勦,生擒偽總兵、偽監紀李筦先、吳志俊等,陣斬賊將程嗣聖等十餘人,殲賊甚眾』。疏下兵部。

又報:『故明總兵高進忠率兵三千餘人並戰艦六十九艘自崇明來歸』。下所司議敘。

十三日(辛卯),江寧巡撫土國寶奏報:『逆紳吳日生、荊本徹出沒太湖倡亂,連■〈舟宗〉剽掠;提督吳勝兆、總兵官楊承祖等分兵追勦,逆首相繼敗亡』。章下兵部。

十五日(癸巳),江西總兵官金聲桓奏報:『閩中擁立唐藩,遍加偽職。督臣佟養和發兵三營,合臣馬步兵四路進勦。遣副將李士元、王得仁、湯執中等攻南贛,擊敗偽閣部李永茂、鄉紳楊廷麟、劉同升、萬元吉、揭重熙及福建之永寧王、羅川王、饒州之偽閣部黃道周、袁州之偽總督何騰蛟等數十萬眾,擒獲偽都督陳祖恩、方重志、余時、張禮、沙孟志、蔡欽、金世任、督兵內監胡應龍』。疏入,報聞。

二十八日(丙午),招撫江南大學士洪承疇疏報:『巨寇荊本徹侵據崇明,總兵官李成棟統師進勦,賊勢披靡,崇明底定。偽監軍道王臣縉向為荊本徹威脅,今大兵臨城,即開城納款;請開使過之路,以廣皇仁』!得旨:『王臣縉準與赦罪效用。有功人員,所司察明敘恤』。

二十九日(丁未),浙江總督張存仁疏報:『逆叛方國安、馬士英嘯聚江東赭山、杭州朱橋、范村等處,所在肆掠。梅勒章京朱瑪喇、總兵官田雄、副將張杰等分兵進勦,方國安水師數萬一鼓盡殲;其餘諸逆,被我軍擒斬甚眾』。下所司察敘。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二十二。

順治三年(一六四六、丙戌)春正月十三日(辛酉),江西提督總兵官金聲桓奏報:『副將劉一鵬等圍偽永寧王於撫州,紅旗王定國先登,官兵繼進,逆眾潰走南門;我兵四面環截,擒偽永寧王並其子朱慈榮、邦真、妃張氏及其偽總兵謝尚達等九十餘員,斬獲無算。餘黨奔據建昌,我軍追擊,復棄城而遁』。捷聞,下所司察敘。

二十一日(己巳),招撫江南大學士洪承疇奏報:『故明唐王聿釗兵寇徽州,總兵張天祿等率兵堵勦,敗之。獲其閣部黃道周等,諭降不從,斬道周等於軍前。我兵追擊逸賊,直入浙江開化縣,士民薙髮投順』。命有功人員,下部察敘。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二十三。

二月初四日(辛巳),駐防江寧府侍郎巴山、梅勒章京康額賴等奏報:『正月十二日夜,江寧府城內民與城外賊,同謀作亂。事覺,捕斬為首者三十人。至十八日夜,賊首偽潞安王、瑞昌王復率賊兵二萬餘三路入犯,我兵俱擊敗之』。

初八日(乙酉),梅勒章京屯泰奏報:『偽永勝伯鄭彩遣偽總兵劉福、副將林引等領眾來援江西撫州,副將王得仁等率兵馳入賊陣,擊敗之。斬賊千五百餘級,生擒賊將。又敗其偽副將趙珩等於高山嶺,斬獲無算』。下所司知之。

十四日(辛卯),以總兵官田雄為都督同知,充提督浙江總兵官。

十六日(癸巳),授蘇松常鎮提督總兵官吳勝兆為都督同知。

十九日(丙申),招撫江南大學士洪承疇奏言:『潛山、太湖間司空寨賊首石應璉等故明樊山王朱常■〈巛上水下〉嘯聚焚擄,遣將士馳勦,斬應璉等五人,生擒常■〈巛上水下〉,各寨悉平』。得旨:『朱常■〈巛上水下〉著正法』!

二十一日(戊戌),浙閩總督張存仁奏報:『昌化縣賊首姚志卓,嘯聚亡命,與江東叛寇方國安相結,攻陷縣城;協鎮張杰等領兵進勦,志卓遁去,昌邑復平』。報聞。

二十九日(丙午),命多羅貝勒博洛為征南大將軍,同固山額真公圖賴率師往征福建、浙江。賜之敕曰:『茲以福建、浙東等處寇賊僭亂;塗炭生靈,罪惡貫盈,天人共憤。特命爾多羅貝勒博洛行征南大將軍事,統兵前征。一切機宜,必與諸將同心協謀而行。毋謂自知,不聽人言;毋謂兵強,輕視逆寇!仍嚴偵探,勿致疏虞。抗拒不服者戮之、傾心歸順者撫之,總以安民為首務。須嚴禁兵將,申明紀律;凡係歸順軍民,不得肆行搶掠,務體朕以仁義定天下之意。若浙、閩既定,即斟酌善地,以屯大軍;一面速行奏報前征消息,候旨而行。其行間將領功罪,察實紀明彙奏;如係小過,當即處分。至於護軍校、驍騎校以下,無論大小罪過,俱與諸將商定處分。爾受茲重任,益殫忠猷;用張撻伐,立奏蕩平。欽哉』。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二十四。

三月二十三日(庚午),平南大將軍多羅貝勒勒克德渾奏報:『臣等奉命於去年十二月十八日,自江寧乘舟向湖廣進發,正月初十日抵武昌。偵知馬姓、王姓二總兵自岳州叛奔何騰蛟於長沙,遣護軍統領博爾惠等率兵馳擊,遇叛賊千餘掠臨湘,盡殲之。進至岳州,王總兵聞風遁走,追擊敗之;馬總兵預從水路遁去,副將黑運昌未往,率船二百艘迎降。二十九日,師至石首,聞賊渡江圍攻荊州,賊船千餘艘泊江上;臣等於二月初二日遣尚書覺羅郎球等赴江南岸,諭令賊倘渡江,即行督勦,奪其船艘。大軍遂去荊州百里渡江,乘夜疾馳。初三日早,抵荊州;賊竟不覺,尚爾攻城。我軍突分兩翼直躪賊營,大破之,斬獲甚眾;薄暮收兵,郎球等於江南岸獲賊船千餘艘。次日,遣奉國將軍巴布泰等分兩路追殺賊眾於安遠、南漳、喜峰山、關王嶺、襄陽府等處,撲斬殘寇殆盡。師進彝陵口,李自成弟李孜同偽磁侯田見秀、偽義侯張耐、偽武陽伯李佑、偽太平伯吳汝義及偽將三十九人、馬步賊兵五千餘名詣軍降;獲玉璽一、人口無算,馬騾、牛隻一萬三千餘。惟賊號一隻虎者,未獲』。捷聞,優獎之。下所司察敘。

夏四月初三日(己卯),諭平南大將軍貝勒勒克德渾曰:『頃聞爾等破滅一隻虎等賊,深用嘉悅!是皆爾與諸將士同心僇力,為國盡瘁;故不致重勞我師,削平逆丑。今一隻虎等賊既殄滅,乘暑氣未甚,亟宜班師。至於故明廢藩、宗姓有獻地投誠者,俱著免死,攜來京師。若窮追降順或叛而復歸及被執獻者,無少長,盡誅之。其英王已招降之賊黨,一經釋放,復聚為亂,肆行擾民,甚為失計。如闖賊李自成之弟李孜及賊官田見秀、張耐、李佑、吳汝義及副將、參將等官並賊之兵丁窮而來歸,降叛反覆者,俱斬。倘有誠心迎降者、著免死,攜來!凡歸順良民,勿得擾害』。

初六日(壬午),浙閩總督張存仁疏報擒獲逆賊陳萬良等。報聞。

二十日(丙申),江西巡撫李翔鳳疏報:『浮梁、餘干等縣逆寇勾連閩賊倡亂,直犯饒城;副將鄧云龍等率兵擊敗之。副將王仁等進兵水口,擊敗閩賊,克光澤縣;復旋師撫州,勦殺東鄉、安仁一帶逆孽,俘斬甚眾』。事下兵部。

二十三日(己亥),安徽巡撫劉應賓疏報:『官兵進勦寧國、太平二府逆賊,斬獲無算;招撫賊渠鄭璧等二百名,餘黨解散』。下部察敘。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二十五。

五月初四日(己酉),撤各省招撫官吳惟華、黃熙允、丁之龍、謝弘儀還京。

十三日(戊午),江西總兵官金聲桓奏報:『官兵進取南贛,連戰克捷,生擒偽軍門劉廣允及偽參、遊等官』。報聞。

十五日(庚申),兵部議覆:『鎮守江西總兵官金聲桓疏稱:「臣原銜提督撫勦,今更為鎮守,事權不隆,無以彈壓軍民文武;請仍給原銜,錫之敕書,假以便宜」。臣部查鎮臣無節制文官之例,本朝更無便宜行事之制;聲桓所請,殊為僭越,自難允行。但江西寇氛尚熾,故改鎮守為提督;一切勦撫事宜,仍令會同撫按並聽內院大學士洪承疇裁行』。令改金聲桓為提督總兵官,仍飭行。

六月十四日(己丑),湖川總督羅繡錦疏報:『總兵官徐勇率兵攻破麻城各山賊寨,生擒偽副將梅增、偽總兵周文江、岳州署總兵馬蛟麟等,陣斬偽帥滿大壯,生擒偽將龍現明等』。下部議敘。

二十日(乙未),浙閩總督張存仁疏報:『副將張國勳等進勦太湖逆賊,擒獲偽大學士馬士英、長興伯吳日生、主事倪曼青等』。捷聞,令斬士英等;其有功將士,所司察敘。

二十二日(丁酉),征南大將軍貝勒博洛等奏報:『大軍五月二十日抵杭州,適賊兵營於錢塘江東岸,綿亙二百里,艤舟江上以待。我軍未具舟楫,不能渡。忽見江沙暴漲,水淺可涉;遂令固山額真圖賴等策馬徑渡,分兵往擊之。偽國公方國安望風膽落,盡棄戰艦,急趣紹興;攜偽魯王朱彝垓遁保臺州。大兵奮勇追勦,屢獲全勝;擒偽總兵武景科等,斬獲甚眾,江東底定』。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二十六。

秋八月十三日(丙戌),南贛巡撫苗胙土疏言:『江西各府叛服靡常,總以贛州為觀望之地。今諸路官兵十餘營圍贛已四閱月,兵將分鑣、號令匪一,旗鼓不振。鎮臣金聲桓、柯永盛智勇兼備,士馬精良;伏乞假以總理之權,一赴贛州、一鎮南昌,令諸營將領悉聽節制,庶號令明而蕩平可期矣』。疏下兵部議。

十四日(丁亥),征南大將軍貝勒博洛疏報:『大兵攻克金華、衢州二府,擒斬偽蜀王朱盛濃、樂安王朱誼石及偽伯吳凱、總兵項鳴斯等,全浙底定』。下兵部察敘。

浙閩總督張存仁疏報偽閣臣謝三賓、閣部宋之普、兵部尚書阮大鋮、刑部尚香蘇壯等八十四人投誠。疏下兵部。

十五日(戊子),以恭順王孔有德為平南大將軍,與懷順王耿仲明、續順公沈志祥、右翼固山額真金礪、左翼梅勒章京屯泰率滿洲、蒙古、漢軍官兵往征湖廣、兩廣。諭之曰:『爾等先定湖廣地方,次定江西贛南,由是入廣東;鎮守一方,遣人奏報候旨。但爾等同爵,今在軍中,不可不立主帥;同去王公諸將等,凡事悉聽恭順王令行』!

二十日(癸巳),命智順王尚可喜統所部官兵赴恭順王軍,協征湖廣等處。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二十七。

九月初六日(己酉),招撫江南大學士洪承疇疏報:『偽瑞昌王朱誼氻結連江寧、常、鎮、平、廣逆黨謀犯省城,官兵進勦,擒誼氻並其黨偽經略韋爾韜、偽總兵楊三貫、夏含章等』。命斬之。

二十三日(丙寅),安徽巡撫劉應賓疏報:『偽崇陽王率賊兵來寇歙縣,副將張成功等擊敗之,獲偽總兵閔士英、鄭鵬等』。命誅之。

二十四日(丁卯),湖川總督羅繡錦疏報:『逆賊何騰蛟等寇犯岳州,鎮將高士清等進勦,斬獲甚多』。下所司察敘。

冬十月初四日(丙子),湖川總督羅繡錦疏報:『總兵官鄭四維等平定彝陵、枝江、宜都三州縣,擒斬賊眾無算』。下所司察敘。

初九日(辛巳),江西提督金聲桓疏報:『副將潘永禧等擒獲偽王朱常洊、總兵了悟、金志逵等,斬級無算,鄱寇悉平』。報聞。

十二日(甲申),江西提督金聲桓奏報:『副將高進庫、劉伯祿等克贛州,擒斬偽閣部楊廷麟』。下所司議敘。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二十八。

十一月癸卯朔,征南大將軍多羅貝勒博洛既定全浙,隨分兵由衢州、廣信兩路進師福建。固山額真公圖賴等擊敗偽閣部黃鳴俊等於仙霞關,遂破浦城。前鋒統領努山等擒斬偽巡撫楊廷清、李暄,分遣署護軍統領杜爾德、前鋒參領拜伊岱等攻下建寧、延平等府。聞偽唐王朱聿釗遁走汀州,遣護軍統領阿濟格尼堪、杜爾德等率兵追襲,直抵城下;我軍奮勇先登,擒斬朱聿釗及偽陽曲王朱盛渡、西河王朱盛瓌、松滋王朱演漢、西城王朱通簡並偽官、偽伯等,撫定汀州。偽總兵姜正希率兵二萬復襲汀州,乘夜登城;我軍擊敗之,斬殺萬餘級。固山額真、宗室韓岱等破偽總兵師福軍於分水關,入崇安縣;俘斬偽巡撫楊文忠等,撫定興化、漳、泉三府。署梅勒章京趙希泰等襲克福州。前後連破賊兵二十餘陣,降其偽總兵二十員、副將四十一員、參遊七十二員、馬步兵六萬八千五百餘名,福建悉平;獲偽璽九顆,馬騾、輜重無算』。捷聞,得旨:『博洛等躬親調度,平定浙、閩;命所司擇日祭告天地、宗廟,詔赦天下』。

十六日(戊午),浙閩總督張存仁疏請錢塘一帶緊要地方,應設水師五千,以防海寇。下所司知之。

十二月癸酉朔,蘇松提督吳勝兆疏報:『故明遂平王朱紹鯤及偽職方楊模等擁眾太湖,勾連海寇,謀為不軌;副將詹世勳等率兵撲勦,紹鯤等就擒』。命斬之。

十二日(甲申),靖遠大將軍和碩肅親王豪格等奏報:『臣帥師於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偵得逆賊張獻忠列營西充縣境。隨令護軍統領鰲拜巴圖魯等領八旗護軍先發,臣統大軍星夜兼程繼進。次日黎明抵西充,獻忠盡率馬步賊兵拒師;鰲拜等奮擊,大破之,斬獻忠於陣。臣至,復分兵四出,破賊營一百三十餘處,斬首數萬級,獲馬騾一萬二千二百餘匹』。捷聞,得旨:『豪格指授方略,克奏膚功;獻忠伏誅,四川平定,深可嘉悅!有功官兵,察明議敘;仍擇吉祭吉,詔赦天下』。

十三日(乙酉),招撫江南大學士洪承疇疏報:『偽高安王朱常淇同偽監軍道江於東等盤踞徽州婺源縣之小坑,擁眾抗命。提督張天祿等率兵進勦,常淇及妻子並其黨俱就擒』。命斬之。

二十八日(庚子),招撫江南大學士洪承疇疏報:『故明偽金華王朱由■〈木産〉據饒州境,擁兵煽亂安仁、萬年、餘干等縣;都司余龍進兵擣其巢穴,獲由■〈木産〉』。命斬之。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二十九。

查看目录 >> 《清世祖实录选辑》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