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四库百科 >

白居易集精华


白居易集精华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寓居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后迁居下衍(今陕西省渭南县),至祖父时,移居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他就出生在河南新郑的一个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少年早慧,五六岁时即随母学诗,粗识声韵。十一岁时,由于河南河北藩镇叛乱,曾有过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脍炙人口的七律《自河南经乱,关内受阻,兄弟离散》就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至十五六岁,白居易曾一度到京都长安应试,崭露头角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即写于寓居长安的时候。二十九岁进士及第。三十五岁连中户部和尚书省两次特科考试,以第四等人选,从此步入仕途。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授官周至县尉。从这时起,白居易“兼济天下”的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并开始了诗歌创作,写了像《长恨歌》、《观刈麦》、《宿紫阁山北村》等著名诗篇。元和二年(807年),白居易奉诏回京。次年被任命为左拾遗。任职其问,“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害无不言”,并借诗歌配合政治斗争,宣传政治主张。他在给朋友元稹的信中说:“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歌咏之。”(《与元九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一味“嘲风雪、弄花草”的创作倾向。以组诗《秦中吟》和《新乐府》为代表的一百七十多首讽谕诗就是写于任职谏官时期。这类“意激而言直”的讽谕诗,旨在批评时政,激浊扬清,其锋芒所向,直指所有的权贵显宦。因此,在元和十年(815年),权贵们借白居易越职奏事的罪名,把他贬为江州司马。诗人从此仕途蹭蹬,情怀侂傺,进入“独善其身”的后期。政治态度渐趋消极,佛道思想日益滋长,而诗歌创作亦随之一变。直到病逝,诗人前期那种关心民生、恤念国事、抨击权贵、旨在兼济的讽谕诗大为减少,而寄情山水、感伤身世、遁迹红尘的诗歌日见其多。此即诗人之所谓“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其数量占了他的近三千篇诗作的绝大比重。这些诗多发于自身感受,技巧娴熟,不乏佳作。元和十三年(818年),白居易奉诏,改官忠州刺史。十五年(820年)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年),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宝历元年(825年),出任苏州刺史。至武宗太和元年(827年),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自太和三年(829年)五十八岁开始,直至病逝,白居易在洛阳定居了十八年,先后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至武宗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郎致仕。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洛阳,遗体葬于洛阳龙门。谥号“文”。

    白居易生前曾自编诗集,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名《白氏长庆集》,后名《白氏文集》或《白香山集》。宋绍兴刻七十一卷本《白氏长庆集》是现存最早的白氏刻本。此外通行本有清汪立名编《白香山诗集》。今人顾学颉参校诸本进行校点的《白居易集》是现今流行的较为完整的白氏读本。

    白居易诗歌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丰富的现实内容。这集中体现在他的为数不多但价值最高的讽谕诗中。这些讽谕诗大都作于被贬江州以前。以《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杰作,突出反映了中唐时期日益激化的诸多矛盾,特别是对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揭露和抗议至为深刻尖锐,对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的痛苦生活寄以深厚的同情。诸如《秦中吟》中的《重赋》、《伤宅》、《轻肥》、《歌舞》、《买花》等诗,均以诗人在长安的见闻为题材而写成。或揭露阶级对立,或抨击统治阶级的荒乐淫佚的生活,或同情劳动人民的艰辛困厄,无不对比鲜明,出语沉痛,言激情热,悲愤之至。《新乐府》五十首,则上效《诗经》体例,或“美”或“刺”,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如《杜陵叟》写地方官不但不报灾情,反而横征暴敛,以邀功取宠。带有咏史性质的《折臂翁》以断臂老翁的自述,托讽劝谕,以古喻今,意在惩戒唐王朝的穷兵黩武政策。在《卖炭翁》一诗中,诗人活画出宦官公然抢掠民财民物的丑行,不发议论,而是非爱憎全以叙事出之。《新乐府》中以妇女为题材的诗篇,如《上阳白发人》、《井底引银瓶》、《母别子》、《大行路》,均能道出人物内心至情,唱叹有致,感染力极强。《西凉伎》和《缚戎人》则从两个侧面表现出白居易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对边将不思收复失地反而把从失地逃归唐土的爱国人民当作“寇”去冒功求赏的恶行表示极大的义愤。除《泰中吟》和《新乐府》两组讽谕诗外,其余一百多首讽谕诗亦多指陈时弊、痛伤民瘼之作、如《观刈麦》、《采地黄者》、《村居苦寒》等等,均感事动情、兴叹发歌一类作品,其归趣则与《泰中吟》和《新乐府》一脉相通。

    白居易的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琶行》为代表,历来脍炙人口,流布不衰。前者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句哀怨,缠绵多悲,极尽跌宕起伏之致。后者借琵琶女弹奏琵琶、倾诉身世以抒发诗人天涯沦落之幽情。这两首叙事长诗如同双子星座,相互辉映,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此外值得一提的列为感伤诗的《花非花》,空灵小巧,蕴藉含蓄,所道情事扑朔迷离,极朦胧依稀之美,这在白诗中极为罕见。

    他的闲适诗和杂律诗大都写于诗人生活的后期,其数量之多,几倍于其讽谕诗和感伤诗的总和,其中不乏佳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自河南经乱,关内受阻,兄弟离散》、《暮江吟》、《钱塘湖春行》、《杭州春望》等诗,形象优美,音调和谐,不琢而工,自是白氏抒情诗中的优秀短制。其余多属流连光景、模山范水、知足保和、个人酬唱之作。如《舒员外游香山数日不归……走笔题长句以赠之》、《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诏下》、《池上作》、《达哉乐天行》等待就属于这类诗歌。这类诗多是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抒情诗,虽较少社会意义,尚具一定的审美价值。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其创作方法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这集中体现在作为他的诗歌精华的讽谕诗中。他的讽谕诗取材于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以叙事的形式揭露当时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矛盾,或“美”或“刺”,一吟一悲,无不关合时事,维系民病。诗中大多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写得鲜明如见,声息可闻。卒章显志,主题专一明确,不入于枝蔓、迷离一途。艺术表现手法则多用对比,以突出存在于当时社会的对抗性矛盾。工于比兴,言在此而意在彼,彼此双关,发人联想。如《太行路》、《陵园妾》即具这一特点。他的感伤诗,精于描绘,形象可掬,拟人状物,极尽穷形尽相的艺术能事。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长恨歌》和《琵琶行》中。白诗语言浅切,通俗易懂,似常语冲口而出,而奇意自见,这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语言的一般风格。

    白居易是自《诗经》到杜甫以降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其最大贡献和影响是掀起了一个新乐府运动。他以自己的创作理论和创作成就领风骚于当时诗坛。其影响近及李绅、元稹、张籍、刘禹锡和晚唐皮日体等诗人,远及宋代王禹偁、梅尧臣、张耒、陆游诸人以至晚清黄遵宪,代代有所承传。这种影响,甚至扩展到国外。白氏的诸多诗篇,当时即远播日本、朝鲜等邻近国家,其诗风对这些国家的文学发展。曾起过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检索白居易集精华 ==>】 古籍全文检索:白居易集精华     全站站内检索:白居易集精华

北山酒经
东溪试茶录
宣和北苑贡茶录
品茶要录
茶录
疏食谱
饮膳正要
易牙遗意
饮食须知
馔史
茶寮记
茶约
别本茶经
茶董
茗笈
茗史
茶疏
水品
煮泉小品
汤品
酒史
觞政
酒概
天厨聚珍妙馔集
茶史
酒部汇考
居常饮馔录
禽经
竹谱
洛阳牡丹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